搜索
天唐的头像

天唐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5/03
分享

润水会秋月,书声谱长篇

人的良知、善心和道德,源于父辈或源于过多的艰涩。至于才华和精神,皆与美好的梦想有关,为此,或勤奋或耕耘于自己的天地。这样的天地不仅蕴藏着四季,还有社会众生,都维系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喜怒哀乐中,似哽咽的风从山间吹起,落在道德的肩膀上,一群乡村教师迎面扑来。

沉浸在李义的《景绿叶》中,我被李义十年磨一剑的热爱而惊叹不已!他倾力塑造的景绿叶、任青、陈维民、景文山、张玉、张长弓等人物形象,不知在他挑灯夜战的笔下走过了多少回。全书以景绿叶的经历为主线展开故事,穿插起其夫、父、母、妹及校长、老师的故事。涉及教育管理、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安全与生理卫生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分数与能力)、教育公平、教师身心健康等,及学生往城里挤、乡下师资紧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等教育现象。

 

一、孝文化遇到了“父亲只有一个”的难题

景绿叶是润水乡中学的厨师,她勤善淑慧,积极进取,以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影响了所有师生,赢得了所有师生的尊敬。正在上高一并是学习委员的穷孩子——景绿叶过早放弃读书的决定,让读者很为她遗憾了一把,但“完成学业的方式不止上学一条,而父亲,只有一个!”这一句直戳人心却又符合情理的话语,给人没有留下可以挽回的余地,正因为如此,她义无反顾地回家照顾父亲,并自修完了高中全部课程。这让所有的读者感到景绿叶的出场充满了传奇,刹那间的震撼促使人不得不沿着作者的文字轨迹读下去。

而她的父亲景文山母亲白梨花以民办教师身份终身从教,终了,被残酷的现实清退回了家,无数的奖牌、证书和宿舍兼村小办公室挂了几十年的“夫妻教师,奉献桑梓”的匾牌,并没有把他们挽留住。巨大的反差,却让景文山“笑呵呵”,这一违背常理的举动,又调动了读者对他的深切关注,尽管那些一箱子都装不完的东西,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财富;村里好多人家的两辈人、三辈人都是他的学生,但是读者至此并不能读懂他的精神世界,于是边读边思考成为可能。

不懂的正是文学需要揭示的关键所在;抑或根本就无需揭示而现实就在那儿延续着。众多心灵感受到滋养的甜美,乡村社会才有了不同于城市社会的更深入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成为惯例,苦难、不幸、遭遇就无法击垮继续过日子的愿望,哪怕是景文山夫妇回家景绿叶辍学。两年后白梨花病故,照顾年老寂苦的父亲和妹妹景梅继续上学的担子压在景绿叶的肩上,于景文山而言,是另一种人生的补偿;于景绿叶而言,是另一种精神的继承。

如果仅仅从景绿叶因孝弃学这个点上去理解孝文化还有些牵强,那么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润水中学张玉老师的身上,便是对景绿叶这个主人公的有力衬托,更在广泛的意义上描述解决问题的办法。作者的高明在于孝与现实冲突时,往往让现实让位于孝,不论是父或母,只有一个。且看这个不透露自己家境教外语很有成绩的年轻教师——张玉,自从匆忙打车回家把生物课(副课)丢给校灶大师的景绿叶后,人们很不理解这个不安心于教学的“候鸟老师”到底是为什么编谎言而忙调动。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如梦初醒。张玉老师因在远离县城的润水中学,人生面临着两大凄苦:一是,希望在县城学校上班便于就近照顾病在炕上的老娘,减轻病残的娶不上媳妇的老哥的压力;二是,维持婚姻的存在。无奈的纠结成为泡影,爱惜人才的陈校长知晓后把远房亲戚介绍给他哥:“……先把你家里撑好,把你解放出来。”

矛盾越是无法解决越潜伏着出路,这就是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二、教坛新秀不怕“贼”盯得紧,就怕荒凉了爱情

几乎相当多的文学作品中,都义无反顾地重复着爱情——这个人性中颠覆不破的话题。李义并没有在两情相爱的细枝末节上多费笔墨,而是在绕不过去的环节上以特别含蓄的方式向我们叙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画面,这种既传统又羞涩更阳光的爱情,在景绿叶和任青那里像空旷的山野里一曲悠扬的牧笛,又像命运交响曲的激荡。

这种轻松而又自然的描述,摒弃了流行于网络文学中露骨和肉麻,因而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惬意和遐想。对任青来说“人生或说感情等,像一股水在河床里流淌着,或徐或急,时清时浊,亦直亦曲,起承转合,起伏跌宕”。

单从人生的角度来说,青年教师任青不仅热爱自己的职业,而且飞扬的激情使他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了成就感,并以良好的文学素养,使得教学别具一格:

借景施教——面对下雨给师生们带来的好心情,任青因势利导,使他的学生铁文武有了《好雨知时节》的图文诗句,也激起了他的诗意——“我张胸臆万千,捧住这万顷甘雨/万颗麦穗,万株土豆/已将万亩的丰收奉献在大地之上”。以至于让其他老师大为感叹:“这雨,下在地里长庄稼,下在教室里长诗歌”。

现身说法——“乡下老师就是教差学生的,教差学生需要更好、更有耐心的老师”。任青首先以自己的才华征服了学生,陶醉式的背古诗文,把发表的诗文、稿费单,有意让学生们传阅,按李义的描述,逼得他的学生仰视再仰视。然后趁热打铁,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教授写作文的秘诀,使学生们对多读多背多写有了兴趣,并且用作文是一条鱼语文是一根钓鱼竿的妥帖比喻,说明语文的重要性。

一专多能——针对小王、小何两口子带初三两个平行班的数学和外语,效果不佳,陈校长唯恐这两门课拖润水中学的后退,于是请任青出面拯救,他用“狮子寓言”、“瘸子木匠”、“秀才聘女婿”的寓言纠正了学生偏科的问题。这些方法被景绿叶总结出来,说给她的父亲听时,景文山感叹:“千里马,拴在磨坊里了!”

尊重鼓励——任青的教学才华不仅限于学校,而且在给农民扫盲班上课时充分展示了他的教学风采。面对他的听众,任青深知尊重、理解、共情、积极关注和鼓励的重要性,因为对于这些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他对于“人”字、“马”字、“甘”字的讲解,形象生动,特别是对姓甘的农民的鼓励,使他后来成了一个小老板。当然这种灵活运用了心理学的方法,收效最大的还是他的学生。

观众效应——对于一个老师或演讲者,是否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取决于老师或演讲者对于话题的熟悉程度。无意义的不熟悉的话题会产生抑制作用,出现“冷场”,有意义的熟悉的话题会产生助长作用,出现“热场”。任青被借调到县教育局后,去县职业高级中学进行的那场文学讲座,便是明证。文学对于任青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熟悉的,在阅读之于写作犹如土壤与庄稼的讲座中,使职中的师生们爆发出佩服的掌声,特别是任青当场给师生们背诵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诸葛亮的《出师表》,李义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这也是作者和他的主人公对文学深度思考的结晶:

“这些东西里藏着文学的密码,它们携带着文学灵感的基因!携带者文学所有的美味!携带者比天下所有名酒佳酿都醉人的神仙味道!只要常诵常嚼,你写作时就会有神仙帮助的感觉。灵感之迸发,激情之澎湃,就会像喷泉一样喷溅出来的。到了这一步,就是到了神仙境界,大快乐境界,不要说写作文,就是文学创作,也会进入自由状态……..”

这对于当下一些不读经典而无病呻吟的写作者来说,是一种讽刺,也是对学校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不可小视的提醒,更是对身在教师位不谋教师事漠视观众效应的一个极好反证。而问题是,一个诗人的作品有两个读者:一个是作者,一个是编辑。在当前,这是不争的文学生态。

所以,李义笔下的任青太优秀了,“贼”就盯得紧。任青被借调到县教育局教研室工作,为此,李义是这样描述的:“陈校长见狼在山头上就瞄准了山下的一只羊,又冲下山去咬住了这只羊,现在要叫狼松开口放了羊,那不是逼着狼破坏真理吗?狼吃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之一啊!”借调期间,任青见证了机关的慵散、崔主任不缺钙导致提拔不了,学生们的分数恐惧症,教师们的虚假应付检查,老同学程家虎的酒上酒下、划账生活、领导花钱买论文、各级千篇一律的考核验收等。尤其在金泉中学突遭泼水事件,这些教育上的弊端和官场上的顽症,使任青没有任何时间诗情画意,于是,任青“自从上县,一个诗的影子都没光顾过自己,更别说灵感了。”一系列的体验式生活,终于使任青打死也不去县上了。

任青一如反顾地回到润水中学,不仅是因为景绿叶,更重要的是乡村教育魂牵着他跃马纵横的赤子之心。

三、一种精神塑造了一种模式——农村教育之幸

润水中学是温馨的,因而吸引了众多的教师以它为家。这归功于陈维民校长——这个老一辈教师对于教育的忠诚。同时,李义用很多笔墨为读者描绘了他爱才惜才的高贵品德,在他的领导下团结培养了新一代众多的教师,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在《景绿叶》这部小说的很多场景,无不洒落着陈校长的身影。一切美好的事物——教育都关联在一个和谐的关系之中,老师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与农民之间,老师与家庭之间,有许多的困惑和纠结,但都在统一中绵延着。

对于农村社会,尤其在当下,如果还保持着一份和谐的话,用书里教授的话说,那是因为陈校长们“不能让人生早早歇业,匆匆结业,争取顺利毕业”。尽管“问题是星星,态度是天空,星星只能点缀在天空上;问题是树木,态度是大地,树木,只能长在大地上。”任青的教授这些充满哲理的语言用在一辈子以教育为终身职业的陈校长身上,那是一种责无旁贷的担当和牺牲。润水中学的老师们遇到的问题和其它乡村中学相比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但在陈校长的关心中长出和谐之花,其芬芳弥漫在润水中学,显得很稀缺,因而更容易让人在陈校长身上和润水中学里寻找农村教育的希望。

相比于景绿叶的妹妹景梅所在的师范校长来说,他面对师范并轨之际大量扩招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又速考速放,把一大堆问题推向社会,毕业即失业,一则短信道破了时下众多学校的弊端:

“我背了一麻袋钱去上大学,换来一麻袋书;毕业了用这些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师范校长被这类流遍学校的短信所逼,数次更换了手机卡号;还有那位教育局长选择住宾馆,以逃避的方式躲避教育上的问题。残酷的事情五花八门,但善于把爱心、耐心、帮助等等友善的心聚焦在一个点上,不愁没有创造业绩的力量,像陈校长领导的润水中学那样。

陈校长为了拴心留人,他以身作则,按他老伴儿的话说:“你一天钻到学校里,啥都扔了忘了。”回顾这个老一辈教师的感人事迹,李义在小说里设置了好多场景,如:还在任青做学生时,陈校长“把半个油饼强迫他(任青)吃了,说自己胃不好,只能吃半个”;用妻子裁缝店的钱帮罗主任盘下校门口的小卖部,罗主任内退时硬把小卖部丢给陈校长,陈校长又给了老宋老师;解决张玉老师的后顾之忧等等。因为陈校长这个领头羊充分地发挥了作用,所以润水中学这个“羊群社会”不断地效仿陈校长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吃草”地方,羊群在便在那里“淘金”。事业的传承,精神的跟随,概莫如此。

四、“一院子雨声”让人思考一些农村问题

越怕越疏离,越禁忌越绕道走,这无益于解决现实问题。西海固的土地上,共同的疾苦养育了回汉民族,但在习俗的沿袭和对宗教的理解上有所不同,表现出的差异性,使回汉民族作家在创作上不能穿插或穿越,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李义在《景绿叶》中的几处精彩的叙述,打破了人们的顾虑。

当苏芳芳的初二(1)班同班同桌跑来给景绿叶说了苏芳芳“被她爸给人了,明早出嫁”这个紧急情况后,景绿叶、苏芳芳的班主任、司法助理员小王、派出所小李、任青、陈校长先后赶到苏芳芳家,规劝家长无效后,阿訇来了,又嘱人叫来了村支书、主任,然后引经据典:“女子对于自己的婚姻问题,她自己是最有优先决定取舍的权力,所以她的父亲或监护人不可以疏忽她的反对意见,或者无视她的心愿。”对此,阿訇重申:“当她们与人依礼而互相同意的时候,你们不要阻止她们嫁给她们的丈夫。这是用来规劝你们中确信真主和后世的人们的。这对于你们是更有益的,是更纯洁的。”并以穆罕默德的话予以佐证。

最后“八仙女”之一的苏芳芳,痛诉了她不想结婚,要念书,初中毕业了学手艺,挣钱供养七个妹妹都上学,不走她老爸的老路。苏芳芳“把她的声音喊进了全村人的心里。”以“一院子雨声“做结尾。读到此处时,我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了如下的话:如此结尾,留下无尽的回味,可以有各种答案,但此时什么答案都不重要了。超生是这个时代里一部分农家的现实,而这个现实在贫困的回族家庭里,演绎着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并不在少数,但老师教育后的认知,才使像苏芳芳那样的孩子有了与现实抗争的勇气,与超生并行的“早婚”,在过去或当下,无不拷问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良知在多大程度上幡然醒悟。

现实总是逼着观念行走,寻求最大公约数,解决的办法总是多于叠加的问题。

正因为回族女子苏芳芳有这样的勇气,在她学成以手艺解决了妹妹们的问题,还与汉族老师张玉缔结良缘,成就了一番回汉通婚的佳话。这归功于众多老师的合力攻坚,也归功于宗教合理性与现实复杂性碰撞后结出的甜蜜果实。因此,它的教育意义不仅限于李义描述的感人故事本身,其社会意义是深远的。

五、张长弓兄妹的畸形心理,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案例

如同头疼感冒,心理问题人人都有,这已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但人们很难正确面对。其原因是人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对于健康的影响,像躲避瘟疫一样回避心理问题。李义在《景绿叶》中涉及张长弓兄妹的心理纠结,是任青和静绿叶发现的,但他们无能为力。因此,循着李义对张长弓兄妹的描述,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分析张长弓妹妹的心理活动。一个作家能把注意力倾注到这一领域,足以印证他关心的不仅限于他的主人公的命运,其实也是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关注。

一个人如果其主客观世界是统一的、精神活动是协调一致的、人格是相对稳定的,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个人正常的,否则就是异常。

单从张长弓妹妹的成长经历来分析:1岁时母亲跟人跑了,天天哭泣,4岁之前寄养在堂哥家,后父亲离世一度不说话,4岁至17岁兄妹相依为命。自小狠母的情绪持久地隐藏在心里且泛化为狠所有的女人,包括哥哥的的对象,由狠而害怕的恐惧心理伴随着她从幼年、童年、少年期,特别在进入青春期被强化。在她看来,人不应该结婚,不结婚就没有离婚了,就不会有孩子受到伤害,近而认为最优秀的哥哥也不能结婚,声称要与哥哥过一辈子,只有哥哥,是这世界上唯一叫她放心、值得信赖的男人,因而,以不上学、绝食、死亡等强烈的行为逼迫哥哥放弃处对象,并以高傲、敌视对待包括哥哥的同学任青,警告景绿叶不要给她哥哥介绍对象,并以死相威胁。拒绝与人交往,排斥和男生说话,社会功能已经丧失。这种对以恐惧为主导症状而缺乏自知力的精神状况已经与外界环境失去了统一性;本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一社会共识,在精神活动的层面就知、情、意等部分来说是协调统一的,因而,哥哥的处对象是一件好事,但妹妹却理解为恐惧的事情。因此,张长弓妹妹的心理状态偏离了正常生活轨迹,因而是异常的具有精神病性的问题,需要医疗救治。

至于,张长弓作为记者,其社会功能包括与任青夫妇的交往,都在正常范围内,其精神和行为没有偏离主客观的统一,对于他们兄妹的畸形关系在精神活动中痛苦并痛苦着,没有出现心理过程之间的不一致,只不过对于自己和妹妹的一些症状表示出过分的担心,即便如此,这种担心完全在他们兄妹的生活环境中找到合理的生活事件作为理由存在着,人格相对稳定。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张长弓的心理状况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健康程度受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必要调试。

六、读诗写诗及其它

《景绿叶》这本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优秀教师——任青,他不仅在职业的领域为众多的教师树立了榜样,同时生活的磨砺和勤奋的耕耘,把他锻造成了一位诗人。诗,不仅感染着学生,感染中自己,更重要的是感染者爱情。

任青不仅教学生读诗写诗,他自己“被诗点燃,烧尽。再写诗陪葬。往往一个晚上,只有几行或几个字没被涂掉,在纸上活到天亮。”“读书吟诗,算是洗脑。诗的本性似酒,看起来是柔的,是液体,似水;饮起来却是烈的,是火。品诗而至吟诗、嗜诗,几近于吸毒者了。”如《行走》、《此生,贫为我母的那个人(组诗)》等,这些诗,作为小说的一部分,尤其是和爱情联系在一起,读起来,更诱惑人,更有味道,助推读者对诗的理解,其价值远胜于剥离出来的孤立存在。

一般读诗容易自我化,即,按自己的好恶取舍哪些需要读,哪些根本不需要进入视野,但在小说的故事里增加诗的成分,就会给人渲染出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这种感觉又促使人在诗的内涵和外延上,寻觅甜蜜抑或是苦涩,叫人忘掉年龄和烦恼,沿着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心里感受去拓展读者的认知领域。

如果诗,促进了《景绿叶》这部小说可读性,那么任青这个角色独占了过多的风头,而使李义倾心打造的景绿叶形象有所让位,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之感。不仅如此,景绿叶比起任青,在笔墨和情节上似乎以配角进入读者视野,这可能是令人遗憾的,或许遗憾更有魅力。完成这篇读后感,作为一个写作者,为表示对李义及其《景绿叶》的敬重,我想用我的一首诗作为结语:

精耕何挂牵,茹苦自扬鞭?笔下携风雨,诗中舞蹁跹。任青抚画意,绿叶弹琴弦。润水会秋月,书声谱长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