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滕建猛的头像

滕建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16
分享

有一种乡愁叫徒步家乡情

有一个地方,即便你在天涯海角,也会魂牵梦绕;有一种乡音,即便你听一辈子,也觉得是那样的亲切;有一种感情,即便你春风得意或落魄失意,也永远无法割舍。有一种乡愁叫做徒步家乡情,需要脚步丈量故土的山山水水,找回记忆深处最美好的时光。

历经一场疫情的考验,每个人都似乎活得更加明白和通透,每个人都在重新审视我们固有的生活,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心真正安静下来,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关于生命至上,健康至上,逐渐成为一种共识,甚至是一种追求。把脚步慢下来,细细咀嚼和反思走过的慢慢人生路。前几天,在家乡的交流群中,有人重提徒步家乡行的倡议。第一次徒步家乡行刚好是春季,不过那年的春天应该来得比平常要晚一些,大家都还舍不得褪去身上的厚衣服,参与的人数是空前的,几乎把周围在外工作的人员都动员回来了,大家一路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天,特别难忘那次走到塘湾苗寨,大家对“龙氏宝刀”特别感兴趣,就是没有谁能够舞动那把大刀,不得不惊叹祖辈们的神力。

这次徒步行,属于临时发起,特别是光桥院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了精心的设计,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当然响应的人也特别多。这次设计的路线是从大湾苗寨出发,沿着盘信的母亲河徒步,从地塞人家到小江口桃花岛植树,再到濡德山庄开展联欢活动。

一大早,我们便来到大湾苗寨。为了真正徒步,我们还是请人开车送过去的。现在的交通条件,相对于第一次徒步已经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大湾苗寨,已经变成一个旅游景点,随处都可以看到令人着迷的景致。未曾把车停稳,就闻到红粑和甜酒的香味,甜酒煮红粑,那是家乡特有的味道,香甜软糯,搅动着味蕾。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们,这回端的不是拦路酒,而是甜酒粑粑。大概九点一刻,人们陆续从各个方向赶过来,完全就是为了参加一次庄重的仪式,国旗高高飘扬,彩旗翻飞,标语夺目。出发前的合影,每个人都想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比划着各种姿势。随着“出发”的号令下达,大家手持铁夹,检查好鞋带,便开始沿着河岸行走。

春风扑面而来,带着氧离子的味道,就像吃到了空气罐头一般。山坡上的梨树和樱花树,正在用雪白或者是粉红的花朵,欢迎每一个回家的人。望着这些山,我不禁想起一个数字来,贵州作协主席欧阳黔森在《莫道君行早》新书发会上说,贵州有1258866座山峰,他走了近一半,看到了全部的山头,只要做梦,梦见的永远是乡村。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作品问世,全是因为扎根人民。如果要问我们家乡有多少座山峰,可能很少有人能够回答得出来。有时候,连本寨子有多少户人家,都难以回答。更多的时候,面前明明站着一个家乡人,我们却不认识。我想徒步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也是拉近家乡人彼此之间距离的一次机会,人与人之间都是在沟通中学会融洽相处的。要想真正了解家乡,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生活,用脚丈量土地,土地才会散发出芬芳。

被水掀翻的水泥路,那些成块的水泥板被扭成麻花状,散落在公路两边。谁能想到,看起来清澈见底的河水,发起怒来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面对此情此景,你会发现敬畏自然并不是一句话,而是需要付出真正的行动。“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绿水青山需要每个人全力以赴。徒步前行的人们,把河岸上的白色垃圾装入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工作做得最认真的,要数大湾“养悟书院”的山长——滕继承,他捡拾的白色垃圾足足有几公斤重,如果要评选捡拾白色垃圾的冠军的话,非他莫属。一个教过书,从过政,出版过专著,做到副处级干部的人,早已把荣誉这类的东西抛到身后,真正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这些年来,为了宣传大湾,滕继承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倾其所有。有一次,我陪一个朋友去他的家里,在一栋别致的木屋里,房子就建在清澈见底的小河边,每一扇窗,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树桩,在他的精心打造之下,变成会说话的物件,诉说着一个苗寨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将何去何从的启迪。亲自听他讲故事,听他聊民族民间文化,听他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那是一种独有的享受。临行前,他特意赠送我一本《旅人穿过的风景——作家笔下的大湾苗寨》,握着这本沉甸甸的书籍,读着那些浸透过智慧的文字,你会明白一个在外面过得风风火火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大湾,绝对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大湾的魅力,从他的“养悟书院”能够略知一二,“养悟”在苗语里,是河边的意思,当然也有修身养性、求索悟道的意蕴。大湾也曾经受到过剧烈的冲击和震荡,不少村民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表现出对砖房的推崇,恨不得一夜之间推倒所有的木房建砖房。关键时刻滕继承站了出来,挨家挨户宣讲保护木房的重要性,成立保护传统村落小组,自己身体力行建木房,硬是把一个苗寨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这样的精神值得传诵。从某种意义来说,滕继承扮演着乡村保卫者的角色,更是大湾苗寨里的乡贤,用他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和治理,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

看着山长走路轻巧的姿势,我想到整个团寨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呢?幸福是什么?说到这个话题,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诠释,有人认为和自己最爱的人一起生活就叫幸福;也有人认为自己能够拥有相当富足的物质叫做幸福……对于我来说我,我认为一个人的幸福无非就是已经能够养活自己的情况下,立足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之中,在精神层面有所追求,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幸福。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得把一天分成若干份。为了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我提前做了精心的谋划,上午参加徒步行,中午去桃花岛植树,然后最快的速度回到家里,送孩子到铜仁去上学,再回到单位参加晚上的行政会议,准备好下一周的工作。现实里有一个季节,身体里也有一个季节,在春暖花开之中,去读懂一群人的不容易,对于我们这些乡村教育的坚守者来说,了却乡村教育事,满头白发也无悔。把春天请进身体,握住春风的手,从大湾苗寨到地塞人家,再到江囗的桃花岛,用铁锹栽下的每一棵树,都是以春晖的名义,以励志助学的名义,以饮水思源的名义,歌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梦里团寨,那是魂牵梦绕的家园。把每一个平淡的日子,打造成抵达灵魂深处的内核。康养河谷,一路向前。有水的地方便有生命,用一种特有的方式,找到一条回家的路。重拾时间的长度,找回生命的温度。团寨,原是松桃苗族自治县东部的一个乡,所辖大湾、六塘、后寨、子云、茶山、团结、杨柳和茶园八个村寨。现属盘信镇所辖。新中国解放前的团寨称为“大小河”,因两条大小不一的河而得名,一条“大河”从安塘坡、老营流经大湾苗寨、地塞古寨、团结村;一条“小河”从巍巍八十坡脚的茶园流经清寨坪、杨柳、塘湾,两条“大小河”在一个称为小江口的地方汇合,最终流过大兴镇,汇入铜仁锦江河。

我曾经在著名作家完班代摆的书中读到过关于团寨的故事,说团寨是一个真空地带。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团寨人,我知道自己的祖辈在那块土地上生活得十分艰难,在正规管理无法触及的地方,靠的是谁的拳头硬,实行的是丛林法则。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团寨沐浴到了党的阳光,从一个真空地带,变成一个公社,取名“团寨公社”,这“团寨”之意就是“团结的村寨”。1984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政分开建立镇政府的通知》的意见,撤公社建乡镇制,遂称为“团寨乡”,仍辖以上八个村寨。1992年,全县实施撤乡并镇,团寨乡并入盘信镇,大家都成为了盘信人,只不过有属于自己的自然村寨罢了。当然,文字所体现的东西容易让人明白,可是真正要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寨子团结起来,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大家在生活都比较艰难的情况下,不要说寨子与寨子之间,就是邻里之间,也常常因土地的边界,或者是争稻田里的水发生口角,乃至发生打斗,甚至是酿成悲剧。团寨因为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的影响,被贴上了贫困和落后的标签。

于是,一群走出去的读书人,外出务工的有识之士,想到家乡要发展,还得靠教育、靠人才。2009年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和在外工作的几个人员组队挨家挨户去倡议家庭要重视教育,宣讲知识改变孩子的命运、改变乡村面貌。通过积少成多的募捐筹集了第一笔助学金,善举得到父老乡亲的赞同和支持,助学励志协会应运而生。自协会成立10年来,共资助了185位贫困大学生,其中有就读于北大研究生、复旦研究生以及武汉大学、中国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学生,累计资助贫困学子60余万元。做一件善事容易,坚持十年善举却极为不易。十年磨一剑,励志助学引领着家乡的智力脱贫,解决扶贫先扶智,用教育构筑着团寨的精神高地。走过十年之后,励志助学协会发展成盘信镇春晖社,仍然行走在前进的路上,惠及全镇的孩子,当然路途也会更加坎坷和曲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奔跑,以及新生力量的加入。从家出发,离家越远,对家的思念越浓厚。我们需要从出发的地方找到力量,才能更加坚定自己前行的脚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从出生的地方找到力量,再崎岖的山路也挡不住前行的脚步。

年前,我回了一次老家茶山,站在进入团寨的大门下,望着翡翠一般的团寨湖,即兴写了一首诗,叫做《姗姗来迟的有天》:从盘信到团寨/还有无数散落在大小河两岸/以及山坡上的寨子/时间有无数的切割点/切割着昨天与今天/切割着旧年与新年/切割着一个寨子到另一个寨子的界限/山是山来,水是水呀/青壮年流向城市/乡村便成了留守儿童/一场大雪覆盖过后/氤氲着纯洁和宁静的氛围/浮动的阳光像跳跃的金子/山川恢复应有的颜色/姗姗来迟的春天/用花草装饰路边的风景/在风中摇曳着无边的绿/草木撞见过人间悲喜/只是轻如柳絮一般纷飞/那么轻,像无处安放的灵魂。

我们的根在团寨,我们的魂在团寨,我们的情在团寨,我们的思念在团寨。无论在外面多么荣耀、风光,或是委屈、彷徨,或是挫折、坎坷,一回到家乡,就找回最初的自己,说的苗语带着“板灿”(苗语:团寨)音,说的汉话也带着“板灿”音,一半苗语,一半汉话,全是上小学时互相学习的产物。以至于后来,我到苗族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工作时,把小时候跟着同学学过苗语说出来,别人会说,你怎么苗语里带有“板灿”音呢?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忘苦难,徒步回家,用这种方式追思先人,也是心系家乡,健康生活的最好方式之一。回到家乡会感觉到一种特有的安宁,此心安处是吾家。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