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谭喜爱的头像

谭喜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6/05
分享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1报到

19887月,我参加高考,以文科总分486分被邵阳师专顺利录取。分在政治课1班,本来,我填报的是中文和历史专业,不知咋的却分在政治科。一同录取在政治课来自家乡邵东县老乡有曾可、刘云龙、张从义、李友莲、陈晓燕,宁小宇、刘顺民。还有一位来自团山镇的个子高挑的女同学(刘顺民是我在邵东县昭阳补习7班的同学,宁小宇则是我四中复读时同学),宁小宇和我都是86年考上未被录取,我们再次相见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感叹。

88年暑假,我接到邵阳师专录取通知,按要求到佘田桥镇派出所办理了户口迁移,又到佘田桥区粮站办了粮食迁移手续,准备了280元的各种床上用品以及书籍等杂费,在父母陪同下,乘车来到了邵阳市。在汽车东站下车,到商场买了一身西装,一个皮箱等,就搭乘学校迎接新生的专车前去。

邵阳师专位于邵阳市西区李子园,毗邻邵阳市二中。走过二中,看到前方高大的校门上“邵阳师专”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走进校门,我就一脚跨过了大学门槛,从此就是一名大学生啦!

看着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运动场,一栋栋宿舍楼,校园好大啊,比我读高中校园大多啦,也气派多啦!

2师友

后来我和李友莲分在政治课1班,其他几个老乡分在2班,宿舍楼在一起,上课也在同一间大教室,只是负责班主任不同。跟我同寝室的室友有卿学工(新宁人)、廖登峰(新邵人)、陈永久(邵阳县诸甲亭人)、陈云龙(邵东老乡)、梁中辉(武冈人氏)等是来个。其中梁中辉是睡在我下铺的兄弟,白净面皮,微胖,爱说笑。陈永久和刘云龙好像对录取师专不满意,我们说笑神聊时,他们暗暗钻研考研教材,后来毕业不久,两位都通过考研离开了教育部门。其中刘云龙读到博士后,是国家保监会经济专家。

我那时没有他们那种鸿鹄之志,每天上完课,看同学玩字牌,下午不上课就外出闲逛。最爱去的是校园附近的邵水河畔林荫道散步,欣赏两岸风光。喜欢站在高大的船闸上看船儿过闸门,看浪花飞溅。和同学刘顺民等在邵水岸拍了不少照片。

有时,去热闹的市区转转,到城南公园、东塔公园赏景。星期日,同学一起组织到郊外的新邵白水洞看瀑布,站到水府庙看汹涌的资江奔腾咆哮。夜晚,到灯火通明的东塔公园地下商场游逛或者到电影院,一边买包二毛钱的炒瓜子嗑着,一边欣赏电影。也到过熟识的在市区其他学校(如电大、邵阳工专、邵阳供校)同学那玩。学校业余的体育赛事也多,下午看场体育生的球赛也热血沸腾。节假日庆祝活动,我班一位张家界来的同学爱唱歌,是文艺活跃分子,他音色淳朴高亢,带着湘西大山的灵气。

上课的讲师,教授中,雷乐耕教授个子矮瘦,但精神矍铄,上课严肃,讲到社会上不良风气,气愤填膺,语言铿锵。教法学的郭仲吾老师课堂很受学生欢迎,他善于理论联系自己熟悉的案例条分缕析。将西方哲学史的教授最受青睐,每次教室座无虚席。而有些所谓的教授水平一般,上课大段圈划考试重点,一节课翻书不停,缺少生动的解说,无趣得很,学生逃课的多。

4多事之秋

1989年,是个多事之秋,515,胡耀邦总书记因病逝世,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知识分子方励之等人在西方敌对势力暗中支持下,幕后操纵指使等不明真相的学生趁机在北京发动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游行示威。当时听说北京学生会骨干吾尔开西等组织学生占领天安门广场。后来63日,演变为反革命暴乱。这次运动席卷全国,我们学校学生也到邵阳广场静坐游行,举着标语口号,声势浩大。五月底我们乘火车去了长沙串联,真有点文革遗风死灰复燃的感觉。一到长沙,在五一广场,我们汇入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其实,我对政治运动不感冒,我趁机溜号,去大学看望同学,到过湖南师大、长沙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湖南大学等高校。后来游行的同学回去了,我还不知道,我一人后一天才乘免费的火车回校。据说有部分学生还乘火车去了北京。

今天回想起来,确实我们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所蒙蔽,他们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际,在知识分子中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企图进行“颜色革命”。让部分知识分子丧失原则立场,充当西方势力帮凶。做了亲痛仇快的傻事。幸亏以小平同志为首党中央及时平息这场暴乱,否则就会是后来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因为这场运动,加之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来我们的《国际共运史》课程取消。

但社会主义不会被消灭,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今天,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发成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永远不会过时,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今天,我更加坚信,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无比正确。再次翻阅《共产党宣言》,我依然心潮澎湃。社会主义必将在全人类取得最终全面胜利。

5社会调查

1989年下期,我们进入大二学习,我抓紧时间,弥补游行示威浪费的青春时光。11月,经过同学们建议,政治科领导争取,我们被学校批准到井冈山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了解革命先辈流血换来的今天幸福生活,这也正好医治我们幼稚病,弥补对社会对党对中国革命近现代历史了解肤浅之缺陷。

在八角楼,在茅坪,在黄洋界······一件件文物,一座座塑像,向我们诉说着当年四次反围剿那难忘的烽火岁月。当年朱毛红军经过怎样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我们为他们勇于探索真理不拍挫折的革命精神所震撼。这次社会调查让我们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6实习

大二最后一期,19905月,我们来到城步实习。我们一组去了城步一中,我和宁小宇在114班实习,刘亮教授带队。城步114班师生很淳朴热情好客,吃过苗山里特产麂子肉,还有椪柑、脐橙、李子等水果。课外学生领着我们欣赏大山的美丽风景,在清澈的小溪上过颤颤巍巍的吊索桥,捡拾小溪鹅卵石······还到过学生家喝苗家特制的油茶,每人四碗。至今还回味那浓浓的醇厚,香甜的味道。

最远,到过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南山牧场。成群结队悠闲吃草的奶牛,像镶嵌在锦缎上的一朵朵奇葩,飘拂在万顷碧波上的一叶叶扁舟。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奶牛和四叶草激活了八百里的南山,描绘着一副江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壮丽画卷。

我们有幸在南山宾馆喝到热气腾腾的甘甜带着青草气息的鲜奶,带队老师还大件购买南山奶粉准备带回家。

一个月的实习很快结束,我们收到了热情的学生送来的各种礼物,其中有个叫陈正友的爱好画画的送来一张用大张白纸他亲手赶制的画作,画中一只喜鹊站在高高的花枝上,引吭高歌。在上方陈同学还写下:愿我们友谊像Y,而不是X。是的,我们萍水相逢,师生一场,走到一起,是缘分,我们需珍惜,永不分离。看着陈同学寓意深长的画作,我忍不住热泪盈眶。

7毕业

实习结束,我们面临着毕业分配,每个同学都恋恋不舍,总感到二年大学时光太短暂。

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了由校长胡良甫签章、盖上邵阳师范专科学校大印的毕证。我们带着老师的殷殷嘱托,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无比憧憬,怀着对邵阳师专和二年来朝夕相处的恩师和同学的深深眷恋,挥手告别。耳畔似乎又隐隐传来大学语文老师课堂上那深情并茂地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啦,正如我轻轻的来······(2736字)

2018年初夏写于家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