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受庆的头像

王受庆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6/15
分享

阿皇叔公

 

王受庆

 

 

阿皇叔公是我的本家,年龄跟我的父亲相当,辈分却比我的爷爷还高出一辈,在我们长兴村所有王姓的人中,辈分最高,族内人都得叫他叔公。

阿皇叔公是一位退役老军人。他是什么时候参军的?跟谁一起去参军的?在部队里都干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从来没有提起过,包括他的家人也从来没有跟大家谈起过。有人曾经试图了解阿皇叔公当兵时的一些陈年往事,可他要么笑一笑算是回答,要么说一声“都是过去的事了,提他干什么?”

于是,有人便开始猜疑,阿皇叔公或许是因为家里穷,跑到外面去当了国民党的兵,为的是赚几个军饷,过几天好日子,所以不方便跟乡亲们谈起那些不太光彩的往事。

村民们的猜疑,是有些道理的。阿皇叔公小时候家里很穷,在村里的私塾读了一年之后便辍学了。辍学后,他给地主家放过牛,做过童工。后来,他的父亲死于肺痨病,他的母亲也改嫁了,了无牵挂的阿皇叔公在十五岁那一年便离开了村子。究竟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会去过问。

正当村里人几乎忘记了阿皇叔公这个人的时候,他突然回来了,而且是穿着当时最时髦的军装回来的,穿的军装还是四个兜的干部服。与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八九岁的男孩。

女人长得很标致,说一口北方话。男孩长得虎头虎脑,既不像阿皇叔公的彪悍,也不像阿皇叔公老婆的秀气。

这时,村里人才知道,阿皇叔公离开村子后是参军去了。大家扳着指头算了算,从1940年初春阿皇叔公离开村子,到如今阿皇叔公带着一家老小回来,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八年。

在这十八年的时间里,阿皇叔公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如果阿皇叔公一直都在共产党的部队,应该算是一名老革命,就不应该回到农村耕田犁地。可如今,他却回来了,还娶了一个十分标致的女人做老婆,村里的人便开始议论了。

“阿皇叔公一定是当了国民党的兵,还当上了军官。”

“有道理。不然,他怎么可能娶到这么漂亮的老婆呢?”

“可他是穿着解放军的军服回来的啊!这怎么解释?”

“可能是随他的国民党部队起义了,然后入编解放军的系列,成为了一名解放军。”

“如果是这样,还是说得通的。”

村民们的议论,传到了阿皇叔公的耳朵里,阿皇叔公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他一声不吭地领着他的老婆孩子,住进了村中心的那座破旧的碉楼里。

安好了家后,阿皇叔公便全身心地投入到村里的农业生产上,改造低产田、修筑拦河坝、兴修灌溉沟渠,处处有他的身影,处处走在大家的前面,无论是严寒酷暑,无论是刮风下雨,他每天最早上工,最迟下工,没有一点国民党军官的习气。

他那标致的女人不但将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还坚持每天参加集体劳动,与村里的邻居相处得十分融洽。

看到阿皇叔公和他的老婆整天埋头苦干的样子,村民们又开始议论了。

“阿皇叔公难道真的是国民党军队的起义人员吗?”

“我看啊,八成是。”

“何以见得?”

“你们想一想,如果阿皇叔公是解放军,那他一定是有功之人,对革命有功的人,党和政府会忘记他们吗?”

“也是啊。村里的阿文古只是为东江游击队送了一次信,就在政府里谋得了一个职位,吃着国家粮,领着干部的工资。如果阿皇叔公不是国民党军队的人,他和他的老婆用得着将尾巴夹得那么紧吗?”

“看起来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儿,可我还是想不明白,每次我们大队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阿皇叔公都领着他的老婆一起去参加了。”

“他们参加党员大会?”

“千真万确!”

“既然阿皇叔公夫妻有资格参加大队党支部的党员大会,那他们就一定是共产党员。既然都是共产党员,既然都是从部队回来的干部,那他们为什么会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实在让人捉摸不透!”

“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不管村里的人想得通,还是想不通,阿皇叔公和他的老婆都不会去说他们以前的事情,他们照样每天早出晚归,每天与大队的社员一道参加生产劳动。

阿皇叔公的勤劳得到了社员们的认可。回到长兴大队的第二年,社员们便推举阿皇叔公担任生产队的队长。又过了两年,他被社员们推举为长兴大队的大队长,成了整个大队的“掌门人”。

当上了大队的大队长后,阿皇叔公更忙了,他带领社员们建起了全公社当时唯一的一座水力发电站,让整个大队的社员都点上了电灯;他带领社员们挑沙石、打泥砖,扩建了大队办的学校,让整个大队的适龄孩子都有了上学的机会;他带领社员们办起了碾米厂、榨油厂、砖瓦厂、养殖场,让大队的集体收入一下子翻了好几番。此后,他又带领社员们修建了通往外地的公路,让曾经闭塞的小山村打通了与外界联络的通道。

阿皇叔公的努力,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拥护,也赢得了公社领导和县里领导的普遍好评,他因此多次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当选长兴大队的大队长。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整个大队的面貌一天天变化着,人们对阿皇叔公的议论也在发生着变化。

“阿皇叔公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大家也都看到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大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好了,几百年来都无法解决的灌溉问题解决了,一些低产田得到改造了,我们的社员再也不愁吃了,逢年过节的时候每家每户还能分到猪肉、塘鱼,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家还盖起了新房子。不简单,实在不简单。”

“当然不简单了!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吧?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公社有不少人因为缺乏营养得了水肿病,唯独我们长兴大队没有发生过一例水肿病患者。这就是奇迹!这就是阿皇叔公的功劳!”

“阿皇叔公确实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像他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为什么不提拔到公社去?”

“不要说是提到公社去,就是提到县革委去,那也是应该的。”

“我听说县里的领导曾经多次找过阿皇叔公,要阿皇叔公到公社或是到县里去上班,结果都被阿皇叔公一一谢绝了。”

“阿皇叔公真傻啊!现如今,有多少人削尖脑袋想着如何脱掉自己身上的那个‘农’字,他倒好,送上门来的大好事都不要。”

“这就是阿皇叔公这样的共产党员与一般人的最大区别。”

“可我还是觉得阿皇叔公太傻了。”

“不是傻,是一种情怀!”

“那是一种情怀?”

“对!”

“什么情怀?”

“家国情怀!只有受党教育了多年的老同志,才会有他这样的觉悟,才会有像他这样的家国情怀!”

“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有没有高的觉悟,跟一个人受党的教育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一些老党员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可到了革命胜利后,有些老党员就开始贪图享乐了。比如刘青山、张子善。”

“确实有些道理。但我敢认定,我们的阿皇叔公,一定是受党教育了多年的好干部,一定是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老革命。”

“当然!”

“这样的老革命,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大家尊重的。”

老百姓的拥护,让阿皇叔公的劲头更足了,他带领长兴大队的社员们不断地改变着长兴大队的面貌,社员们的生活也在一天天好了起来。

忙忙碌碌中,二十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不知不觉间已到了1978年的冬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拉开了我国改革开发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年近六旬的阿皇叔公,及时捕捉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所释放出来的积极信号,第二年,他顶着层层阻力,率先在长兴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了全县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再一次迸发出来,长兴大队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快车道。

看到大队的发展步入了正轨,并进入了快车道。此时,长兴大队已经更名为长兴管理区,阿皇叔公也由大队长变成了管理区主任。

做了一届管理区主任的阿皇叔公,已是年过六旬了。这时,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老了,再也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了。在管理区换届选举前夕,阿皇叔公强烈要求退出长兴管理区领导班子的选举。

听到阿皇叔公要退出选举,村民们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阿皇叔公,您是我们长兴管理区的一面旗帜,您怎么能退下来呢?!”

“旗帜倒了,我们长兴管理区还有什么希望?阿皇叔公,在这个节骨眼上,您千万不能撂挑子啊!”

听到乡亲们的话,阿皇叔公耐心地劝说道:“谢谢各位乡亲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我不是长兴管理区的旗帜。真正的旗帜,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坚强有力的管理区党支部,是我们长兴管理区的整个领导集体!我现在老了,思想僵化了,再也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了。如果继续让我留在管理区的领导班子里,不但不能让我们长兴管理区得到更好的发展,反而会阻碍我们长兴管理区的发展。乡亲们,要想让我们长兴管理区能够在今后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让那些更有活力、更有朝气的年轻人去干!”

阿皇叔公的耐心说教,终于让长兴管理区的人信服了,他也因此退下了长兴管理区领导班子的选举。

从管理区主任的位置退下来之后,阿皇叔公并没有跟随他唯一的儿子在城里生活,他依旧住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的那座土木结构的房子里,每天下地干活,耕种着分给他夫妻俩的责任田,直到七十多岁了,仍旧是自己耕田犁地、播种插秧、耕耘收割。

时间一年年过去,长兴村这块热土迎来了新世界的曙光。

都说是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无情的岁月,让阿皇叔公这位曾经的追风少年变成了古稀老人,他再也无法下地劳作了。但他仍旧时刻关注着村里的情况,依旧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大事。

读书看报,是阿皇叔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渠道。虽然他在小时候没有念过多少书,但凭着好学与勤奋,他不但可以看书,还可以写一些文章了。

一天,   阿皇叔公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餐后,便拄着拐杖来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书。

村里的农家书屋设在村委会大楼的一楼,书屋里摆放着好些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也有一些报刊。

走进书屋后,阿皇叔公找了一个较为偏僻的位子坐下。

刚刚坐定,还来不及打开书籍,村委会主任阿博便走了进来。

“阿皇叔公,麻烦您来一趟我的办公室。”阿博走到阿皇叔公的面前,说道。

“找我?”

“嗯。”

阿皇叔公离开了座位,在阿博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楼的村委会主任办公室。

“阿皇叔公,现在,上级部门要对所有的复退军人进行一次信息调查与采集。您是复退军人,请将您在部队的情况,详细地告诉我们。比如:您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在什么部队?在部队的表现如何?立了什么战功?受到了什么表彰?等等。”阿博一边泡茶,一边跟阿皇叔公说着找他过来的意图。

“都是过去的事了,何必翻出来呢?”听了阿博的话,阿皇叔公回了一句。

“阿皇叔公,这可是中央的精神啊!您不会不配合吧?”阿博取出了杀手锏。

听到“这可是中央的精神”这几个字,阿皇叔公终于无语了,他乖乖地说出了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

原来,阿皇叔公在1940年初春离开村子后,一路北上,一直走到了苏北。在苏北,他遇到了新四军,并在新四军的队伍里当了一名小兵。

阿皇叔公是一位肯吃苦、肯动脑、不怕牺牲的人。一年之后,迅速成长为一名爆破能手,在与日伪军作战中,他多次出色地完成了炸毁日伪军坦克、日伪军碉堡的任务,曾先后荣立特等功两次、一等功三次。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阿皇叔公,在入伍两年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提拔为班长。

解放战争时期,阿皇叔公所在的部队编入华东野战军,后改为第三野战军。在此期间,他随部队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大战,为新中国的诞生荣立过特等功、一等功,还曾评过战斗英雄。

全国解放后,阿皇叔公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外省的一家工厂,成了这家工厂的保卫科长,在当地娶了老婆。

他的老婆是这家工厂的妇女干部,也是一位老党员。

在工厂干了两年后,阿皇叔公夫妻响应祖国的号召,申请回到了农村,参加农业生产。跟随阿皇叔公回到长兴村的那个小男孩,是阿皇叔公战友的遗孤。因为这位遗孤,阿皇叔公夫妻终生没有生过小孩。也是因为这个遗孤,阿皇叔公夫妻始终不愿到城里去生活。

听了阿皇叔公的话,阿博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紧紧握着阿皇叔公不再厚实的手,动情地说道:“阿皇叔公,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您相信,我们新一届两委班子,一定会把您的精神传承好,团结带领长兴村的父老乡亲,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好!”

“我相信,我们长兴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那您可要好好活着啊!”

“一定!”

说完,两位新老主任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