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彩利的头像

王彩利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12/07
分享

辞多受少,人生安好

王彩利

   老子言: “少则得,多则惑”,想想也是的。现代人谁不是贪多,想要房子多、家里家具多、银行存款多,拥有的财富多、企业的利润多……可是在这么多的诱惑面前,我们越来越迷茫,不知如何选择。就像有人说: “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

   也许,我们说财富多了不是好事,知识多了应该不是坏事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从古至今学子们的人生信条,但好多人读万卷书后变成书呆子。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许多人行万里路后反而迷茫得不知所措,因为在“万里路”上遇见的太多了,不知如何辨别与取舍。老子言:“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人的心灵原本是一面纯净的明镜,具有照察万物、照察世事的作用,一旦外求,心智就会外驰,心绪就会纷乱,心神就会散失,这面镜子就会蒙上灰尘,就会模糊不清,当然就无法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要想活得明白,一如禅宗北派大师神秀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如。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要重视内修、内观、内视的修炼,不必要一味外求,使心灵迷失清明。

   很欣赏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其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领域,必然茫然而无所得。当知识的探求已超出极限范围以外,便应适可而止;而对于我们能力所不能达到的事物,亦应安于无知。

 

   当前中国相当多的企业在做品牌的时候就是贪多,总以为一个品牌包含的品类越多力量越强。我曾经关注过山东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刚开始做托管,很出色,在当地已有一定影响。后来看到别人家舞蹈培训做得火,一夜之间也开始了舞蹈培训;瞧见别人做书法生源杠杠滴,立马招个书法老师也开始招生了。再后来国学啊、作文啊、英语啊都有了,没想到有一天竟开始生产起纯净水,这让人们已搞不清楚它的主产品是什么。企业固然可以多元化,只要你的辅业对你的主业能起帮助作用,就可以做的。但你的品牌要是多元化了就完了。品牌少则得,多则惑。品牌所包含的品类越少力量越大,反之,品类越多力量就越小。

   历来帝王的后宫嫔妃是集齐了天下最美的女子。可没有一个女子对皇帝是真心的,除了顺存,温柔的笑容后面藏着的都是处心积虑的诱惑。活在诱惑中的皇帝能不迷失吗?会清醒吗?看似高高在上,前簇后拥,但幸福的指数远远不及一生只携一妻的平民男子。皇帝的子女遍洒六宫,但没有一个把皇帝当作父亲来爱,都把它当作皇帝来捧,求得皇帝的恩赐,把皇帝当作一个工具来利用,利用皇帝这只手来杀害自己的手足,扫清通向帝王宝座路上的绊脚石,有的是甚至迫不及待地弑父夺权。

   当然皇帝属特殊人群,但普通老百姓也不是“多子多福”。从中国伦理道德来说,父母抚育子女成人,晚年就由子女来赡养。因此多一个子女也会多一份幸福。岂不知多一个子女,子女们就相互多了一个依赖:是我的父母,也是你的父母,凭什么就让我一个来照顾呢?俨然是寓言故事《三个和尚》的荒谬结局:“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没有一个子女站出来勇于担当。当父母年迈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子女们轮流照顾,哥哥服侍十天,弟弟十天,妹妹十天……有的子女,在自己服侍期满的时候,不管后面的日子老人有没有人服侍,不管老人的身体如何,屁服一拍就走了,那怕父母饿死冻死病死都与他无关了。有的是父母轮流在子女家居住,一旦自己家居住期满,不管父母心情如何,就像甩一个没用的包袱或者像驱除一场瘟疫一样,立马撵走,眼不见心不烦。这是父母活着的伤痛。父母百年之后瓜分家产同样令人寒心,为锅碗瓢盆的琐碎东西,子女们竟然一个个怒目圆睁:你是父母生的,我也是父母生的,谁连一根筷子也别想多拿。如果,只生一个孩子,利害都是自己的,他不需要争也不会去依赖,反而会好好孝顺父母,害怕落下一个不孝的骂名。

水满则溢,任何过度的欲望都会招祸。只有辞多受少,致虚守静,人生的每一个日子都会圆满而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