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成祥的头像

王成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1/24
分享

刻骨铭心的煤炭新闻记忆

刻骨铭心的煤炭新闻记忆

说句真心话,我并不是写新闻的这块料,搞新闻是需要悟性和灵气的,我灵气不多,傻气倒不少。有时连自己都觉得,粗粗壮壮的身体,粗粗大大的一双手,是很适合在农田里扛锄头、在井下挖煤,不应该待在房子里做什么文章。一方面文化基础太差。另一方面,生在偏远贫穷地区的农村娃,没有接受过正规大学专业书本知识的系统学习,搞新闻最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再加上所处的家庭条件和生存处境与煤炭报这样高层次的平台差距太大。从那方面说,也不许我有这样奢侈的想法。

之所以能吃上新闻这碗饭,是中国煤炭报,是中国煤炭报的启蒙老师,已故的西安中心记者站邹善治站长和陈昶编辑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坐标,硬把我拽到这个门槛上,并扶上马,一程一程的送行,是我从精神上消除了自卑感,不仅学会了写新闻,还多次获奖,受到煤炭行业和陕西新闻界的好评,已经有两部新闻作品问世,还有一部以新闻手法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在中国作家杂志刊登后,已经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认识中国煤炭报已经20年多年了,许多往事已经消失,但同中国煤炭报那种情,那种刻骨铭心记忆的一幕幕,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而且更加的是我忘乎所以的感到骄傲和荣幸。

记得那是我当煤矿井下采煤班长第8个年头的1989年,一次在区队长的办公室偶然看到了一份中国煤炭报,无形的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珍别人不注意,就情不自禁的把报纸折在一起装在口袋里,回到集体宿舍一连几天不知看了多少遍,并按照报纸上的模式,将自己在生产一线亲身经历所发生的事情写成《领导啊!您怎么光知道训人!》,步行4公里到镇上的邮电局寄出,自己也没有当回事,也不敢想能在报纸上发表,让我惊讶的是一周后,竟然接到报社陈昶老师的信,说你的稿子写的很有代表性,最近就要刊用,他和我商量是否用真实姓名?……

从此,我就和煤炭报结下了不解之缘,《领导啊!您怎么光知道训人!》在中国煤炭报1990年1月8日的头版头条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已故的中国煤炭报西北中心记者站站长邹善治从此发现了我,他看到报纸后,及时和我取得联系,并亲自来矿务局要借我到记者站工作,在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老站长又将我送进大学的校门,进行两年脱产专业马列主义新闻观知识的学习。

在陈昶老师的启迪下,有老站长邹善治的鼎力栽培和关怀,有煤炭报各位领导和编辑老师高素质的人格魅力的感召,是我这个井下一线的挖煤工从此认准了中国煤炭报,认准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沃土。自1989年认识中国煤炭报之后的20多年里,我曾经四次调动工作,6次调换岗位,始终都是站在煤炭报的工作角度思考问题,而且每次调动工作和变换岗位,都是对自己一次质的飞跃,曾经有机会离开煤矿调动到地方工作,脱离井下挖煤这份又苦又累的工作。转眼一想,这样就离开了煤炭行业,距离中国煤炭报就更远了,思来想去,感觉一种被遗弃的失落感,毕竟在这个行业最艰苦的地方奋斗了10多年,老站长知道了我有调动的想法,又恋恋不舍煤炭这个行业,尤其是煤炭报时,在老站长的鼎力推荐下,没有过两个月,把我从原单位调到国家“八五”重点工程的黄陵矿区管理委员会,就是现在的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这是一个在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煤炭投资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矿区,又是在国内首次采用美国连续采煤机组开采,从办公室到党群工作部,我始终站在煤炭报的角度、站在中国煤炭工业对黄陵煤田开发的依赖程度上思考问题,审视建设期间发生的一幕幕瞬间,在黄陵矿区8年时间,我撰写了600多篇新闻报道,在全国各类大型报刊发表,为黄陵矿区积累了一批动态性的鲜活建设史料,也将自己的眼光和境界提升到一个崭新的煤炭发展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新世纪来临之时,黄陵矿区被列为“九五”缓建项目,新一轮的煤炭生产过剩,职工生存困难的严峻局面困扰着国家煤炭事业的发展,生产受困,职工生活困难,找米下锅,成为陕西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最大的政治。像因煤而生的铜川市两大国有煤炭企业,铜川矿务局和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加起来31万职工家属的生活困难,一时引起了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我觉得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煤炭报需要关注的报道焦点,也是一个记者需要亲历的重大报道热点,深思熟虑后,我和报社联系,取得认同,并在版面上给予支持后,我放弃了黄陵矿区优厚的待遇,调到已经连续23个月开不出工资的陕西煤炭建设公司报社工作,家属埋怨,同事亲友不理解,只有我自己清楚,在这里一定能写出31万铜煤职工家属解困脱贫的壮丽凯歌,有煤炭报领导的支持,有煤炭报的发表平台,自己的想法一定能够变成现实,在铜川煤矿生存最困难的时间里,我先后在煤炭报和全国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困境中方显英雄本色—寻觅陕煤建人足迹报道之一》《用汗水灌注时代精品工程—寻觅陕煤建人足迹报道之二》《艰难的探索--寻觅煤建人足迹的报道之三》《半停产的特困企业是如何摆脱困境》的等一批反映铜川煤矿职工生活困难以及他们在解困脱贫中创造业绩的感染事迹,我还多次随煤建施工队伍去大漠,走戈壁,深入到无人区的罗布泊采访,在中国煤炭报整版刊登西部建筑市场上的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煤炭投资市场也在持续升温,针对陕北煤炭市场无序开采,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的严峻局面,征得报社同意,我无数次去神府煤田采访,克服重重困难去西南贫煤区采访,写出了《中国煤业“科威特”》 《 陕北煤田现状调查》《!陕北煤田呼唤科学和谐发展》《煤田开发引发深层次问题暴露在神木》《在理性思考中打造中国煤电载能第一县》!《建设具有国内一流能源服务型城市看榆阳》《!和谐创新发展看横山》《陕煤 挺进榆林战“疆场”》《建设具有世界重量级煤炭基地》都是小煤窑惹的祸、广能集团攻克世界性难题、松藻煤电:山城重庆不再限电、吃干榨尽看永荣、松藻煤电:“视觉文化”规范矿工安全行为、松藻煤电后勤市场化为何“回炉”?等深度揭示煤炭无序开采的调查报告,在中国煤炭报连续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之所以在新闻这个披荆斩棘的道路上一干就是20多年,并且取得了是自己感到欣慰的一点成绩,最基本的动因是中国煤炭报,是您让我知道了怎样去走近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做好人的文章。

众所周知,采访是一门学问,而采访的基础应该是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对上不必诚惶诚恐、随声附和,要敢于提出质疑,在共同求证中获得真知;对下不能颐指气使,居高临下,要善于倾听和学习,在一起探讨中升华思想。你平等地走来,别人就会平等地待你,人与人之间的真正了解便由此开始。是您让我学会了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新闻需要感性,更需要理性,因为没有一篇稿件是对事物自然性的描述和"摄影式"的再现,一定会有作者的思想和意向,所以你必须对其中的是非曲直、真伪表里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西方有句老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我说发笑也得思考,否则人就无异于万物。是中国煤炭报让我懂得了紧跟时代、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讲,报纸是反映时代、引领时代,以点带面、指导全面真实存在,只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胸中装着全局,才能写出"适销对路"的文章。长此以往,你就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落伍,不被淘汰;你就会走出"小我",更多地关注大家、关注社会的优秀作品。

虽然我已经离开煤炭新闻战线好多年了,但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态势,用文学的手法抒写煤炭工业辉煌发展的壮丽篇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