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海龙的头像

魏海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8
分享

母亲与我的一部小说

我的长篇小说《大西院》的创作过程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从青年时期的故事引子开始,到中年笔锋日渐成熟后的起笔,单作品的构思和准备就用了近两年的时间。直到二○一七年,我才写下了一个神圣的开头。

写这部小说就像一颗早就埋于我心底的种子,那是我为美丽的家乡——凌源做的一件事情,于众人而言微不足道,与我而言则神圣而庄重,亦如作品神圣的开头:尤兴礼跑了,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之所以有如此壮举,确是拜一个人所赐。

作品开头的场景已经浮现在我的眼前很多次了,因为这是我无法抹去的一个记忆。这个小说的引子也正是我亲身经历的,那就是关于村里果园的纷争。想当初,母亲的一句戏言如今变成了现实,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和天意。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母亲曾半开玩笑对周围的人说,这个事儿可以写成小说了。若干年后,我兑现了母亲的“豪言壮语”。

也许,写出几十万字的故事轻而易举,但是写出一部传世之作却是万分艰难。在我动笔之前,母亲就千叮咛万嘱咐,不写就不写,写就写经典,就像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和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那样。我懂得母亲的心意,但也不置可否,前辈的作品浸透了那个年代的风雨血泪,我望尘莫及,只希望能将自己的《大西院》写得更好。

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大量地涉猎阅读,尤其是古典名著《红楼梦》,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品,正如有评论说:一部《红楼梦》,中国文学就可以光耀千秋。当我沉浸在墨香当中,我简直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红楼梦》的语言和情节,构建的意境,无不令我敬佩。我一字一句地研读,推敲里面的精彩之处,而且还做了各种标注,读到动情之处我还会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曹雪芹先生真乃神人也,这是我的论断。

中国经历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如何才能全景展示它呢?只有把改革开放这朵浪花融入到历史长河之中才能看出它究竟带给中国多大的变化。因此,我也把它写进了《大西院》中:从一九一一年的闖关东起笔,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到二○一七年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放开二胎政策、开发雄安新区等等,一直贯穿到展望二○二○年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深刻地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整个过程融入了我的小说中。

此外,故事的另一条主线则是爱情。尤春光和白莲、李宝柱和尤春燕、尤春林和李杏花,三对恋人的情爱纠葛向读者讲述了尤白侯李四大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塑造了一百二十四个人物,展示了辽西的风土人情,书写了六代人的故事。它只是农村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事件不正在中华大地上争先恐后异彩纷呈么?

如何书写人民,特别是农民对改革开放成果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是这部《大西院》的初衷,为农民发声代言,为时代树碑立传,这也是中国交给世界的一份答卷。

这就是我的成书过程,母亲一直陪伴着我,在我陷入创作“瓶颈期”的紧要关头,每每写不下去时,是母亲指点了我。我要感谢我的家乡凌源,感谢红山文化,感谢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感谢青龙河,感谢我的母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