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启国的头像

张启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05
分享

怀念我的母亲


  母亲虽然离开我已经十几年了,但是母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母亲的谆谆教诲,也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母亲和我在一起的时光,像高像素摄像机摄下的纪录片,一帧帧展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永记心中。现在,寒衣节到了,每逢节日倍思亲,在此,我只是记录下我慈爱的母亲的几件小事,以见微知著,以怀念我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我的母亲,她只是千千万万个平凡母亲中的一员,做的事情也显得平常而微不足道,但是,在我的心里,母亲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身材不高,白白的、胖胖的、慈眉善目,满头白发,头顶前面还有一点谢顶,有一双勤劳而结实的大手,右手拄着拐杖,一双三寸金莲小脚支撑着母亲的身体,也支撑起我们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和幸福。母亲对待公婆、兄嫂、弟媳、小姑子、子女等,以及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无不被人交口称赞。对于母亲来说,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上有公婆、兄嫂(我父亲亲兄弟八人、我还有七个姑)、下有众多子女,中间有弟媳、小姑子、侄子等,还要处理好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之间的关系,还有婚丧嫁娶等,已经很不容易。一九六零年前后的十年多时间,父亲在济南工作,母亲除了处理好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各种关系,还要充当劳力干好地里的活。那时还是大集体,农村还没有包产到户,大姐大哥年龄尚小,村里要按照出工的多少、干活的多少算工分,粮食收获后,再按照工分的多少分到相应的粮食。母亲为了能多挣点工分,为了整个家庭,就干男劳力干的重活,生活的重担就全部压在母亲的肩上。即使是这样,母亲也没有嫌苦怕累,也没有让家人挨饿受冻,还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纤尘不染、井井有条。还有一次关于炊烟的故事,是母亲在世时给我讲的:那是1959年到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闹饥荒的时候,当时父亲在济南工作,人们为了活命,只要能吃的东西,包括树叶、树皮、野菜、草根.....,都已经吃光,没有吃的,饿死很多人。那时家里已经没有任何可食之物,为了不至于饿死家人,母亲回娘家要回来一点保命的粮食,夜里偷偷的蒸了两个窝窝头,等白天母亲去干活时,掰给我大哥大姐每人一小块吃,让他们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等候母亲去地里干活归来。母亲不舍得多给一点窝窝头给大姐大哥吃,剩下的放在篮子里,挂在梁头上,母亲想下次去地里干活时再给姐姐哥哥吃。可是,就是因为夜里

母亲蒸窝窝头时升起的炊烟,引来了盗贼的光顾,趁姐姐哥哥去家附近玩,有个邻居打开我家的门槛子爬进屋里,把那剩下的窝窝头偷的一干二净。其实姐姐已经远远的看到了从我家门槛下爬出来的邻居的背影,母亲回来后,姐姐告诉了母亲。母亲考虑了一下知道是哪家邻居干的,就假装不知道,但是自己心疼了很长时间,哎!都是为了活命,盗贼怎么就这么狠心,一个也不给留下?母亲说:后来想想也就算了!盗贼也是饿得迫不得已!如果都能吃饱穿暖,谁还去偷?但是,这件小事,却成为中国当时那段历史的记忆,饥饿的历史,在七、八十岁的老一代人们心中永远都不会忘记!当然,我为母亲的做法点赞。

 我小时候特别顽皮淘气,因为玩耍而使母亲伤透了脑筋,母亲每次都心平气和地对我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可是,有一次我因为贪玩而忘记了去上学,回家后母亲教育我时,我当时不知道犯了哪根筋,不但不知错就改,反而强词夺理,进行狡辩,此时激怒了刚刚劳动完身心俱疲的母亲,母亲随手抄起地上的扫帚,把我按在床上,朝我的屁股上啪啪啪的打来,我连忙忍痛口喊“妈妈饶命,我再也不敢了”,一边转过身子看母亲,我不敢直视母亲,母亲的眼里分明满含泪水,满含深情,我知道母亲也不舍得打孩子,我知道母亲是“怒我不争”,我知道母亲是恨铁不成钢,我知道母亲是望子成龙,棍棒之下才会出孝子,严格管教才能出龙凤。母亲对我的当头棒喝,使我醍醐灌顶,顿悟人生。

 母亲和父亲含辛茹苦、尽心尽力养育我们姐弟六人,使我们成人、成才,历尽千辛万苦、重重磨难,实在是不容易,到我们姐弟六人都结婚后,她们才算把肩上的重担放下,母亲也才有时间和心情安度晚年。可是,母亲这时已经被过往的苦难和生活折磨的老态龙钟,每况愈下。母亲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幸福快乐的,记得二零零零年的时候,母亲住在当时在北京工作的五弟(五弟全家七口人已经移民美国)家里一年多,三舅三妗子负责护理照顾母亲。我那时(我于一九九九年和二零零零年在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进修)也在北京,我和五弟、弟妹、三舅三妗子等,一起陪同母亲游遍了北京的各处名胜古迹。当时母亲腿脚已经不好使,虽然自己能拄着拐杖行走,但走不了二里路,就会累得停下来歇息一会儿,为了出行方便,五弟和弟媳专门到北京西单商场为母亲买了加宽加长、放平能当床休息的豪华轮椅,出行游玩时我们推着母亲,这样就省了母亲的步行之苦。也是金秋十月,也是国庆节后,我们游劳动文化宫、在中山公园菊展赏菊花。欣赏着秋菊,我想起来一个历史故事:宋朝时,王安石曾写诗曰: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落满地金。当欧阳修读到王安石的诗时,笑曰:百花尽落,唯菊枝上枯耳。随对诗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菊花分两种,欧阳修说的是“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另一种菊花。其诗被王安石看到,当时王安石为皇帝所重,就奏请皇帝贬欧阳修到有“残菊飘落满地金”的滁州去亲自体验生活,看看满地飘落金黄菊。当然,他们都没有看到宋朝灭亡后,后代诗人郑思肖的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其诗就是赞赏的另一种菊花和高贵气节。其实,母亲不正是“菊残犹有傲霜枝”、“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这种菊花吗?

 之后,我们又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极目远眺,特别是在天安门城楼,还发生一件让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的故事。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一行人在过完安检,上天安门城楼时,由于母亲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我用轮椅推着母亲,在乘坐电梯上天安门时,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服务员看到母亲满头银发、雍容华贵,低头向母亲说:“老奶奶您精神真好!”,母亲说:“儿女们孝顺,满足我登上天安门看看的愿望,我此生也没有遗憾了!”我们乘坐电梯上到天安门城楼上,极目远眺,天安门景区尽收眼底。可是,在母亲的前方栏杆外有一个便衣警察,背对着母亲,挡住了母亲的视线。原来,在天安门城楼上遍布便衣警察,栏杆外是三米一岗,五米一哨,前方的便衣警察的后背正好挡住了母亲的视线。开始我们由于登上天安门城楼太兴奋,左顾右盼,没有注意,可是我低头看到,母亲用右手拿起拐杖,在“指点江山,激昂拐杖”,母亲用拐杖头轻轻点了点前面便衣警察的腰部,并且说:“小伙子,你挡住了我的视线,你躲开一点,让我看看好吗?”,便衣警察机警地转过身,并且右手已经习惯性地伸到右边裤兜内,一看是一位满头白发、乘坐轮椅的老人,身边有子女亲人陪伴,便明白了,便衣警察微微一笑,朝右边躲开二米多,并且主动配合我们拍照留念,让母亲欣赏天安门景区的无限风光,让母亲圆了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梦想!让我一生记住了这短暂的一瞬,让我一生记住和母亲、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生难忘。

 这只是关于母亲的几件小事,见微知著。母亲已经离开我十几年了,但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母亲的谆谆教诲也永远刻在我心里,想起父母,为何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父母充满深情,母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生而为人,要有孝心,父母对我们恩重如山,情深似海,我们必须知足感恩。只有站在父母的坟墓前,人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到何处去,也才知道自己的归宿!

 父母在,我们仍是少年;父母去,我们只剩沧桑。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往后余生,愿人人都能善待自己的父母,不要让陪伴,成为遗憾!

2019年10月28日晚上十一点农历十月初一

修改定稿于2020年1月9日

张启国作于裕丰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