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心刚的头像

王心刚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04
分享

秋日的杨凼

在梦里,我常常回到杨凼。在梦里常常品味到最新鲜,最纯粹,最绚丽和最深沉的秋意。

杨凼村--那生我养我的土地,是那样的让我沉醉。闻着泥土的气息,我在温暖的阳光下远望,我在芳香的草地打滚,我在山峦间徜徉,我在花草中采撷。我的手里已经收获了许多。你看你看,这一串串,一簇簇,好沉好沉啊。喜鹊认得我吗?那啾啾的鸣叫,使我遐想无限、沉迷不已。

我喜欢秋天,尤其是杨凼的秋天。

小时候,家境贫寒,没什么吃的,我常常和小伙伴结伴上山觅食,那乌黑乌黑的浆果,那大颗大颗橙色的板栗,那金黄金黄沉甸甸的野栗子,如此香甜,它们填饱了我们饥饿的肚子,给了我们力量……

记得秋日的傍晚,放学后,我们常常漫步在红薯地,那里有农民遗留在地里的红薯。我们尖叫着把它们找出来,在山坡上,挖洞,堆上柴草,再把红薯放进火里,不久,山坡就飘起薯香……

杨凼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唐武德三年(620)道信大师应蕲黄道俗之请,回归故里,他不因循主流佛教寺院依附于京都大邑,而独辟蹊径,定居山林遂攀群山选址,从广济一尖山启程,经游宏寨,向宕蚂蝗涧,踏入黄梅县的杨凼,攀山数十里,人渴马乏,就依路旁幽崖小憩,他用锡杖在崖下一卓,顿时一股清泉喷涌、汩汨流出,畅饮后,沿山道前行,不久就在离十里地破额山(又名双峰山),建造了中华禅宗第一所寺院——幽居寺(四祖寺)。这股泉水四季长流,蕲春、广济、黄梅三县人民每奉朝圣经在此休息畅饮甘泉,济渴解乏,故称名卓锡泉,后人在崖石下题刻卓锡泉三字至今犹存。

一个秋日的午后,我回到了杨凼。秋雨过后,阳光拨开云雾冲出来。一道独特的风景披霞带彩,绚丽无比,山风迎面吹来泥土的芳香,让人感觉有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雅、恬淡。天空那朵朵白云眉飞色舞,像成熟风情万种的少女,勾魂摄魄,山上的野果、树木和竹海在秋阳的照耀下,闪烁着红彤彤耀眼的光芒,旖旎柔美的风景,让人着迷,让人流连忘返。

没亲临过的你,万万想不到,在海拔八百米的大河镇杨凼村会有如此美丽的地方。

站在秋雨后的杨凼山顶,眺望远处,远近闻名的太白湖镶嵌在天际边缘,让人进入无限的遐想之中,想象着文朋诗友乘坐快艇畅游在湖面上,尽情的浏览着湖上风光;想象着年轻夫妇荡着一叶小舟捕鱼双双把家还的幸福场景。而近在咫尺,尽收眼底的是掩映在环山之中的小型水库,杨凼村的水库,沉静在大片竹海之中,看它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祥和。鱼儿仿佛在提醒我别忘了它们的存在,一条鱼儿跃出水面,随即水面激起了层层波纹。在我小时候,听父亲讲过,水库里生长一种很特别的小鱼,它长不过一寸,外观虽然不是很漂亮,但用来做菜,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祖辈传说,很早以前归隐田园的兵部尚书汪静峰在此小憩,他见此处泉水清冽甘甜,就投下一种小鱼放养,他对鱼儿说,我不要你长,也不要你代(大),只要你年年月月在。说来也怪,这鱼儿真是长不大,经年累月不过寸许。现在水库经过承包管理,鱼儿虽然个体不大,但是密度不小,经过定期打捞,运往城里销售,那可是很难得的抢手美味。

杨凼村的房屋大都散落在山坳里,依山而建,大多是青砖、布瓦,不时有袅袅炊烟升起,那是杨凼村勤劳人们的炊烟。

秋天,枫叶红了,硕果满枝。大自然更是美轮美奂,目不暇接。成熟的气息弥漫在田园里,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丰收让庄稼人一个个笑逐颜开,喜上眉梢。梨儿黄橙橙的,泛着金光,闪闪发亮。绿油油的白菜,这儿一丛,那儿一丛,翠色欲滴,如同给园子铺上了一块绿色的地毯。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是站在园外望园子,满园一片金黄,偶尔点缀着一点绿色,分外和谐。

秋天,树披金装,一阵阵微风吹过,片片黄叶飘飘扬扬,飘飘扬扬,如同一只只彩蝶,随风絮絮低语,翩翩起舞。

杨凼的秋天,这就是我美丽的故乡杨凼美好的秋天。我喜欢杨凼,喜欢杨凼的山水人物,喜欢这里的洁净碧绿。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杨凼什么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秋天,是的,杨凼金色的秋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