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湖王君的头像

千湖王君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13
分享

古诗词圼充满着孩子的天真与童趣

当今中国的孩子在家里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上学后以学习作为第一任务,与中国古代的孩子的生活大相径庭。“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把乡村儿童玩耍之余会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孩子们的懂事与好奇。

在中国古诗词的百花园里,有很多儿童题材的诗词,其中既有佶屈聱牙的《诗经》,也有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歌,更有轻丽明快、让人忍俊不禁的充满童趣的诗词。这些讴歌儿童的古诗词,内容都很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浅白如话,读来朗朗上口。不管是游戏还是劳动,从中都可以看到童心可掬,童趣盎然,让人们体会到他们的清纯与好奇,充满奇思妙想的童真世界。

例如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在《清平乐 村居》一诗中这样描写孩子们:“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和二儿,都在忙活着,小儿最有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刚采下的莲蓬。短短数句,一个顽皮淘气的孩童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从中体味童心灿烂,童趣盎然。

乡村孩子玩耍之余会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最普遍的是放牛,牧童在很多诗歌中都有描述。例如陆游的“犁满野及冬耕,时听儿童叱犊声”,黄庭坚的“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等。

古时候的儿童生活在大自然中,他们可玩的东西可真多。古诗词中描写童趣最多的是游戏场景,比如钓鱼、捉蝶、捕知了、放风筝等等,这些熟悉的场景让人们倍感亲切,也表现出千百年来永远不变的纯朴童心。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是这样描写儿童追蝴蝶的:“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春末夏初,花落成径,菜花飘香,蝴蝶款飞,一位小儿正追一只黄蝴蝶。他左追右追,可那只黄蝴蝶跟他玩起了迷藏,一下子消失在菜花丛里,怎么找也找不着了。

同样,诗人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一诗中,写出了观看小孩“捉柳花”的兴致:“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中的一个“捉”字,把小童好动的形象刻画得出神入化,从“捉”的动作中,读者可以想象得出小童在飘飞的柳絮中,是如何欢快地追跑、嬉闹的,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此外,诗人在另一首题为《稚子弄冰》的诗中,描述了稚童如何尽兴玩冰块的情形:“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瓈碎地声。”冬天,稚童将一块冰穿上彩线,当锣敲打,声音清越嘹亮,于是越发用力,忽然冰块被敲碎,散落在地。这份稚气的玩味,让稚童乐不可支,全然忘记了严冬天气的寒冷。

描写儿童游戏的诗还有很多,如唐五代的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苏轼的《初夏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诗中都真切地写出了儿童日常生活的情趣,读来朗朗上口,让人倍感亲切。

刘克庄的诗作《鸟石山》,也是描写儿童的:“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孩子们的狂劲儿、野劲儿、疯劲儿,在这首诗里得到淋漓致尽的表现。诗人范成大在组诗《田园杂兴》中写道:“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诗人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古代的儿童的除了会玩之外,也很好客并懂事,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溪居即事》一诗,就展示了这样一位可爱儿童的形象:“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篱外不知谁家一条无人乘坐的小船,因为忘了系缆绳,被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玩耍的小童,以为有客人来了,便急急忙忙回家去向大人报信,慌乱中打开柴门却又把门关上了。诗句中,小童高兴、慌张的心理活动由一系列动作体现出来,流利自然,栩栩如生,儿童喜客、好客的稚气跃然纸上。

更有趣的是一些古诗词还描绘了古代男女儿童之间纯洁的友谊,如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表现幼男幼女一起嬉戏、天真无邪的场景,让读者一下子联想到自己小时候过家家等游戏情景,也由此诞生了沿用千百年来的两个成语,那就是“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如今仍被广泛应用,仍可体会那种最真挚、最纯净的美好情感。

古代诗词描绘的年代虽然都已久远了,但是透过这一首首生动的童趣诗,又勾起人们对童年时光天真烂漫的回忆,体会到童心的纯真与好奇,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