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培蕊的头像

刘培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22
分享

闲书时光

刘培蕊

孙犁在《野味读书》中曾这样说过“进大书店,不如进小书铺;进小书铺,不如逛书摊;逛书摊,不如偶然遇上。寒酸时买的书,都能记得住。读书必须寒窗前,坐冷板凳。”我从小生活在农村,除了学校里发的课本,连报纸都很稀罕,也就没有这样的体会。细细想来,在上初中之前,这样自由自在的闲书,自己仅买过两次。

第一次是和同学英去逛镇上的唯一一家书店,英爸爸在镇上邮局上班,她喜欢读书,就拉我去了书店。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进书店,看见那么多的书,我紧张的几乎不敢呼吸。只见书店四周架子上都摆满了各种书籍和报纸,墙上各种年画,花花绿绿的,最吸引我的是书店一角一排排的小人书,可惜都摆在柜台里面,我只能踮着脚望。正眼花缭乱之际,英却用胳膊肘戳戳我,让我看柜台后面的那排杂志,指着一本《少年文艺》对服务员说,阿姨拿来最新的那期看看。阿姨很和蔼,对英说,别弄脏了。

英蘸着唾沫,一页一页仔细翻看,我也凑过去,马上就被迷住了,原来,除了书本,除了连画画,竟还有这样有趣的书。

看了一会儿,阿姨说:“行了,有空再来看,弄脏了就不好卖了。”

英恋恋不舍地放下,和我走出书店。

“多少钱一本?”我小声问。

“一块一。”英说。

我们都没做声。一支铅笔8分,卖一个鸡蛋才1毛,1块1是一笔巨款。

咱们攒钱买一本吧。她最后提议说,我手里有4毛2了,你呢?她问我。

3毛3。

第二天,我和英一合计,一共有了7毛1分钱。合计半天还缺了3毛9。我们开始想办法。

我家有几只母鸡,每天下蛋,母亲都是天不明就摸走,全家指着这点鸡蛋换油盐酱醋火柴灯油呢,不敢动。家里的粮食不用考虑,没有零收粮食的。

最后和同学打听了很多人,才找到一个办法。周末和英去田野里撸草种子,晒干,拿去采购站卖。采购站的人告诉我们,这种子不熟,不值钱,还不如你们去捡玻璃碴子呢,废玻璃值钱,3分钱1斤呢。于是,我就和英在每天放学后满大街溜达捡废玻璃。然而,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木门木窗,除了镜子,根本就没有什么碎玻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在镇医院后面有所发现,医院丢弃的小药玻璃瓶子,仅有指头大小。几个月过去了,终于捡到了100多个小瓶子,卖了2毛2。两个人攥着钱,跑去了书店。

往回走的路上,两人轮流一人拿一会书,满手心的汗都擦在衣服上,也不舍得弄脏了新书。

最后,我跟随英去了她家,英妈妈找出一张新报纸,仔细地包上书皮,我们悄无声息地看书,天黑了我才回家。晚上好像做了一夜梦,书被我拿回家了。

这次之后,我下决心自己买一本,想尽一切办法,将近半年才攒了2元钱。因为这次买书之后,英还是没忍住,不但把书拿到学校里,还把捡废瓶子的事也炫耀了不下十次。结果是,瓶子捡不到了,书也被同学翻烂了,最终不知了去向。

当我最终拿着这笔巨款到书店的时候,发现除了《少年文艺》,又发现了一本《读者文摘》,价格1块8。比较再三,我最终买了《读者文摘》,至今记得书的封面是一幅外国女人的油画,虽然看不懂,却觉得恬静美丽,后面的封面却是自己熟悉的仙人球图片。里面的故事,却不记得了。这本书一直被我偷偷藏在衣柜里。几年之后我上了高中,某一次回家,母亲说,我衣柜里的书被老鼠啃碎了,也不知道重要不重要。看着母亲用报纸包着的一堆纸屑,我知道我的第一本藏书就这样毁了。

上初中之后,父母节衣缩食来支付我们上学的费用,生活一直拮据,再也不舍得自己买书。不过,初中那会开始流行武打小说,哥哥恰好上高中,每次他回家,都会带回来几本,我就很殷勤地帮哥哥洗衣服,然后撒娇耍赖的要来书看。有很多次,一夜看到天明,白天也顾不上下地帮父母干活,母亲有时候看看西屋看书的哥哥,再瞅瞅趴在东炕上抱着书的我,多次和父亲说,这书能当饭吃?天不顾地不顾的,都读傻了。

后来当老师的二嫂来玩,看见我们读的书之后,就告诉母亲说,我们读的可不是什么要紧的书,都是闲书,看多了怕是会上瘾,影响学习。此次之后,母亲就有了惊觉,看见我们这么趴着躺着不出声看书,就统统没收,扔到家里屋棚子上。

不过,这样也出现过一次意外。因为母亲不识字,有一次我正在看英语书,母亲悄悄进来,把书就收走,扔到了棚子上。无论我怎么解释,母亲就是不给。最后急眼了,拉来二嫂作证。母亲把书取下来,二嫂一看就笑的不行,母亲才知道真的没收错了。那夜我做作业到了11点多,母亲一直做针线陪着,看我终于完成,才说了一句,该,谁让你平时偷看闲书?长长记性吧。我苦笑不得,此事过后,我涛声依旧,母亲却再也没没收过我的书。多年以后,母亲还经常提起此事,说完就不住地笑,我心里却酸酸的。也正是母亲的这种宽松,才让我那个时候就偷读了金庸的大部分小说,古龙梁羽生的也没少看。

上了高中,同学们之间流行的更多,除了武打小说,又见识了路遥,席慕蓉,汪国真,琼瑶,三毛等众多名家。等看完《撒哈拉沙漠》,三毛立刻成了我的最爱,她的每本书必看,且不止看一遍。后来某天早上听说三毛自杀了,竟对着她的书掉泪,再三再四的不相信,此后很久都不接受这个事实。

高中时依旧很穷,每次借书却很理直气壮,“书,非借不能读也。”然后,我就搜刮班里同学所有的书来看,现在想想,也有些疯狂。无论借到什么书,势必一口气看完,课可以不听,饭也是可以不吃的。很多名著都是那个时候囫囵吞枣看完的,像《基督山伯爵》一套四本,我用了两天两夜,《红与黑》也不过用了一下午加一个晚上,那时候红学会很火,《红楼梦》里面的诗词我看不懂,就干脆略过去,却也是翻了好几遍的,至于《巴黎圣母院》《平凡的世界》《朝花夕拾》等等很多书,都是看过不止一遍的。似乎只有多读书,才能显示自己是个合格的文科生。

这样看书的后果也很严重,有好几次,老师上课提问,叫了好几遍名字,才被同位提醒,然后傻傻地站起来,一脸茫然的样子,把老师气得厉害。被罚站是轻的,有好几次,被老师捉到办公室罚站加训话。老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叮嘱,这样的闲书尽量少看,多看几遍复习资料,多做几道题,多考几分,考上大学,转了户口,比什么都强,云云。老师边说边看我,满眼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那眼神至今想来,都让我心生温暖。

工作之后,收入微薄,本打算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就去全部买书,可捏着领到手的149元钱,就犹豫了。此后,给自己规定,每个月拿出10元,攒钱买书。后就陆续买了很多国内外名著等各类书籍,随着经济的好转,家里的书开始多了起来。

即使现在,网上可以随意看书了,可家里一直保持着订阅至少10类以上刊物的习惯。上一次搬进新楼,才发现,这些年很多旧家具都扔了,唯独越来越多的书,却不舍得丢。于是,家里多了一个一个的书架。

遇到悠闲的周末或者有心情的时刻,我就一次次巡视我的宝藏,随手抽出一本书,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就开始复活,那些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场景,甚至熟悉的味道,好像在和我招手示意,让我想起童年一尘不染的月光,想起父母在田野里挥汗如雨的辛劳,想起和同学一起走在放学路上的神采飞扬,想起自己的第一次春心萌动,想起这么多年来诸多寂静的往事,想起一切再也回不去的旧日时光……一一想来,就像手里的旧书一样,静静地排在哪儿,宁静平和。

如今天,鸟鸣随着春季的阳光挤进窗子,我在办公室里,刚刚批完作业,就随意读一本书,阳光很静,时光很静,心情也很静。想起一句很久之前看过的一句话,花一些的时间,读一些书,给自己留一些这样的时刻,让自己在感知未知之外,更多的感受和提升一下自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