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袁爱华的头像

袁爱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随笔杂谈
202210/21
分享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

——走近餐饮业评委关伟雄先生

初见关伟雄是在参加北京热带雨林举办的2012中国名厨交流峰会的活动现场,他不仅是评委中倍受众人瞩目的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副主席,还是北京粤菜专家俱乐部的主席。不知是缘于他是香港同胞,语言沟通困难的缘故,还是我当时心不在蔫,他在台上发表的致词我一句也没听懂,也记不清他究竟说些什么,只记得他那张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大会上我一直在想此人在哪里见过,怎么如此面熟,从他出现在大赛评委席的那刻起,他的出现左右了我的视线,在他登上大会主席台为获奖选手们颁奖的刹那间,我抓拍了他的光辉影像。

关伟雄先生发表大会致辞

不知是自幼痴迷港台名星的缘故,还是本能唆使,虽然听不懂此人在台上的讲话,竟然很莫名地喜欢听他那口纯正、浑厚的粤语,于是脑海中不自觉地把他视为了影视中的主人翁,我感觉他跟温兆伦颇有几分相似。他置身大赛现场的画面,犹如荧幕中召开的明星与观众见面会。大赛结束的瞬间,我一直在想:若此人没有过人之处,怎会有人们众星捧月般地追上前去与其合影留念,问他索要名片。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他到底哪点吸引了大家呢?怀着神秘又好奇的心情,我鼓足了勇气把大家对他的追捧又演绎了一遍。

活动结束后,这种神秘感一直伴随着我,我一直很纳闷当天活动现场的举动,闲暇之时想起,不免会独自傻笑,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内心一直有个想法:下定决心走近他,了解他,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尽忠先人 用行动告慰英灵

从北京回到郑州的时日里,我按他给我的名片上提供的电话与关伟雄取得了联系,彼此寒喧问候之余,得知他参加完北京热带雨林的活动后正准备去洛阳关林完成一件重新将关公首、身、魂合葬法事, 此场法事象征中国人大团结,交流中获悉,关伟雄是关羽大将军的第七十七代传人。

历史记载,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大意失荆州,被害于公元219年,头颅安葬于河南洛阳,身躯安葬于湖北当阳,魂归故里山西运城。他作为关公的子孙后代,他想凭借自己现有实力为关羽做一件力所能及之事,让关羽首、身、魂重新三合一入土为安。

为了完成这一心愿,2012 年8月31日,关伟雄由北京专程乘飞机飞往洛阳与事先约好的徒弟林大云在洛阳关林庙会合,在关林庙主任王安森及其领导的带领下一行四人进入安葬关羽的首级墓,经过进香、祭拜仪式,并告知关公此行之目的后取灵土,第一站取灵土圆满顺利完成。第二站是湖北当阳。

不知是缘于路过河南郑州,还是出于对初次相识的河南妹子的礼貌,他在短信中称他40分钟后到郑州顺便跟我见个面,于是,在距北京相识的第三天,我们有了第二次相见的机会。作为初识的朋友,作为河南郑州人,自然是怀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情期待他的大驾光临。

在火车站西广场的一隅见到他和林大云如期而至,感觉这一切像在梦中,给人以幻觉,那个在会场中被人追捧的香港评委此刻竟出现在我的面前,说实在的,有点不知所措,说不出内心那种复杂又激动的心情,生怕招待不周,生怕冷落了他,情理之中我把电话打给了同去参加活动的服装厂女老板,让她来作陪,还好,她如约赶到,同尽地主之意。不知是天意,还是巧合,不经意间我们到了丰乐园大酒店,陪关伟雄及其弟子林大云共进晚餐。在进酒店的转瞬回眸间,一个熟悉的字眼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热带雨林”,大家不约而同为之发笑,又是一个“热带雨林”,真的让人不可思议。闲聊中,得知他们买了次日凌晨去湖北当阳的火车票,中途利用转车机会前来郑州看望我这个初次谋面的朋友,感动之余,我更钦佩他的忠义善举。为了尽忠先烈,为了略表寸心,为了告慰关大将军的在天之灵,为了尽华夏儿女一份爱心,为了实现他心头这一小小的愿望,他不顾长途跋涉,不顾旅途奔波,不顾天气炎热,不惜自筹资金,不惜耗时费力,不图名利,不图回报,来回奔波数千里,只为尽一份关家后人的心意,他想去补写千载历史留给先人的遗憾,他想用自己温暖的手去扶平亿万华夏儿女心头的伤痛。给我们的英雄关羽一个好的灵魂栖息之地,一个完整、安心、宁静的归宿。

提到关羽,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关羽是受世人敬仰的民族英雄,他重情讲义,侠肝义胆,精忠报国。提到关伟雄,知道他的人却是寥寥无几,而正是这样一个有着36年从厨经验的餐饮业精英人物,他不动声色地跨越了3个省市,转辗数千里,他只身从北京来到河南洛阳,同林大云一同前往湖北当阳,后又到山西运城关羽的故里,把关羽两地首身安放之处的灵土带到山西运城,他的举动不经意间在关伟雄的人生史册里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他在行动前没有向谁表白过他对先人的赤胆忠心,他更没有到处宣扬自己的功绩,他有的只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许下的诺言。在前行的途中,他做到了风雨无阻,立场坚定;在奉献爱心的日子里,他做到了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试问,关家子孙数不清,可又有谁能对关羽一个过逝数千载的人如此敬重,如此用心?华夏儿女遍天下,功成名遂者不胜枚举,可又有谁会以这种方式去祭奠先人?又有谁会有这份闲情逸致对待一个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人?而关伟雄他不仅想到,并不折不扣地做到了。他不仅如此,还把他的人生和他所从事的餐饮事业演绎的如火如荼。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收集考古遗址、遗迹,整理素材,3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去追寻,只为实现一个梦想———作为中国人,一定要为自己喜欢的餐饮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他用“饪酷77万年中国菜”的企业文化领跑中国菜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关伟雄用36年的从厨经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餐饮教父”应有的风采,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编辑撰写了一部《图说中国七十七万年饮食文化史》的书籍。更惊人的是,他把书中的图片在现实中演绎,现实中以小说为剧本拍摄成影视剧的大有人在,但以小说内容作为设计、装修风格的餐馆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闻所未闻,更不用说身临其境了。然而在北京市百子湾路就有一家名为饪酷77万年中国菜的酒店竣工在即,开业在即,它的创使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个紧跟时代步伐,敢想,敢闯,敢干,敢创新,敢于挑战自我的关伟雄。

作为地道的河南人,作为媒体记者,关伟雄对我而言像一本只看了封皮未来得及拜读的长篇小说,他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悬念,很多的好奇,为了解惑,为了进一步了解他,我再次与其取得了联系,并确定了采访他的时间,2012年12月18日,我怀着一颗无比真诚、执着、求索的心情踏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北京采访关伟雄先生。

深冬的午后,北京百子湾街头,一家酒店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在杂乱、繁忙的装修现场,我独自傻傻地站在这个即将开业的饪酷77万年中国菜酒店门口的空地上,等待着这个被访者的出现。许是由于本人不够机敏的缘故,许是缘于对此人还不够熟悉,等他站在我身后的方向大声唤我名字之时,我还在怔怔地朝对面的方向瞭望着,等回转身时,发现一个崭新的容颜已进入我的视野,给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感。他的装束让人眼前一亮,给人爽心悦目的轻松和惬意。只见他上身穿着一件海蓝色的小皮袄,下身穿着有点发白的浅蓝色牛仔裤,脚蹬一双休闲皮鞋,依然是一头利落的短寸发,他的穿着永远都是那么简单、大方、得体,给人留下很洁净的感觉。见到了这位被业界视为“餐饮教父”的传奇人物———关伟雄。这已是距相识他之后第三次再见其人,人常说作品如其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如果把饪酷77万年中国菜比喻成关伟雄的一件作品来说,那么作品中透出的是他这个人的个性。

走进他的饪酷77万年中国菜,你会发现关伟雄这个人的确是个与众不同的餐饮界奇才。在关伟雄的带领下,我在饪酷77万年中国菜他那间小小的办公室内采访了他,采访中所有的问题在关伟雄的解答下一一画上圆满的句号。

以下是采访中记者与关伟雄的对话片断:

(关伟雄以下简称关)

记者:关总,你走上餐饮行业的初衷是什么?

关:当时只是为了能有口饱饭,养家糊口,减轻父母的负担,因为酒店都是管吃管住,又能挣钱。

记者:在从事餐饮工作的过程中,你想过改行吗?

关:从来没有,我很喜欢这个行业,很喜欢我所从事的工作。

记者:从厨多年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关:在香港我做第一份酒店工作是做保洁员,打扫厕所卫生及厨房卫生,我的师傅叫尧宗,他告诉我要想做好烹饪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卫生、保障食客用餐安全放心。因为我工作认真、勤奋,15天后,师傅建议让我正式到厨房工作,从打荷做起,到占板、再到炒锅,一系列厨房工作做下来,我深切体会到师傅的话是有道理的。他让我明白了一个最浅显的道理: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最主要的是用心、认真、投入,不然你什么也干不好。跟随尧宗师傅从厨期间,我深刻地领悟到中国菜的博大精深。它不仅选料讲究、配料巧妙、调料丰富多彩、刀工精湛、菜肴品种丰富、烹调方法多样、精于运用火候,还讲究美食配美器,于是在紧张有序的忙碌工作中,在厨房锅碗瓢勺的交响乐伴奏声中,我不知不觉爱上了这个厨师工作,觉得当一名厨师能为大众提供服务是多么自豪!

记者:你什么时间开始从厨生涯的?在什么情况下萌生走遍全中国去探寻考古遗迹、收集、整理有关餐饮历史方面的素材呢?

关:我是1977年正式进入餐饮行业的,1985年昇平酒楼老板麦允明先生在香港举办了一个亚洲饮食联盟第五届代表大会庆祝供奉伊尹祖师典礼,当时我在旁观看,会后受其影响、启发,我立志走遍全中国去收集各地博物馆烹饪历史,探寻考古遗迹,为自己热爱的餐饮行业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你什么时候来到北京的?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在北京发展餐饮事业的?

关:我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后跟随周老板来到北京与北京老板戴文殿先生合作。到北京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北京房山周口店猿人洞,考古学家告知这里就是中国烹饪发源地,从那时起,我就坚信中国人发明用火熟食在世界上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创举。考察中得知,此洞长140米,深、宽都有40米,用火熟食面积深10米。有诗云:“远祖识火孕华夏,龙人展智育神州。”以此证明北京房山周口店遗址即是北京人懂得保留火种,用火熟食的最真实写照,无疑这里也是烹饪的发源地。

记者:有人说“饪酷77万年中国菜”的问世在国内是餐饮业一项最伟大的工程,你对此事怎么看?

关:这还要从中国的烹饪文化说起,众所周知,中国菜讲究的是养生,提到中国菜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中国的武术,都知道武术分为两大门派,少林派和武当派。如果把中国菜分为传统和创新来讲,那么少林武术在菜系中归为传统派,武当派即为创新派。提到创新,烹饪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的时候就被视为创新的学问和改革的学问, 易经鼎卦:革去故也鼎取新,名其烹饪有成新之用。易经杂卦:烹饪成熟, 能成新法。其中都反复强调“革”和“新”,表明中国菜的灵魂就是改革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创立北京饪酷77万年中国菜,旨在全力打造中国最远古、最时尚、最前卫、最低碳、最环保、最营养的中国菜消费场所。

不管是从饪酷77万年中国菜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上讲,还是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不管是从饪酷77万年中国菜的装修、装饰风格,食区的划分上看,还是从它的烹饪用具上说,不管是从他的菜品制作,还是从他的服务宗旨来论,饪酷77万年中国菜的问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中国餐饮业的一项最伟大而有着深远意义的工程。

记者:你认为饪酷77万年中国菜的最大亮点在哪里?

关:以炊具的更新和演进作为分期依据,分别设为八个饮食区。

1、 烹前时期,叫生吃区, 它产生于77万年前。

2、 无炊具烹时期,叫烧烤区,它产生于77万年后。

3、 石烹时期,叫石烹区,它产生于3万年前。

4、 陶烹时期,叫陶烹区,它产生于一万年前。

5、 铜烹时期,叫铜烹区,它产生于马家窑文化时期。

6、 铁烹时期,叫铁烹区,它产生于战国时期。

7、 电器烹时期,叫电器烹区,它产生于民国时期。

8、 分子烹时期,叫分子区,它产生于2006年。

它的最大亮点是走进饪酷77万年中国菜,让食客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能有选择地尽享美味佳肴,真正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走进一个可同时接待18位食客的豪华包间,你不仅可以领略到包厢内用实木雕刻而成的中国七十七万年饮食文化史的美妙绝伦,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用小说演绎成现实生活场景的奇特心情。走进八个分期食区,感受不同时期的中国烹饪文化带给你的别样情怀,置身其中,犹如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尽享美食乐趣,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这就是饪酷77万年中国菜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记者:你怎么会想到开创“饪酷77万年中国菜”呢?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到今天的?

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 “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书记在电视中讲给全国人民的话,成了我前行路上的指明灯,它使我更加坚定了做好烹饪事业就是服务人民健康的信念和决心,我把探讨整理我国饮食文化宝贵遗产视为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而为之,用我从厨36年的经验和实力,用我20多年精心创作的《图说中国七十七万年饮食文化史》,用我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创办“饪酷77万年中国菜”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你从厨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关:长期从事餐饮经营管理和饮食文化研究,我把多年的从业经验及收获都编辑撰写进《中国餐饮服务新概念——亲情服务》里面了。创办中国七十七万年饮食文化展,发明了三项国家专利:1、蔬菜汁鲍鱼2、茶叶汤鱼翅 3、鲜奶撞姜汁燕窝。这些菜品的研制成功,开创了鲍翅燕崭新的做法,引领绿色、低碳饮食新潮流。(采访间,关伟雄向记者展示了他获专利奖的证书,及2011年12月15日接受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采访报道的图片,在他出版的《图说中国七十七万年饮食文化史》一书中,记者阅读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品尝国家专利“玉米汁鲍鱼”后的称赞:菜品创新将推动餐饮企业快速发展。)

记者:你家族中有没有从厨史呢?

关:原来不知道,父母都是做食品工作的,家中就我一个人是从事餐饮业的。直到2003年腊月二十三,我第一次回老家广东佛山南海区看望大伯父关沃林后才发现大伯父现在居住的屋子是清朝末年建的老屋子,家具、炊具都是昔日用过的,至今还保留完好,继续使用着。在聊天中得知,1910年我的祖父(关福球)和祖母(曾月松)一起创办了“利源茶居”当时该茶居在南海县大沥镇是最大的酒楼,生意与影响力都是当时最好的一家。祖母当年就做企堂(现在的大堂经理),祖母的大哥(曾简利)做采购,祖母三弟(曾伯仁)做掌柜(现今的财务主管)祖父做市头(现今的老板),他们有自己的招牌菜,最有名的有“白切鸡”、“裹蒸粽”、“炒河粉”、“生滚粥”、“鲜奶撞姜汁”、“糖冬瓜”等。

记者:你倡导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什么样子的?

关:做有机食品,倡导中国饮食文化从两个方面讲,一方面从养生的角度,另一方面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出发。提倡餐前吃水果,餐后吃甜品。

记者:从厨多年给你灵魂最深触动的事有哪些?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关:由于目前政府部门对餐饮业的不重视、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从业人员盲目追崇。从厨以来给我灵魂触动最深的事有两件,一件是2000年法国美食协会进入中国,很多国内厨师不了解中国历史,崇洋媚外,不顾国人感受,拜外国人为师。还有一件事是因为中国人做菜不懂得在包装和销售上下工夫,导致同样一盘菜,在国外可以卖一百美金,而中国菜却只能卖到30元,有专家戏称:日本人用眼睛吃饭,美国人用脑子吃饭,而中国人是用舌头吃饭,靠的是味觉。中国菜讲究的是养生,而在外国人眼里,他们是看菜的美观、造型,他们要的是视觉效果,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菜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换代,要有创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最大的遗憾是中国有的厨师不懂得自己国家的发展史,不知道中国菜的博大精深,一个有着一万年华夏文明的古国,(注: 由仙人洞人发明陶烹算起)77万年前北京的猿人洞就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他们竟无知地拜外国人为师,在业界岂不是笑谈?

记者:你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什么?

关:工作中我给自己制定了四条原则,对同事之间欣赏而不挑剔,期望而不苛求,砥砺而不言污,帮助而不拆台。

记者:你在餐饮事业上可谓沤心沥血,你的大部分时间在外面,你们家人能理解你吗?

关:为了心爱的事业,妻儿、家人很支持也很理解我。我功成名就时想带老母亲重走我的餐饮道路,重温我追寻中国饮食文化的快乐,带她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游玩、散心、享受生活的乐趣。

采访的过程是开心的,是个学习、交流、提升自我的过程。采访中发现关伟雄是一个特怀旧,特别细致,又特别重情的一个人。他尊重事实,崇尚自然,相信科学,追寻史迹,你说他时尚也好,说他前卫也罢,说他传统也行,说他创新也可。有人说,认识了关伟雄,就等于认识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他出书是为了记录自己多年在餐饮行业前进的足迹,有人说他开酒店是为了还原中国饮食文化,有人说,他是餐饮业的教父,有人说他就是名副其实的食神,其实,细想一番,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此话绝非信口开河,也非空穴来风,如果了解关伟雄的人,他会对这句话表示赞同的,如果想了解关伟雄,只要您认真翻阅一下他主编的《图说中国七十七万年饮食文化史》一切都会释然,你不仅会看到不同地域,不同年代,不同造型,不同风格的烹饪器皿,你还会从心底里敬佩这位言行一致的美食家。如果你想走近关伟雄,只要你走进饪酷77万年中国菜,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管是从他酒店的装饰、装修风格上,还是从他酒店供客人食用的器皿中,你都能找到“奇特”、“新鲜”的字眼,不管是从他创新的菜品中,还是从他的服务中,您都能感受到温暖,亲情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享受宾至如归的温馨和惬意。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记者提议要为关伟雄拍张人物照片,没想到这个眼前的大男人竟认真的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他当着众同事和记者的面脱去了那件蓝色的外套,又迅速脱下了脖子上的围脖,手举办公桌上的奖杯一本正经,乖巧的像个听话的孩子矗立在了记者的面前,举起相机的瞬间,我脑海中略过第一天到北京饪酷77万年中国菜酒店门口的画面,他一个知天命之年的人,无论从他的着装打扮,还是从他白皙的面容上,你都找不到一丝岁月流淌过的痕迹;无论从他言语中,还是从他的接人待物间,你都感觉不到世俗中人该有的世故、圆滑、老道,更找不到丝毫生意人该有的狡黠,走近他,反倒给人以踏实、可信之感。

走出饪酷77万年中国菜的大门,一阵冬日的寒风扑面而来,给温室中的人们以新鲜,采访中的点滴画面像放电影似的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一遍一遍周而复始地放映,从相识到采访的过程,他的出现让我恍然大悟:社会上,不需要太复杂的人。做人越真实越好,越简单越快乐。这大致是关伟雄与同龄人在相貌上,在着装上,在经历上,在谈吐上最大的本质区别吧!

离开北京,在回郑州的列车上,我耳畔不断地回响起关伟雄的那句话:一个人能被后人记住, 不是你做了多大官, 是看你做了什么事,清代有两个人, 一个是于式丹, 一个是洪秀全, 于式丹是新科状元, 你们可能都不知道, 而洪秀全是落弟秀才, 但大家都认识,他为什么会被亿万国民记起,因为他做的是有意义的事,建立太平天囯,我觉得人活着就要干有意义的事,这样活的才有价值,有意义。

走近关伟雄,对我而言他就像一本刚打开扉页的书籍,才读了一个开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