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楚华的头像

杨楚华

网站用户

小说
201807/26
分享

红丘陵的烛光连载

离开了曾经热爱的、站了四十年的讲台,心里常怀忐忑,似乎对于教育,还亏欠了什么。尤其是,每当听到学生家长们的纷纷议论,教学重点留待补课时间讲解的现象时,这种忐忑,更是与日俱增,让我想起了那些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在中国农村教育的讲坛上,站立了整整半个世纪。他们先是在生产队记工分,除了教学,每年还得在生产队完成八十到一百个劳动日的劳动,才能在生产队记同等劳动力的工分。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群众办学运动兴起,高中不出社,初中不出村。国家的师范教育,又跟不上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民办教师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农村中小学的民办教师,超过了教师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办教师一边教学,一边还得耕种让自己与家人肚皮能够温饱的责任地。

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完成,国家给予的是相当于公办教师工资二分之一的津贴,乡、村的补贴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会上听到,拿到手的却是个零。民办教师没有医保,没有福利,既使是生病了或者家里遇上大事,请假也得自己掏出微薄的津贴,聘请临时代课教师。

就是这些人,穿着打了补丁的农民服装,带着一身的泥土气息,揣着半饱的肚子,与另外那一半的吃国家粮的老师一起,挑起了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大梁。他们不讲条件,不择环境,默默无闻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花名册上,没有他们的名。他们仿如老黄牛,肩上拉着超负荷的犁,却吃着有限的劣质的草。但他们还是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用他们的光,照亮莘莘学子求知的路,用他们的情,温暖着少年儿童的心。把他们的智慧,掺和着汗水,为祖国后来描绘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民族经济的腾飞,培养出了成千上万的德才兼备的生力军。用人民交给他们的粉笔,写出了师德,铸塑了师魂。在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谨以《红丘陵的烛光》,留住这千百万民办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足迹;

谨以拙作,记下这千百万民办教师中的陈志民、林心语,从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的成长经历,记下他们为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潜心教研教改,爱心关怀困难学生,善心改造问题学生的光辉事迹;

谨以拙作,献给后来爬上讲坛,执掌教鞭的诸君,但愿所有的从教者,学习陈志民、林心语,传承师德,弘扬师魂,珍惜人民赐予的教室——塑造灵魂的车间,造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产品。诚如是,她能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一点能量,我心安矣!


  0一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