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廷松的头像

杨廷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24
分享

堤坝上的那些柳树 (外一篇)

初秋,夏天的味道还在湖上。

到了晚上,凉风才开始撩逗柳条,飘拂着水面。这情景,容易让人动容与想象。微微的北风吹皱了湖面,细细的波纹将缕缕情思送上心头,让人禁不住浮想联翩。

堤坝上的那些柳树,与圩堤同年。它们年轻时不光是丰茂多姿,不仅仅只是供人欣赏的风景,也不仅仅是为疲倦的人提供一片荫凉。它们更重要的职责是守护圩堤,以其柔弱的躯体为堤内全村人生命和财产安全而献身大风大浪最前沿、浪口尖上。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拼搏精神。有着不同凡响、辉煌的经历。若不是柳树枝繁叶茂、根须稳固,那圩堤早就被大风大浪夷为平地了。如今退耕还湖,圩堤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那些柳树已经完成了使命,成了风景。

站在那里我思想着,后人只觉得这里是个乘凉的好地方,有湖景,有波浪,有荫凉,有蓝天。人们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有过恐怖、惊心动魄的洪水猛兽,柳树勇敢地与之搏斗这样的战场。没有人想起它们,被繁华的城市,荣华富贵,一本书,一场生意吸引了过去。喧闹的生活掩盖了过去,人们将感情和感情的表达藏于身后。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听到的总是那些爱表现自己的人的那些陈旧的破碎的事情。柳树很知趣,平静、稳定地生长着。虽然恐怖已经消逝,但是我们亲眼目睹它们的热情、坚强、忠诚和力量,它们曾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生存,仅仅欣赏和享受是不行的,必须爱护、敬畏自然。每回散步来到这里,不单单是觉得柳林成荫而成了风景,毫无疑问我们之间早就有了感情。因为它们曾经舍生忘死地为我们捍卫我们的根本利益。我们不可以忘恩负义。我们在分享它们的柔和美的同时,对它们不畏洪水狂魔的忘我精神给予由衷的敬意。堤坝上那些柳树,可不像城市里的那些风景柳只会诱惑人,卖弄风骚。

堤坝上的那些柳树,已经多年处在被遗弃的境地。老一辈的种田人都去了。现今的农民都去了城里谋生计。留守为数不多的老弱病残,已经没有心力想起那些柳树了。要不是鄱阳湖禁捕鱼,纵横几十里的垂钓者携竿子来钓鱼,水里的鱼活跃了湖的气氛,谁都不知道曾经有过余杨圩堤,谁也不知道堤上有一排阿娜多姿、柔情似水的柳树林。地球上树的种类繁多。有些是非常珍贵的树木。但没有什么树能与余杨堤坝上的柳树相提并论。因为我们曾经的命运与它们息息相关。在一般人眼里,或许它们的青史被人遗忘,是普通的柳树,但它们是一群守护父老乡亲们的生命和财产的神。



    树阴照水爱晴柔



还别说,感受美,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和智慧,必须心里有爱。要不,古人也不会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呢。平素,人云亦云之美,说说而已,并没有用心感受。感受美,要有感受美的能力。用心去亲近、欣赏、去爱、去思想,还必须反复陶冶。比如门前的湖水,因钓鱼而亲近,盯着波浪看,近看、远看,数不清飘过来的浪花,成了美的启迪、美的开光。岸上的草木,湖上的蓝天,空中的飞鸟,水中的鱼儿,阳光下,碧波荡漾,……这景象,带着感情、用心去爱、用心去感受,才有美不胜收、美妙绝伦的景象。

在这以前,我对门前的湖水没有好感,既恐惧又怨恨。洪水来了,淹没庄稼,饿着肚子盼来年。湖水退了,有瘟神血吸虫,眼见着有人大着肚子(肝腹水)去了。那时候,完全可以用“恨”字表达心情。

以前,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认真观察自然。多亏了鄱阳湖禁了捕鱼,有了垂钓机会,有了像观赏一幅画那样聚精会神地欣赏的机会。大自然的画,没有拙笔,所有景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也没有虚构,空间广大,一切都那么真实自然,找不出画蛇添足的任何劣迹。

今年夏天到秋季,我看到太阳从水面上升起来,又在山那边落下去。林荫,阳光、水照,爱情,是那样柔和、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美。第一次发现了鄱阳湖的美。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没有很好地欣赏它的美。水是柔的,又是那么柔美。自然总是美的。

美同爱一样。一种心动的感觉,一种纯真的思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