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雁阵的头像

雁阵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2/07
分享

老家三唱——读李桂龙散文近作

2017年3月,我参加罗庄区作协组织的校园文学活动,李桂龙率众文友相迎,会间,又把我列为上客,让我诚惶诚恐。作协活动,事无巨细,李桂龙挥洒自如,游刃而余,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李桂龙豪爽豪放,多才多艺,尽显各种天赋。我发现李桂龙有“三好”:一是他的“口才好”。无论会上讲话还是与文友座谈,他都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二是他的“嗓子好”。酒过七巡,他潇潇洒洒,即兴清唱戏曲,音质浑厚,颇具西皮慢板的意味;三是他的“文笔好”。李桂龙善赋,他的赋,辞采富丽,意韵悠长,颇具太白遗风。他的赋在临沂文坛算得上佼佼者。

李桂龙更是一位抒情歌手,他出版了散文集《敲响季节之门》,唱出了生命嘹亮的歌。近期,他又创作了散文《老家的桥》《老家的河》《老家的街》三章。 这组散文文质俱佳,情深意切,追怀往昔的流金岁月,唱出了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乡音不改,乡情浓浓。李桂龙的“老家”三唱, 多以白描手法,勾画乡村场景和生活画面,毫不雕饰,自然质朴,情韵流转,表现他对生命家园的缅怀和难以割舍的故土情结。这三唱唱得荡气回肠,直入人心。

一唱“老家的桥”。

“老家的桥”是李桂龙青葱岁月中的一个铭心刻骨的影像,让他情牵梦绕,挥之不去。在他的笔下,老家的桥是一个生命的载体,也是一个雄壮、美丽的音符。“老家有两座桥,一座叫北大桥,一座叫南坝桥。虽然我家就住在两座桥之间的大街中间,但在我的眼里,这两座桥的亲疏非常明显,对这两座桥的好恶也泾渭分明。”作者对北大桥的恍然陌生与南坝桥的亲切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桥,打着时代深深的烙印,它留给作家一个特定时代的记忆。老家的桥,牵惹出浓浓的乡情、亲情和爱情。母亲的呵护关爱,孩提时代那种纯真的情谊,以及不绝如缕的乡情,如炉膛里的火,燃烧着。作家炽烈的情怀,亦如火,熊熊燃烧着。至美至纯的文和至真至善的情,给我们带来温暖与感动。

二唱“老家的河”。

在所有的河之中,唯有老家的河是最有资格称之为母亲河,因为她与我们血脉相连。李桂龙老家的河叫“南涑河”。作者笔下的河首先是一条英雄的河。1948年,鲁南军区17团“八月十五过河打下傅家庄吃月饼”的故事,让这条河增添了传奇色彩。李桂龙从寻常的生活景象中撷取生命美好的景象,他从河闪耀的光影中捕捉灵魂的光影,从河的变迁中唱出生命的咏叹。风雨沧桑,岁月流转,孩提时的快乐和忧伤,都如哗哗流淌的河水,远逝而去,却留下撞击灵魂的声响。李桂龙之所以对老家的河萦绕于怀,其实是借河表达自己对故土和儿时生活的无限感怀与怔怔的思念之情。李桂龙以他独特的视线,倾泻出久贮于心底的记忆影像,摄下一幕幕生活原景,同时,融入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审视和思考。那从心田溢出的故土温情,犹如游子回旋于心底的儿时歌谣,唱着,唱着,便泪流满面。

三唱“老家的街”。

一条老街,一段历史,几缕风情。老家的街如浓缩的世情画卷,铺展开来,景象万千。老街上既有“上马台”标志的名门望族和 “张赵胡陈”四大家族,还有鞠老头、大嫂子、“瞎三”、卖豆腐的老头这样的底层百姓。李桂龙从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生活际遇,揭示老街芸芸众生的生存现状和各种欲望。作者俯视乡村和芸芸众生,来审视老街的世俗风情和变化发展。他从老街的风情画卷中勾勒生活景象和人生景象,铺洒生命里绚丽的光彩,让人感受到乡风的淳朴和乡情的美好。尽管,老家的街原来的风貌已逝,但它往昔的光华却如故乡之月那样明亮。

李桂龙的散文组章,简约的文字里包容着斑斓万象,平淡的话语中蕴涵着浓烈的情感。李桂龙是一个真实的乡情叙述者。他俯仰乡野,皈依乡土,讴歌乡情,以内心的挚爱烛照故土家园,建构自己的道德气场和精神向度,在散文的创作实践中完成自己的使命。 

 

2019年2月6日于李公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