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予含的头像

予含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13
分享

春游文庙

早春二月,去游文庙。

文庙位于泾阳县城南街,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358平方,始建时间不详。从大门而入,可见古松苍翠,青竹凝妆,调皮的春阳从松枝间跑出为宝馀香炉涂刷金粉。东西碑廊下摆放的石碑石雕有的修有底座、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玻璃罩保护起来,有的静静躺在地上。几尊佛像线条凹凸、雕刻细腻;几块碑文静静叙事、不与人语。西碑廊墙上标号为034《张家屯国民学校》的牌匾吸引了我,细看才发现是近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戟殿前摆放的墓志铭,修缮文庙记事碑,石墩、石凳等无一不记载着一段岁月,它们残缺冰冷的深处是可以摸得到的历史温度,身上具有的史学价值极为珍贵。

戟殿(山门)和大门在一条直线上。戟殿有三个红漆大门,门上铜条铜钉加固,中门前摆放着两个圆形雕花的石门当,黑油流光的石门当上雕有龙和云花。据说古建门前摆放石门当是有讲究的,圆的代表文,方的代表武。侧门则各放一对小石狮。戟殿,抬梁式结构,歇山屋顶,脊有绿色琉璃装饰,顶施灰布纹筒板瓦,琉璃色黄边,转角斗拱为五踩重昂,头形式样及拱和大成殿相似。东、西翼室屋顶前与庑殿相接,侧与耳室相连,顶施瓦件及斗拱等、与庑殿无异。门柱上“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的对联,显示出浓郁的儒家文化风范,据说这副对联为清雍正皇帝题写。

进戟殿(山门)便来到了文庙内院。下三个台阶,大成殿,东、西庑殿,东、西翼室一个完全的四合院群落让你一览无余。通往大成殿的青石路两旁共修有四个花圃,花圃内几树红梅吐艳,几树腊梅暗香袭人,黑褐色的梅瓶枝头守望,娇艳欲滴的花瓣引来不少游客观赏拍照,石榴、月季等花木安静地接受春风和暖阳的抚摸,油油的嫩芽像萌动的小精灵在枝头跳动,黄色腊梅在红色建筑的衬托下更显韵味,仿佛一幅精美的中国画,浓淡之间散发着千年的气息。

大成殿建在高高的青石台上,七步台阶中间的坡石上雕有二龙戏珠,大成殿门前长方形铜香炉内有新上香的痕迹,青石台周围修有雕花石围栏。大成殿,面阔七间,抬梁式结构,前檐的八根青石柱是用整块青石雕成,四棱体,青石雕须弥座柱础上浮雕文房四宝、博古等。柱上有联“德侔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殿内供奉的是万世师表孔子,次配孟子、颜回等八位弟子塑像,以明代《圣迹图》为蓝本的十二幅图画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孔子坎坷智慧的一生。

供奉台西侧摆放的深红色木架上挂有7个绘有精美图案大小不同的编钟,据文献记载,编钟起于商、盛于春秋战国至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走近编钟,似有悠扬动听、清脆明亮、浑厚深沉、气势磅礴的音律擦耳飞过,飞出浮雕的檐口,贴附于龙须嵌抱的垂鱼之身,使得雕龙角柱、四石浮雕、琉璃装饰的大成殿更显庄重典雅。

东、西庑殿相向而建,格局相同。面阔十二间,进深一间,前带廊,屋顶、顶施、柱础、浮雕与戟殿相似。据说,东、西庑殿在古代是专门为奏乐者及乐器准备的房间,亦展览当地名臣乡贤和有贡献之人的事迹,今为泾阳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室。

东庑殿展室,“练土为陶”“以铜为鉴”“妙瓷华彩”“佛像庄严”四个板块的展品,从不同朝代多个角度展示了泾阳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史。汉代的陶井,陶仓,陶锺,陶灶,陶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等,让我品鉴到先民的伟大发明,汉代人们富有的生活气息风貌。作为女人,自然是少不了在铜镜前流连忘返,唐代的“海兽葡萄镜”,宋代的“仙人镜”,战国时期的“蟠螭纹镜”,汉代的“星云纹镜”等虽出自不同朝代,但他们的用途基本相同。铜镜,春秋战国至秦只有王孙贵族才能享用,西汉时慢慢流向民间,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战国时期“蟠螭纹镜”镜面上似蛇非蛇的神怪“蟠螭”让我好奇,据说蟠螭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中就有“无角曰螭龙”,古人把它看作是图腾的象征,在春秋至汉被用于青铜器、玉雕或建筑上做装饰,几乎与中华古代文明史相始终。这些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铜镜像复活在展台上的花朵,绚烂多姿,“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那一刻镜中似有摇曳顾盼、明目传情的喜悦;也有“自笑镜中人,白发如草霜”叹息声。

相比铜镜,清秀的妙瓷更像一个纤纤女子,轻诉着中华文明的又一传奇。无论是宋代的黄釉碗还是清代的梅枝蝴蝶纹瓶,清代的朱砂瓶、彩绘人物等瓷器,它们的色彩之柔工艺之巧早就入了时光,熠熠生辉。贴金赋彩的佛像让观瞻者得以定慧,明朝鎏金莲座菩萨造像、释迦牟尼卧像、观音像、弥勒佛像等,形象生动、智慧庄严,凝聚着众生对佛法世界的虔诚和对宗教信仰的传达,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水准和审美诉求。

西庑殿藏品则带你穿越泾阳亿万年地质时代,走向“泾阳文明的曙光,地质时代的泾阳,灿烂的青铜文化”。泾阳县岳家坡出土的更新世时期距今100万年、距今10万年的象牙化石,距今70万年的纳玛象臼齿化石,侏罗纪距今170万年的狼鳍鱼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缽、尖底瓶、石斧、折肩罐陶纺轮等,充分展示了泾阳的社会文明史,证明了两万多年前的泾阳大地是气候温暖植被茂盛的绿洲。五六千年前原始农业、制陶、纺织业发达的景况,展现了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刀耕火种,陶覆陶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风貌。70至80年代,考古人员在泾阳高家堡发掘的6座商末到西周早期的墓葬,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随葬品。其中商代晚期的戈、弓形器、铖、盉,盘、西周早期的镞、簋、甗、尊、爵,觚、元鼎等物件,证明泾阳曾是戈国民族的主要活动的地区。戈族,见于《史记 夏本纪》,是夏民族的后裔,据新的考古证据表明,戈族是晚商重要的铸铜氏族,从事青铜器铸造的戈族在当时地位显赫。灿烂的青铜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交融,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蕴含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

中国有几千年兴文重教传统,在重视教育的中国,文庙作为奉祀孔子及儒家先贤的地方,更兼具教化一方民众,文庙不但是古代儒学教育的历史见证,就它的建筑便是一组完整的艺。它存留的地方记忆是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时光虽已远去,文庙作为今天的泾阳县博物馆发挥着新的作用。游文庙,于我来说不是第一次,严冬、初夏、工作、闲游,唯此游收获最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