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9/22
分享

秋之韵

 

清秋时节,凉爽的夜晚。广场前,临水岸,二胡悠扬,笛声清脆,胡芦丝婉转,唢呐激扬。乐曲的和声穿越秋空,星星笑靥荡漾在水中。和乐秋景,晚绿寒红,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之韵,七彩斑斓。初秋的午阳,依然炙热。突然间雷声大作,转眼间,雨水把那青禾浇洗得一尘不染。雨过天晴,“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宋秦观)一弯彩虹,挂在了天边。立秋过后,天高气爽,一场秋雨一场凉。秋日的傍晚,日落归远山。极目远眺,残阳走进湖心小岛,露出半个红红的脸庞。七彩的云,似仙女下凡,像楼宇,还见牛羊归栏,骏马奔腾,变幻莫测。斑斓的秋,犹如唐李白诗云:“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秋之韵,水天一色。田地间,绿茵依旧,秋的草色多了一层熟韵。翠竹高高地挺立,秋菊竞展花颜,枫叶红胜火,牵牛花白里带紫风吹喇叭声,一串红似爆竹妆扮秋日的喜庆。谁说秋里没有春的亮丽,没有夏的繁华,没有冬的妩媚?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宋强幼安)秋来到,知秋为智者。农耕的父亲深谙秋的季节太重,抚摸站立的谷穗,喜见稻菽波浪翻,秋风细雨润无声。离开水乡的我,回故里,闲坐在窗前。“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的景物,水天相连。田园的秋,落霞、孤骛、秋水、天长,好一幅宁静致远的景色。

秋之韵,果熟飘香。秋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春夏里付出劳动汗水的结晶。立了秋,早稻抢先登上了谷场,米香飘满整个小村庄。秋里有稻米,还有南瓜、豆角、红薯等副食品,瓜菜带,半年粮。到了秋,农家人的笑在脸上。秋的季节,果谷丰盈,有吃不完、食不尽的感觉。秋进田野,“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金色映照,秋水碧翠。更有林语堂先生《秋天的况味》:“是初秋,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

秋之韵,月寄情思。秋收时节,父亲赶着老牛,拉着石磙,一夜谷场碾稻子。“牛号子”声声,驱散了瞌睡,划破秋空静夜。稻香米甜,鸭叫鸡鸣,欢歌在乡间。秋收后,稻田里虫鸣蛙叫,落谷掉粒俯拾即是,刚收割完的稻田是放养鸡鸭的好场地。父亲用那屋后树上的枝,做个鸡笼,鸡鸣晨起,挑着那鸡笼,放养在空旷的田地里。鸡欢觅食,鸡粪肥田,节省饲料,绿色养鸡,一举多得。星期假日里,母亲让我赶着家里的几只老鸭,摇摇摆摆来到收割过的稻田,跟在追着虫儿跑的鸭后面,从早到了晚不停息。次日晨起,见鸭子生下一个个双黄蛋,拿到村头小店卖了,去缴学杂费,一路小跑一路歌。在秋里,树渐弯腰,山川驻足,霜叶露滴,大雁声鸣。岸边成熟的果,浅笑与清泉流声丝丝和应。月到中秋明。田园静寂,该收获的已经收获,留下了秋的深邃。明月下,静相思,想起了故乡和那远去的亲人,我轻声吟咏唐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秋之韵,和而不同。秋的云天,秋的景物,秋的丰熟,秋的深沉,同叙一个秋。秋日里,七彩斑斓,满地飘香,月有情思,和而不同。记得有位诗人曾写下:“一点点充盈花的因,一天天成熟花的果,自然而然。这因和果,是秋里最美和音。”回故乡,再离去,叔送我在荷池边。谈说秋,秋荷尽展深墨叶绿的美。叔颂《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说《左传》,齐侯问晏婴“和”与“同”一样吗?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执以薪。”释大意,晏婴答齐候,“和”是不同成分的合理配合。如汤,油盐酱醋,鱼肉菜蔬,用水火加工,做出可口的汤,人人都爱喝,这就做为“和”。一种汤,只有一个味,或者只有水加水,或者咸味加咸味,这汤没法喝,因为它是“同”。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秋的美好,如是四季秋歌。在这乐韵里,音调高低缓急,长短刚柔,异曲同工,和而不同,这才有了美妙的乐声。

在路上,感知秋景。有秋风,有落叶,更有秋的成熟与丰腴。秋由自然而生,天人和谐,和而不同。“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蝉声远,品高洁,秋韵和美。我愉悦,潜心静观秋日的风景。(邹凤岭)

                                                                                          2021.09.22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