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邹凤岭的头像

邹凤岭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07
分享

青果巷的墨香

邹凤岭

十年寻祖,遥望家人。明初,我的祖先从毗陵(今江苏常州)迁到别处。踩着初夏的泥土芬芳,一路风尘,从江北来到风光秀美的江南。参加家族新修宗谱庆典,祭典先祖,去往宋代名臣邹浩祠。有幸踏足“江南名士第一巷”,走进了常州青果巷。

明代所建的文亨桥,穿越古城,相伴历史文化街区,延展向前。一条古运河水道,河水清清,平缓流淌,时而鱼儿跃出水面,乐了岸边赏景的游客。跟随游人的脚步,沿着水道景观带,穿行于树木成荫、百花争艳的绿色小道间。不远处,西瀛门明城墙雄伟屹立。青果巷,见证了昔日运河岸边,果品商铺林立,千家招晃飘扬,街市繁华的景象。

举目间,一幅青果巷景观图牌跃入了眼帘。青果巷,始建于1581年前。溯望古运河,从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越晋陵古城,出东水关,蜿蜒而去。古运河边,商贾来往于古巷,水岸船舶云集,这里曾是南北果品的集散地。千果巷,是因开设千家各类果品店铺而得名。古《常州赋》曰:“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常州方言,“千”“青”语音难辨,“千果巷”,又称“青果巷”。

白驹过隙,沧桑巨变。青果巷早已不见了“千青果”,却飘着历史文化的墨香。在这里,有过千果商贾的喧闹,更有传世不息的儒雅读书声。走在青果巷,呈现面前的是一条宁静、温暖、深邃的书斋古韵、闲雅新景的古巷。

静卧的老巷,依傍水道曲幽长。闻名遐迩的八桂堂,坐落在这幽深的青果老巷上。迈入八桂堂,给人一种庄重、气魄的感觉。这里曾经是人文荟萃,藏龙卧虎的地方,留下了历代英雄的足迹,能见儒雅名流之士挑灯夜读的灯光。

500年前,明代吏官、抗倭英雄、文学家唐荆川(1507—1560)苦读于青果巷。高中状元,功成名就回故里,就在这青果巷建造了一座大宅子。“蟾宫折桂”的得意,在这院子里种下了八棵桂花树,便有了这“八桂堂”的雅称。数百年的老街名巷,在这宅子里坐过的人,沾上了八桂堂书墨的灵气,成了民族历史名人。一幅幅展图与实物,展示有清代实业家庄楷,清状元及画家钱维成,清萍乡煤矿总办张赞辰,革命先驱瞿秋白、张太雷,救国七君子之一史良,语言学家赵元任,爱国实业家刘国均,还有民初谴责小说家李伯元,故宫博物院开创者吴瀛,剧作家吴祖光等人物。名流雅士,雁去留声,诠释了桂花吉祥,更有崇高的人文气质。

古运河,流经古城2500年,承载着地域历史文化的宝典。青果巷,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古运河的文明,早已融入了人们血脉里。游览这老街老巷、老宅老院,倾听导游带着吴依软语,介绍千百年来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听得人们出神入化,宛如偷得浮生半日闲,乐活人生,受益匪浅。

依傍古运河,相邻青果巷,民元里1号院,坐落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邹浩祠。邹浩(1060—1111),字志完,号道乡,毗陵人。北宋著名谏臣、诗人、教育家。匡扶苍生,为教育与培养人才鼓与呼。宋元祐中,邹浩上疏论事曰:“人才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邹浩任扬州府学教授时,上谏重视教育,以便“化民成俗”。邹浩除颖昌府学教授,仍非常关心教育,对科举考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针砭时弊地指出:“民贫,所当富也,则曰水旱如之何;官冗,所当澄也,则曰民情不可扰;人物,所当求也,则曰从古不管材;风俗,所当厚也,则曰不切于时变,是皆不明义理之过也。”由此得到了宋哲宗曾布赞赏。邹浩携宋吏、文学家杨时,共振常州教育。后杨时定居毗陵,坚守讲学18年,继续邹浩振兴教育的事业。故有江南“龟山书院”而著名,为常州古代地方教育的典基者。

自宋以来,运河岸边,书院的灯火长明,青果巷的书香溢满巷。明清年代,从这里走出百余名进士人。延续近代,青果巷成了国家栋梁之材的摇篮。1899年1月,出生于青果巷82号八桂堂天香楼的瞿秋白,受书香门第、官臣世家的熏陶,为民族自强而奋斗,成为中共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转移时,瞿秋白被捕后壮烈牺牲,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时年36岁。被誉为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的周有光(1906.1—2017.1),生于青果巷。经历满清、民国乱世年代的他,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由他主持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于1982年通过了拼写汉语国际标准(ISO7098)。一条老巷,代出名人,承载着民族的大任,享誉八方。

漫步青果巷,老街的青石板已被世代人的脚步磨得光亮。老巷两旁,青砖灰瓦砌就的明清传统民居等建筑物排列有序,大量历史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散发着优秀文化的墨香。列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正以雄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吸引川流不息慕名而至的人们。

步出老街,眺望青果巷,耸立的排搂门坊,古老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民族复兴,国运昌盛,千载的向往。青果巷的文化与书香,感动了我,感召着一代代矢志不渝的人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