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源忠的头像

杨源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5
分享

探荷 最是那摇曳的风情(四则)


杨源忠

 

探荷  最是那摇曳的风情

“红岩山高勒回天马进草场;青海水涨淹到青龙出板桥。”这是前几年我收集民间流传的一些有趣地名后辑录的一副地名联。联中隐含着“红岩村、山高村、天马营、草场村、青海营、水涨地、青龙庄和板桥村”等地名,其中“水涨”,指的就是祥云水涨地。

水涨地离我家5公里,地处青海湖边缘。那里有一大片浅水藕生产基地,所以探荷于我便是近水楼台。

第一次去探荷是我与几位好友在盛夏的一天早晨,还离得老远便闻到了荷的清香,当我们走进风光旖旎的荷塘边,只见满塘的荷叶、荷花,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有精神,犹如一对恋人相依相视,沉浸在一片醉心的绿里。

荷这种观赏植物,仿佛就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以一种美的背影和花的造型,向人间飘来。荷塘内满湖碧绿的依依荷叶,层层叠叠,遮满了半个荷塘,一张张圆圆的荷叶上托着的晶莹透亮水珠,在荷叶里滚来滚去,活像一个个高超的杂技演员在表演“飞碟托水”,泛动着翠绿的波浪,簇拥衬托着一朵朵千娇百媚、鲜艳欲滴,竞相开放的荷花。

粉红色、洁白色的彩荷”在荷叶的映衬下,沐浴着朝霞,姿态各异,星星点点,一扎扎,一堆堆,绽放倾世红颜,把整个湖区装点得格外美丽,清纯又多情,丰富着大自然的风景,点缀着大自然的和谐。当微风拂过,层层叠叠的荷叶挨挨挤挤,摇摆着细瘦修长的腰身,有的袅娜地盛开,红白相间的萼片小心翼翼地托着花瓣;有的羞涩地打着花骨朵,饱饱的,像毛笔尖,像火炬头

古往今来,荷花恬淡清纯、千娇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超凡脱俗不可亵玩,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内涵。曾经沧海巨浪滔天,况乎半塘污泥浊水!正是于举世混浊之中,其保持了独善其身清净无染,才使得这个世界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增加了一道风景,增多了一丝希望。

抒罢荷花,再表荷叶。荷叶没有花的芳香,也没有草的娇嫩,更没有树的的雄伟。每一片从淤泥里生出的叶,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命姿态,属于自己独特之美,无声地点缀着池塘,无息地为池塘添上一层碧绿。我认为没有荷叶的碧绿,就没有荷花头的鲜红,红与绿是对比色,在色彩系统中,红,属于暖色系的的代表色,绿,属于冷色系的代表色。对立统一规律,缺一不可。

田野荷绿,日披映阳,夜缀星光。风挡不住清新的泥土气息,挡不住荷花怡人的清香四溢,沁人心脾,同样也挡不住寻花问美得人们。随着轻飘的微风,徜徉于波光粼粼、菡萏妍妍得荷塘之畔,漫步在亭榭之间,静观云水,倾听荷露,顺池畔穿过荷池,步入百亩观赏万寿菊花海,闻着芬芳扑鼻花香,远眺长空,心境澄明,醉倒在山美、水美、景美、情美的境地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花气熏人欲破禅”的意境。沉浸在梦幻里,把目光交给波光粼粼的水面,把心交给荷叶,把梦交给摇曳的荷影,我仿佛听到江南采莲少女甜美的歌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塘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是少年李清照天真烂漫、流连忘返的夏日沉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辞官讲学的周敦颐漫步学院荷塘时轻灵咏诵的华章……七月的一天,微雨,心中知道,挺立心中愈久益清的多少对荷的洁净深沉的灵魂吟咏描摹的声音似在耳边低语,该起身探荷了,这是我雨中探荷的另一番心境。

走在池塘的小径上,水珠打湿了双脚,踏着泥泞的路径,往荷塘深处走去。微雨中的荷,有另一番风姿。站在荷的面前,心里不由升腾起一缕缕氤氤氲氲的惊喜和感念。合了她的清,她的雅,她的静,一层一层,铺展开来,直至目不所及的远。近水边,老叶新叶交错纠缠。雨点敲在水面,也敲在叶的面,聚在叶心,圈出的晶莹剔透的水珠,水珠在微风中荡漾开来,荷叶撑不住,便突然地倾倒,扑通有声,扣人心弦。滑落之后,不沾水的荷叶,那份绿意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干净二字,一份怡然自得的心情,在心底划开。

伴随着清风拂面,细雨润新,蜻蜓低飞,荷叶摇曳。朱自清曾赞美荷叶似裙,细细看来还真是呢!从没见过比荷更大更漂亮的叶子!他生得形色华丽又低调内敛,时而随风顾盼生姿,时而又稳健担当,与这绝世的花枝并立,真是令人屏息失声。

即时,近旁一枝枝含苞的粉荷,笔挺挺闯入眼帘,那么饱满,那么坚韧,又那么秀美。沁入心脾的荷花清香,把一个夏天的童话栽种在了我的心间。除此,那些前几天曾怒放人间的所有荷,无一例外的在雨中湿了心房,倦了心劲,软绵绵合上了瓣,一团团裹了粉粉的色,收了,睡了,憩于湖中。

这时候的雨好像明白了人间的心思,细腻温柔的抚摸荷叶,传来的飘逸和雅静,深入骨子,让原本凡俗的我,也变得高雅许多,把心中的青莲,插在文字的心坎上,一落笔就满塘生香。

微雨始终不大,不紧不慢;我始终不愿走开,不声不响凝之,痴迷留恋于这荷叶摇弋疏影,荷花频频点头的探荷。

水之湄,柳之荫,荷之美。此景宜人,静的凝固成画,动的摇曳成诗。

水涨地探荷,最是那摇曳的风情。

 

一枚花红果就是一组诗笺

绚丽四季,秋景最美。天阔云淡,秋高气爽,白云像棉絮挂在空中,五彩斑斓,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秋景最富有诗情画意,吸引着众多丹青妙手绘出多少美丽的画卷,多少文人骚客写出多少动人的诗篇,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处。

和煦的阳光,凉爽的清风,万物成熟,累累硕果, 大地一派秋景,带给人丰收的喜悦。

我喜欢山里的秋天,尤其喜欢那满山遍野,一片殷红的花红果压满了枝头的喜人美景。

静清和晨起,悠然干海子。这天一大早,我们循山径,沾秋露,沿着崎岖的山路,颠簸着向干海子的深处进发。不多时,秋风引着我走向大自然的怀抱,走向成熟的季节,

秋风秋景,秋韵无处不在。秋风,吹熟了田野里的庄稼,吹黄了大地上的绿叶,也吹红了满山的花红果。

那一片片成熟的花红果,投射进我的视线,红绿相间,分外耀眼,橙红、丰饶的果子隐藏在绿叶间,生成花红的长廊,如诗似画,空气中弥漫着花红果香。这如秋般演绎的童话故事,让我释然激烈。

同事对我说,你能讲讲你家乡的花红果吗?我不加思考地说,当然可以。

花红果,花魂似雪骨如冰,是山里最常见的秋果之一。俗称海棠沙果,学名“林檎”, 也有人叫它“灯笼果”,小苹果。春天,该绿的叶也都绿了,绿到了极致。该开的花也都开了,开到了奢侈随风而去,去的风过无痕,那些温温柔柔,柔到了难以为继的小果实,一串串的,嘀里嘟噜挂在树上。当要成熟的时候,花红才开始认真地妆扮自己,一点点往身上擦色儿。从开始的微红,红一小片儿,慢慢的到红大半个果儿,再到全部红了。太阳光照充足的地方,花红就红的快点儿。躲在树叶后边,不愿意出头露脸儿的,身上的衣装,换得就慢。山里人爱它,宠着它,让它把一片火焰般的红,绽放在深深的秋季。

你们从这里往远处望,一片片红,犹如一团团在山坳里燃烧的火苗儿,红彤彤,把个山的世界,轰然成了旺旺相,招惹着城里人,开着车颠儿颠儿的走进山里来。

走近林园,那挂在树枝上的花红果,享受着温和的秋阳抚慰及秋雨的洗礼,洗去身上的尘埃,从枝叶间露出笑靥,如霞似火,红得娇艳,红得水灵,红得纯情,红得像一片云,红中透着紫,紫里抹着红,如同秋天里待嫁的新娘,娇羞含情,令人赞叹,让人的心儿也醉了。

钻进花红树丛里,若采撷一颗,爱不释手,仿佛得了件宝贝似的,似乎在说,在这个深秋的时节,是久违了的乡情把我召唤。

是啊,如此妖娆的花红果秋景,层层浸染,染红了一条条山沟,不仅可以用眼欣赏,用耳聆听,还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这情景,比春天里千束万束竞相绽放的梨花、杏花,看起来还扎眼。

那通红通红的,是拉长了的高音,是山里人的笑。那紫中带红的,是温婉柔细的中音,是海一般的山里红树林。那红里带青的,是轻缓舒畅的低音,是浅吟低唱的秋风。

花红果,小巧玲珑,深紫红色,招人喜爱;花红果,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香浓渣少。据了解,花红果不仅好吃,而且还能开胃解暑,泡酒止泻治痢疾,是人们健身防病的上好营养果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花红果还可以治疗中气不足。如果熬着吃,可以延年益寿。花红果和酒一起煮,每日适量饮用,可治疗筋骨疼痛。此外,把花红果放到衣柜或是包里,果香味十足,足以媲美任何芳香剂。

花红果是一粒信仰的种子,花红果是一片燃烧的记忆。

一棵花红果就是一颗灵魂,一枚花红果就是一组诗笺。

我爱家乡的花红果,我敬佩那挂在秋天的花红果。我情愿沉醉在花红果下,把所有的情感释放。

 

雾锁东山

今日霜降,早起初冬绵雨,熹微的晨曦推开夜色,大雾弥漫在初冬的黎明,飘飘渺渺裹挟着城中的一切,于是,整个县城被这雾气所笼罩,大街上大小车辆小心翼翼的在蠕动,双闪在微弱的能见度下一闪一闪,提醒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雾中的人、雾中的楼、雾中的车,便成了海市蜃楼中的靓景。

雾锁住了人们的视线,锁不住我们几个朋友约定前往东山彝族乡余食朗村的那份希冀看雾景的心不变。

东山彝族乡是祥云县的一个乡镇,它东邻大姚县,南接姚安县,西与刘厂镇相连,北与禾甸镇、米甸镇毗邻。辖妙姑、小庄子、外居苴、余食朗、新民、大古者、干海、新朗8个行政村,境内山脉纵横,沟谷遍布,是人们纵观大山的好去处,尤其是秋冬季节,湿润的山乡在松散而流畅的雾中涨潮,雾像是大地的母亲想念大地一样,悄悄地出来抚吻着大山的白色仙境,更令人神往。

一大早就穿过雾霾的县城,沿320国道经云南驿,从白屯村进入刘厂镇后再右转,顺着刚铺就的弯曲柏油公路盘山而上,直往东山彝族山顶,驻足山顶,那无数条主干与支路并连成的网路,如黑飘带环绕东山。

车过妙姑,只见东山峰峦叠嶂奇,山路弯弯,湿漉漉的雾气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悠荡着、忙碌着。再往前行,浓雾白絮般一团一团地飘过,身陷其中,如坠烟海,数尺之外,辨不清方向,渐渐所能看到的,全都变成了一片晶莹剔透的银白色。

天与地之间浑然一体,山与树之间彼此谁也看不清谁,路边的风景更是雾里看花终隔一层,这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来水连天的雾气缭绕朦胧感,反而让这里多了几分妩媚,成了难得一见的美好的景致。

为了拍出云雾的动感,我们下车,步入山巅的最佳处,盘山追云,忘却了是在山马路,心儿窜进了那片白雾。那雨细腻、润滑,风扶细雨,绕伞而来,化作千千万万丝柔软钻进心里,轻轻地绵绵地如柔韧的羽毛抚慰在你的脸面上,亲吻着肌肤,虽逢霜降节令,还是感到周身湿漉漉的潮润和凉爽,让人好不惬意,视觉、听觉似乎都从梦境中苏醒过来。

云雾在山与人间流淌着,飘逸着,一袭轻纱慢笼神秘意景,不知是雾锁山,山锁雾,还是雨中烟,烟中雨,山中雨中雾连天。

朦胧山色,烟雨朦胧,烟波满目。

一路破雾继续前行,不久就到了余食朗村委会驻地。一眼就看到了最壮观最漂亮的地方,余食朗村前的白雾,模糊了近景,遮住了远山。远山的白雾,没有白云的多姿多彩,没有夜空的扑朔迷离,也没有彩虹的鲜艳夺目,那若隐若现的山头上面弥漫的晨雾,推不开,看不透,像是把天和山糅合在一起,雾牵着山,山托着雾,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雾锁千嶂的美,至今想起来都让我激动。

雾锁东山,遮住了大山往日的巍峨英姿,却也给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颜色,让大山也有含蓄、仙韵的一面。

雨后的东山,阳光穿出了阴霾,大雾渐渐地淡了,村庄户舍忽隐忽现,美如仙境,远山壮观的云海在大山腹地一会分散,一会聚拢,一会徐徐升腾,一会滚滚向前,那变幻莫测的千姿百态,就像东山彝族妇女的刺绣,图案精美,色彩绚丽,剪裁科学,精致美观,恐怕连最有才华的画家也画不出来这道淋漓尽致的山水大写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座青峰秀丽挺拔的山耸立于大地上,山腰一条宛若多情少女的玉带雾,如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小令,欲伸手帮她擦一擦湿漉漉的脸庞,不小心却被她打湿了整个衣角,若一方悬挂于檐下的丝绸,山乡的姑娘用她裁剪成美的丝巾,系于颈上,飘出令人心醉的歌。

高原情怀,大山精神。东山的山,巍峨、雄奇、庄严、秀拔,高举起嶙峋的风骨,撑起了东山人的脊梁,让人正气上扬,精神硬朗。

东山的雾是一位智者,冷静而又深邃,把山乡的一切拥在她深厚辽阔的怀里。东山的雾象梦,使听觉和视觉都迟钝了,眼前是灰蒙蒙的混沌世界,就跟远古的混沌世界一样,朦胧里一切疑真似幻。东山的雾像一群精灵,顽皮而又灵巧地穿梭在富饶的土地上,抖落一地的羽毛,让大地的每一寸肌肤都能暖暖地感受到她的爱意。

雾锁东山,变幻莫测,亦如深邃的道家学说里的微妙玄通,让人着迷神往。

 

春城戏鸥

初冬时节,北国已是漫天飘雪、寒气逼人,而位于云贵高原的云南省昆明市艳阳当空,天蓝地绿,草木繁茂,鲜花争艳。在波光粼粼的滇池上空,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成群结队,与湖畔南来北往的游客尽享生态春城的无限美丽。

红嘴鸥本来准备在一万里之外的西北利亚越冬,冻掉羽毛,重萌心头翔飞的姿势。不想,1985年冬天的某次旅行,便让昆明好心的市民留住你迁居的信念。从此,一朵早开的柳絮,一片七彩的云霓,是高原的请柬,把在北方繁殖的红嘴鸥从北西伯利亚,从贝加尔湖请到昆明越冬。每年秋季末,小小的红嘴鸥都能如期收到这一请柬,抿着扁红的小嘴,翔起翩翩的羽翼,展示洁白的精灵,穿越一万里的寒流,穿越俄罗斯和整个中国,以箭的方式远行,让昆明的春天悄然提前。

1985年,昆明的冬天开始来了,那温温冷冷的寒风在忙碌的时光中来临。成千上万只红嘴鸥第一次进入昆明,在市区内的翠湖公园,盘龙江等地觅食活动,从那以后,每年都有红嘴鸥,形成了昆明一道特色风景,红嘴鸥虽然不是昆明的,但却是昆明的骄傲!

人与鸟之间建立了和谐的关系,人们爱鸥喂鸥的情景,被距昆明200多公里的我想象成一幅仙境,而到昆明看红嘴鸥便成为一种梦想。

1986年我在昆明上大学,才了却了心愿。和同学们一道,与鸥同乐。

1989年,我住到了昆明,忙碌中的我都抽出时间,投身在拥挤的人群,与鸥同乐十年。

看,滇池、翠湖和盘龙江边,红嘴鸥成团成簇,翩翩翻飞,优雅扑翅、静谧啄食、游泳湖面、与人共舞,人们驻足观看,争相喂食,鸥与人嬉,形成一幅幅人鸟和谐的温暖画卷。

听,鸥声长鸣,不绝于耳,貌似杂乱却又似有律可循,疾声呼啸在水面,“哈、哈、哈”如笑声的鸣叫,充盈着每一个游人的耳朵和心灵。

1998年我离开了昆明,一别就是16年,这期间,我好几个冬天都去看鸥、喂鸥,与红嘴鸥相伴,就是难以抽身。

2014年,在昆明工作的孩子相约我一同看鸥。这一天,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又要与阔别16年,依恋16年的红嘴鸥谋面,不知它还能与我相识?

我们身披朝霞,漫步在喧闹的海埂公园看鸥景。一些老人拎着善心,在水光潋滟的岸边,向一只只泊在湖水怀中,让一池绿水泛起少女初恋般的微澜的红嘴鸥召唤,鸥语呢喃,仿佛是父母在天晚时分,想着孩子的焦心;一些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把早已准备好的面包,一块一块抛向上空,引得游弋于碧水中的红嘴鸥盘旋飞起,惊喜的一幕幕,平添了云南高原另一种风光。有鸥之地就有爱鸥之人。人戏鸥,鸥悦人,人鸥互乐,不亦乐乎!

岁末冬至鸥亦至,春城无处不飞鸥,碧水与海鸥齐飞,白云共白翼一色。2016年的这次看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特别,身边多了刚会走路的小孙女陪伴,更是其乐无穷。纵观红嘴鸥,水中一簇簇,岸边一排排,屋檐、树梢一片片,空中飞来飞去,上下串跃,左右扑腾,白衣飘飘,翩翩起舞。再看小孙女,满脸稚笑,高兴得小手拍不停。我按下快门,把红嘴鸥准确捕捉扔到空中食物摆POSE的灵韵记录。

2019年的元旦节我又来了,而且是三代人同往,比以往更多了许多乐趣。

近年来,四季如春的昆明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无论是街心公园、绿地,举目绿色,遍地鲜花,还是郊野乡村,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既是一种自然生态环境的大美,更是一种全民参与生态创建的壮美。不单适宜人类居住,连海鸥也早已洞察一切,把美丽的春城列为第二故乡,来到春城的海鸥日益增加,来得更早,走得更晚,且留恋春城,连年驻留不断,与人类和谐、与自然和谐,与春城和谐。

在冬日“春城”和煦的阳光下,与精灵红嘴鸥和谐共处,其乐融融,洁白红嘴红嘴鸥嬉戏,其乐融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