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勇的头像

张勇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3/16
分享

一个村庄的山乡巨变史 ——读李辉《岁月何曾隔两乡》有感

村庄是回不去的精神家园,永久地贮藏在内心最敏感的最深处,足以让你千回百肠,回味悠长。李辉《岁月何曾隔两乡》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体悟、感受,这种滋味长久地啃噬着游子怀乡的眷恋与牵绊。

在作者悠长的回忆中,一幕幕刚下眉头,却上心头,有李老三、大花、歪歪梨、燕子、二帽子、二鼻涕、花花尝、王大娘、王大乐呵、王千铁、李芝麻、李不倒、万祥、李万财、张开犁、王援朝、于飞、大帅、高稳柱、彩霞、王淑芬、李二土、李分田……一个个村民粉墨登场,又一个个神态迥异,演绎生活的万千变化,这简直就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乡村小说人物志。

读到此,作为读者的我们,是不是感同身受,身历其境!村庄,是我们生活在农村中的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名词。作者笔下的人物和我们一同生活、一同喜乐……然而,真正从村庄走出来的并且有着刻骨体验的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会在他日常习惯中或多或少表现出乡村某种特有的神韵和精神来。

李辉的“上沟村”世界,正如沈从文所说的“乡下人”世界那样,就很能体现出这样的精神和神韵,这样的作品,没有生活的浓缩和积累,单凭书本知识和别人的口耳传说的印象,很难写的那样入骨入髓深邃透彻。村庄自有他的语言,当然也自有它的思维、文化、风俗、习惯和心理,在展现生活的复杂况味中,在沧桑巨变的时代大潮里,变与不变都融入到文本的字里行间。

“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李辉,就这样以回忆为底色,把一个一个的零散的片段性的故事或者人物为突破口,结合三十年的沧桑变迁,辅之以当下的思考,异彩纷呈地展现了河北承德市上沟村这座曾经封闭、偏僻的小山村,以及村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琐事,夹杂以村民们的或喜或忧、或扰或静,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这活脱脱就是散文化的小说,让人欲罢不能,沉潜其中,流连忘返。

然而,本书最为突出的特征采用了“重两端而轻中间”的结构,借鉴曹禺《雷雨》戏剧化的情节结构模式,让“过去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交织,达到一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带给读者对生命历程的思考和对世事变迁的慨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中,你可以品尝“哭哭笑笑的鸡蛋”“代销店的故事”“棒子对我们生存的意义”以及“出村才能吃到细粮”的艰辛生活而心生同情;你可以见证大花和李老三的爱情故事,调解二娟和彩霞的矛盾,去高稳柱家吃他买回来的大鱼,吃李老三家从坡上滚下来的蔬菜,也可以去当和事佬……你可以洞察娶媳妇的尴尬、扫盲的悖谬以及男人都爱下棋的秘密;同时,你也会知道“世界上最偏僻的村子”“陈家沟村没有人姓陈”“出村才能吃到细粮”的生活滋味,这是“上沟村”的生活,也是村民的世界,更是千千万万村庄的缩影。

复次,本书语言幽默风趣中略略透漏生活的艰辛,在与现实的对比中人事情景融为一体、笑泪交加,真实反映了一个群体的生命状态,巧妙揭示了新时期扶贫富民政策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可喜景象,真诚讴歌了党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政策,具有弘扬主旋律的主题宣传价值。

究竟是生活塑造了李辉抑或是他本人重绘了故土乡村的容颜和灵魂,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他的写作姿态,而写作姿态决定了他的作品不是一般的凭热情写作、凭灵感写作,而是带着一种赤诚和思索以及某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审视、去热忱的给予关注,关注普通的人和事、平凡的情和理、俗世的爱和恨。

(本文发表于2023年3月16日《保定晚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