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昊燕的头像

郑昊燕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23
分享

小满,将至未至

昨天夜里我被雷雨声吵醒,好久没有睡着。

我有一盆茉莉放到楼下院子里,养了十来年,每到这个季节,枝头布满洁白的花苞,清新明亮。白天,还没有来得及采摘,经了猛雨,该不会是狼藉一片吧?

早上起来发现不但没有损坏,反而更水灵了,只怕是阳光一晒,随即盛放,浓郁的香味弥漫开来,做花茶便有些次了。

上班路上特意拐到十栋楼小区,看那个爱种花的老人,是否采摘了篱笆上的玫瑰和金银花,还好,摘过了。倒是石榴花落了不少,看上去都是不能结果的花蕾。

提取精油或是作为食材的花,一般都是在含苞待放的时候采摘,最大限度地留住芳香。水果的生长期也有几个阶段,只有到了那个度,味道才恰到好处。

同事带来几个杏,淡黄色,泛着隐隐的绿,是在农家小院现摘的,酸度、甜度和硬度的口感刚刚好,他还说了一句:熟透就不好吃了。

这些事物、这些话语倒是符合眼下小满时节的特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本来,小满只是表示以麦子为主的夏熟作物,籽粒浆汁开始充盈,但是尚未成熟。如今,我更愿意把它延伸到生活感悟里,颇有中庸之道,高潮将至未至,花未全开,果未熟落,前方尚有余地,容得下闪转腾挪。

值此,不由得回想起自己经历的稍纵即逝的小细节、小喜悦。

日子不长不短,不紧不慢,好像特别容易满足,随便一个笑话就能笑好久,突然想起了有趣的事情也会独自傻笑一阵子,而且还着急慌忙地说给别人听。

有时候工作累了,免不了牢骚几句,同事们开玩笑说,哲人告诉过我们,不要抱怨了,我们目前的状态是上帝给我们最好的安排。听后如释重负。

当年拥有自己的房子时,是单位的家属楼经过房改政策卖给我们的,虽然是小小的两室一厅,足以让我暗暗窃喜。打掉间隔阳台的墙,做成落地玻璃的推拉门,通透明亮,正好看见外面的树木。另一间的窗户边上安一排书架,窗下放个写字台,置一盏台灯,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位置,幻想着自己读书写字的场景,后来成了女儿写作业的专用地盘。每当我整理好房间,静静地坐下来,环视四周,很满意,因为每一个角落都让人舒服,可以享受,可以发呆。

有一个阳台,种几许花草,便“如花在野”;有一方书桌,拥几本好书,“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再好不过了。

都说最有意境、最懂得留有余地的应该是宋朝人,他们过着传说中“像宋瓷一样精致的日子”,倍受推崇。宋朝人的审美讲究简约、单纯,瓷器偏爱天青色,绘画喜欢留白,文字寻求婉约,生活注重享受。

我想,那个时代的东京汴梁,经济繁华,物质丰厚,足以支撑当时的生活需求。暂时不想边塞大漠,不想杀伐争斗,在宫帏闺阁、市井街巷,小富即安的心理、渴求慰借的情绪,都换做浅吟低唱,一副深远闲淡的模样。

汴梁人沉醉于小满的氛围,作为艺术,深有意味;作为生活方式,值得实践;如果是社会风气,则需要思考了,对未来只有期许没有努力是不行的。

古人已远,现在,许多人身心过于紧张和臃肿,为了减压,重拾古老的智慧,坐禅、辟谷、轻断食,以“断舍离”的方式放松自己,拓展空间,虽然寡淡却健康、轻盈、清爽。

其实,我们身边朴素实用的“简洁”俯拾皆是,而且源远流长。

记得女儿小时候,婆婆经常说“七分饱三分寒”,小孩子吃得太饱容易食积停滞,穿得多容易出汗,出汗之后受了风容易感冒;睡午觉不能贪多,睡瘫了没有精气神。

父母在园艺场工作时,这些天忙着在苹果园里疏果子,把挤在一起或者辅枝上的果子摘掉,以免有了数量没了质量;平常哪怕是栽花种草都有讲究,花盆里的土不能太满,否则浇不进去水……

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民间经验藏在生活里。

 这些,都让我懂得水满则溢,月圆则亏,仰望巅峰爱恨交织,小满时刻,给我们最舒适的状态,品享着即将达到完美的滋味。

(首发于2018年5月20日《三月》平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