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城谷风的头像

山城谷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27
分享

南社印象

垂柳飞花屋叠影,

又是一年春好时,

斜阳下  柔波里,

荡漾着廻转的喧嚣。

 

      每一次走进茶山镇南社古村落,都经历了一场古村落文化的洗礼、一场中国孝文化的洗礼、一场穿越八百年历史的洗礼。(关于南社村的前世今生,楹联文化,祠堂村史,在李培军老师、李翠薇老师所著的《南社村志》、《南社印记·楹联》、《南社印记·小楼深巷》等相关著作里有详细记录。)

      走进南社村,安静、祥和、古朴、淡雅。无论是停留在肃穆的祠堂前,寻故往的传奇家世;还是穿行在石径的幽深小巷,感知古朴的翘檐村舍;抑或是伫立池塘边,聆听飞花飘落的轻盈,我们都小心翼翼的感知这里的一切,去静静的体会古村落带给我们敲击心灵的历史溯源。

 

红石墙边低徊,

樵楼雄风犹在,

仿佛数百年前的呐喊

还回萦在斑驳的墙缝。

 

      红石筑起的围墙,见证了村落的团结与坚强。红石墙,经历了朝代更迭的迷茫,经历了战火纷飞的血与火,也经历了文化冲击的去与留,城市进程的变与革,斑驳的红石墙依旧在村口屹立,那茂盛的古树依旧在池塘边蓬勃生长。

      仿佛两个世界的分隔,带着虔诚的向往,洗去纷繁生活的缠绕,摩挲这砂砾的回响。每一次亲近,都带着虔诚的向往;每一次回望,都带着眷恋的回味。

 

小楼深巷  轻盈的

摩挲光滑的石板路,

低檐下  独守的老人

笑望着荔花飘落。

 

      围墙边、古树旁、房檐下,独守的老人,絮叨着曾经的人丁兴旺,曾经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这里的年青一代,都陆续迁出古村落,去往繁华城市生活,偌大的村落,就只有老人和一些外来商户留守,再不复往日的喧嚣,再不复往日的烟火袅袅。夜晚的宁静,月光轻抚着每一间空屋。

      穿梭的人群,只是这个村落的过客,他们的到来,也只是为了探寻这村落的过往,惊叹于村落古建筑的精美和厚重的历史痕迹。而村落里老人们风雨的日常,就是坐在某个角落,看着村落日渐熙攘的人来人往,慈祥的微笑着和经过他们身边的每一位游客打招呼。

荔花飘落,门扉半掩。待到荔枝飘香的时节,院落又会笑声朗朗,儿孙同堂。

 

凝望彩雕的窗沿,

在历史的尘埃里  轻抚

躁动不安的心灵  思绪

回荡了几个世纪。

 

      也许,我们在村落的驻足,只是为了寻找尘封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变革;也许,我们在祠堂前静默,只是为了敬仰镌刻的人物辉煌和惠泽后代;也许,我们在戏台旁聆听,只是为了求得心灵慰藉和好奇心的满足;也许,我们在餐桌前品尝美食,只是为了丰富菜品的来历和传承的不易。

所有的这一切,都沉淀在记忆里;所有的这一切,都跃动在笔墨里;所有这一切,都承袭在深巷里。而我们,只是这故事的载体,在每一次互动里,翻动着层叠的历史碎片。

 

围一桌夜话

弯月斜  晚风徐

举一杯薄酒

敬八百年风雨

 

      有宁静的日常,也有节日的喧嚣。八百年的风雨,在“南社斋醮千叟宴”等民俗活动里,感受“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九大簋”的故事里,感受饮宴风俗的乡愁记忆;在非遗传承人李翠薇老师的“绸衣灯公”展示里,感受民间非遗传承技艺的精湛与艺术的精华。

      不是每一次独坐,都可以沉静和憧憬,也不是每一次旅行,都可以有诗和远方。走进南社古村落,不仅仅可以沉静的回想,也不仅仅可以倾听和感知,我们可以更好的去探寻古村落沉淀的历史,探讨古村落的未来,升华我们对人文历史里那些美好故事的向往和追求。

回望,宁静里,暮霭沉沉;回望,层林间,香气袅袅。

 

2021-2-23写于东莞东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