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火雄的头像

周火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
202104/06
分享

黄梅拉面

早晨五点,坐落于黄梅镇的潘记牛肉拉面馆准时开张。店门开启,炉火熊熊,面香撩人食欲。炉火映红店堂,老板潘向忠的面庞立即生动起来。潘向忠在这条街道经营牛肉拉面已经三十年。两代人三十年的苦心经营,潘记牛肉拉面已经成了面食的招牌和标杆。

正在公园练声的黄梅戏艺人这时候照例走进潘记面馆。

再寻常不过的一碗牛肉面,搅动的是普通大众的酸甜苦辣,牵起的是寻常百姓的家乡情怀,筷子一挑,一股子辣味呛进喉头,汗水立即冒出来,黄梅拉面,就是这个味!黄梅拉面吃了还想吃,它五味杂存,对,欲罢不能,欲罢不舍,地道的黄梅特色、家乡风味。

黄梅,湖北最东边的县份,鸡鸣三省之地,不但有黄梅戏、黄梅挑花、黄梅祖师传说、岳家拳四大非遗文化,更有名目繁多的家乡小吃,每一样都是一段插曲,每一样都是一个生动的传说。它们熏染生活的烟火气,随着家乡人走南闯北,传递了浓浓的乡愁。黄梅拉面就是其一。

黄梅人喜欢吃拉面,恐怕与潮湿的气候不无关联,黄梅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夏天闷热潮湿,冬天寒冷,为了去湿,面师在拉面中添加红油。红油多寡,依季节变化增减,潮湿和寒冷季节,红油多放,春秋季节少放。

在黄梅,大大小小的牛肉拉面有500家,疫情以来,各行各业的店铺受到冲击,唯独吃拉面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

黄梅牛肉拉面讲究一个粗工细揉,上好的精面,带着阳光和麦子的味道,兑上水,面粉立即收敛、沉静,富有张力。黄梅拉面离不开和面、醒面、揉面、拉面,和面在于水的勾兑,好的面师眼睛是一杆秤,一瓢水兑下去,不多不少,正好适度;醒面让面团吸足水分,醒好的面丰满润泽;揉面讲究粗工细活,使面团成为面筋;拉面在于一个巧,面团在案板连摔七下,拉抻揉搓,变戏法似的成为六十四根,还要细?好,一眨眼细如发丝,一百二十八根。落锅五秒,捞起,装碗,舀上汤料,加入些许香菜、青葱,稳妥上桌。

黄梅拉面讲究汤料的精工巧做。每天50斤牛腿骨,文火慢熬六个小时,熬到清香扑鼻,汤色乳白;牛肉则专挑前胯肉,卤熟,切片,爆炒,再添入高汤,文火慢煮。

清明节前夕,潘向忠的儿子赶回了家乡。行李一放,操起大海碗,呼噜呼噜就是一碗拉面。老潘的妻子看到儿子的吃相,眼泪差点流下来。儿子这是馋着老家的一碗面啊。

岂止是老潘的孩子,那些离家已经很远很远的学子,那些至今在外地打拼的商客,那些有家不能回的游子,梦里飘荡的黄梅牛肉拉面,该是百般挂肚牵肠,昨夜的风雨,润湿了旅人的踉跄,居家的酸甜苦辣,浓酽了白发乡愁,那一声黄梅拉面嘞,让天涯黄梅人久久挂怀。

一碗面包含了太多太多,一碗面传承了太久太久

儿时记忆、母亲口味,想一想就热泪长流,黄梅拉面,回味绵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