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马恩的头像

周马恩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6/26
分享

徐闻的良姜

地处热带的徐闻,可谓是地大物博,农作物十分丰茂,其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品种,既能够作为一种祛风通络、理气止痛的中药材,又能够作为食用材料和一种香料,它是广东省著名的传统出口土特产,它就是——徐闻良姜。

良姜,又称高良姜、蛮姜,别名小良姜,俗称沙姜、山姜。药学名Alpiniaofficinarum Hance,为多年生草本,姜科植物。

作为一种热带多年生长的山姜属食药兼用的植物资源。追溯历史,高良姜始载于《名医别录》。因出于古高凉郡 (今广东省湛江、茂名一带) 故名高凉姜,后因谐音而讹称为高良姜。《本草纲目》及《中国药典》均有记载。而在《图经本草》中则对高良姜有更详细的记载:“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

高良姜,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在我国,高良姜主产地主要为广东徐闻、广东惠阳、东莞等县市,广西陆川、博白等县,海南陵水、儋县、屯昌等县市,此外台湾及云南亦有小量的栽培。其中徐闻县种植曾达到67000多亩,产量占全国90%以上,仅龙塘镇种植就达40000亩,有“高良姜之乡”之称。在海外,也有“中国龙塘良姜”之美誉,因其出产的高良姜干粉多,品质优良,其产出的高良姜是中国高良姜生产品质的标准,其高良姜干品畅销全国及海外。

据《广东通志》和《雷州府志》等史料的记载:徐闻所出产的高良姜北宋时期就是朝廷贡品,因其气味芬芳馥郁,悬于室中有避疫之效,服用有温中散寒,止痛消食之功效。北宋皇室曾用其作香料和驱蚊虫品、御医院也曾经常采其制作皇室成员食滞的消食汤品。由北宋至明、清数朝几度列为官营产品,禁止商贾买卖。1949年至九十年代中期一直由国家统一收购,出口至日本、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

徐闻龙塘的高良姜规模种植可追溯到16世纪初;而龙塘镇高良姜作为南药开发基地则始建于1998年。从创建至今,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000亩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塘---华林一带,品种主要有牛姜和鸡姜两种。

高良姜原属野生,后来才进行人工种植,徐闻县龙塘镇良姜村就是由于率先人工引种野生良姜而得名的。高良姜大多生长于路边、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红壤土或砂质壤土为佳。

据了解,良姜的生长期为3年,采制栽培品多在夏秋间挖取4~6年生的根茎,(此时收采可得干品30~40%), 洗净,除去地上茎及须根,剥去残留鳞片,横切成长5~7cm的段节,晒干。野生的多在5月以前采挖,此时雨量少, 易于干燥。收购鲜品时,则将1~2年生的嫩根切下留作种苗;种子繁殖约需7~8年始能收获。

一般的高良姜亩产4000公斤,如晒干、亩产可产干姜1000多公斤,市场收购价(干品)为6.5元/公斤。不过,这种珍稀南药的种植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龙塘出产的高良姜的质量优良,药用价值高,非别处出产的高良姜能比。据科研人员深入调查,在龙塘镇周边乡镇所出产的高良姜品质只有龙塘镇的60--70%,而海南、广西所出产的高良姜干品只有龙塘出产的高良姜干品品质的一半。

2006年,徐闻高良姜申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标志成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徐闻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徐闻良姜进行地理标志保护的函》(徐府函[200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徐闻县龙塘镇、曲界镇、城北乡、南山镇、海安镇、锦和镇、下洋镇、前山镇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良姜,它喜生于山坡、林下、草丛中。根茎圆柱形,块状,常数个相连,具芳香气,有节,节处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叶二至四五片,贴地生长,近无柄,叶片广卵形,叶面绿色,叶缘及先端紫色。穗状花序自叶鞘中抽出,有花5~12剁,白色,朝开晚谢。蒴果不开裂,球形,成熟时橘红色,种子具有干燥的假种皮花期4~10月。秋末冬初,当地上茎叶枯黄时,挖取1~3年生根茎,洗去泥土,除去须根,横切成片,用硫磺熏一天后,晒干。而干制的良姜红棕色,表面有纵向纹路和灰白色环节,断面棕红色或棕黄色,闻之香气扑鼻,味道辛辣。

据悉,良姜对人体造血机能有显著促进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性甘辣、清凉,除烦热、利津小便,通三焦团壅、塞气抗寒、散气之功效,且明目驱瘴。”其味辛,性温。有温中、散寒、祛风、活血作用。主治脘腹冷痛、胃寒吐泻、消积食滞、消化不良、肺寒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劳伤吐血等症。

内服:煎汤,3-6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调酒搽;或煎水洗。陶弘景:腹中冷痛,煮服甚效。《本草拾遗》:去恶气,温中。治中恶霍乱,心腹冷痛,功用如姜。《草木便方》:解大毒,行血消瘀,透筋骨。治风湿四肢麻木,煎服;中风顽痹,煎汤洗。《峨嵋药植》:治无名肿毒。《贵阳民间药草》:根茎和叶:温肺,散寒,止咳。《四川中药志》:根茎:治劳伤吐血,跌损瘀血停滞,月经不调。

《名医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若老人脾肾虚寒,泄泻自利,妇人心胃暴痛,因气怒、因寒痰者,此药辛热纯阳,除一切沉寒痼冷,功与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呕逆,及伤生冷饮食,致成霍乱吐泻者,不可轻用。

许多药方称,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止痛,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 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良姜汤(《千金方》)。胃寒呕吐: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治胃寒呕吐,多与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尽管良姜种植周期比较长,从种植到收获需几年时间,但是许多人还是喜欢种植,是因为它是“懒人的赚钱的农作物”。而处于大陆南端的徐闻县,也正是有了这种著名的传统出口土特产种植,更加飘香饮誉海内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