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守华的头像

朱守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3
分享

包饺子

‌常言道:“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饺子这种美食,可以说已经名扬天下,誉满全球。咱中国人都爱吃饺子自不必说,你看那些外国人来到咱中国,哪有一个不喜欢吃饺子的?我就愿意看那些外国人吃饺子时的样子:不会用筷子的,就用手抓着吃;被热饺子烫得嘘嘘哧哧的,油抹得满嘴满腮,一个个乐得笑逐颜开,眉飞色舞。自己的饺子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地看着别人盘子里的饺子,眼馋又不好意思张口,哈,太有意思了。

‌饺子不但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食品,它意味着幸福、欢乐、美满,象征着团圆、喜庆、吉祥。过去,饺子是敬天地,祭祖先的圣物,也是过年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哪怕生活再怎么艰难,过年的饺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虽然生活好了,随时可以想吃就吃,但是饺子所包含的那种团圆、喜庆、吉祥、如意的意味,依然浓烈如初。

‌有这么个故事:说的是在过去的旧社会,有一家穷人,每年只有在年三十晚上才能吃上顿饺子。这家人平时说话口齿伶俐,思维敏锐。这年的三十晚上包饺子,一家人高兴的欢天喜地,手舞足蹈。十几岁的儿子忽然看到窗外邻居高挂的圆圆的灯笼,以为是月亮,高兴得舌头都大了,急忙说:三十晚上月朗圆”,十来岁的闺女接了一句:“满天星星照阴天”,正在煮饺子的妈妈听了儿女说得不着调,急忙教训到:“不会说话摆说话,关上扁食出门吧。”好在这家男主人还没发话,否则,还不知他会说出什么样的雷人话语呐。我们老家那边,称饺子作扁食。这一家人,因为大年三十吃扁食,嘴都高兴的瓢了,由此也可看出咱老百姓对饺子的喜爱和饺子对百姓生活的重要程度。

‌传说,当年嫦娥误吃了灵药,飞升到清冷的月宫中,孤独寂寞。她思念心爱的丈夫,想念丰富多彩的人间生活,非常后悔当初的莽撞。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天堂不卖回程票,她常常伫立在月宫前的桂树下,遥望人间,以泪洗面。她的泪水化作潇潇夜雨,撒向大地,撒向后羿卧室的窗棂。后羿被这淅淅沥沥、如泣如诉,如细语、如悲啼的沙沙声惊醒,他感觉到了爱妻的气息,急忙来到屋外向月亮遥望。然而此时的月亮被一团乌云遮住了,悲愤交加的后羿,怒向乌云射出一只神箭。这支箭穿过乌云,直抵月亮,深深地插在月宫前的桂树树干上,桂树一阵摇动,洒落一地桂花和树叶。

‌嫦娥在月亮上的邻居,就是那个被玉帝惩罚,天天用斧头砍树,砍后树身的伤口马上又愈合如初的叫吴刚的老头,大吃一惊。他深深地同情嫦娥和后羿,就让嫦娥用震落的桂叶包上桂花,做成了几十个半个月亮形状——也就是现在饺子形的桂花角。然后吴刚挥动神斧,劈开乌云,用一束月光把桂花角送到后羿的窗前。

‌他告诉后羿:“你马上吃下这些角子,就可以来月宫和你妻子团聚了”。后羿拿起一个芳香浓烈的桂花角,闻一下沁人心脾,吃下去顿时神清气爽、气力倍增。他吃了几个,忽然想到,我不能再吃了!那九个危害人间的毒日虽然射下了,可是大地上还有妖魔出没,豺狼猖獗,人们离不开我,我要为人们除害。再说,我刚刚射死了天帝的九个儿子,到了天上,天帝怎能放过我?那样还会连累了爱妻嫦娥。

‌后羿把剩下的角子都分给了乡邻,拿起弓箭继续为民除害。每次射杀了害人的妖兽,后羿就把最好的肉用面包起来做成角子,放在窗前月光下,遥寄相思。乡邻们看到后羿这样做,也都跟着做角子。人们看那角子形如天上皎洁的半月,就把角子改称饺子。

‌现在江浙一带的人还都喜欢用桂花包饺子,北方没有桂花,就用槐花包饺子,好吃是一方面,可能是人们更喜欢其中的寓意吧。

‌后羿没吃下全部仙桂角,没能去月宫,嫦娥非常伤心,但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每当节日,嫦娥都会久久地站在月宫前,遥望人间,看着人们欢天喜地包饺子。向人们遥祝幸福、美满和团圆,并期待着,再一次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后来,嫦娥用仙桂包角子传仙术,违背了天条的事还是被天帝知道了,天帝大怒,把嫦娥罚做蟾蜍,不到节假日,嫦娥不能回复美丽的人形。这是后话。

‌我喜欢吃饺子,更喜欢包饺子。吃饺子意味着幸福,包饺子意味着吉祥。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围在一起包饺子,即使是平时,也总有一股子过节的喜庆气氛。每当看到煮饺子的呼呼热气腾腾升起,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蒸蒸日上,并希望带着饺子香味的热气能升上九霄,让嫦娥也分享一下人间的快乐。

‌饺子好吃是一方面,省事也是一方面,包了饺子就可以不用再炒菜,还有饺子汤喝。我的父母九十多了,牙口都不好,吃饺子时咀嚼不用太费力,这也是我愿意包饺子的重要原因。再有就是我母亲吃不了咸的,咸一点就齁的难受,我父亲还就愿意吃点有滋有味的,不咸不辣没滋味的就没了食欲。这个问题只有包饺子才好办:饺子馅淡一点,吃饺子的时候给父亲备点蒜酱,矛盾就解决了。

‌做饭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烦恼,天天做饭,这顿该做什么饭呢?重复同样的饭菜让人没胃口,变着花样不重样,还真考验人的创造力。近几天,馒头、花卷、包子、馄饨都做过了,我试着请示父母:咱中午包饺子好吗?父母同意了。好嘞,中午包饺子!

‌做饺子馅也颇费脑筋。爸爸不吃酸菜和韭菜,妈妈不吃牛肉,爸爸不吃酸菜、韭菜,没什么说道,就是不喜欢吃而已。妈妈不吃牛肉,可是大有说道的:以往,牛耕地、马拉车,牛和马是重要的生产资料。牛马终生为人们出力,对人所求甚少,只要有些草料,就能忠实地,任劳任怨地奉献一生。以往人们感恩的时候常常会说:“下辈子哪怕当牛做马,也要报答你。”牛马也许就是上辈子的友人前来报恩的。所以,很多老年人是不吃牛、马肉的。我妈妈绝对不吃牛肉,爸爸也不愿意吃。这两天的包子馄饨都是猪肉馅的,再做猪肉馅的饺子,也会感到寡味,我也想不出该包什么素馅饺子好,那就只好用羊肉或者鱼肉做馅了。好在冰柜里有上回弟弟来时拿来的无刺鱼和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上等羊肉,冰箱里还有我最近刚买的香菜。干脆,这顿我用羊肉、鱼肉、香菜做饺子馅,看看怎么样。对,就这么干。

‌绿油油的香菜洗净、切碎,放在钵中,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清香。多年前我就包过猪肉香菜馅饺子,当时妻子说:没听说谁家吃过猪肉香菜馅的饺子。害怕不好吃,怕糟蹋了猪肉,耽误了功夫,说我瞎胡闹。结果煮出来很好吃,比芹菜饺子好吃多了。这次我再创新一次,看看效果如何。

‌从冰冻状态缓过来的羊肉和鱼肉放在一起,在案板上用新磨的菜刀剁。我反复地剁着,闻着散发出的鱼肉的腥味和羊肉的膻味,眼前幻化出另一付场景:宽阔的山谷间,一条小河在欢快地流淌,连着河叉的泡子边,芳草萋萋,鸟儿在柳树枝头唱歌,昆虫在花草丛中长鸣,碧绿的野草就像这香菜一样可爱。一个少年端坐岸边,手把鱼竿出神地望着水面,俨然一个年少的钓渭子牙。鱼竿是柳条做成,鱼线是缝衣的丝线,鱼坠是一段铅制的牙膏皮,鱼漂就是一段苞米秸,用缝衣针烧制的鱼钩上穿着个蚂蚱。池水深深,清澈见底,树根边鱼群熙熙攘攘,抢着上钩。鱼漂往下一沉,手腕一抖,鱼竿一甩,一条、甚至两条粗大的柳根鱼就钓上来了。柳根鱼味美,但多刺,不能做饺馅,但鱼肉的味道都差不多。

‌真正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没去过,呼伦贝尔首府海拉尔,我倒是乘汽车去过一次,那是冬季,起伏的丘陵草原上白雪皑皑,白得就像包饺子的面粉。公路在丘陵高处延伸着,偶尔会看到在低洼处有个蒙古包,旁边高高矗起小山一样的牧民做燃料的干牛粪堆。几根不粗的原木做成的露天围栏里,卧着几头黄牛,没见到羊群。

‌如果是夏天去就好了,可以看蓝天白云下的壮美草原,看绿油油的开满鲜花的草地上游动的羊群,也许还能看到放牧的的蒙族小伙或者姑娘,骑着骏马在草原上随着羊群漫游,随风飘来一阵阵悠扬的歌声。

‌那时一只大绵羊,只卖三百五十元,现在大概要一两千元了吧。

‌鱼+羊=鲜,再加上香菜的清香,葱、姜、胡椒粉的辛香,花椒粉的麻香,大料粉的浓香,和上熬熟的豆油和味素,再经过酱油和咸盐这一提味,嗨,太好了。既没有了鱼肉的腥味,也没有了羊肉的膻味,饺子馅散发出浓浓的鲜香。这鲜香是那么奇妙、那么诱人,闻一下,似乎能把人从头香到脚,七窍八脉、五脏六腑仿佛都被奇香沁透了,味道好极了!

‌用羊肉包饺子的不少,沿海的人也经常用鱼肉包饺子,可是用鱼肉和羊肉再加上香菜一起包饺子,是否有人做过,我还真不知道。我想,这八成可以算是我的一项发明,原来我也可以搞发明的呀,发明的过程竟然还如此简单。发明,是可以申请专利的,专利嘛,我就不要了,毕竟我无法阻止别人在家里用什么馅包饺子。至于饭店和食品厂,由他们去吧,如果他们喜欢效仿,也算是我对世界饮食文化做出了一份重大贡献。哈哈,牛皮扯大了。

‌和面就如和稀泥,无非就是“干了加水,稀了加面”。这事我在行,小时候,我在东北玩泥巴;读中学时我们自己和大泥、脱坯、砌火炕;毕业后还曾在砖厂手工脱过砖坯。可以说,和稀泥是我的强项——虽然我对处理人际关系表现低能。

‌洁白的面倒入盆中,慢慢加入温水,在筷子搅拌下,面粉散发出阵阵麦香,麦香中似乎还透着淡淡的泥土气息。用筷子顺时针的搅拌下,形成一片片的小面穗,这时,就可以揉成面团了。

‌过去人说:“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打媳妇是过去野蛮、粗俗、没出息、没教养的表现;面是必须要揉到时候才好用。反复的揉,使得面中的水分均匀、充分地进入到面粉内部,面才好用。

‌我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对小麦情有独钟。小时候经常在麦田边上玩耍,上学时学校是五七中学,半劳动、半读书。我们自己种过麦子,也收割过麦子。毕业回家后也曾骑着自行车去几十里外的县城加工过小麦粉,后来我甚至还看管过磨面机,亲自加工过小麦粉。

‌揉着手里的面团,闻着仿佛渗有泥土气息的浓郁麦香,好像又来到麦苗油绿的麦田边。微风摇曳着麦苗,一株青青的麦秆上,伏着一只同样青青的绿蝈蝈。蝈蝈的翅膀颤动着,和大腿摩擦,发出阵阵悦耳的鳴叫。几个男孩拎着蒲草编结的蝈蝈笼,无声无息地悄悄地从背后靠近蝈蝈,猛然伸出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蝈蝈的两条大腿,小心翼翼地把蝈蝈放入绿色的带有螺旋楞的宝塔形蝈蝈笼子里……

‌翠绿的麦田变成了一片金黄,清风吹过卷起滚滚麦浪,随风送来阵阵麦香。一群男女青年手持镰刀在收割麦子,小伙英俊潇洒,姑娘秀气大方。一鋪铺割倒的麦子整齐地躺在身后,偶尔有人直起身来用手背抹一下额头的汗水,脸上漾出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我喜爱小麦,无论是青青的麦苗、金黄的麦浪、泛着金色的麦粒,还是洁白如雪的小麦面。你看那小麦,棵棵都直立向上,不蔓不枝,虚心而多节,根根麦芒昭示着自己正直、凌然的个性:友好相处,不容欺辱!

‌一株株麦子整齐地排成行,一行行麦子间隔均匀、整整齐齐地布满田亩,放佛就是一个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军阵。他们植根于大地,从土壤中吸收养料,从阳光雨露中汲取精华,在胸中结成一颗颗饱满的成果,然后无私地全部奉献给人类。颗颗麦粒就是他们的面目,表面朴实无华,内心洁白无暇,不用孤灯自照,肝肺也是冰清玉洁般地纯净。不轮到了哪里,在散发着浓浓麦香的同时,也带有微微的泥土气息——不忘根本!如果这麦子是人的话,无论什么原因,无论到了哪里,他们都不会背叛生养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不会成为中行说、范文程那样的人。

‌我想,咱们中国人大都喜欢吃馒头、包子、饺子、面条这些面食,究其原因,除了方便、好吃、解饿之外,喜欢小麦的这种内在品质,大概也是一个方面吧。

‌我这样想着,面团已经揉好了,开始包饺子。

‌我们家从关内老家带来的习惯,过去都是用两头细、中间粗的“轴子”赶饺子皮,两手一起来,左手一推,右手一拉,剂子就在面板上原地转动一下。几个推拉,饺子皮就赶好了。结婚以后,我才在妻子的督促下,用普通擀面杖赶皮。我赶了十几个饺子皮,妈妈过来看了夸奖我说:“俺儿手艺还挺好,赶的饺子皮又圆又匀。”妈妈包饺子的手艺可好了,从不轻易夸奖人的。我虽然六十来岁了,但是在父母跟前,永远都是孩子,受到妈妈的夸奖是件幸福的值得骄傲的事,心里美滋滋的。

‌包饺子的过程中,剁馅、和面、赶皮、包饺子,煮饺子这几个环节,我最喜爱的还是包饺子。我觉得,每当把一嘬嘬饺馅放入饺子皮中,同时也就放入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就像农民种地时,种下了丰收的希望一样。我期待着煮出一个个丰满的、美好的、充满喜悦的理想出来。

‌“好吃不如饺子”,“包子好吃不在褶上”、“天上不会掉馅饼”。看来所有带馅的食物,都是很好吃的,当然饺子独占鳌头。我想,究其原因,就是这些食物都具有包容性。它们个体是完整的、丰满的,内容是多彩的、和谐的、美好的。我以为,多彩的胜过平庸的,丰富的胜过单调的,丰满的胜过羸弱的,包容的胜过排斥的,有滋味的胜过寡淡的——何况这滋味很美好?

‌饺子包好了,整齐地排列在圆圆的盖帘上,占了大半个盖帘。你看那饺子,多么像一个个明亮的半个月亮:皎洁、晶莹、温润、饱满。一个饺子半月美,二十四个饺子就能美一年,这一盖帘饺子,丰满了多少未来的岁月?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此时我感觉盖帘就像圆圆的天,天空中缀着众多的排列有序的皎洁的月亮,把宇宙照的亮亮堂堂。天空中同时有十个太阳,那肯定是灾难。如果天空中同时有几十个月亮存在,我想那一定是美好的,祥瑞的,深受人们欢迎的。

‌锅里的水开了,饺子在锅里翻滚、膨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我坚信,这一定是一锅祥和、美满,一桌幸福、快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