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卫权的头像

王卫权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11/23
分享

出息

徐大妈最近下了决心,掐断家里摄像头上的电源,关了门窗,大门上了锁,直接搬到满谁家里去住。

徐大妈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老汉死得早,她嘴里抠,身上省,途集赶会摆凉粉摊,咬紧牙关供五个儿女念书。五个儿女也争气,全部考上大学。毕业后,大儿子大女儿双双出国留学,定居国外;二儿子研究生毕业定居深圳;三儿子在西藏,唯有小女儿在市内一所大学任教,离她近点。早先,徐大妈在村民心目中就是教子的典范。每有一个子女考上大学,她就在村里风光一回。

恍惚间,徐大妈七十五岁了。可能是年轻时出力过度,操心太多,儿女全走了以后,她一下清静下来,身体反而越来越差了。她将三亩承包地让侄子满堆耕种。满堆从媒体上看到中央提出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满堆一想,这农村以后前途大着里,他毅然放弃在打工的做法,回到村里又承包了村里外出打工人家荒芜的五十几亩地。他和媳妇精心培育鸭梨树苗、务大葱、种药材。日子虽清苦,但年年收入都在二十万元左右。不出几年满堆盖起了漂亮的四合院,买了小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成为全村人羡慕的对象。

徐大妈身体每况愈下,两个出国的儿女打电话说接她在国外度过晚年。她一口回绝。电视上的外国人要么黄毛发白皮肤,要么从脸到脚一锭黑,说话呜哩哇啦听不懂。徐大妈不理解儿女为啥要出国。国家出的钱上的中国名牌大学,学成后为啥要往外国跑,放着那么多优秀的中国男女不娶不嫁,偏要娶个外国媳妇,嫁给外国老公,生的娃都成了混血儿,把老祖宗脸面丢尽了。因此大儿子大女儿越洋电话打过来,她都懒得接。她去过深圳二儿子家里,上顿大下顿大米,炒菜里面缺盐。儿媳对她倒是客气。她住了一月,几乎和二儿媳没说过几句话。因为二儿媳说的粤语她听不懂,她的家乡话二儿媳也听不懂。最后徐大妈找个借口回了老家。三儿子要接她去西藏,她才没答应。唯有小女儿对她最关心,逢节假日回来陪她住几天,说说话解解闷。小女儿生了两个孩子后,工作忙,育儿忙,外出讲学忙,尤其以出色的成绩竞聘大学院系主任后,越发忙碌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徐大妈每天抱着一部老年手机,挨个给五个儿女打电话,但多数不是忙音就是关机,即使偶尔接通,他们都说:“妈,我这会忙,一会儿给你打过来。”她有时等到晚上睡觉,还听不到电话响,偶尔电话通了,不管儿子还是女儿都说着一句话:“妈,你好着么!我建议你每天多吃营养品,身体不舒就去医院看医生。不要怕花钱,如果没钱了就言喘,我给你打些钱。我这会忙着,没事,我挂了!”

徐大妈一听心里就来气,我八十岁了,说这些话有用吗?让我有病去看医生,我一个人去得了医院吗?你们说得比唱的好听,咋没有一个回来陪我去过医院看病?

有天早上,天下濛濛细雨,徐大妈出门一步未踏稳,突然滑倒,疼得撕心裂肺的哭叫起来。隔壁的满堆出门一看,大叫一声不好,赶紧抱起徐大妈上车,直奔县医院而去。

徐大妈腿骨骨折,满堆忙前忙后照顾。徐大妈心里过意不去,一一打电话叫儿女回家。国外两个儿女说不得回来,二儿子出差,三儿子国外考察项目,只有小女儿及时赶回来。第二天单位又一个紧急电话叫了回去。临走时小女儿说:“满堆哥,你代我侍候好我妈,我会记住你的恩情的。”

满堆说:“自己老人,不要说见外话。”

徐大妈住院一月,满堆和媳妇轮换着侍候。徐大妈想想自己,生了五个儿女,到老了,竟没一个能靠得住,相反平时在她眼里最没出息,念不进书的堂侄满堆却对她尽了孝心。回到家里,满堆媳妇变着花样给她做饭,一有闲时间专门陪她聊天。她感到从没有过的快乐,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她越来越离不开满堆两口子。

徐大妈出院后,发现家里各处安装了摄像头。有天,三儿子电话突然打过来说:“妈,我叫人给咱家安了摄像头,以后我们天天能看到你,和你能说话了。”

徐大妈说带气说:“养你们这些空中孝子有屁用?还不如你满堆哥天天嘘寒问暖,满堆媳妇的一碗热汤面。”

这不,徐大妈才有了开始的这一幕。

(正文1569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