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2/04
分享

今夜,我们守岁


    除夕之夜是一个充满期盼的夜晚,是一个令人狂欢的夜晚。

除夕之夜,有多少文人雅士们,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了人们欢度除夕之夜绚丽动人的情景:“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是老幼挂起大红灯笼时的喜悦,“岁岁高堂列明烛”,是男女欢聚“守岁”时的快乐;“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是人们闹年之夜的狂欢;“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是人们奔美好日子的期盼。

每每除夕,家家户户都习惯一家老少围坐一桌吃团圆饭,通宵达旦娱乐,鸣放鞭炮,喜迎新春,谓之“守岁”。

守岁的历史源远流长,据晋周处《风土纪》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日‘馈岁’;酒食相邀,称日‘别岁’;长幼聚饮,祝颁完备,称日‘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日: 除夕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据说,除夕“守岁”而无倦意,可预兆来年精力充沛,精神焕发。

关于守岁,在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老天爷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每逢大年三十晚上,就把天门打开,把金银财宝搬到人间,砖头、瓦块、石头都变成金子、银子,遍地金灿灿、银闪闪。老天爷还给人们立下一条规矩:不能贪心,拾到的金银必须放在屋里,大年初一早晨才能开门。有一家姓李的兄弟俩,老大为人刻薄,爱财如命,老二心地善良,勤苦忠厚,年三十晚上,兄弟俩都坐在家里等待天门开了发财,老大想多发财,就把一大堆石头都搬到自己门口。老二却守着蜡烛,耐心等待。三更时分,天门开了,院子里的砖瓦石块都变成了金银财宝,老二只拿了一些够用的金银放回自己家里。老大却拼命地往自己家里搬金银财宝,一心想当世上的第一大财主。他等不到天亮就想出去夸富,结果坏了“不到天亮不开门”的规矩,搬到自己家里的金银财宝都变成了石头烂砖,气得直哭。老二一直到天亮才开门,得了一筐金银财宝,从此过上了好日子。后来,老天爷发现像李家老大那样贪心不足的人越来越多,十分生气,就再不开天门给人们送金银财宝了。

传说归传说。不过,人们总希望发财,生活富裕,痴心地等了一年又一年,天门总是不开,“熬年”的风俗却在民间一直流传下来了。

在我的记忆里,守岁之夜,年龄尚小的时候,那时还没有电视可看,一家人就坐在一起熬夜守岁,听父亲讲“守岁”的来历;等后来有了电视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电视上的春节晚会;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爆竹声此起彼伏,礼花满天,父亲早已把旺火点燃,木材烧得噼啪作响,火苗欢快地跳着,映红了夜空,整个小城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香喷喷的饺子端上来,饺子里预先包入几枚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气,我们争先恐后一个劲地吃,直到吃得撑得母亲夺下了筷子这止。马年是父亲吃到了,牛年是母亲吃到了,虎年是我吃到了,大家都有福气了。饺子作为“贺岁”食品,颇受人们欢迎,过大年吃饺子,在精神上、口味上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接年饺子吃完后,天也亮了,“守岁”结束,人们就开始另一个程序,开始给长辈拜年了。

 

                     山西静乐县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