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天柱的头像

张天柱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28
分享

我的创作之路


——写在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基层作协负责人、文学组织工作者及文学业务骨干增强

“四力”专期培训班之际

 

八月,既是成熟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8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作协社联部主办的全国基层作协负责人、文学组织工作者及文学业务骨干增强“四力”专期培训班(第一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

凉风习习,花卉吐翠。

我信步漫游在《美华商务酒店》的小公园内,想到明天就要在这里举行“四力”培训开班,我的心一阵又一阵的波涛起伏,一任思绪随着园内轻风飘逸……

1975年迈出校门后,我去了一个基层公社任职,这就有机会接触了比较广泛的农村生活和农民兄弟。火热的生活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无论是在地头、田间,还是饭后、开会,哪位老农说啥来,哪位大娘聊啥来,上至村里开会,下到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只要有好的素材,我都记在了我的小笔记本上,一句话的新闻也写,3000字左右的小通讯也写,特写也写,散文也写,至于写得好不好,是建了一座庙还是盖了个农家院,我也从没去考虑。

我的“处女作”,完全来自于生活。

长期写这类文章,这样天长日久下来,慢慢的在县里就有了点小名气,二年后,就被县广播站聘为业余记者,从此就开始了我的业余记者生涯,后来,县里组织了一次有奖投稿活动,凡在县广播站播发50篇稿件和所有来稿中评为第一名者即为第一名。尤其是我采写的百字小通讯《一眼水井》,是写村里一个新上任的支部书记用两天的时间,把一眼人吃的脏水井治理得干干净净的事迹,引得了评委的高度赞赏,获得了比赛第一名,而我又以50多篇的采用率而荣中榜首,两项指标,我都是第一,又是收音机,又是奖状等等,一大套的奖品抱回家里,好生兴奋,毕竟是辛勤耕耘后的喜悦啊。最难忘的是那次颁奖大会,因为是首届,县里比较重视,特意从省里邀请来一大批名家记者和专业作家来为大会助兴。颁奖会真可谓规模空前,第一次奖当然由县里主要领导来颁。站在领奖台上,我的心情好生激动,那奖状尤如一面五彩的旗帜,在我眼前飞扬,我恍然看见一座神圣殿堂的大门戛然开了,我欢呼,我跳跃,虽然殿堂对我来说仍是那样的遥远,但毕竟已经踏上了台阶的第一块基石。

颁奖会后,我们这些获奖者和县委主要领导、省地名家记者在一块合影留念。每当我拿出那张老照片时,心里就会涌起一股甜甜的蜜意。说起来,也真地感谢那次有奖投稿活动,使我在我们那个小县城也露了一次脸。不久,就被县委从基层调回县里,从事起文秘工作,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折……

我的“成名作”,也是完全来自于生活。

从石油公司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我基本上成了赋闲人员,每天在家写作。2016年的一个夜晚,我很要好的两位朋友来家作客,说是奉县里有关领导的意思,让我出任县作协主席,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长期以来,我出生和生活在这片温热的土地上,餐食着这里的小米山药,啜饮着这里甘甜的井水和河水,呼吸着这里浓郁的书香文气,感受着现代化从传统中艰难、顽强而又鲜明的脱胎……在这块土地上,有起伏跌宕的山之魂魄,有仪态万方的水之精灵,有神密幽深的林之原始,有难描难绘的洞之百态,有如诗如梦的河之柔媚,有千变万化的瀑之风流……

出任作协主席后,牢记使命,埋头创作,三年来在《半月谈》、《共产党员网》、《中国联合商报》、《中国电视报》、《每周文摘》、《山西日报》、《中国石化报》、《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散文百家》、《山西经济日报》、《发展导报》、《中国石化新闻网》、《法制文萃报》、《山西文学》等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报告

我的“代表作”,更是完全来自于生活。

吃得采风苦,方有创作甜。今年盛夏,我出差忻州返回时,一个拐弯,我上了悬钟山,这是家乡的一个景点,是一块神奇的石钟,我去时,正是中午时分,一口气登上了悬钟山,我一个人静静的坐在了山上,眺目远望,远山一层层的尤如大海起伏,就这样,我坐了约有一个多小时,下山后,总觉得胸中有一股激情在彭湃,以至于晚上十二点多了仍无法入睡,白天在悬钟山上的一切都历历在目,于是,我打开书房,披灯夜战,一口气写下了约有2000多字的一篇稿件《晋西北奇观——悬钟山》,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

悬钟山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后,我又把眼光描住了家乡的又一座名山即天柱山。座落于县城的天柱山,说它是上苍的恩赐之地也绝不为过。《中国风景名胜词典》对此曾有记述:天柱山北于岑山犄角对峙,西于风神山隔河相望,东于四棱山背相连。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献中,无一不把天柱山视为洞天福地。其声誉之隆,可与安徽的南天柱山颉颃。可能是因了汾河是三晋“母亲河”的缘故,家乡人称天柱山为“父亲山”,此山仿佛一袭吉祥纳福的五彩霞云,一岁又一岁,护佑着这方静地乐土。临动笔前,我又上山一次,当我坐在山巅石炕上时,儿时在山上的一些情景历历在目,下山后,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写下了散文《奇秀北天柱》,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

故乡是一种宿命,任你鹏程万里百转千回,却依然魂牵梦绕,总会用一种方式回归故里。在中石化工作35年后,我于2016年11月份出任山西静乐县作家协会主席,是幸运,也是命运,更是时运。作协成立两年多来,我由走近到走进,感受到了家乡蜕变的厚度;由感动到感悟,感受到了家乡蜕变的深度;由发现到表现,感受到了家乡蜕变的高度。面对新的崛起,新的恢宏,实为这片土地上一首首振奋人心的古老之歌、发展之韵 、巨变之律而热血沸腾……于是,我写了《静地乐土话静乐》,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

恁心而弄,要说在创作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我认为是践行“四力”的结果……

处在这样的一个创作关头,中国作协组织的这次石家庄培训,对我来说,就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培训,是春雨,是甘露……

这次“四力”培训班,云集了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基层作协的负责人和文学组织工作者,参加的领导有中国作协负责人和有关省作协负责人及文学骨干共计约二百多人参加了培训,正如中国作协社联部主任李霄明在开班仪式动员讲话中谈到,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集中反映了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战线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作风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现场教学,放在了西柏坡,这是个内容非常丰富 的小山村。完全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时期是中国解放战争进入大决战的最关键时期,中国命运,决于这个小山村……

天津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彬讲了《深入开展“四力”教育实践,努力打造文艺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硬素质》为题进行了专题授课,并对践行“四力”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杨克讲了《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谈增强“四力”》令学员们感到耳目一新,诗人结合自己创作的诗歌《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南海海眼》、《我的中国》等文本阐释了作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四力”,通过切身感受分享了内容丰富的创作方法论。他更列举徐志摩、舒婷、李洱等诗人和作家的创作故事,通过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写作案例阐释了他的美学观点;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凤结合河北省作协工作经验和众多作家交往、对众多作品研读的实际事例,主讲了《践行“四力”要求,推动新时代精品创作》,生动地说明了在文学工作和文学创作中如何体现和践行“四力”。丁玲、柳青、徐光耀、陈忠实、蒋子龙、刘庆邦、关仁山、李春雷……每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都有着今天读来仍然闪闪发光的故事。丁玲在给徐光耀的信中说“忘记自己是一个作家,与生活融为一体”;写出《白鹿原》的著名作家陈忠实到农村锻炼,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村民直呼他的小名,每逢红白喜事,陈忠实总要充当帐房先生;作家李春雷,也是我的老师,为了写出好作品,曾深入震区、炼油钢炉旁、太行山深出等,这才有了后来的《朋友》、《夜宿棚花村》、《木棉花开》等一系列践行“四力”的好作品。

综上所说,从成功作家的创作实践来看,正是践行了“四力“,才会取得累累硕果,这是被诸多实践检验过的一条创作真理。

结业总结时,中国作协社联部副主任冯秋子老师曾这样说道:“通过这次集中学习,进一步增进了文学工作者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深了对文学工作要求的认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也有了提高……”

归雁有巢,乡愁有根。我视冯老师这段文字为溶进血管中的文字,令我倍感兴奋,倍感振奋,倍感鼓舞。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人类前行的历史甬道中,必然回荡着进军的铜号和鼓声;我们每位文学作者,要将脉管中真实的血的蒸气,奉献给人民。优秀的作家必须靠好的作品说话,如何创作出好作品,“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学创作的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走进高原,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仰望雪山,才懂得什么是绝顶巅峰……

践行“四力”以此次培训班为起点,整装再出发!

 

 

                                    山西静乐作协:张天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