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沙漠克星
谁的脸上不流汗?而你流的不是汗是雨;滋润着幼苗。谁的眼里不流泪?而你流的不是泪是血;浇灌着树木。望着大沙漠那起伏不平的沙丘,你就听到乡亲们的咏叹声,人有几次生命?关键在于拼搏。
1.东边日出西边雨
正当牛玉琴植树进入高潮时期,接二连三的事情频频发生,这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南山起 火北山熄。
这一天,立军和牛玉琴到东坑集上买树苗,各种刺耳的闲言碎语直冲牛玉琴和立军的耳里, 当牛玉琴从一家饭店走过,从里面传来一些不干不净的话:
“你们看,牛玉琴又来买树苗,一个寡妇还治沙,不知图的个啥?”
“图的是哄公家的钱,治沙还不是为了骗钱?你别看他是一个妇道人家,爱钱不要命,把加 旺都贴进去了,还要治沙植树……”
“让她哄吧,把共产党的钱哄上,将来成了林牧主,看咱们不剥她的皮抽她的筋才怪哩。” “……”
牛玉琴听了这些如雷贯耳的不堪入耳之话,心中犹如乱箭穿心,她鼻子一酸,把脸扭向一边 ,匆匆走了。但是,她并不是那种容不得一点刺耳话的人,她偏偏想多听听这些话,从中可 以悟出一点道理,琐言碎语常常是反面教材,哪个成功者不从中吸取教训?
然而,立军站住几乎一点也听不进去,他用上牙紧紧咬住下嘴唇:“妈,我回和他们论个长 短,这是什么话。”
牛玉琴推了立军一把,“你别去跟他们一般见识,和这种人见不出个高低来,想说什么由他 们,咱们只管治好沙栽好树,别的什么也不要管,快去吧,买树苗去。”
“我不让,非撕破他们的嘴不可。”
“立军。”牛玉琴厉声喊道:“你咋这么不听话,如果连一点闲话都容不下,咋能容下不公 平的自然灾害?你听我说,咱们还是走吧,时间不早了,买下树苗还要赶快运到林地。” 牛玉琴实在没有时间和立军唠叨,只顾自个儿朝集上走了,然而,立军那火爆脾气驱使他大 步走进饭店,他非与这帮人论个长短不可,否则咽不下这口气,但是那几个人并不是吃醋的 ,决不会因为他的到来而不敢说长道短,似乎有话专冲他来。
“听说牛玉琴是假的,国家要调查,要是个假英雄,还要坐狱,叫她吃不了兜着走,可有好 戏看哩。”一青年知道立军进来,故意这么说。
另一青年提醒道:“你看牛玉琴的儿子进来了,快别说了。”
“牛玉琴的儿子怕什么?他算老几,就是张加旺活了也不怕他,明明是假的,现在这年头, 什么都掺假,人也是假的。”
几个青年哈哈大笑。
“牛玉琴是掺了沙子的假英雄。”
张立军气愤地瞪圆了眼睛,他实在忍无可忍,直奔过来,“你们胡说啥?”
青年甲:“你管的着,言论自由,治沙英雄能有真的,沙里面能栽起树来,活见鬼。”
青年乙:“你发什么狂,说话你还要管?老子就要说,你能把老子怎了!”
张立军气呼呼地说:“你少提牛玉琴,那是我妈。”
青年甲:“你妈又不是万岁皇帝,我说了看你能把我咋了。”
青年甲站起来,两个指头指住张立军,“你妈是假英雄还不让人说。” 张立军反驳道:“谁是假英雄?你再说一个假英雄?”
“假英雄假英雄,牛玉琴是假英雄,你要怎?”
张立军随手一拳,打在青年甲肩上,青年甲还手打在张立军胳膊上,两人滚打在一块,店老 板闻讯赶来,拉开二人,只见立军的头被打破,鲜红的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立军成了个血人,双腿在颤抖。
然而,当牛玉琴走到街上时,看到一堆树苗便走过去要买,但立军还没有来,她想这小子准是和那几个人打架去了,要不早该来了,于是她赶紧转身来到饭店,果然立军同那几个青年 还在争吵,虽然他已头破血流,但他从不服输,几个僵持不下。
牛玉琴气极了,看到儿子这副模样,她的心情万分难受,她知道是和这几个见个高低,因为 口言口语被打成这个样子,她径直走到这几个人中间,努力克制自己,从从容容地说:“你们还想说些什么,我来了有什么就对我直说,何必装模作样,说吧,尽管说吧。”
几个人面面相觑,相对无言,个个呆若木鸡。
牛玉琴看着这几人的狼狈相,心里又气又好笑“说么为啥不说,话在人前说,屁在人后放, 背地里说人长短那算什么好汉。”
立军不顾头破:“你们死下了,那嘴哪去了,刚才还牛玉琴长牛玉琴短,这不,牛玉琴来了 你们咋不吭气。”
几人还是你看看我我瞅瞅你,竟然吐不出一个字来,牛玉琴禁不住哑然失笑,“立军,咱们 走吧,没空和他们斗嘴,赶快买树苗,我这假英雄也要治沙,真英雄倒不见个面。”
两人朝街上走了。
两辆农用车拉了满满两车树苗朝金鸡沙村驶去,牛玉琴和立军各坐在一辆车上,像两位凯旋 而归的将军,得意洋洋。
一路上司机问:“玉琴听人说,你已基本完成了承包一万亩的任务,还要造林究竟是为了啥 ?”
牛玉琴笑了笑,含蓄地回答道:“你没听人说绿色标志着生命,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追求绿 色是一种境界吗?”
司机无言以对,只是理解地点了点头。
一棵树林地,牛玉琴和她的一家又在栽树,其势头不减当年。
绿色渐渐向沙漠延伸,毛乌素沙漠像一只被人喊打的老鼠,无处可逃。
2.千里求师
沙漠中的绿色虽然天天在不断延伸,但是有多少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在沙漠,家中以及树地里,谁能想到?连牛玉琴也万万没有想到还会有一些不测之事降临。
树上长虫子了,立军这一突然报告令牛玉琴呆若木鸡,但又不亚于晴天霹雳,好端端的树苗 为什么又生了虫子,真有点令人费解,而又不可思议,然而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为什么苦难就这么多,这对于一个寡母的牛玉琴来说将意味着什么,是一种什么力量促使她下了那样大的治沙决心?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妇女自强自力自爱的性格和民族精神支撑着她 ,正是在牛玉琴身上这种性格和精神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如果说治沙造林是她改变贫穷驱除荒凉创造辉煌的目的和理想,那么与大自然进行长期的殊 死搏斗才是她真正的生命价值所在,更是她顽强的不屈不挠和锲而不舍精神的具体表现。
人,只有一个生命,但在这一个有限的生命中究竟能给人类给社会留下些什么?不同的人生 有着不同的回答,而牛玉琴则要给人们留下绿色的奉献和绿色的爱。
牛玉琴看到立军和全家人都焦急的样子,忙拿过立富手中的几枝长了像大骨节病一样的树枝 ,一串泪珠滚落下来。
树苗犹如人一样,虽然有着坚强的生命力,但是不治同样会死去,可惜的是上帝在造就树木 的时候,同样也是赋给它一个生命,树,多么可爱的树!特别是沙漠中这片树,它的生命多 么珍贵,更是多么的可爱!
怎么办?树在即将奄奄一息时,用乞求的目光在可怜的发问。
怎么办?全家人瞪大二目瞅着牛玉琴,在期待着她的回答和行动。
怎么办?村民们和工人们几乎把眼瞪大,并异口同声问。
怎么办?怎么办?苍天在问,大地在问,红柳河在问,大沙塔在问,一棵树地在问。
?!?!?!
虽然经历过千难万险,但这种树病牛玉琴毕竟是第一次,在千千万万个问号面前,牛玉琴却 只有一个回答,一个坚强而又有力的回答,治病,喷药!
经过几天几十人喷药,那片树地已全部喷完,下一步只有看这治沙效果了。多少双饱含希望 的大眼又在期待着,多少颗焦急忐忑不安的心在期待着。
然而几天之后,当牛玉琴和全家人又一次走进树地诊断时,杨树上的虫子不但没有死,反而 还在逐渐长大,牛玉琴的脸上冒出豆大的汗珠,这还了得,眼看自己几年的辛苦就要付诸东流,难道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树苗死去吗?
在这紧要关头,牛玉琴镇定地思考着。
张成仁拿起树枝再次对牛玉琴说:“玉琴,加旺这片林地你一定要保住,咱们家七老八少全 靠你了,我是没这个能耐,立军立富就不用说了,你就斟酌吧,咱们家和树的希望就在你身 上了……”
玉琴点了点沉重的头:“爹,你放心,只要玉琴活着,树一定死不了,树既是加旺又是玉琴 ,更是咱全家人,树再也不能倒下去。”
张成仁眼里闪着泪花,但飞快地咽进肚里,玉琴的能耐他是清楚的,几十年了,他知道玉琴 是有办法的。
果然,玉琴在作临行前的具体安排,“立军立富,你们同工人继续栽树,保证质量,宁慢勿 劣,我回来要检查,这可不是小事要严格把关,不可粗心大意,爹要拦好羊,等他们栽完树 种沙达旺,在这方面爹要负责,并要照看好妈,我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请医生,要记住加旺那 句话,没有翻不过的大沙梁。”
牛玉琴安排完后,匆匆走了。
牛玉琴首选要到的部门那当然是县林业局了,在靖边县这既是林业上的权威部门,又是老娘家,能不去?本县就有林业“医生”,何必要舍近求远呢?还是先请一下这些人看能不能治了 。
然而,当牛玉琴抱有很大的希望将情况汇报完后,林业技术员的回答却令她大失所望,没治 。这无疑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技术员三番五次给她讲天太旱雨太少,自然条件太差了,可她始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许她太缺乏这种心理准备了,难道天下就真的没有治了这种病的人?她没有死心,她要去请能治了病的“医生”,不惜一切代价,请谁,三北局的张建龙局长,在这方面那可是个专家,牛玉琴最清楚,当年在东坑挂过职当过乡长,在银 川给加旺治病时找过他,处理林权问题又找过他,这回给树治病还离不了他。
张建龙在她的眼中是个大救星。
于是她再次找到了张建龙,并将情况详细说了,又将所带的“样品”请张局长过目。
对于牛玉琴的到来,张建龙当然是非常欢迎的,除了在东坑那段时间人不亲土还亲外,治沙造林和他有着一种特殊的缘份,尽管看了“样品”和听了汇报后,可他还是不放心,他要亲自到林地里诊断、治病。
张建龙带着一行人马火速赶到一棵树林地,那片杨树像个久病的老人,早已在等待着他的到来,当然牛玉琴一家人的等待自不必说了。
牛玉琴折一枝杨树条,掰断大骨节:“张局长,这虫真没治了,县林业局的技术员说治不了 。”
张建龙仔细地看着树枝上的虫子问:“这病几年了?”
“时间不长,可能是去年就有了,我们今年才发现的。”
张建龙摇了摇头,唉声叹气道:“可惜这么好的一片树,这天气太不长眼睛了,为什么不给下雨,雨水充足是不会有这种病的,沙里面栽树真难哪……”
牛玉琴急不可待道:“还有什么办法呀?”
“也许再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唯一的办法只有逐渐更新新树种。”
牛玉琴刨根问底:“换什么树种好?”
“要根据地形和土质而定,不能想栽什么树就栽什么树,栽树也要讲究科学,还要看土质变好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张建龙认真地说。
牛玉琴这才恍然大悟,这才对栽树的技术性科学性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可惜几年治沙 栽树都是瞒天过海,以前她虽然听人讲说过这方面的知识,只是自己才疏学浅听不进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特别是加旺在世时,也曾经对自己说过,但由于治沙造林心却,谁还有时间有精力去过问这些呢?如果等把这一套都掌握了再去治沙栽树,岂不误了大事,所以她还是先走一步,而此刻面对张建龙她却毫不犹豫地说:“这都怪怨我没有文化,不懂科学技术造成的,虽然治不了,但并不等于没有办法,在我心中什么办法都有,加快速度调换树种,提高栽植力度,用不了多长时间,我要让这块地以青代老,以优代劣,重现生机。” 虽然牛玉琴这一大胆设想和计划使在场的人无不点头称道,然而这补栽并不同于说话,那是 要投入资金,流血流汗的,不知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但牛玉琴举棋已定,容不得再去产生 别的幻想。
当然她没有说在嘴上,几天之后便大兵布阵在这片山林中,“二次革命”重新兴起,尽管人 们给她起了这个名词用词并不十分准确,然而它却包涵了深刻的意思,无疑将第一次树的命革掉了。
晚上,全家人都坐在一块,要开个家庭会,在牛玉琴家中,全家人是难得坐在一起的,因为他们不仅拥有一个家,林地那家才是永远的家,有时护林大树底下就是家,对于她们来说,家实在太多了,多到每一棵树就是一个家。
牛玉琴要在今晚这个小会上谈自己的一些最新想法,中心思想就是科学栽树治沙,这并不是一个小问题,提起科学,那必须的要文化,张家从古到今,凡能记起来数起来还没有出过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这可考住了一家人。牛玉琴说:“咱们张家虽然治了沙栽起这么多树,可在科学技术造林和管理上可是个空白,要是有个这方面的技术人才,那咱这造林的进度和质 量一定比这快又高,我想我已经年龄大了,死不成才,立军也早已辍学,立富也没有念成, 三儿立强可是咱的后来人,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张成仁点头说:“是的,就看三儿了。”
牛玉琴接着又说:“小三儿,你可不能辜负咱全家人的希望,好好念书,将来考上个林校, 毕业后好给咱管理这片树。”
只有六年级的小三儿说:“妈和爷爷奶奶你们都放心,我一定要争这口气,让我爹也放心,”
全家人笑了。只有看小三儿的了。
小三儿呀小三儿,你快快长大学好文化,这个家中最需要你的文化知识了。
牛玉琴心中暗暗在说,但是她还要亲自到省林校去求师,并买部分书籍回来,同两个儿子学 习文化知识。
这不是遥远的幻想和梦话,这已成了现实。
3.我要读书
牛玉琴深深懂得,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行的,要想治好沙栽好树必须在文化上投入,于是她又一次千里迢迢到西安求师。
1990年夏天,牛玉琴怀着对绿色事业无限的眷恋,也带着对治沙事业的无限热爱,终于走进 了西安新华书店。
对于她的到来,书店工作人员却不以为然,当她一口气买下几十本林业技术方面的书时,工作人员惊呆了,也许他们太不理解牛玉琴了,还以为她是在给公家买书哩,当工作人员要给 牛玉珍开发票时,牛玉琴却说不要,工作人员才大吃一惊,“你是专家、教授,还是林业技术员?”
“不,都不是。”牛玉琴摞起厚厚一大摞书。
工作人员又问:“那你是林业企业部门的,厂长经理?”
“不,都不是。”牛玉琴还是同样的回答。
工作人员吃惊地瞪大眼打量着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那你是干什么的,花这么多钱买这种书?”
“不必大惊小怪,我是农民,一个治沙种树农民。”
“哪一个县的?”
“靖边县的。”
“真了不起,一个农民花六七百元买书,这可不简单哪。”
牛玉琴微微一笑:“这算个啥,比起我治沙种树来根本不值一提,我治沙栽树已投入五六万元,除了本人的积蓄外,全都是高利接款和贷款。”
工作人员惊的目瞪口呆。
然而,有了书并不等于有了文化,要想学好科学治沙植树这门知识,对于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来说,谈何容易,没有内行指导,无论如何也是难以入门的,于是她又开始四处求师。
县林业局留下牛玉琴瘦弱的身影。
地区林业局留下牛玉琴瘦弱的身影。
省林业厅留下牛玉琴瘦弱的身影。
大中专林业院校留下牛玉琴瘦弱的身影。
三北局留下牛玉琴瘦弱的身影。
特别是局长张建龙成了她的良师益友,不知多少次是这位严师带她入了门。
入门并不难,关键在于深造。但对牛玉琴来说,那可不是开玩笑,每天那么早起床,那么晚回家,白天又是那样忙碌,时间就是树苗,没有时间就没有树苗,牛玉琴非常清楚,坐下来专门学文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挤时间钻研才是唯一的办法,古今不知有多少名人不是 靠自学成才的吗?
牛玉琴终于认准了这一条路,沿着成功者所走过的这条崎岖小路,在自学的路上艰难地跋涉着。
自学是多么艰难,唯其艰难才显得特别有价值,不经过艰难而得到的,是不甜蜜的。
然而,当牛玉琴充分利用天阴下雨和夜晚占人生命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去攻读林学这门学问时 ,非议又接踵而来,有人说牛玉琴四十多岁的人了,才做人呀,真不知天高地厚,丈夫死了还红火热闹啥哩。
牛玉琴一个弱女子,还要改天换地治风沙,是个二百五。
……
风言风语多的简直叫人没法说,然而尽管如此,可牛玉琴仍然不会改变自己既定的目标,居然还在争分夺秒抢时间读书,虽然她曾有过“我要读书”的那个黄金年代,尽管这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有志者是真正创造“黄金年代”的造物者,在他们的生命中会出现第二个“ 黄金年代”,第三个“黄金年代”。牛玉琴用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终于创造出第二个“黄金年代”,终于在书海中游向成才的彼岸,又一次游进三北局张建龙局长的办公室,当她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和实际结合起来讲给张建龙时,令张建龙刮目相看,他说:“在治沙的过程中,只要把沙固住,树长起来,我就先种粮种草,卖了钱再发展畜牧业,把牛羊卖了钱,再买机器,就可以买米买面买肉了。”
张建龙点点头伸出大拇指夸赞道:“玉琴,你的进步真快哩,短短的几个月就能抓住治沙的核心,合理规划,搞一条龙生产,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是一个超前的设想,正合了我们 三北局的想法,你的这种做法值得推广,看来任何一门学问,并不是只有大中专生才能掌握 ,小学生也可以掌握。”
“张局长我还有个想法要对你说,我已想过多次,要在这片沙里见效益,必须得有技术有文化有科学才行,光会在林子里下苦那是不行的,我不仅要自己学文化,还要把三儿培养成才 ,让他报考林业学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治沙服务,用科学技术来治理沙漠,好让 大沙漠尽快变成绿洲。”
张建龙满意地笑了。
4.告慰英魂
天道酬勤。几年间牛玉琴一家往沙里洒了多少血汗,只有天知道。不,省地县的领导也知道了,三北局的领导也知道了。
这是一个中秋时节,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红柳河汨汨欢笑,一棵树林木频频点头,这些万物 已经知道今天要来客人,要来贵客。
在东坑开往金鸡沙的乡村小路上,一行好几辆不同形状的小轿车在高低不平的沙石路上颠簸着,后边还有两辆大卡车装着满满的树苗喘着粗气驶来。小轿车停在牛玉琴家门前,牛玉琴 一家老小站在大门口微笑着迎接客人。
从县里的小车上走下一个中年干部,走到牛玉琴面前说:“牛大姐,你看,省上的领导和三北局领导来看你们。”
小轿车里的大小领导都走下车来,牛玉琴带领全家人快步走上前来,与这些领导一一握手, 张建龙局长给一一介绍着。
今天来的有省林业厅厅长任国义、三北局的领导,还有地县乡的领导赵书记、林局长、白主 任、刘乡长等。
村民们也站满了一院,站在最前面的是吴贵成、二喜子、根生等人。
牛玉琴与任厅长握着手,并激动地说:谢谢厅长,谢谢领导和同志们的关怀。”
任厅长从一个干部手中接过“治沙英雄”的匾,和一个装有奖金的大信封递给牛玉琴说:“ 玉琴同志,我们代表省委省政府专程给你送匾和送奖金,祝贺你了不起的‘治沙英雄’,你 的治沙成绩已得到党和人民的肯定,希望你能够再接再励,为我省的治沙造林事业做出新贡献。”
牛玉琴的心头滚过一股暖流,但很快化作串串滚烫的热泪,情不自禁道:“只要我活着,就 一定要治到底,不治沙我死不瞑目,……”
泪水堵住了她的喉咙,她激动的再也说不出话来。
坐在破屋里的领导向牛玉琴详细询问了情况,因为家小人多,有的人还坐在院里,大约半个小时,这些领导听完牛玉琴的汇报后终于走了,牛玉琴一家人同村民目送着领导走出很远, 很远,终于消失……
当这些领导走后,立军,迎春,还有立富将这个“治沙英雄”的匾挂在墙上。
疯老婆今天的精神特别好,既不叫也不闹,只是乐呵呵地笑。
张成仁从来也没有这样激动过,看着那么大的匾,心里早已乐开了花。
然而,只有不懂事的小继林不会兴高采烈,只是在炕上一个劲地玩那个牛皮大信封,突然从 信封中倒出几沓钱来,他高兴地叫喊道:“奶奶,看这钱这么多够一百吧。”
一家人大笑了。
立强拿过信封,上面写着九千元,其实牛玉琴在接信封时就看到了,“信封上写着九千元, 你们看吧。”
小继林把钱递在张成仁手中,张成仁拿着钱说:“咱家啥时候一下子有过这么多钱呀,这是用人命换来的,可不能瞎花了,快让牛玉琴取了,好配个用场。”
全家人第一次看到有了这么多钱,个个都傻了眼,就是疯老婆也急着要看一下崭新的人民币 。
九千元,对于一个庄户人家来说,当然不是个小数字,用汗水挣这么多钱可不是容易的,怎样去花呢?人们各自在盘算着。然而只有牛玉琴没有忘记加旺死时说的那句话,此刻这句话又在她的耳边回响着,但是心直口快的立军却在说:“妈,村里家家都有彩电了,咱们家也买一台吧,几年的血汗就换来这么点钱,不买怕什么,咱这是用血汗挣来的,妈,你上了电视几次,可惜咱没电视机看不上,就买一台吧,现在是九十年代了。”
牛玉琴无言,仍在回想着。
一家人七嘴八舌,纷纷发表意见。就连小三儿也在说:“常到别人家去看电视,人家讨厌死了,就买一台吧,才花1000多元。”
迎春说:“盖房买家俱吧。咱家可不能再这样穷下去了。”
白炽的灯光下,你一言我一语,不知该买什么好。钱的用场,对于这个穷家庭来说,实在太大了。
眼下既有贷款,还有高利接款,既有外欠工人工资,还有树苗款,既要买树苗栽树,又要买米买面,钱到底该怎花?
对于这个问题,牛玉琴自有她的花法,一家人说了半夜,可她却是盘马弯弓只不发,看看这些人们到底在想什么,到底要干什么。他想了很多很多,在这个非常时期,他要把这个特大喜讯告给自己的丈夫,让加旺在天之灵也高兴高兴。
第二天清晨,她终于来在加旺坟里,坐在“治沙英魂”碑前,向加旺报告着这个消息,“… …加旺,玉琴现在还没有忘记你临终前说的那句话,只要咱的林地见了效益,我一定要按你 的遗愿,为村里修所学校,培养一批人才,尽快改变沙区面貌……。”
加旺似乎已经听的清清楚楚,一阵风吹来,将牛玉琴写下的几页“祭文”全部吹掉,她只好拾起“祭文”烧掉,朝林地走去。
一连几天,牛玉琴也没有表态,人们摸不着她的头脑,她把钱全部锁起,她明白让外人知道 ,要帐的人又会踢破门槛,她叮嘱家里的人谁也不能对外说出去。她只是说要办一件大事。 她又朝靖边县城走去,自打给钱后这是第二次了。
疯老婆虽说疯,可知道钱是好的,她总要唠唠叨叨地说:“玉琴是不是到县城买好东西,这几天三天两头往城里跑,花不光这两个钱不歇心。”
张成仁老谋深算,“你这疯婆,别乱猜疑,咱玉琴可不是那种大手大脚的人,说不定又去买树苗,要不又是联系搞这搞那。”
疯老婆也有疯火:“你懂个屁,就会维护牛玉琴,你听人家外人说什么哩,村里人都说牛玉琴要远走高飞,那钱准要破费。”
老两口话不投机。
然而,牛玉琴回来了,一进门就对全家人说:“你们猜我干啥去?谁能猜对?”大有乐不可支的样子。
小三儿抢先道:“妈妈肯定又去买树苗?”
“不对,”牛玉琴摇摇头“再猜。”
“那是又买书了吧!”立富说。
“还不对。”
立军猜想了一会儿说:“打贷款去,还工资。”
“还没猜对。”
“……”
牛玉琴这才如实说了,“你们都猜不着,那我就实说了,你们都没猜对,谁还记你爸生前说过的话,要是没人记着我说,咱们不管有多少钱,得到多大的奖偿,一定要按照你爸的遗愿去做,先修一所学校,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
“修学校?”立军大惊:“那可不是开玩笑,要用多少钱,咱家有那么多资金?”
“哎,立军,你别急,听妈把话说完,”牛玉琴看到立军脸色阴沉,耐心地说:“妈这两天 就是到县教委请示,领导已批准,并请有关技术人员初步设计过,修两个教室,一个教员室也差不多了,咱要办学。”
“尽说笑话,辛辛苦苦好几年挣出几个钱又要修学校,过日子不咧?”立军敢说敢做,依然 性格暴燥。
“立军,妈还有话要说,这几个钱对咱来说算不了什么,你不要把钱看的太重了,没有文化什么也干不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文化还愁治不了沙漠,毛乌素沙漠这么大,靠你和 妈能治完?咱要修起学校,培养后代人,让他们一代一代治下去,总有一天会治完的。” 张成仁最感兴趣,“立军,你妈说的对,没文化可治不了沙。”
小三儿也说:“妈说的对,没文化是不行的,干什么都要有科学文化才行。”
古怪脾气的立军,凡事总要和人争辨几句:“东也文化,西也科学,那你们咋就晓不得把我 们也培养成文化人,叫我成了睁眼瞎子,叫立富也只识了几个看门字。”
“立军,你才说对了,正因为咱们家离学校远,你才没有念成书,这是我和你爸欠下你的一笔念书债,我要给你们还这笔债,办上个庄户人家学校,叫你也念书,没文化就学,如果这钱不够还可以想办法,把羊毛羊绒钱都贴上,学校一定要修。买上点粮,咱全家人都上手当小工,我看能成。”牛玉琴说得很激动,又很兴奋,红扑扑的苹果脸上挂满得意的神色。 一家人静静地听着,如醉如痴。
尊敬不如从命。张立军还有什么好说的,在牛玉琴面前,无论再去争辨什么,仿佛都是多余 的,苍白无力的,只有用行动来服从才是最有力的,因为牛玉琴是个务实之人。
“这事就这样定了,不讲阔气先建学校,等林地真正见了效,实现了咱们的治沙目标,再摆 电视。”牛玉琴最后一锤子定音。
这是牛玉琴对英魂的告慰;英魂,你可知道,牛玉琴还铭记着你的忠言。
5.梦想成真
为了实现加旺的遗愿,牛玉琴终于说服了一家人,毅然做出了办学的决定,然而创建一所像 样的学校并不是像她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九千元在现今的建筑行情中,根本谈不上修几个家 ,只能修一个多一点,这怎么能行呢?金鸡沙村实有人口500多人,入学儿童八九十个,根本容不下这么多学生,怎么办呢?只有扩大建筑面积,多修几间才是解决的唯一办法。多修意味着投资问题,钱从何处来,仅靠这几千元只是杯水车薪,毫无疑问还得借贷,然而目前已是债台高筑,借贷谈何容易。
虽然在东坑这一带,牛玉琴这个名字有过辉煌的时刻,但是债务累累的名声也在与日俱增,用世人的眼光来看,牛玉琴只是一个胸前挂满勋章的乞丐,说到借款,人们并不真心敢给借 ,因为她是个没有男人的女人,加之又负债累累,治沙三年五年见不了效,谁还敢和她打交道?
牛玉琴已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修学校这是百年大计,不怕没有人支持,所以这又 是她认定了的一件大事,不管困难有多大,一定要克服困难修建学校。于是她请匠人去了。 一连跑了好几天,她终于从东坑请来了两名匠人,但没有小工,匠人看到这种情况,无法动 工,当牛玉琴雇回几个短工时,两个匠人早已走得无影无踪。无奈只好再去请匠人,没有匠 人这工无论如何也动不成。
此刻,对于牛玉琴来说,请一个匠人实在太难太难了,乡下的一些有名匠人她几乎都请遍, 然而,却没有人给她这个治沙英雄赏脸,难怪人们常说匠人的心最短,为什么就不能理解玉 琴此刻的心情。
确实,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匠人可以说是见利忘义的小人,“孔方兄”是他们至高无尚崇 拜的情人,如果一时见不到这位“情人”,他就和你“白白”了。
“孔方兄”我恨死了你,你将人性可以改变,你将人情可以抛掉,你将道德可以不要,你既 是含情脉脉的“情人”,又是罪恶累累的“仇人”,为了你不知有多少人上刀山入火海肝脑 涂地,然而得到你又不知使多少人花天酒地灯红酒绿丧尽天良,“孔方兄”是人真正的仇人 ,多了一文不值,少了比生命还珍惜,如果人类彻底消灭了“孔方兄”,不知有多少人会干 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古往今来“孔方兄”制约着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进步 。
牛玉琴心中这样自言自语道,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必须正视现实,随机应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创造幸福的人,天无绝人之路,那肯定是这样。经过几天的奔波,终于牛玉琴在张家畔请到一位匠人,但天下的匠人都一样,人家向她提了三个要求:一、必须在写协议之前付一半工钱,二、在中途再付一半工资的一半,三、工完全部付清。牛玉琴完全答应了这些条件,因为工程不能再等待了,小工还在家中等着。
然而,当她和这位匠人回到家时,几个小工又全都跑光了,这真是捉住周瑜跑了曹操。此刻有人劝他干脆算了,为了全村儿童上学,何必要费这么大的心机,你的孩子又都不在本村上学,何必办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牛玉琴淡淡一笑说:“如果仅仅是为了我的孩子上学,不说是我贴上钱修学校,就是给我挣上钱,我都不干,因为还误我植树,我想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整个金鸡沙村的明天和未来。 ” 这位匠人本身不很情愿,加之遇上这种情况,自然就不辞而别了。
面对这种情况,牛玉琴进行了一番冷静的沉思,终于回到了娘家四十里铺村,可她不是要住 娘家,而是来调兵遣将。
然而,牛家的兵将有时并不是那么好调动的,尽管牛玉琴有几个弟弟,都是匠人,但听了她这一想法,几乎都不赞成,他们并不是说这是一件坏事,因为牛玉琴本身就不具备修学校这个条件,一来外债累累还没有经济实力,二来还没有治起沙来,林地见不了效,何不过几年再修。
对于有独立自主,自强自爱自立的牛玉琴来说,那肯善罢甘休,这是定了的大事,不能中途流产,金鸡沙村那几十名失学儿童无时不在搅绕着她的心,每逢看到这些衣衫破烂的玩童出没在街上时,她就不由的想起了加旺生前说过的那句话,孩子是祖国的明天,治沙的明天, 沙区人民要想富,全靠他们这一代人,如果荒废了他们,就等于荒废了整个沙区人民,时间就是沙区人民的生命,投资建校刻不容缓。所以她免不了再去给兄弟们细说一番,将自己一整套的想法和计划全盘端出,以求得到兄弟们的理解和同情。
听了牛玉琴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牛家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就连思想顽固保守的牛老汉也挑不出半个剔来,因为他一生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从小失去读书机会成为他今生最大的遗憾,一听到牛玉琴要办学,他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尽管他知道女儿资金上是有困难的, 但情愿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物出物,资助一点粮食和体力,虽然六十出头的人了可他仍觉得自己还有力量,可以当一个小工去干活,并主动说服几个儿子尽快动身。
在姐姐的央求下,在父亲的动员下,几个兄弟却说不出半个不字来,只好随同牛玉琴来到金鸡沙。
牛玉琴将原来计划修三间学校扩大到八间,总投资需要三万多元。
消息像长着翅膀一样,传遍了金鸡沙,传遍了东坑乡,传遍了靖边县。
“隆,隆,隆,”清晨几声深沉有力的炮声回荡在金鸡沙村的上空,惊醒了熟睡的人们,牛 玉琴的学校正式破土动工了。
这是1991年中秋时节,往日沉寂的金鸡沙村一片沸腾,一场投资办学的帷幕终于拉开。 牛玉琴带领全家人战斗在工地上,就连疯老婆也手里握着铁锨不停地挥舞着。
全村的少年儿童听到炮声,从四面八方纷纷跑来,人们纷纷钻出阴暗的土房,也朝工地走来 。
有人说牛玉琴不是在建小学校,而是在建大学,将来从这所学校里说不定会走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人说牛玉琴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寡妇女人能有这么大的雄心壮志,在咱金鸡沙村破天荒还 是头一次,打从开天劈地以来,有谁能有这种思想和精神。
还有人说牛玉琴修的不是学校,而是一所富裕文明和幸福的天堂,更是一所治沙的宫殿,今后会有更多的人会从这里走向治沙的道路。
…………
说法可多哩,但无论怎么说,牛玉琴是在办一件功德无量,福荫子孙的大事,办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
不管怎么说,牛玉琴是在超越社会超越自我,超越时代。
牛玉琴,人们在看着你,更在等着你,你将又面临着一场奉献与享受的抉择,通往天堂并不难,但在修通通往天堂的路却是难于上天堂。
6.百万树翁牛玉琴
1991年,《榆林报》再次报道了牛玉琴治沙造林的事迹,记不清这是多少次了。然而《陕西日报》这几年也曾多次报道过她的事迹,因为在此之前,牛玉琴已被评为全国双学双比女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陕西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奖。
然而,恰恰就在这时,《陕西日报》社《榆林报》社,却突然收到几封匿名信,状告牛玉琴的治沙造林英雄是假的,差不多就在这前后,榆林地区林业局,陕西省林业厅同样也收到过类似的匿名信,内容几乎相同,但笔体却不同,从字体上看给报社写的信是一个手体,给林业局写信的又是一个手体。但在信的背后却写了“群声”二字,令人莫明其妙。
两个报社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派专人进行调查过,但却没寻找到此人,而后又对牛玉琴的治沙成绩进行过核实,却没有多大出入,基本符合事实,属于属实报道。
这事让牛玉琴知道了,但她清楚金鸡沙村有人眼红她,东坑乡有人眼红她,这几年自打被评为省劳模后,常常有意无意能听到这样那样的风言风语,不论家人和自己随时都可以听到,说自己是假英雄,根本没造起那么多林来,没治了那么多沙,在欺骗共产党,谋取荣誉,她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到真想让报社的人给自己查出个结果来,但报社的人并不是技术员,没有这个能力,只是能对自己所发的报道负责。当记者向牛玉琴了解情况时,牛玉琴说:“这 事你们让我说实情,我实在估摸不透,既然群众有反映,那就一查到底,我不愿意担这个冤 枉名……”
记者只好谈明真相:“牛大姐,我们并不否认你的成绩,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只是收到群众来信,才专程找你核实,不过群众这个来信我们不能全相信,群众毕竟是群众,看问题反映问题都有片面性,你可知道“红眼病”是咱中国穷人的通病,不管是谁,只要你出了头有了名,他就眼红你,这是一种不求自己发了财,单恨别人倒了霉的封建观念。”
牛玉琴用期待的目光打量眉清目秀白白净净的记者“我希望你们要慎重对待,这不仅关系到我个人,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问题,共产党怎能树一个假英雄?”
在送走报社的人之后,牛玉琴的心却被一种异样的刺激深深打动了,群众的“红眼病”她当然可以理解,当初有关部门也是经过认真测量过的,不可能一概而论,凭大概数字就得出结论来,但具体事实必须澄清,我牛玉琴决不当那种沽名钓誉的人,我治沙造林是为了真正改变沙区面貌,治住沙让沙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压根就没想到当什么治沙英雄和劳动模范,只有治沙才是我的本职工作和本能,除此别无想法。
夜已深了,沉重的心依然不能平静,在一阵沉思之后,她终于拿起了笔,写下了几行歪歪扭扭的大字:
省林业厅领导:
近来我常常听到群众的闲言碎语,反映我那沙地栽树没有一万亩,是假英雄,用欺骗的手段 ,欺骗党和政府,请你们尽快派测量技术员对此进行认真细致的测量,得出准确的结论,好让我给群众做个交待,否则无论如何也是说不清的。我实在担不起这个名。
牛玉琴
1991年7月11日
信写好后,牛玉琴给榆林地区林业局和陕西省林业厅同时寄去,然而她怕收不到,又写了一 封举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省林业厅领导:
被誉为“治沙英雄”的牛玉琴,实际治沙成林面积却没有一万亩,而省报和地区报曾多次用 一万亩这个数字来报道,这与实际数字有很大出入,其实牛玉琴是个假英雄,其目的显然是 为了骗取名誉和个人得到,动机不纯,请你们尽快派人测量核实,得出准确数字来。
这封信牛玉琴亲自起草,小三儿抄写清楚,用挂号信寄出。而上两封信只是平信寄出,所以 省林业厅和地区林业局没有注意。
省地林业部门在收到信后,不仅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派专业技术测量人员来到一棵树林地 ,进行了准确详细的测算,终于结果出来了,总面积2万亩,治理荒沙1.7万亩,植被覆盖度 达40%以上,流沙基本得到治理。总植树100万株以上。并将这一事实向全世界进行了公布, 省地以及中央等有关报纸都作了报道,中央电视台还拍过专题新闻片。
牛玉琴的名字传遍全世界,陕北有个治沙女英雄,中国出了个牛玉琴。
中国妇女又一次在世界上露了脸。
7.沙漠中的知识殿堂——旺琴小学
也许人们还没有忘记牛玉琴的修建学校吧,由原来的三间变成八间,需要资金三四万元,从何而来呢?
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九十年代金钱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钱又成了牛玉琴迫在眉睫的问题,别说匠人和小工工资,就连料钱都没有,学校咋能修起?
这时,有人劝她:“牛玉琴,你已是出了名的治沙女英雄了,修学校还用你这么难,你写上个申请,送到县里面,书记县长还不给你批个三万两万!”
有人说:“牛玉琴,你这个名声就值钱哩,打个报告要个几万不成问题,何必自讨苦吃?” 还有人说:“玉琴,你写报告就说修学校,要下钱来,干脆把这学校修成你的家多好哩,你成了名人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家,还是先考虑个人吃穿住吧。”
“……”
牛玉琴不但不采纳,反而却说道:“我那名是党和人民对自己治沙成绩的肯定,是一种称号值几个钱,我怎能借这个幌子卖钱,更不能向党和政府伸手,我是劳模不能搞特殊。”
然而,在别人的张罗下,立军早已把关于资助修学校的申请报告写好,递在牛玉琴手里:“ 妈,这是我请人写好的申请报告,你就拿上它到县里要款去,这是我请王老师写的可好哩,凭你这张王牌肯定能要上,只不过是多与少的问题。”
牛玉琴接过报告破口骂道:“立军,谁叫你这样做,这岂不等于把妈卖了,国家给妈这个称 号并不是让妈要钱要粮要东西,妈不能用这个虎皮来办一些不正当的事,妈不能对不起自己 的称号。”
“那你要不去就给我,我去以你的名义要钱,看他们给不给。”立军伸手去问玉琴要。 牛玉琴不但没给,反而一把撕烂,扔在地上,并用命令的口气说:“以后不准你用我的名誉 办一些越轨的事情,我是治沙英雄,不能混通于一个普通人,要珍惜自己的名声,名声比什 么都重要。”
立军讨了个没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牛玉琴作了临时安排:“立军和爷爷背砖,立富和奶奶和泥,立强伺候匠人,不得有误。” 牛玉琴又回娘家去。
办这所学校,花去牛玉琴的全部积蓄和奖金,还得负债一万四千余元,要办成这个学校还要再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增加每年6000元的支出。这是多么沉重的负担呀!
然而,牛玉琴这回是带着礼物回娘家。她把政府奖励好的那台黑白电视机,和一台座钟,还 有一块奖牌全部背上,放到妈妈和爸爸面前,“爸爸,我送你们这些东西,电视机你们看去 ,座钟和奖牌也给了你们……”
牛老汉莫明其妙,问:“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给我们这些东西?”
牛玉琴一本正经道:“不为什么,算我对当老人的一点孝敬,您收下吧,女儿再没有什么东 西报答。”
牛老汉仍然不解,牛大妈更是不解。
“玉琴,你这是咋啦,有什么你就直说吧,对待我们何必这样转弯抹角。”牛大妈直说道。 牛玉琴慢慢咧咧地说:“我家里除这以外,再什么值钱东西也没有了,为了修学校又要负债 了……”
“原来是为了这,”牛老汉说:“你就说吧,只要我能帮你的,一定尽力。”
牛玉琴这才直截了当地说:“听说我大姐家有钱,我请爹帮我去借,因我借下的还没有还了 ,实在不好意思,所以才来请二老。”
牛老汉哈哈大笑了:“你这女子,原来是为了这,那好说咱们现在就去,只要有我去了肯定 能借上。”
“那把这电视放下你们看去吧,我们修学校没有时间看。”
父子二人来到牛大姐家,没费吹灰之力就借了1万多元,解了牛玉琴的燃眉之急。
修学校工地上,牛玉琴掏出厚厚一沓人民币说:“匠人和小工子们,你们好好安心干吧,我 牛玉琴有的就是钱,只要你们能按时交工,工资一分也不差,我牛玉琴虽是个女人,可说一 不二你们放心吧。”
经过几个月紧张的施工,一所崭新漂亮的学校共八间校舍全部建成,按原计划如期交工,终 于实现了加旺多年的愿望。
为了纪念死去的丈夫,牛玉琴给学校起名叫“旺琴小学”,这都是从牛玉琴和张加旺名字中 各取一个字取的。
1992年第一学期开学了,牛玉琴请来两位公办教师,并让自己的二儿子也当了教员。
开学的那天,全村56个孩子全部上了学,牛玉琴担任了旺琴小学的校长。
在今天的开学典礼大会上,县、乡、村的领导参加了会议,牛玉琴在会上做了简短的发言,她说:“旺琴小学的建成是来之不易的,它是我和加旺还有我们一家人心血的结晶,加旺生前早对我说了,等林地见效后就盖一所学校,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并培养更多的人投入到伟大的治沙造林运动中,为改变沙区的贫困面貌而奋斗。”
会场中爆发出雷鸣般地掌声。
牛玉琴接着又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虽然还有欠债1.4万元,在修建这所学校时, 除了政府给了九千元奖金外,还欠债2万多元,但我觉得一点也不沉重,因为我是办了一件 造福子孙的好事,所以问心无愧心甘情愿……”
掌声又一次响起。孩子们使劲地拍着小手。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金鸡沙村的上空冉冉升起,并迎风飘扬。
从此金鸡沙村儿童走十几里路读书的历史永远告别,从此几十名失学儿童因路远失学的历史 宣告结束。
然而,牛玉琴失去的是个人家庭的舒适和安逸,得到的却是生息在沙漠里多少辈人期盼的知 识殿堂。
五星红旗仍然在迎风飘扬,朗朗的读书声回响在沙漠的上空。
“旺琴小学”永远铸在人们的心中,铸在沙漠中,铸在张加旺和牛玉琴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