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恒 著
目 录
序
引子
上部 萧瑟秋风
第一章 可怜寒冬衣正单
1 崇高的理想破灭
2 工农兵大学生梦
3 马逢伯乐
4 第一名的遭遇
5 “医星”出世
6 还是第一名
第二章 秋风惨淡秋草黄
1 两元钱逼倒父子俩
2 赤脚“状元”
3 年难过过年难
4 立志学医
5 放羊看书
6 不管外面风多大
中部 自学成才
第三章 衣带渐宽终不悔
1 学毛选积极分子
2 无心插柳柳成荫
3 一炮打响
4 砸锅卖铁上高中
5 真金不怕火炼
第四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1 穷是富的根
2 挑灯自学
3 学医术为人民
4 家庭风云变幻
5 放长线钓大鱼
6 “三请诸葛亮”
下部 热血医魂
第五章 救死扶伤济苍生
1 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2 通路通电通水
3 烧掉医书烧不掉志
4 白华宝出山
5 “曹操”省城考“华佗”
第六章 赤心热血铸医魂
1 感谢“菩萨”
2 攻克顽症
3 把病人当成亲人
4 独特的土方子治大病
5 医生之家
6 感恩的心
尾声
后记
引 子
1962年冬天,北风呼号,雪花纷扬,整个保德县白雪盖了厚厚一床大被。
保德县文教局长崔正茂到窑洼乡(曹虎公社)李家焉学校检查考试,小学教员郭锦财指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孩说:“这个孩子原来在这里读书,现在转回苏家里,今天是来看他妈,我怕误课专叫来,能参加考试吗?他是个好学生。”
局长说:“都是咱的学生,让他考吧”。
考试中不仅完全做对二年级的题,居然还会做四年级的题,这个毛头小孩叫白兆廉,是全县同年级第一名,崔局长说:“你把潜字念成替字了,否则四年级也是满分。”崔局长亲自给白兆廉发了奖章,并亲手把一枚印有毛泽东头像的首都纪念章别在他的胸前。
从此白兆廉在保德县出了名,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居然会做四年级的题,尽管是复式班,但一般人并没有这么聪明。
从此白兆廉成了李家焉村的骄傲,
从此白兆廉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载入保德史册。
2004年5月的一天上午,乌云遮住了半个太阳。
保德县桥头镇苏家里村一户人家院内,传出了阵阵悲怆恸哭的号啕声,撕心裂肺柔肠寸断,迅速回荡在村中央上空,它向全村人传递着一个即将死亡的信息。
于是黑色的死亡气氛笼罩着小小的山村,村民们眼睁睁看着一位70多岁的古稀老人将要离开这个世界。
这是一户普通的人家,一孔普通的青砖窑洞内土炕上躺着一位老年妇女,双目紧闭奄奄一息,清瘦的面孔像纸一样白,身上穿好了这里人去西天时常穿的蓝色大褂老衣,周围摆放着纸匠做好的高头白马,还有阴阳家的镇物放在老人的头跟前,而门口外早已摆放好一口松木棺材,几个儿女哭的死去活来。看样子这显然是要死了,所以儿女做好了一切永远的准备。这是一位刚从县人民医院住院回来,而且被县医院判了“死刑”,不给治病的女人,可见她的病情严重到何种程度。
然而,功夫不大一位身材高大苗条的中年人身背药箱,手提一个大包走了进来,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村自学成才的医生白兆廉。对于这位妇女的病情,他早已了如指掌,只见他按行医程序,量体温、量血压、把脉、听心脏等进行了一番,而所有的儿女仅把百分之一的希望寄托在这位本村医生身上,只不过是在尽最后的一点孝心罢了,被县医院判了“死刑”的人,一个“自生”医生能起死回生?
儿女们瞪大了眼,像一个问号在问医生。
药瓶吊上去还不到两个多小时,病人便慢慢苏醒过来,睁开双目,煞白的脸上泛起红晕。
老人复活了。
儿女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今天这位年迈古稀将近80岁的老人,依然还健在,还能生火做饭。
而白兆廉是谁?他不是华佗,更不是神仙,而是保德县赫赫有名的自学成才的名医——白华宝。
现在他已经实现了自己“政治饭吃不成,学医为人民”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任凭风浪急,稳坐桥头镇华宝门诊部,用一颗博大爱心每天接待着南来北往的患者;用真诚的沸腾之血铸就一代医魂。
上部 萧瑟秋风
第一章
可怜寒冬衣正单
贫穷是一张吃人的血口,古往
今来它这个饿魔吃掉了一代又一代
中华儿女;它把古老的中华民族的
血吸干了,把泪洒向黄河。而你也
不能例外,贫穷在你身上任意乱咬
乱打撕扯着,你同多少炎黄儿女一
样,恨死了贫穷。
1 崇高的理想破灭
1973年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
山西省保德县桥头公社苏家里大队,办公室里一位回乡知识青年正在给公社团委书记写材料。在村下乡的公社书记高维新、主任郝忠秀看了他写的部分材料当场连连称赞。
这个青年叫白兆廉,(其实兆廉是老师给他起的)。小名白华宝,是苏家里村唯一的一个德才兼备的高中生,琴棋书画样样皆通。这次他在全公社的社员大会上发过言,等他念完发言稿后,所有的人们都惊呆了,连坐在台上的公社书记也被惊得目瞪口呆,暗暗点头称赞:“奇才,真是奇才,文章写的那么好,批判林彪有理有据,理论与实际非常相结合,借古讽今剖析罪行的实质,入木三分直抒愤怒,这在全公社是少有的。” 此后,书记找到了白华宝说:“你到公社我办公室来,有点事对你说。”
白面书生的白华宝一听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自己讲错了话?或许是有什么问题?他越想越有点紧张,不敢再想了,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朝书记办公室走去。
当他推门进去时,书记早已在办公室等他,还没等他坐稳屁股便问:“你就是苏家里村的白华宝?”
“是的,我就是白华宝,书记找我有什么事?”书生义气的白华宝从来也没有和这么大的干部打过交道,更没有近距离面对面和书记说过话,能不紧张吗?
那个年代见个县委书记像见皇帝一样,不知有多么伟大,每当人们看见212绿色小吉普车时,不知有多少人一齐围过来,像看天外人一样奇怪,所以见了公社书记就像见了半个皇帝,能和书记平起平坐说话的就更少了,白华宝便破例了。
书记放下手中的文件说:“小白,今天的批判大会上,我听了你的发言稿,写得非常好,我问了一下团委书记,才知道你经常给团委写材料,还写新闻报道,你是个人才,公社要培养你好好干,过两年推荐你上大学深造,将来为祖国为人民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一定不辜负书记对我的希望,”白华宝高兴的差点跳起来,“我是个回乡青年,我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公社对我的培养。”白华宝激动地站起身来,他不知道怎么感谢书记,两眼闪着泪花。
书记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然后拉开抽屉取出一份入党积极分子摸底表,和一份入党志愿书。“小白,我和党委的人碰了一下头,觉得你是个进步青年,有文化有水平,决定让你填上这两份表,吸收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回去把表填了,写个入党申请书给我送来,可以吧!”
白兆廉接过这两份表说:“我已写过了一份,给了大队党支部,今年春天还写过一次。”
“这一次你要亲手交给我,我想看看你的入党申请书的文采。”
“好,我明天就送来。”
白华宝如获至宝,就像当年的韩信遇到萧何一样,觉得心里甜滋滋美滋滋的,自己第一次遇到了伯乐,看来以后前途无量啊。
从此,白华宝倍加积极;
从此,白华宝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自己温暖别人。
因为党在他心中,他的心中装进了“中国共产党”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他走到哪照到哪,黑暗中是一盏灯,困难时是一股力量,迷途时是一面旗帜,他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党的身上。
为了这一天,为了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苦苦追求着。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出现了。
1975年秋天,老支书从公社开会回来对他说:“华宝,今天我在公社开会宣布了新吸收入党的花名,没有你的名字,不知为什么?”
为什么没有这个年轻人呢?
白华宝急得再也坐不住了,但他还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更不相信老支书的话,当初公社书记那么器重自己,不仅要入党,还要上大学,培养国家栋梁之材呢!这难道是真的?
这天夜里他心乱如麻思绪万分,两只大眼紧紧盯着没有泥皮的窑顶出神,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白华宝再也睡不住了,他早早地起床,随便收拾的吃了点东西,便朝桥头公社走去,除了这事还要给团委书记送材料。
当他来到桥头公社时,人们还没有起来,白华宝一直等到公社的干部们吃过早饭才把材料送给了团委书记,而后去找公社书记,然而书记和主任都不在,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忙,东检查西开会,不是学习便是参观。他只好找到秘书去询问情况。
然而秘书见了他只是冠冕堂皇地说了一些官话。“年轻人,不要急,入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更不是为了享福,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不管入不入都一样,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可以为人民服务,你别以为不入党就不能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也许是书生脾气,白华宝实在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干脆直截了当地问秘书,他知道这样问秘书肯定不会给他正面回答,但是他必须这样问,因为他心里不服,他听到了一些人给他说这次入党的前因后果。
刚才在公社大院,有人还悄悄地对他说:“你送礼没有?现在入党有票子党员,还有面子党员,辫子党员,你能属于哪一种?”
白华宝这才如梦初醒,天哪,我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要钱我父子俩光棍,要面子我没有关系,要辫子我是个男人,我怎么能做到这些呢?一个穷秀才,只不过是会写个文章,你还有什么拿手?他恨死了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呀?
秘书有点不高兴,他听出了白华宝话中带刺的含意,那是一根无形的针在扎自己,他睁大一双气愤的眼睛,一拍桌子:“我又没说你不够条件,那些人能入你不能入,这有个男女比例问题,不管你条件多好,名额有限,不可能有多少积极分子,就能入多少人。”
秘书当然知道白华宝的才华,更清楚他是书记点名的重点入党对象,问题是这段时间书记一直不在,这入党的积极分子他说了算,所以白华宝被拒之门外,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事实上白华宝也知道有送礼和面子这么一说,一来他做不到,二来他偏不这样做,如果真正这样做了,那入党又有何意义呢?他是相信党的。
直到现在他还是非常相信党的,只是不相信及个别管入党的人,他再没有跟秘书多说什么,多问什么,只是痛苦地离开了公社。
白华宝气愤地甩下一句话:“你看着我一定要入党,不信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天夜里,辗转难眠的白华宝再也睡不着,他一骨碌爬起身来,点燃了煤油灯,微若的灯光下他爬在桌子上又在写入党申请书,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这样写道:“……这次虽然没批准我,组织上没入党,但我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入党,处处以党的章程纪律严格要求,事事以一个党员的实际行动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再次向党组织递上一份答卷。
可是白华宝怎能经受住如此的政治前途打击,加之饥寒交迫的生活所迫,越想越悲伤,想到建海哥的死,公社书记主任都不在,说是住学习班,一个有思想觉悟,有文化的回乡青年,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事业心的,但现实的生活环境使他有点难以接受,中心校郭主任几次调他当教员,有些领导干涉卡了,有的单位要用他,却遭到如此的关卡,今天入党又是这样,在万分悲痛中他拿起笔来写下了以下这首忧伤诗:
十年寒窗苦渎书,
兼学别样下功夫;
欲望自身有职务,
时机不吉枉费苦;
仰天长叹心内疚,
垂头落泪无限愁。
后来可能是高书记了解到白华宝的情况,有一次下乡专门来到他家,看到了他的贫穷,茅房里到处是书,在他上高中用的炸药箱放着学习笔记本上,看到了他这首诗,顺手拿起笔写下了“华宝同志不要悲观,有机会我一定会照顾你、培养你……。高维新” 这句话。
2 工农兵大学生梦
白华宝没有入党被人取代了的消息在桥头公社及苏家里已是尽人皆知。有人问起这事来,他却全当不知道,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他说入党不入党只要你心上有党就行了。
确实,他还是和以往一样,甚至比以往都更加积极,他怕人说他灰心泄气之类的闲话,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高中生,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 不久,生产队任命他为会计,这在当时也算是重用他。可他并不这么看,他想凭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当这会计是杀鸡用宰牛刀,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凌晨,当太阳醒来时,白华宝第一个爬起来出了工。
傍晚,夜色笼罩了大地,白华宝最后走在回家的路上。
突然山梁上传来了嘹亮的歌声。
风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为革命。
白华宝的声音回荡在宁静的山村,给寂寞的小山村平添了几分欢乐。
偶然,一声女高音如夜撞金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一男一女的对唱使苏家里村沸腾了。原来这是白华宝和另一个女高中生在对唱,岂不知他还有这么好的艺术天赋,然而他的天赋不仅仅是这些。这些年来他又是如何度过漫长的黑夜的?
1973年元月1日,白华宝从保中毕业回到苏家里村。这在当时的苏家里来说高中生并不多,实乃凤毛麟角,而他又是这凤毛麟角中的凤毛麟角,他与别人不同的是除了高中课本外,还多背了一包医书。
有人问:“你背着这些医书干什么?难道你想当李时珍?”
还有人问:“就你这水平还想当医生?天下什么事都好干,唯有这医生可不好当,这可不是开玩笑,这是拿人命耍儿戏。”
“你以为我不配当医生?”白华宝据理力争,“医生也是人当的,李时珍也是人,华佗也是人,不是神,别把当医生看得太神秘了。”
“那你是华佗吧?”同学们讽刺他。
“不敢说是华佗,我敢说我是华佗的弟弟,仅一字之差。”
哈哈哈……
嗨嗨嗨……
白华宝根本不管身后的嘲笑声,回到苏家里这个缺医少药的小山村后,却有点与众不同。
每天晚上他一头钻进医书里,解剖人体,探讨药物。
村里人不知道他能当了医生,只知道他和父亲两个光棍,还在看医书,看医书可不能当饭吃呀。
多少个深夜,蝇头大的煤油灯陪着下弦月挂在西天,星星大都走了留下稀疏的几颗。
当雄鸡唱起第一支美曲时,这个茅房里的灯光才能熄灭。 黎明前的曙光悄悄地爬在他那张憔悴的清瘦脸上。
白华宝很快醒了,同往常一样扛着工具下地干活去了。
1976年的秋天似乎来的比往年更早,因为这个秋天是白华宝期待的一个秋天,为了这个秋天他已经整整盼了三年零八个月了,掐指算来从1973年元月1日离开保中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必须满二年才能有资格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而1975年的秋天,白华宝就有这个资格上大学,然而他被拒绝了。所以他特别盼望着这个秋天到来,会成为他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果然今年的招生工作开始了,保德县给各公社下达了招生任务,桥头公社至少有三个大学生,三个中专生的计划。
和所有的同龄人条件相同的人一样,去年就失落了的白华宝再次激动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想今年的上大学该轮到自己了吧,因为去年自己虽有好水平好名声却没有硬后门,而与大学擦肩而过,这让人多么痛苦而又气愤。
这天下午,年轻支书刚从公社开会回来,白华宝第一个知道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还没等支书坐下吃饭,白华宝便第一个登门进来了。
“支书,听说今年的招生又开始了,今年可轮上我了吧?”白华宝等不到支书吃完饭。
支书端起一碗饭,只是吃了几口便放下碗,“华宝,你来了,我正想找你去,今天上午开会,我跟公社书记说了你的情况,推荐了你,你是个好青年,去年本该让你走,结果被人给挤掉了,今年可不能再让人给顶包了。”
“那就全靠支书您给我帮忙了”白华宝激动地站起身来,“谢谢您的好意,我是穷人家的孩子,这你也知道,要关系没关系,要钱没钱,你帮了我这个大忙,我永远也忘不了你。”
“快别这么说了,你的条件本来就够格,不需要我帮忙,也会轮上你的。”支书满脸堆笑,特别乐意。
“你给我开上证明,我明天到公社去报名。”
“好,你等一下,我吃完饭就给你开,这回总要把你送上大学才算事。”
功夫不大支书飞快地吃下饭,拿起笔来思谋了半天,终于下笔了:
桥头公社党委革委会:
我村白华宝于1973年元月1日从保德中学毕业,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已经三年零八个月了,该同志劳动积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待人接物热情,作风正派,是一个合格的回乡知识青年,而且还担任着大队会计和赤脚医生,所以我们特别推荐他到公社报名上大学,去高等学府深造,学好本领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和聪明才智。
专此推荐
苏家里大队党支部、革命委员会
支书 白根存
1976年9月1日
推荐信写好后老支书还特意嘱咐他到公社找书记主任,其他人主不了事。
按照支书的叮咛白华宝拿着推荐信,一口气跑到桥头公社,一路上他心里在想有这封信总可以报名了吧,这次的上大学十有九能成,去年没有走了,今年应该差不多了吧,那种激动和兴奋无法表达。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器重他的书记和主任都调走了,这让他很难受,只好找到办公室的人,说明来意并出示了推荐信,程序化的报了个名。工作人员给他说,报名的人特别多,现在还不敢肯定能轮上你,回去等消息吧。
白华宝耷拉着脑袋回到村里,对于这次上大学实在没有一点把握,只好等着。
半个月过去了连一点音讯都没有,白华宝有点急的坐不住了,就在这时老同学来看他。
老同学问明情况后说:“华宝,我听说人家别的公社都开始政审,桥头公社也开始了,这年头我劝你搞点小动作吧,不这样的话,今年的上大学又成了泡影。”
“不可能吧,天下就没有个公道了?”白华宝从来不信这一套,尽管经历过去年那次上大学和入党,但他坚决相信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他想凭他这本事和水平,今年肯定能走了。
“兄弟,现在这办事理通天下,事在人办,”老同学给他讲开了故事“我听说去年选拔工农兵上大学时,有一个人报名时,在一盒烟里面装了二百元钱,送给一位领导结果走了北京大学。当时那位领导不屑一顾,当他拆开烟盒一看,见人民币大睁了眼。兄弟,你不能死脑筋不转,想开点赶快行动,意思意思吧。官不打送礼的吗!”
从来不善于溜须拍马逢迎巴结的白华宝不会这样去做,他略加思索后慢条斯理道:“我这家底你又不是不知道,穷成这样拿什么去送?”
“穷不怕,你可以去借,借上也得送,机不再来时不我待,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呀。”
“我看还是算了吧,唐代诗人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白华宝自信地说:“是金子总有闪光的时候,你说我上高中时在全班是前几名学生,在全年级也是有名的,不信没有人发现和重用我。”
老同学打断他的话:“人可别这么骄傲,有才屈了的人可多哩,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你倒忘了中国有句古话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吗,你还是去看看吧,说不定看一看人家就忘不了你。”
老同学的再三劝说,白华宝一想也在理,他的心不免有点动摇,但一想到自己的家庭状况时,心情特别沉重起来,他再也不敢往下想往深想,他知道自己既没有钱,又没有硬关系,当年有一个本家哥哥白建海在桥头公社当事务,这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幸的是1972年5月份就离开了人世,如果他活着也许还能帮一下自己的忙,可惜的是他死的太早了,除此之外再就一无所靠,还能再去找谁呢?惆怅的白华宝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听天由命吧。长叹一声道:“家贫出贵子,可家贫还屈贵子哩,实在没有办法。”
这不能怪怨老同学打的主意不对,更不能怪怨白华宝无能,只能怪怨社会的落后,一个字只能怪怨穷,直到今天穷是最大的毛病。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爱莫能助的老同学也是束手无策,只能说说而已。
长长的夜把两颗纯洁的心给折腾碎了,一夜不眠的同学之情随着黑色的夜失去了光彩,在黎明的到来时愈显得暗淡。
白华宝在苦苦的等待中,一眨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工农兵大学生已经尘埃落定,白华宝却榜上无名。
这当然在他的意料之中,尽管他也怀疑过自己,但还是死心不尽。
当他知道自己名落孙山的那一天,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两次的工农兵大学生失之交臂,让他痛心疾首,他怎么也不敢相信天是这么黑,更不敢相信人心比天更黑。原来入党上大学都是被一个秘书弄的,据说当时贫管会桥头学校领导一致选中白兆廉上医学院最合适,可那位秘书说他有心脏病会打下来的,不能往上选。
那一夜他又彻底失眠了。悲伤地写下了这首诗:
本是栋梁未成材,
可欠悃人来培栽;
已长十年无结果,
再看百年也枉然。
老父亲看到儿子一脸愁云,安慰道:“你不要愁了,这样的机会也许永远也没有了,愁出病来怎么办呀,等来年吧还会有这样的机会。”
从此,他的工农兵大学生梦彻底破灭了。
从此,他将面临着新的决择,
从此,他的命运将要重新改变。
从此,白兆廉原叫白华宝。
3 马逢伯乐
白华宝的学习成绩是不错的,早在读高中时就是尖子生,这是有目共睹的,各门功课样样突出,被人们誉为保中的高材生,同时还是多才多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特别是在文艺方面,儿时就学会了拉二胡,而且拉得特别动听,村里人都说他是个大才子,将来准能成大器,是块读书的好料,所以别说推荐上大学了,就是硬考保准也能考上。
村里人私下议论说:“好端端一个人才又给屈了,多可惜呀!”
“这孩子不要遇上这选拔推荐,肯定是个好大学生,从小就聪明,写诗作文都是高手,咱苏家里还没有比他强的人”。
“这孩子尽管上不了大学,照样错不了,将来不论干什么,保准是个了不起的人,从小看大吗!”
……
有人建议他自学当作家,肯定能写出好书来。
有人建议他自学高中课本,准备去考大学,当干部做官。
还有人建议他住音乐学院,他有艺术天赋,定能拉出一手好二胡。
古往今来穷文富武,白华宝非常清楚这一点,如果自己真要坐下来写书投稿,复习功课,吹拉弹唱,那日子怎么过呀,父子俩人一对光棍的西惶日子,上无根椽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逃荒生涯;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生活,岂能容他坐下来搞这一套?尽管有天大的才华,然而才华又一时不能当饭吃顶钱花,再转化成物质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所以一切美好的愿望,一切宏图大志;一切成龙变虎的美梦,在他凄苦的生活中全部化为泡影,全部随着滚滚黄河东逝水消失了。
残酷的现实生活把白华宝推向了糊口度日谋生的路上,再次去经受生活的磨炼。
生活把他推到了阳保公路上,他以一个油路民工的身份加入到建设中的行列,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民工。与其说当民工,还不如说生活在惩罚他。
他是穿着破衣烂鞋出现在工地上,所有的人都向他投来鄙视的目光,在人们的眼里他只是一个穷民工,还有什么拿手呢,纵然有李白杜甫的才华,也没有用武之地。
然而秀才甭看衣服破,只要肚里真有货。没几天白华宝却大打出手、大显身手,大露一手,一鸣惊人了。
当时指挥部工地有个“战地专刊”, 每班有通讯员投稿,他在表扬领工员老人吕宏海中写道:
风寒艰险全不在,
名誉待遇抛在外;
施工不畏苦和累,
只望汽车早日来。
白华宝
领导大吃一惊,想不到一个穷民工还有如此才华,真还看不出来白华宝肚子里还有不少文墨。
民工们看到领导在凝神细看黑板报时,他们也不约而同地走过来,仔细地观看,不知有什么特大新闻。人群中有人高声叫道:“呀,是白华宝写的,这小子还真有两把牙刷子,真还没有看出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呀!”
“咦,咱这油路工地上还是藏龙卧虎之地哩,没想到真还有大诗人哩。”
领导逐字逐句往下看,下面还有一大片造辞优美文采飞扬的文章,全是抒豪情寄壮志,冰天雪地心不寒,热血浇铸阳保线的诗篇,读来令人激情澎湃信心倍增力量无穷。
“谁叫白华宝?”领导在问。
“白华宝,白华宝,领导叫你哩。”民工们在不停地叫喊。
躲在一旁的白华宝听到叫喊声,心里不免有点紧张害怕,难道自己又闯下祸捅下炉子了?他的心在急切地跳动着,忙走到领导面前。“我叫白华宝”。
“这诗是你写的?”
“是我写的。”
领导拍着他的肩膀,“写得不错,你来一下我的办公室。”
白华宝跟着领导走进办公室,领导问明情况后才知道他在保中读书时就是前几名学生,心里很高兴,“没想到你的文学水平还不错,还是个大才子,从今天起你就别上工地去了,就跟着我写写画画,出版报写材料咱工队急需要你这么个人才,前几天你写得那个总结我也看过了,很好,你上学时也干过版报,三天出一期,好人好事,工地建设动态,上传下达等等。……”
白华宝第一次遇到了伯乐,异常兴奋,但他不免谦虚地说:“我怕胜任不了这项工作。”
“没问题,”领导说:“你肯定能胜任了,看了你写得那诗就知道你很不一般。”领导双目瞅着他那露着脚指头的烂鞋,从衣服口袋里掏出10元钱,塞到他手中说:“你买上一双鞋。”
从此他再也没有下工地干活,用民工们的话说成了领导面前的红人,自己的才华第一次得到体现,自身的价值第一次得到肯定。
这期间白华宝除了出版报外,还给县报、县广播站还有地区报投稿,报道油路工地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和有关工作动态,时间不长油路工地出了名,全县都知道阳保线正在铺油路,阳保油路上还有个白华宝,不仅文笔好,打算盘也是好手,经常帮助领工员结算工资。
然而,谁知好景不长,干了几个月油路便顺利竣工了指挥部要带他,但县政府不让走,临别时领导还对白华宝恋恋不舍,除了在工资工分上照顾他外,还特意鼓励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总有一天他这颗金子还会闪光的,到那时不是一个明点子,应该是光芒万丈。
回到苏家里村的白华宝便重新开始了生活,拿起了自己的听诊器当起了赤脚医生。
在当时有一句最时髦的话,那就是“听诊器方向盘,实权干部售货员,”尽管他是个赤脚医生,不比大医院那些主治医师,但也不免吃香的喝辣的,受人抬举。那时的农村医生和老师是最受人尊敬的人,直到今天也仍不能例外。
其实白华宝打从高中一毕业回到村就被选成赤脚医生,不知道是赤脚医生这种特殊而又崇高的行业选择了他,还是他选择了这种行业,村里派他到桥头公社医院培训过,后又到县、地区进行培训,由于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使医疗技术不断提高,成了第一个用简易输药方法的农村医生。
当他一进村乡亲们都围到他家,像似几年没见,非常亲切。
一位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华宝你可回来了,我们想你几个月了,总算把你盼回来了。”
一位老大娘给他拍打着身上的灰尘说:“你回来了,再可别走了,自你走后村里人有个头晕脑热连个医生也没有,你可是个救命人。”
人们问这问那,把个小茅房围得水泄不通。白华宝从乡亲们闪着兴奋光芒的眼睛里,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幸福来。此刻在他的脑海里翻腾着一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那天晚上,夜色如墨,整个苏家里早已在风雨中沉睡,像一个醉汉,只有村两头的一孔破窑里还透出一丝微若的亮光,不时传出一阵阵少妇痛楚的嚎叫声,还有低沉的呻吟声和男人及婆婆的哀叹声。原来这家主人的妻子生头胎遇上难产,村里的老接生婆处理不了这种棘手的接生,尽管有几个五六十岁的土接生婆,她们七手八脚忙了一阵,孩子还是生不出来,她们望着产妇痛苦的样子,一个个束手无策了,除没有帮上忙还耽误了时间,这阵子正赶上天黑下大雨。丈夫望着躺在床上有气无力的妻子,心慌意乱,时而在屋里搓手徘徊,时而立在如豆的油灯前发呆哀叹,时而在地上乱跑乱跳,此时还能有什么办法去公社医院请医生搭救母子呢?……到县医院就更远了,往返至少大半天,还赶得上吗?何况在这大雨如注的夜晚,即使是想来也来不了,……丈夫心急如焚,焦急中他忽然想起刚从地区培训回来的白华宝,便对妻子说,他想去请白华宝来帮忙,妻子却无力地摇摇头,哎,自古哪有男人为女人接崽的,人家不会来的……妻子痛叫一阵,又呻吟一阵,声声如乱箭在穿丈夫的心,他考虑再三,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去请白华宝,这是唯一的希望,于是他撑起雨伞,冲出家门,直奔白华宝家。
白华宝听了这位村民的诉说,当下答应去,并立即收拾药品和器械背起药箱准备出门,不料被站在门口的父亲给堵住了,说道:“华宝,古话讲:‘男人接生,悔气缠身’。你可不能去,你一个未结过婚的青年人,会被冲着的,还是不去为好。”
“爹,你不能这么迷信,我学了医,是个医生,不能讲究这些,我要救命,救人第一,什么都不能管,我在医院跟高大夫学过接生。”
白华宝说完推开挡在门前的老父亲,更不理睬他在身后大吼大叫,两人头也不回冲进了夜幕雨帘。
一进门白华宝马上给产妇做了检查,对丈夫说道:“你不要怕,打一盆热水,拿毛巾来。”
白华宝拧了一把热毛巾给产妇擦擦脸,又喂她喝了几口红糖水,然后用手在产妇肩上胛骨间轻轻按摸了一阵,之后又抓着胛骨,在床上抖了几下,产妇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觉得胎儿在腹中动了几动。白华宝再次检查腹部,发现胎儿的位置已经移正了,头部朝下了,他给用了一点催产素。过了会儿,只听见“哇”的一声,婴儿出世了,母子安然无恙。丈夫笑了,妻子笑了,一家人笑了,白华宝也舒了口气,微微笑了。
此刻,外面的雨还在下着,只是没有先前大,白华宝稍作安排后便又消失在茫茫的雨中。
“这回我不走了,既然你们需要我,我就安下心来为你们服务。”白华宝握住老人的手,激动地说。
“我那孩子,你不知道那天你不在,半夜三更孩子得了病,走了二十几里路才请来个医生,结果差点把孩子的命给丢了。”老大娘声泪俱下,已泣不成声。
白华宝扶住老人家:“别难过,今后只要我在,随叫随到,我好歹是个医生,总不能让乡亲们四处求医。”
村民们的脸上顿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小窑洞里热气腾腾。
4 第一名的遭遇
谁说农村没有用武之地,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的。
回到村里的白华宝原任会计和赤脚医生,他把理想的根扎在了苏家里村,让美梦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978年11月。
保德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培训企业会计,白华宝作为社办农场会计和兼苏家里村的会计,理所当然地参加了培训。
临行前他背了满满一包医书,场领导村民们不解,问他:“你去培训会计背这医书干什么?”
“我要利用业余时间看医书,两不误吗。”
“那是两回事,会影响你培训会计的。”
“没事,我会利用好时间的,至于这会计不培训也会考上。”
场领导不免为他担心,让他去培训会计,怎么能“不误正业”呢?但又不好意思当面说他,因为白华宝的水平他们着实也摸不透,只是为他担心。
白华宝真有这本事吗?
每天上午的培训,他照去不误,从来是早早就到了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别的学员除了上课外,晚上还要加班复习,唯有白华宝一下课就再也不去看会计方面的书了,只是一头钻进医书里,两耳不闻书外事。
同室的学员感到奇怪,心想这白华宝有神经病,那么多课程内容他不复习,一有空才看医书记笔记,这次培训他肯定过不了关。于是便问:“小白,你怎么老看医书,不看这会计资料,培训完了还要考试,考不上就当不成会计。”
白华宝胸有成竹道:“这我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肯定能考上。”
学员们看到他这副穷酸相,都嗤之以鼻。
白华宝这种“不误正业”的做法很快在学员中传开了,没几天就传到社队企业管理局局长的耳朵里,局长在培训班上对他说:“你是来培训会计的,又不是来培训赤脚医生的,把医书收起来专心的看会计资料书。”
局长说这话当然口气是严肃的,态度是坚决的。
白华宝有点生气,就你那点会计知识我早就会了,何必还要白费功夫哩,我看医书有什么不对的,同样是学习文化知识,你怎么能用这样的口气教训我?”
“局长你不用担心,到时我能过了关,考这会计对于我太简单了,我肚里面全装着哩。”
局长以为他在说大话,不客气道:“你这后生,别自高自大,这当会计也不是三加二等于五的事,知识多着哩,像这样培训下去,我敢肯定你考不上,你要知道,这次考试考不上就不让你当会计。”
白华宝感到委屈,局长在那么多人面前低看了自己,他的心里特别痛苦,火一下升到脑门顶,立即回答道:“那当然,我肯定能考上,局长你要不信,过几天就要见回合,到时候我要考不上没脸见你,更不会当这会计了。”
白华宝像跟局长在打赌。
局长脸上有点下不去,在大庭广众下,你白华宝太狂妄了,岂能这么骄傲?“说到做到一言为定,二女子踢飞脚,不愁见个高低。”
白华宝,下一步就看你的了,在这么多学员面前说下大话,你要对自己的话负责呀。
两星期的培训一转眼就结束了。
会计结业考试今天正在进行,考场上局领导把注意力集中到白华宝身上,白华宝却是在从容地应对着,他非常沉着冷静,表现出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样子。
第二天考试成绩揭晓了,白华宝名列第一受到表彰。
全体学员都大睁了眼,而局长又在大会上点名表扬了白华宝。然而白华宝胜不骄败不妥,并没有陶醉在胜利者的喜悦中,反而对医学更加刻苦钻研了。
从此桥头公社主要领对他倍加重视,培养他企业会计,而此前也曾很重视他。
那次他刚从保中毕业回村不久,村党支部和革委会召开了领导会议,研究学校代课教员一事。会上人们一致认为苏家里虽然贫穷,但不能没有学校,更不能没有老师。
前几天桥头公社要给派一名代课老师,结果被村广大群众给顶住了。桥头学校曾征求过支书的意见,群众不同意其他人来代教,他说我们本村也有人才,能当了代课教员,还是由本村人来代课。
联校校长没有反对,既然本村有人才,何必调外村人,所以就同意了村革委的意见。
其实支书心里早就有了底,那就是白华宝,他把这个位子要留给白华宝。
会议一致通过白华宝任代课教员,参会人员没有一点意见。
七十年代,当一个代课教员也不是随便能当上的,那个年代除了本人的水平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群众基础,可以说一个村官就能主宰了你一生的命运,别小看村里比芝麻还要小的官儿,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由于白华宝代课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所带的班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公社前茅,因而引起了公社联校学区的重视。他被学区领导郭根孩看上了,在公社召开的支书主任会上,郭根孩向苏家里村支书和主任点将了。
“白华宝是个人才,我们学区上要调他当民办教员,不知你们村里同意不同意?”
支书犹豫了会儿说:“这是好事,可白华宝是我们大队的一个难得的人才,我们还想重用他哩,不过我和公社领导商量一下,再给学区上一个话吧。”
支书和主任碰了一下头,公社领导指示,一致认为白华宝在村里又是赤脚医生,又是会计又记帐,目前在村小学代课,村里不能让他走,走了可是一个损失,苏家里再去哪儿找这么个人才?还是不走为好。
次日大队领导和白华宝通了一下气,本来白华宝是想出去的,一工二干三军人,至少当个教书人,这是那个年代知识青年追求的目标和理想,不论干什么,多少农家子弟都想跳出农门大展宏图,实现人生的价值,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白华宝能没有这种想法?
领导们说了如何培养他重用他,让他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今后有这机会有那机会,如此这般说下一大堆,既然领导这么说,白华宝还有什么说的呢?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听从领导的,用当时的一句时兴话说:“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啥。”,所以他只能违心的答应了,你不答应也没有办法。
郭根孩惋惜地说:“这可是个人才呀,为什么不让出来?屈了真屈了。”
事后的若干年郭根孩每每和人谈起白兆廉来,总是在说那时他要当了民办教员,肯定是个大学生的料子,可惜的是他越走越远了,怎么说呢当了民办教员,恢复高考,定能考上大学,这是历史对他的不公平。
命运往往就是这样,常常跟人开玩笑,得到的不一定是想要的,失去的才是真正想要的。
白华宝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毫无怨言。
5 “医星”出世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
……
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
祖祖辈辈留下我;
留下我一往无际唱着歌,
还有身边这条黄河。
……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像一条遍体磷伤的土龙,静静地沉睡在共和国的西北部,千百年来在这块满目疮痍的不毛之地上,生息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块古老的土地不知曾经养育过多少苍生。加上大自然的刀风剑雨,惩罚的它早已疲惫不堪,使它犹如一头负重的老牛,实在无法承载群生。
就在这个不堪重负的土牛身上,挂着一个小山村,村名叫李家焉村,不知多少年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村子依然没有改变它原始古老的质朴风光,仍然是涛声依旧。而不同的是村子里十几户人家,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更新着历史的时光。
村中央有两孔不大不小的土窑洞,住着一户人家,看不出有多少财产,只是普通的不会再普通了。
公元1954年10月21日,在这个深不足一丈,宽不到五尺的土窑洞里诞生了一位平凡而又并不平凡的人,他就是当代保德县著名自学成才的一代名医——百姓医生白华宝。曾用名白兆廉。
犹如一潭死水中投下一块石头,白华宝的到来立即在全村掀起波涛,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纷纷议论说,白华宝生的并不一般,说不中还是有点星宿哩,因为这几年李家焉村年年遭灾,不是旱涝便是雹霜,这或许是一种先兆。
中国古话讲,“出贵人广求衣食,靠大树草不沾光。”,这也许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白华宝未出生前,他的前父也是因终年卧病在床,久治不愈而死的。
白华宝的哥哥叫李保大,父亲去逝时他还没有出生,大姐李保兰由于家庭贫穷12岁就被婆家童引,二姐李长枝8岁用罐子替母亲去二里远的井沟担水和帮家里干活。本来贫穷的家庭,加上前父的突然去逝,对于母亲来说那简直是雪上加霜,孤儿寡母的天不留地不收,叫她怎么生活呀?
拖儿带女的母亲在十分艰难中维持,中途曾有好多人给她物色过当家的,可她始终不要,一一谢绝了,沉重的担子压的她喘不过气来,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她不得不去想这些事。
做女人难,做一个好女人更难;做一个拖儿带女的女人难上加难,母亲还是选择了要当家的。这是她的必然选择。
然而此刻,在桥头乡苏家里村有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壮年人,由于家贫还是身孤影单,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光棍生活。他就是白华宝的亲生父亲。
两个家庭一男一女的生活是多么凄苦,为何不能结合在一起合二而一过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呢?
经人介绍母亲同意见父亲一面,两人一见如故,在媒人的说合下,终于结成伉俪,成了和和睦睦的一家人。不久便有了白华宝。
你就是幸福地来到这样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因为是生在十月万物成熟颗粒归仓的季节,应该是丰盛的。然而却不然。
五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中国人刚翻过身来,解决了温饱就是头等大事。而那时的保德县十年九旱,地老天荒,李家焉村会成为“世外桃源”吗?
尽管这个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民们同样也不会吃饱喝足,仍然徘徊在温饱线上,白华宝虽然年龄不大,才只有一岁多,却也不能例外,自然也享受着这种“特殊”的待遇。
由于你生不逢时来在这个人世间,并不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福气,但父母仍然把你视为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咽了,放在手里怕掉了。家庭因有你而更多彩。
半路招养下儿子是喜事,但在一个贫困家庭里又增添了负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总是不闲着,冬天也要览点营生挣点钱养家糊口,过了三十大年初一、初二就开始干活。
1955年的正月十九日,本来是桥头的古会,本该沉浸在喜庆赶会之中,然而这是一个比寒冬还要冷的一个春天,这个正月对于父亲来说,似乎是他人生的冬天,他将经受了一场比雪上加霜还要冷的严寒。
这年正月父亲在给本村李有感应家掏一孔新窑洞,没明没黑一连干了20多天,窑洞打进一丈多深,终于大见成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的事故发生了,而又偏偏降临到父亲身上。
那天上午大功告成的父亲正在窑洞挖土,突然从顶上掉下一块土来,不偏不正正好砸在父亲小腿上,父亲疼痛难忍倒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了。村民们将他抬回家中,缺医少药的李家焉村上哪儿去找医生?父亲只能卧床养病,原以为养上几天就能好了,没想到钻心的疼痛让他死去活来,后来才知道小腿断了,造成终身残疾。一个好端端的青年人就这样断送了自己宝贵的身体。
这个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的小腿骨折,却发生在那个年代,居然发生在父亲身上,被彻底耽搁了。
从此父亲永远成了残疾人,这给本来幸福的家庭平添了几分痛苦和忧伤。
一晃几年过去,白华宝长大了,成了一个七岁的孩子,到了读书的时候了。
那天晚上他从学校回来,一时门看见地下跪着好几个人,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幼小的白华宝并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惊奇地大睁着眼问:“这是干什么?”
不容他再往下问,一位老大爷将他拉在怀中,“别瞎说,小孩子别管那么多事,不许说话。”白华宝只能傻呆呆地站在那儿,连大气也不敢出,看着人们的表演。
直到现在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见炕上放着一个小方桌,上面燃着黄油灯烧着三柱香,还放着几张黄纸,一位中年妇女口中不停地唱着他从来也没有听过的歌,边唱边哭手还不停地在舞蹈着,那唱声哭声越来越高,像似在骂人,但他听不懂在骂谁,只见地上的人叩头如捣蒜,什么也不敢说,昏暗的小土窑洞里弥漫着一股阴森森的气氛,令他毛骨悚然。
这种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白华宝看见炕上的女人站起身来,不知在跳什么舞,口里不停地念叨“走了,走了……”
而地下的人却不停地说:“感谢神,感谢大仙神……。”
他不知道这神是什么人,只听见父母亲不知念过多少遍了,仍然还在重复着这句话。
事后他才知道这是用神来给父亲和母亲治病,黄纸里面包着一点香面面让病人吃上,这叫神药就能治好百病,这让他无法接受,他好奇地问大人:“这是干什么?”
大人们神神秘秘地说:“这是看病,你个小孩子家少问这些,不敢出去乱说。”在以后的日子里,这种活动越来越多,过上半月十天就总能看到一次,这不仅在自己家里,全村人几乎家家都是这样,曾经好多次,白华宝到别人家玩耍,见到的是同样的场面,同样的活动,这让他见怪不怪了,根本不把这些事情放在眼里。
后来他长大了懂事了,才真正明白了,家家户户请神婆唱神神驱鬼治病,一家人虔诚的要心不放给肺,恨不得把头割下来供神,有好吃的好喝的全给神婆吃喝了,临走时还要给神婆送上钱,有的人家杀猪宰牛来供神,久而久之小小的李家焉村不论大人小孩得了病也从来不去请医生,只是请神弄鬼治病,乡亲们把希望全都寄托在神婆身上。
锣鼓长了没好戏。后来白华宝听说过由于神婆治病,有好几个人送了命,上有老人下有儿童,他心里暗暗在问为什么不到医院或请医生看病呢?却偏偏要相信神鬼什么的。他清晰地记得那时的小学课本里就有写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事,而父老乡亲们为什么不相信医生呢?
那天他放学回到村里,看见一位老大娘吐血不止,可神婆还在她身上乱撕乱打,吐血越来越严重,直到最后咽了气,而神婆还是在变幻着手段驱鬼,仅仅是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白华宝在人群里放了一颗炸弹:“人已经死了,你们还驱什么鬼?”
“谁家的孩子,不敢胡说。”
……
这一次次血的现实,血泪的控诉在白华宝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一个黑影,唱神弄鬼完全是害人的把戏,看到乡亲们一个个身受其害,他真想推反这一切,但又无能为力,于是便立下大志,将来自己一定要当个好医生,像孙中山、鲁迅一样拯救被病魔缠绕的良民百姓,再也不让父老乡亲们上当受骗了。
他读了小学课文中李时珍李贡医生和鲁迅踢鬼的故事,那天他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乡亲们处在火热水深中,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个好医生,为人民治好百病,学不成医,誓不为人。……
从此,白华宝真的立下了大志。
从此,白华宝发疯般地学习读书。
这不是山盟海誓,这是父亲几年小腿疼痛,残废终身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
这不是见异思迁,这是母亲、哥哥时常得病,痛苦的呻吟唤醒了他。
这更不是异想天开,这是村民们唱神弄鬼的封建迷信活动,打动了他,他不能让这些活动猖獗下去,更不能见死不救啊! 特别是看到那些江湖游医骗人的钱财气愤极了。
白华宝立下了铁的大志,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学医。所以他才会成为今天的一代名医。
6 又是一个第一名
白华宝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由于出生贫寒,加之后来找了个穷人家,年纪轻轻就积劳成疾,成了涸辙之鲋,尽管弄下一身病,仍然一年四季睡半夜起鸡叫缝补烂衣,还要料理全家人的生活、家务。
每次放学回来,白华宝总能看到母亲那瘦弱的身材总在忙里忙外,每次上学进门母亲早早做好饭等他,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却缘于母亲。
那时,为了扫除文盲,全国上下兴起上明校之风,每到夜晚吃罢饭,人们全都来到学校,静静的小山村里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
母亲聪明,每天准时去上明校,而每次去时,白华宝总要跟着。
母亲说:“你别去了,才五六岁去了听又听不懂,看又看不会,还是不去为好。”
白华宝跺着脚说:“不行,我就要去,就要去……”
母亲没有办法,只能依着他:“走,你去了要听话,别捣蛋就行。”
学校里坐着好多人,白华宝坐在母亲身边,讲台上老师教一句,白华宝也跟着念一句,每天放学时他全都记住了,既会写又会念,一个字也不忘。“一二三到地边,生产学习都当先;不识字真困难,有书有报不能念……,碾磨台锅灶边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毛主席爱人民,他是人民大救星。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白华宝的聪明令所有的人惊奇,他们几天都记不住多少字,而白华宝几乎过目不忘,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才智。
母亲是本村、井儿瓦、桃园局三个村的民校模范,成绩最好。
几个月下来,村民们没有学会多少,而白华宝却成了他们的老师,第二年人们又去上明校,白华宝跟着母亲又去了,明校课本他全会了,他成了村民们的老师,人们不会的就问他,别看他才是个五六岁的孩子,比明校里任何一个人都灵。有人说他是“神童”,还有人说他有“天才”,比诸葛亮低一分,比罗成高一分。
这些自然是传说,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了,白华宝一进学校就破了格升到二年级,老师觉得他与众不同,特别喜爱他,每次考试总是第一名,看到他家贫,经常给他水笔、墨水、本子等学习用具,他却常常享受着比一般学生更优惠的“特殊”待遇,引起了学生们的嫉妒,也常常成了老师的荣幸。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好学生是老师的天性。正因为这样,这次老师又要给他“特殊”待遇了,想让他展示一下才华。
县文教局长崔正茂等一行来李家焉村巡回考试。
考场上身材矮矮的白华宝虽然是个二年级学生,说白了是个一年级学生,却进入了四年级学生的考场上,只见他丝毫没有紧张,和往常一样做着考卷。任凭监考老师在他身边走来走去,他却从容地面对考试,可以说目中无人应对考试。
现任保德县人民医院院长李伟的母亲是村干部,,当时正好在场参与了考试,白华宝的应对考试能力和水平令她感动,也引起了她的特别关注。这个孩子实在了不起,多少年了她还记忆犹新,和孩子们谈起来总要说华宝你爷爷是个奇才,确实有点怪。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白华宝就这水平,就这脑子,就这天赋,他确实要比一般的孩子聪明。
果然成绩出来了,白华宝考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教育局长惊呆了;
老师惊呆了;
学生惊呆了;
村民们惊呆了。
李家焉村真的出了神童,这句并不是吹棒的话一时间在保德县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沸沸扬扬。
当人们问老师白华宝为啥能考第一名时,老师说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白华宝天资聪颖,比一般的孩子聪明,二是学校是复式班,上三四年级的课他都能记住,所以他考了第一名,此外这孩子还有个过目不忘的好记性。
郭锦才老师特意为白华宝奖了一个书包和一支金星水笔,还有一个笔记本,并给写下了这段话:
华宝同学,你是我任教多少年遇到第一个最聪明、最懂事、最爱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无论你在哪个学校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继续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当大红奖章贴在墙上时,母亲的大眼里滚出一串泪珠,她为有这样的儿子而骄傲,但不免为家庭贫困而担忧,丈夫和大儿子还有自己都是些病人,谁来培养华宝呢?尽管有天才一旦失了学却成了蠢才,残酷的现实不容她乐观,只是一脸的忧愁。
“妈,你给我弄个二胡,我给你拉几首歌,解解你的苦闷。”
善解人意的白华宝看出了娘的心事。
“你才几岁了,能拉了二胡?千日胡胡百日笛子,那可不是三天两天能学会的。”
“你给我弄下我就会,昨天我在前头李大哥家拉了一下,不一会就会拉东方红歌曲了,你快弄下我拉给你听。”
母亲找到一个葫芦,安了一根小木棍,麻绳顶两根弦,又从二叔那条大黄牛尾巴上拔下几根牛尾来,免强给他修成一个二胡,递给他,让他试试看。
白华宝又从李大哥那儿要了点松香,让李大哥给弄好后,直奔家里,一进门他就坐在炕上拉起了二胡。刚开始还不是很像,东方红太阳升并不清晰,仅过了半个小时,白华宝就找到了感觉。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
悠扬悦耳动听的琴声飞出了小窑洞,回荡在李家焉村的上空;令百鸟羞愧,让万物欢笑。
不仅仅是一首东方红,时间长了白华宝什么歌都能拉出韵味来,每当夜深人静时,琴声飘向远方,回荡在山谷,招来天上的神仙,引出山中的动物,共享此时美妙无比。
以后每到晚上村里的人们总要聚在一块,吹拉弹唱娱乐一阵子,但少不了白华宝,他是主角领班。
白家出这样的奇才,本应在情理之中,上至爷爷下至父亲都是老实本份的农民,善良而又勤奋,在方圆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积善人家。
早年间白华宝的爷爷更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苏家里村选上他当村长,他都不敢当,只好两块白洋雇人替他当。省府还给他老老把“年高德劭”的大匾挂在大门上中。
到了父亲和二爹手上,仍然沿袭了祖上的善良本性,一直是大队兼小队的经济粮食保管,不论哪任领导,谁也相信他俩。都夸他俩是“红管家”。
父亲的残疾,母亲和哥哥经常病,造成家庭十分贫困,加上前嫁后继,妈妈难免发生唠叨,同时也难免发生口角。
转眼间白华宝一天一天长大了,成了四年级学生。那天妈妈把他抱在怀里,用手抚摸着他的小圆脸蛋,“华宝,咱家家庭穷成这样,实在供养不起你了,家大人多,你爹也不能干活,妈妈经常病,你哥哥也有病,看来你还的回苏家里住。”
妈妈的泪蛋蛋扑簌簌地掉下来,打在白华宝的脸蛋上,他觉得滚烫滚烫的,他伸起手来给妈妈擦着脸上的泪痕,安慰道:“妈,你不要这样难受,等我念会书挣上钱给你和我爹看病,咱家不能再穷下去了,苏家里我不回去,我离不开你。”
母亲越发抽泣起来,“孩子,妈实在没办法,准备和你爹分开住,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本来妈也不想这样做,可是由谁来养活你们?”
母子俩哭成一团,谁也不想离开谁。一连几次父亲正要带他回苏家里,妈妈又不让他走,只能今天推在明天,明天推在后天,一天一天往后推。
母亲知道他跟着父亲回到苏家里,肯定要受罪吃苦,一个残疾人连他自己也顾不了,怎么去养活儿子?这草绳麻绳割断哩,唯有肉绳割不断,并不是多余他这个亲生骨肉。
然而父子俩还是走了。
那一天是正月二十天阴沉沉的,飘着飞飞扬扬的雪花,父子俩终于上路了。山路上只见一个瘸子引着一个儿童奔波着,一瘸一拐。
村口边的山顶上,母亲和哥哥依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眺望着他们父子俩,不时挥动着手中的红头巾。
白华宝走三步拧回头来望一眼,把一双小手卷成喇叭捂在嘴上喊道:“妈妈,你回去吧,快回去吧!”
妈妈用泪水目送着父子俩消失在茫茫的雪中。
这一年白华宝才九岁。父亲为了免强维持穷日子,早已把祖上分的三间东房和一切家具财产全部卖光,现在回来一无所有,只好借住本家羊羊大哥哥家一间高不过六尺,不足十平米的临街房子住下。
从此,夏热冬冻春流烟,每次生火父亲用棒柏子煽,春夏秋做饭都是在几户邻居家捎,父子俩相依为命,过着吃不饱穿不上受热受冻受牺惶的日子,这种凄凉的生活不知还要维持多久。
“可怜寒冬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作者简介: 张荣恒,笔名张大作,当代作家、诗人,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作家签约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八部长篇作品。先后出版全国劳模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全国造林英雄张候拉》,《黄河魂》,《沙海绿魂牛玉琴》等,其处女作、代表作《张候拉》荣获首届梁希林业图书一等奖,首届梁希林业文学艺术奖,另一报告文学《绿龙腾飞偏头关》同时获得首届梁希林业文学艺奖。平凡人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当代保尔张茂成》,《热血医魂》,《黄河骄子》,《张荣恒文选,民族魂》,三十六集长篇电视连续剧《疯狂树圣》及各类作品二百多万字。各类体裁诗歌一百余首。其代表作《沁园春 雨》,《沁园春 黄河》,《沁园春 虎》,《沁园春 汨罗江》,《沁园春 长征颂》,《沁园春 韶山毛泽东故居》,《沁园春 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北京,你这座古城》,《东方之星组诗》,《回家吧,过年!》,《人生三部曲》,《故乡情三部曲》,《黄土地三曲》,《神奇陕北三部曲》,《永远的黄土魂》,《月亮最圆韶山神土最灵》,长篇抒情诗《梁家河颂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