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几只不知名的小鸟用欢快的旋律唤醒我沉睡的梦。拉开窗帘,看到窗外绰约的树影间,鸟儿在枝杈上自由地跳跃,它们窜高窜低,“呼”的一下又飞到阳台框上,昂起头,扇动着翅膀,“叽叽、啾啾,叽叽叽、啾啾啾……”一声接一声不停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每次听到这样的鸟鸣声,心头总涌出无限的欣喜。是的,这是久违的声音,这是生态改善的结晶,这是人与自然合奏出的和谐凯歌。
我生在农村,从小爱鸟,与鸟有着剪不断的情缘,少年熟读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悦耳的鸟鸣声一时之间让我思绪飞扬,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回到了那绿树环绕、莺歌燕舞的小山村。
小小的山村,是鸟儿们的天堂。“春来花开早,枝头多喧闹”。每当清明刚过,山村就开始“以鸟鸣春”了。“咕嘟嘟、叽叽啾啾、咕嘟嘟、叽叽啾啾”……”那些喜鹊、鸽子、燕子、麻雀一串清脆脆的鸟鸣声,把山村之春演译得温柔缠绵,婉转多情。
在木门轻掩的农家小院里,随着春风,隔着雾霭,就可以感觉到鸟鸣声在空中微微颤动。庭院内树上满枝麻雀,屋檐下泥窝里春燕呢喃,屋顶瓦脊、墙头地面到处都是鸟们跳跃啁啾的身影,我常常被远远近近的鸟鸣声所陶醉。这声声的啼鸣,在耳畔,在我的心里盘旋着、萦绕着,久久挥之不去。
院子里有颗老杏树,树枝杈上是鸟儿的家园,常有成双结对的鸟儿,忽而相帮梳理羽毛,忽而嬉戏跳跃,忽而抛出一串跌宕起伏地慷慨高歌,忽而逸出一阵唧唧哝哝地呢喃细语。我曾多次听过老人说起鸟儿的爱情故事。每当看到它们栖息枝头,我总不忍心惊扰它们,并为它们送上温馨的祝福。
走出山村,抬头眺望,可以看见山里喜鹊掠过树林的身影,可以听到画眉、百灵在灌木丛里歌唱,还有自呼其名的“姑姑”,有被称为“干笑”的啄木鸟,那饺子大小的无名小雀,成群地低低地飞着,数不胜数,飘如风卷落叶,细听那鸟鸣声忽高忽低,忽近忽远,忽停忽续,此唱彼和,这是一种生命的合奏,是激越的情歌,是高旷清远的乐曲,听来使人产生一种幽静、轻快的美感。
静心观瞧,不远处一棵梨树杈上有一个鸟窝,一对美丽的小鸟,如期而归。它浑身上下五颜六色,配上红色的嘴巴和橘红的爪子,它的头部两侧镶嵌着一双黑宝石般的小眼睛,嘴巴短且尖,喙的前端有小钩,配上一羽橙红色的尾巴,整体上结构匀称,精致巧妙。雄鸟有红、蓝、黑、白各种颜色丰富的羽毛。雌性体羽浅褐色,带有红色尾巴,叫声悦耳动听。它的名字叫红尾鸲鸟,当地俗称“红裙裙”。
鸟儿的鸣声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真诚呼唤与应答,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喧泄与流淌,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真情与期望……文人吟诗作画,自然抒情,总是难离开鸟鸣。王维的“闲桂花落,静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涧中”,以动写静,借鸟鸣声写尽了山之空灵静寂;孟浩然的“二月湖清,家家鸟鸣”,意之盎然和生命力之旺盛,尽从“鸟鸣”流泄而出;而韩愈《送孟东序》中“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更把鸟鸣与春天划了一个等号。
鸟是天空和大地的精灵。没有鸟鸣的天空是空的,没有鸟鸣的大地是荒芜的,听不见鸟鸣的是孤独、黯淡的。聆听鸟鸣,聆听自然,才能最终聆听到自己。
时至今日,我仍不忘山村家乡的那声声鸟鸣声,它似山花一样自然绚烂,微风一样轻盈和煦,清泉一样淙淙随意。那是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能使我的心变得淡泊澄澈。是它让我在这嘈杂声遍布的俗世中,聆听到故乡的声音,嗅闻到自然的清香;是它让我在这种回归中,藏一份鸟鸣声在心间,抖落掉满身的疲惫,灵魂暂得诗意,在素年锦时的光阴里,细品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