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初,我参军入伍到新疆马兰基地,曾与战友们十几次进入罗布泊执行核试验任务。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那时的经历,所见所闻,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淡忘,唯独戈壁滩上植物生存的根却让我记忆犹新。清楚记得每次走进那广袤的沙漠戈壁,犹如进入原始荒野,满目苍凉,很难寻觅生命的迹象。然而,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自然成为戈壁滩上最艳丽的风景。这些植物为了寻找水源,把根深深扎入粗砂砾石里,第一次看见那么多裸露在外面盘根错节、纵横交错的已死和方生的根,仿佛是一个生命的战场。当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各种植物的美丽是在枝干、叶片、花朵和果实,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它们根的存在。自从见到戈壁滩上那些植物的根,由此对根有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在广袤的沙漠戈壁上,连绵起伏的沙丘像海洋中的小岛一个个排列到远方,那沙丘就是红柳的家。红柳一旦在沙丘扎下了根,就成了风沙的死对头。从地上看,它的枝干只有小小的一簇,而在地下却是一个庞大的根的家族,根系长达十几米乃至更长。它们无论是深埋在地下,还是裸露在外面,都是盘根错节,紧紧抓住每一粒扑向它们的沙土,牢牢地拥抱着大地,坚贞不屈地固守着自己的家园。瞬间,我对那已死和方生的根产生了敬畏感!
记得在部队营区生活中,取暖做饭需要有人去打柴,这样使我有机会进入戈壁滩上的原始胡杨林。那数百公里连绵不绝的胡杨林是沙漠地带最悲壮的生命景观。它酷似一副写意画作,浓墨重彩,热烈奔放。在胡杨林里,空中没有飞鸟,地上没有走兽,也没有任何有生命的植物,只见那一座座堆积如山、盘根错节裸露的胡杨根。有人说,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烂;有人形容,一座胡杨林就是一座根的博物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理解。那胡杨根如铁锚深深扎进沙土里,好似英雄的筋骨,支撑着顽强不屈的生命。
对人类而言,也一样。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根是什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沃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磐石!是如长城般万古不磨的基石,是如长江黄河般涌动的血脉!旅居海外的华人几代人长念故乡,尽管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寻根问祖,那是他们虽然人生活在异国他乡,根却植在他们骨髓里,烙在他们的基因上!人们常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摇篮实质上就是“根”。这些寻根者,尽管来自不同的国籍和地区,甚至连语言也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还记得90年代初有首歌《把根留住》风靡全国。每当听到这首歌,那沉重而又悲壮的词曲久久在我的心中回荡:“啊,一年过了一年,啊,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 …… ”台湾歌手童安格那略微有些沧桑的声音将茫然于生活奔波中的无奈者的辛酸与忙碌演绎得淋漓尽致。它的意思是尽管人在社会生存不容易,整日劳碌奔波,心力憔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内心对真善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传统道德的这个中华民族的《根》永远不能丢。
根是生命的源泉。在自然界里万物有了根的支撑,才有生生不息的物种,才有五彩斑斓的世界,才有人世间的繁华和昌盛。“根”的含义太丰富了。每当想到根,看到根,自然联想到我的军旅生活,永远抹不去忘不掉。当年的军营是我梦升起的地方,是我锻炼成长的地方,我的青春之歌在这里唱响,我的青春之梦在这里绽放。部队是大熔炉,是历练人的地方,它将完成一个老百姓到军人的蜕变,让你知道使命与责任的真正含义。正是部队这段经历,培养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的道理、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和人生的目标。“戎马征途报国家,军旅生涯当无悔。”在部队里有前辈奋斗的足迹,也有我青春奉献的记忆,它是我心中永远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