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倪旭生的头像

倪旭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23
分享

与雷锋同年出生的“中国好人”

在安徽省无为市,有位不折不扣的“80”后,他叫王显才,1940年5月出生,1959年参军入伍,因表现突出,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后由班长被提干任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64年,王显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他在副营长职位上转业回地方工作。

作为一名已退休21年、有着58年党龄的老人,目前仍在为祖国的下一代工作不停地奔波、操劳着,风里来,雨里去,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2000年年底,六十周岁的王显才从原无为县十里墩乡人大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后,准备颐养天年。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十年后的2010年,当时的乡党委书记找他这个“70后”谈心,希望他能到乡里的关工委来工作。次年,71岁的王显才经慎重考虑后,毅然接受了邀请和挑战。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10年如一日,他始终扑下身子,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反复核实那些面临辍学危险的孩子的家庭背景,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全身心地投入繁琐、费力、劳神的工作中。

截止目前,王显才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共募集善款258.8460万元,资助贫困生1246人次,有17人考上大学,其中3人已走上工作岗位,正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出力呢,当然啦,他们同时也在努力报答亲人的养育之恩。这个美好、温馨的结果,正是王显才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和不敢、不能懈怠的力量源泉。“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使这些不幸的孩子,在艰难困苦的人生成长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间有爱、未来可期。”王显才老人如是说。

因工作成效显著突出,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芜湖市优秀共产党员”、“芜湖市岗位学雷锋标兵”、“芜湖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芜湖市最美退役军人”、“无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无为县‘最美双拥人物’”、“无为县道德模范”、“无为县‘五老标兵’”等几十项荣誉称号。2018年,王显才被评选为“中国好人”。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国文明网、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芜湖电视台等众多媒体报道过。

“我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县各类表彰,多达数十次。我深深地知道,自己虽然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还很不够,距离上级的要求、距离困难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只要我的身体条件、精力、体力允许的话,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做下去,以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和孩子们的期待,积极回报组织上的褒奖、关心和关爱。”

十年来,王显才先后自费购买两辆电动车,更换过十二个轮胎(内外)。镇上的主要领导见王老年纪越来越大了,也曾关心地对他说,要设法为他安排一辆车。可能是负责人考虑他做过大手术,除了照顾老同志外,也有出于安全因素考量吧。但是,组织上的好意却被他坚决拒绝了。王显才认为,坐在轿车上跑会无形中拉开关工委同志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距离。另外,骑电动车在一些偏僻的乡间小路上跑起来也方便,既环保,又能为政府节约点经费。

每一年,王显才都会对全镇所有留守儿童、特困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建立起完备详实的档案材料。特别是在炎热的暑假期间,他会对亟需帮扶的对象,逐校逐村逐户逐人进行核实,并依据现实情况,随时随地对资料进行补充、修正,确保将有限的帮扶资金用在“刀刃”上。

虹桥社区的陈昌荣、陈昌胜姐弟,母亲患有精神类疾病,父亲常年在北京靠捡破烂艰难地维持家庭生活。姐弟俩学习成绩优秀。王显才得知后,暗下决心:一定要扶持他们。于是决定每年对他俩予以重点资助。截止2020年,共资助陈昌荣、陈昌胜姐弟俩45000元。如今,陈昌荣大学毕业后在合肥市工作,弟弟正在西安某大学读大三。

通过长期工作,王显才发现在援助者与受助对象之间犹如隔着一条“界河”,两者缺乏有效的情感传输纽带,而关工委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正是要在二者之间构筑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其能互联互通。

辖区镇河村的赵某平,精神上有点障碍。由于家境贫寒,早些年他的妻子因此离他而去。家里的两个孩子,大的12岁,小的才9岁,两人都是瘦巴巴的,明显的营养不良啊。平日里,主要依靠赵某平的身体也不太好的老母亲带着孙子孙女生活。有一天,王显才听说他不准备给孩子们上学了,这可怎么行呢?因为着急,他骑车骑得有点快,迎面而来的一辆轿车开得也特别快。如果他不是及时跳到路边的小沟里,可能也就不在人世间了。

赵家两间歪歪斜斜的草棚泥巴墙,屋顶用塑料布遮风挡雨,在屋里几乎就能看到外面的天空。三代四人挤着一张床睡。王显才看到这种状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通过多方工作,他为两个孩子每人每月争取到600元的生活费。另外,他还积极向组织上进行汇报,为赵家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可是,先期的配套资金按照规定得由他们家自己出,赵某平哪里能拿得出来呢?于是,王显才设法联系当地一位企业老总,并领着他上门实地探视。该老总见此情形,鼻子一酸,眼泪几乎都要流出来了。他当即表态:老书记呀,啥也别说了,我先弄些砖把他家房子的墙给砌起来,再给房顶盖上瓦。另外啊,这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我全包了。这位热心的企业家,近年来先后拿出11万元给赵家建新房,从而彻底改变了他们全家的居住条件,也使得两个孩子能够顺利完成义务阶段教育。

……

早在2013年,王显才就呼吁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程。当时的无为县十里墩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积极响应,并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镇直各单位,明确“一定三年”。党委书记带头结对帮扶,其他党委委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纷纷响应。书记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支取二千元,其他人员不少于一千元。连同乡里的七站八所,100人结对100名贫困中小学生。此举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了贫困学子,更使得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激励。当地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得到改善,多次受到省、市关工委的充分肯定。

每一笔善款,从筹款到发放至贫困生手中,王显才都有一本明细账,坚持在“阳光下”操作,始终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尽最大努力“瞄准”那些真正亟需帮扶的孩子。每一次集中发放,他都会举行一个简朴而隆重的仪式,邀请镇党委政府领导到场,另外还邀请捐资单位(个人)、学校、行政村负责人以及接受捐助的学生或监护人出席。“如此良性循环,使一些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个人更愿意与我们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芜湖市发电公司团委、芜湖阳光爱心协会等单位,对于我们确定的资助名单,他们一家一户进行实地走访。贫寒学子窘迫的家境,每每令他们动容感伤;我们认真细致、勤勉高效的工作作风,得到对方充分信任。多年来,他们每年都来资助、扶持十里墩贫困儿童教育事业,这是源于对方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认可啊。”

2016年,王显才受邀参加芜湖市“五老”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时,“雷锋标兵”这个称号让他受到很大触动:8名成员,年龄总计600岁,最大的87岁,最小的也有68了,平均年龄75岁,王显才居其中。更为巧合的是,王显才与雷锋同志还是同年出生的,连入伍的时间也相差不过几个月,距今已有六十多年了。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十余年来,王显才一趟趟地下村,一户户地调查核实,笔记本上记满各种他认为有价值的数据。如今,王显才的手机里存储的工作上的联系名单,多达四五百人。在无为市的十里墩镇,人们经常能看到一个挎着小包,腰背略显佝偻,戴着老花眼镜,或骑车,或步行,穿梭在村庄、社区、学校之间的头发几乎掉光的“80后”,那就是王显才。

时代在高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然而“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反而越来越具有新的内涵与光芒。“作为与雷锋同时代的战友,我荣幸地扛起‘向雷锋同志学习’这面大旗,坚定沿着他的足印奋勇前行,决不负组织和人民重托。”王显才如是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