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秋天,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在野外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很快就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中篇小说所吸引。尽管作者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他。
随后,屠格涅夫开始四处打听该中篇小说作者的住处,逐渐了解到作者的一些身世:他两岁丧母、九岁丧父,先后由他的两个姑母抚养长大成人。屠格涅夫找到作者的姑母,明确表达出他对这个年轻人的欣赏和肯定。
姑母很快写信把这个喜讯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小说在瓦利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就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屠格涅夫也逢人便夸奖你。他还说这位年轻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这位当时24岁的小伙子,在收到姑母的来信后欣喜若狂。他原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信笔写来以打发心中寂寥的,而屠格涅夫对他的欣赏,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让他找回了自信,找到人生的价值。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去,最终成为全球瞩目的大作家。
这名幸运而勤奋的小伙子,就是后来扬名世界文坛的大文豪、思想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致于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有人这样评价其中两位最具代表性的“双星”:“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而托尔斯泰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出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他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被誉为是可以与荷马史诗比肩的作品。它的光荣和伟大在于托尔斯泰使俄国19世纪初的历史“重新复活”了。小说对卫国战争的场面描写和主要人物的成功塑造,是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1873~1877年,经过12次修改,他完成了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的创作艺术,评论界认为“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1889~1899年,长篇小说《复活》问世,更是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从而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俄国革命的镜子”。同时,他还创作出大量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世袭贵族出身的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着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28日,他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病逝于外地的一个小车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就这样走完了他极富传奇的人生旅程。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大家为何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在生活中,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当存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而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确不乏千里马,然而,很多时候独具慧眼并热心提携后人的伯乐,更显得珍贵,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