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缪知行的头像

缪知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6/30
分享

读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

我最早知道黄永玉先生是看他画人物、画猫头鹰。后来知道他九十多岁依旧抽烟斗、开跑车。活的十分快意。读他的书,是第一次。我有关此书的随想,由两个故事聊起。

其一关于黄永玉的表叔沈从文。在五七年“鸣放”期间。政策上开始“引蛇出洞”。上海《文汇报》办事处开出一张请在京知名人士“向党提意见”的名单。其中便有沈从文的名字。按照黄永玉对沈从文的推测,他大抵是要提建议并签名的。但一个赌气帮了沈从文。在名单上,他的名字与著名演员“小翠花”相邻。一向笑眯眯的沈从文发火了,原因是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应和一个“戏子”相邻,便拒绝签字。

其二关于黄永玉的一个好友,画家于所亚。一九四八年,于所亚与黄永玉等人在筹办一部木偶片。正好碰见当时的一位当红女星拍戏。当女星准备开拍,脱下皮草时,一位临记问道“你唔怕冷吗?”女星答到“为了艺术嘛!”于所亚则忽然发怒,说到“丢那妈!你懂艺术?为了钱!”现场直接静默了三四秒。

两文中文人的脾气和“矫情”都跃然纸上,还有一丝招人讨厌的傲气。北京话讲做“劲劲的”。这些“矫情”未必合理。但却那么有趣、可爱。这背后是敬畏,是原则。不是过分看得起自己。而是心中敬畏文艺。我们是否要将这种所谓的文人古怪理解为一种好现象,我看未必。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交”,但未必一定要把有癖好本身解释为优点。不是优点又怎样?但即便有些古怪,相比于作践文艺,我宁愿这样的古怪多些。起码它是有可爱之处的。同样使我有感触的,是书中体现出的大家对于美的追求。无论齐白石、李可染,还是黄永玉自己,我感受到在他们的观念中,“美”和“生活”是顺理成章排在一起的。使我想到作家林达所著的《像自由一样美丽》一书,其中收录了许多在集中营中的犹太孩子的画作。“追求美”几乎是人的本能。它未必会使生活多么好,但或许可以使生活不那么坏。“守原则”和“追求美”这是简单的可贵习惯。我猜也是成功与长寿的秘诀。

当我合上书,这不太厚的散文集中飘满的“忧郁的碎屑(黄永玉语)”勾勒出我心中那位一九二四年生人,即将九十八岁的酷老头黄永玉。我不能理解他在作文时是何等悲伤。那些忧郁的碎屑,都抖落的几乎一片不剩。多少往事,真真已经到了知与谁同的时候?这或许是长寿的苦处。但有什么办法?还不是挥挥手作罢?只是曾经年轻过、风骚过就好了。趁年轻多做些事,哪怕在日后觉得是蠢事。等垂垂老矣,老有所忆。面对儿孙,老有所言。让脸上还能有机会闪出一丝骄傲的神情。留给孩子们一个潇洒快意又夹杂着些许狼狈的背影。当蜷在仄庐,可以因曾经某件有趣的小事发笑,夫复何求?黄老头的青春十分多彩,又有多少人还没来得及做,没来得及说,就老了?有些事情不趁早做,便没有机会。任凭如何后悔,过了就是过了。连做回忆、讲故事、吹牛都无处开腔。

时间真不给面子,这么多年,沧海桑田让一人看尽了。给予与剥夺之间,几乎只剩黄老头一人,任凭交织的感情在风中缠绵凌乱。“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的提不起来。(黄永玉语)”自己的脸在内,一张张脸逐渐破碎。但在记忆中,他还是帅哥,她还是美女。大家都是汗流浃背的模样。笑的不顾一切。不切实际的念头飘来飘去。这些零碎的片断存在于脑回路里,存在于一个个铅字里,存在于曾经的某个实实在在的季节里,这怎么不是真的?太阳可全看见了。有人只是玩不动了,但不代表没玩过。

再过十几天,黄老头将迎来九十八岁生日。无论往事如何痛苦,还是依旧祝他生日快乐,身体健康。不过骂一句“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黄永玉语)”也是应该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