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缪知行的头像

缪知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7/07
分享

读汪曾祺《职业》而谈天性的动人处

《职业》这篇小说中的故事,我是几年前在某档节目中听史航老师讲的。今天看了汪老的小说集,才将这段精彩的故事和《职业》这个名字对上。

《职业》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懂事老成而被人称作“小大人”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上不起学,只好每天走街串巷去卖东西。同时就要吆喝,吆喝的是“椒盐饼子西洋糕”。许多放学的孩子就做个游戏,把这句吆喝改成“捏着鼻子吹洋号”,调还是一样。后来这句改编后的词逐渐传开,“小大人”也知道,但还是照常走街串巷。直到有一天,“小大人”有了闲暇,走入一条无人小巷中,他几乎抛开一切的大声吆喝了一句“捏着鼻子吹洋号”。

这篇小说只有两千多字,故事就结束了。小说结尾的那句“大声的,清清楚楚的(汪曾祺语)”“捏着鼻子吹洋号”所体现出的天性的使然和非典型的释放使我被彻底的震撼。人肯定无法逃出所有枷锁。有些枷锁在出生时就已连上皮肉,与其混为一体。对那位“小大人”,有职业本身的枷锁。有家境的枷锁。更无形的无法摆脱的,是社会期待的枷锁,使人被迫进入社会所期待的设定中,社会期待那位叫卖的孩子是“小大人”,应当懂事。应当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应当早早的摒弃许多天性。幸好,最终他吆喝出了那句感人的“捏着鼻子吹洋号”。成为社会上的人之前,首先是个生理上的人。有多少人都忘了其实自己想喊一句“捏着鼻子吹洋号”?虽然“小大人”终究是在无人之境喊出这句话。不过也够了。面对枷锁,呐喊就是好事。

对于创作者,最重要的是视角和观点。因为人人生活在生活里。如果只是毫无视角可言的转述生活,就完全没有创作的必要。而汪曾祺的这篇文章,取材于一件小事。但大多数人根本都没有注意过这种小事。小事里的挣扎、可爱是应该着眼的。在真实的生活中,大多数人也只能接触到小事。汪曾祺的《受戒》和《职业》都是从天性人性的角度去谈破除枷锁。可能主角自己都没发觉自己的行为是一种反抗。都只是天性使然。这种天性的美是最打动人的,最能使人产生共鸣。也是最可爱的。

忘记什么人说的,沈从文的文章中有一种萦绕着“水汽”的感觉。汪曾祺的许多文章亦是。《受戒》就是典型。我对“水汽”的理解是,一种环绕的驱散不开的,朦胧的氛围。像是澡堂子里的水汽一样。在看清楚了和看不清楚之间徘徊。当你认为他要讲明了,他又故意不讲明。一是汪曾祺文章的取材、视角,二是文中“水汽环绕”的朦胧气氛。三是把小说散文随笔诗歌等文体进行融会贯通的水平。现在能掌握这三者的作者寥寥。

很多人好像总为了写些好像高大上的东西而费劲。而忽视了很多真正有味道的东西。着实被聪明误了。本来有机会进行真情的流露,却不由自主的变成了拙劣的套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