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宁波的头像

符宁波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0/06
分享

生活中的那些事(1)

生活中的那些事(1)

买帽子

"你一个老男人,买那么多帽子干什么?"这是我每一次在挑选帽子时,夫人讲的话。

近年来,我对帽子到了情有独钟和爱得无以复加的地步,每到一处有帽子的地方,都会停下脚步,左看看右瞧瞧,认真挑选,而且会要夫人作参考。

我对帽子的喜爱,来自生活的需求。一方面,夏天太阳毒,晒在头上火辣辣的,十分难受,而且长时间的照射,人的皮肤会变黑变粗糙,甚至还可能中暑。其次,随着年纪增长,满头青丝逐渐变白,看起来人显得老气,而我染发后皮肤骚痒难受,不想过多的染发,希望借一顶帽子来遮丑。

当然,更希望有几顶好看的帽子来增添光彩,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以减轻年岁增长过程中的影响,不至于让人一看到就不喜欢,甚至是厌恶。

帽子没有选好,会影响心情,而要达到遮阳、遮丑和增彩的目的,肯定要认真的挑选,必须到店里面一顶一顶的试。与头型不合的不能要,与脸型不搭的也不能要,与皮肤不配的更不能要。

有一年,选了很多家店,但没有一个中意的,最后没有办法,决定去别的城市购买,也终究没有选到一顶合适的,夫人更是雷霆暴发,觉得我多事,心里作怪,有病。

因为买帽子,我与妻子意见大多都不一致,也会发生争吵。我认为自己觉得好看,才是好看,夫人认为帽子是戴给别人看的,只要不出格,不装逼,不装嫩,样子过得去,大小基本合适,颜色不娇艳,戴得出门就行。

我们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我坚持帽子是实用性的,首先是为了满足自我需求,而不是为了别人,如果自己不满意,是如何也不会买的,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夫人用她的眼光评判,自有她的道理,但我们互不买账,甚至会不欢而散。

为了这顶帽子,我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春夏秋冬都如此。

去年,我决定向网上进军,大方位大范围地搜索,而且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款式。买回来一试,大小合适,颜色不娇不暗,布料普通,价格也不贵,觉得非常成功,也终于一扫郁忧,开心起来,甚至走路也是轻飘飘的。

戴上它,感觉自己年轻了十岁,非常完美,关键是惊瞎了夫人的双眼,再也不敢在我面前叽叽喳喳,胡言乱语。

从此,我戴上适合自己的帽子,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忙碌在工作的各个角落,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也舍不得脱下,同时原本不喜欢拍照的我,也拍下了许多戴帽子的精彩绝伦的照片。

一顶好看的帽子,的的确确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快乐的人又回来了,又经常笑口常开,又能够妙语连珠,而且写诗作文的兴趣也增长了不少,对文学的热爱也与日俱增,文思泉涌,日日吟诗作文,不亦乐乎。

之后,挟此东风,结交文友,也开始在不同的平台上传诗文,也开始梦想自己有更大收获或更大进步,于是更加不遗余力。许久之后,又加入了诗词楹联协会,有了更多更好的机会学习交流,参加更多的有益活动,但也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

有一天下班后,坐在电脑桌前,照例又开始准备着坚持了很久的一日一文和一日一诗,却忽然感觉有一些疲惫不堪,精力不能集中。猛然间,醒悟过来,觉得自己中了魔怔,就如同当初买帽子一样,把写文吟诗的兴趣爱好当成了枷锁,捆住了自己的手脚,锁住了自己的精神,让生活失去了快乐的初心。

兴趣,应该要为人生带来快乐,而不是烦恼。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参加采风活动时说过的话。一位文友问我为什么参加文艺类协会,我的回答是希望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快乐。

我们为什么要出发,为什么要写诗,为什么要写文章,为什么要读书学习,为什么要努力工作,不都是要让生活更美好吗?

借钱

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而我一摸口袋,身无分文,坐不了车,只好淋着雨,一路跑步回家。

刚进家门,就挨了一顿狠批:"不知道找人借两块钱,坐公交车或打的回来,淋雨,如果你因此生病了,不是多出更多的钱了吗?"

夫人的怒吼,让我羞愧和紧张,而我并非不懂这个道理,只是觉得没有必要,再者当时身边并没有熟悉的人。

其实,我并非悭吝之人,虽然节俭,但对自己并没有吝啬到如此程度,但夫人的一席话,却让我想起了很多。

我向来主张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生活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办事不要超过能力许可,或者提前享受不该享受的生活,所以很少向人借钱。

当然,不借钱也还有其他的原因。一是借钱难,即使是亲戚,他也要看你有没有偿还能力和会不会还钱;二是金钱至上的社会,人们不会把钱留在手上,喜欢钱生钱,通过买房炒股等投资手段升值赚钱,手中不会保留多余的钱。

性格使然,所以从小到老,除了借书之外,自己宁愿受穷,也不会低声下气地去向别人借钱,觉得借钱就像讨米一样,看别人的脸色,听不中听的话,人格都矮了不少,走路都会抬不起头。

在最困难的时候,吃了上顿,没有下餐,孩子还要隔三差五地住院,我们卖掉了家中最值钱的物品,也没有开口求人,伸手借钱。

唯一找人借钱,是买房子后装修,精打细算仍超过了一点点预算,迫于无奈,夫人才开口求人,找了几个最可靠的人才借到。

这件事,夫人经常念叨:人穷的时候,不要妄想有人会帮你,能够帮你的,一定是真爱,值得一辈子宝贝与珍惜。说得很有道理。

有人说,借到钱是本事。我不赞同这种观念,借钱也要看是否有能力偿还,没有能力偿还的话,还是不要去借钱,人不能只管借,不管还,这样的人没意思,别人看不起。别人借钱给你,是多种关系的叠加,考量的不只是借钱,还有钱以外的东西,千万不能因为钱,丢了最宝贵的,这样得不偿失。

如今能够借钱给人,对被借钱者是一个考验,需要有本事决定是借还是不借,需要想清楚该不该借,借多借少。非常善良之人,心里往往会十分纠结,很难取舍,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借钱也是借的善良,借的是人心,借的是情义。也可以说,不是善良之人,不是重情重义之人,如果他不想借,哪怕是一分钱也不会借出去。

也可以认为,通过借钱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本事,还真不是一句玩笑话。这个本事,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人诚信和偿还能力。借不到钱,肯定是没有这种本事,没有诚信和偿还能力的,借出去了,肯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有时候,也并不是不想帮人,主要是借钱容易,收钱难,这样的例子太多,影响很坏。有些人借钱的时候装孙子,还钱的时候却成了大爷,出言不逊,忘恩负义,这样既寒了被借人的心,也把社会风气搞坏了。

当然,上当多了,吃亏多了,人会变得聪明,就不再随随便便借钱。借钱的时候,会考虑很多,会看这个人的人品怎么样,这个人有没有偿还能力。人品好,讲诚信,只要开了口,一般不会空手而回,被借之人即使能力差一点,被借的时候手中不宽裕或者有困难,也会想方设法地挤出一点钱。有些人,只管借,不管还,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和他来往了,关键的时候再也借不到钱了。这种人败坏了社会风气,没有诚信,失去朋友,也是罪有应得。

同样,救急不救穷,也是一条原则。家中遇到急事,大多数情况下,有能力的人都会出手相帮,但是穷,不是借钱的理由,所以人穷的时候,自己少用一点,努力地去赚钱攒钱,才是王道。

借给别人钱,实质上也是一种赌博,有一定的风险。赌赢了,别人会还钱,赌输了,可能会反目成仇,永生不再来往。

生活中借钱的,大多数是朋友亲戚,否则开不了口,如果不是亲戚朋友,开了口也没有用。朋友和亲戚借钱,闹出矛盾的很多,甚至会成为仇敌,永生不再来往,这样的事情最伤人心,造成的影响也很大。

亲戚之间,不借是仇,借钱不还更是仇,比较揪心,也难以取舍。好面子,不好意思不借,往往会吃亏,如果数目较大,更是难以取舍,必须要考虑借出去了收不回来的风险,借出去了会成为仇人的可能性。

朋友之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了不还,再借就难。上学时,碰到一位老乡借钱,说是出去玩,下过月还钱,但是这个人从此便从老乡群里消失,找也找不到,成了一个见不得光的人,形象全无,人品彻底丧失。后来又碰到了一个天天见面的人,借几十元钱买了一件衣服,几个月后仍不还钱,之后便再也不理此人,算是看穿了这个人。

借钱,有时是一块情感试金石,可以考验两个人的关系好不好。如果实在看不清楚,就找他借钱,数量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能力范围之内最好。肯借的人,至少是喜欢你的。

味道

小时候,对气味很敏感,只要闻到那种味儿,便会全身不舒服,不仅坐立不安,而且还反胃,酸水一阵的涌动,十分不爽。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特别,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东或西,或轻或重的,只是特别的东西略有不同,正如有些人对花粉过敏一样, 有些人对汽油味敏感,坐不得车。

记得有一个亲戚非常特殊,他特殊到了对某些字都特别敏感,根本就听不得屎尿屁之类的字,一听就会呕吐不止,所以我们讲话都会小心地避开这些字眼。有一次,不小心说漏了嘴,只见这位老弟干呕,翻江倒海,脱口而出,好不壮观,好一会儿才平复。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难忘,但又不好明说。那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身上有一股难闻的味道,不是狐臭味,好像是很久没洗澡或者是刚从垃圾堆里出来的样子,带着一股腐乱的气息,所以我坚决不和他在一起,很快就逃离了,宁愿在外面漂泊。之后,有了一些经验,远远的看到那些头不梳、衣不净的人,就远而避之。

当然,后来长大以后,参与劳动,自己身上也渐渐地有了一些味道,有了一些劳动人民的味道,从而渐渐地对气味有些适应,不再同以前一样敏感。

有时候,大家干了一天的活,身上的衣服都结了一层汗渍,男人的烟火味,彼此之间也不是那么在意,都很快乐的欢笑。工作以后,火车上的热量烤得全身发热,靠近即会流出一身汗,没有办法讲究,但下班之后洗澡换衣是必不可少,不然别人会有意见,久而久之便不愿与之交往。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文明礼貌意识不断增强,"五讲四美"、"文明乡村”、"文明城市"的建设,促进文明程度的提高,讲卫生已蔚然成风。人际交往中,已经很少碰到身上有强烈味道之人,稍许有一丝味道的人也会喷上一些香水,冲淡或彻底掩盖那一丝丝味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功能减弱,身上总是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有一些毛病,体臭、汗臭、口臭等皆会有之,因此,若是需要去参加聚集性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会先洗一个澡,换一身衣服、刷牙,清清爽爽的出门,有时还会买一盒口香糖,尽量不让自己给别人带去不适。

看到有人当场捏着鼻子,迅速离开某些的场合,的确十分尴尬,令人难堪,对不讲究卫生的人而言,是十分不好的。也看到有人讲话时,用手遮住口鼻,不让自己的气味传出去,但也有一些讲话之人,一开口就是一股大蒜味、烟味,不太讲究,人们也避而远之,也属正常。

"夏天勤换衣,冬天勤洗澡,吃饭不要吃味重的食物",大多数人都受过这方面的教育,也会尽力注意,大多数人去参加聚会,或者去公共场所,也会精心打扮自己,身上穿得干干净净,人也神清气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错,人们也会乐意与之交往,反之,那些不讲究的人,身上不干净的,大多人都不愿意搭理。

古人在祭祀活动之前,有熏香沐浴的习惯。上台演戏的人,即使穿得破破烂烂,也是干干净净的。这大概也是一种文明传承吧。

现在条件好了很多,身上有气味的人也没有必要烦恼了,只要经常性的注意一些,买一些去味产品,或者其他方法,都可以让自己变成另外一个荣光焕发之人,变成一个风度翩翩,满身发光生香的人。

绰号

泥巴,是人生中第一个绰号,而且是我最讨厌的一个绰号,只要一听到这个字,想起哪脏兮兮的样子,就起鸡皮疙瘩,浑身不舒服,恨不得把取绰号的骂一顿,或者打一顿,真的讨厌之极,可恨之极。

然而也终究只能在心里想想。小时候,力气小,打人又打不过,骂人又不能骂,只好在心里嘀咕几句,而且取绰号的哪个人还是我的叔爷爷,所以什么脾气也发不得,只能听之任之或者干脆躲得远远的,做到眼不见,心不烦。

第二个绰号,比第一个外号多了一个字,换成了稀泥巴。这是初中班主任在大庭广众之下叫出来的,大意是稀泥巴糊不上墙的意思,这是一种调侃,也是一种污辱,也有恨铁不成钢的意思,但我没有办法,只能无奈的听之任之。后来,叫的人多,听得烦了,干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很快便被第三个绰号所取代。

干萝卜皮,是第三个绰号,与第二个绰号的意思截然相反,它取自歇后语,即“干萝卜皮,有发头”,有表扬的意思,也是初中班主任老师喊出来的,也算是为我正名了,但泥巴这个绰号是怎么也甩不掉,真是应承了那句话: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也应承了老家的那句话,泥巴粘上了,甩是甩不掉的。这几乎成为了我很多年心里阴影,十分不爽。后来实在是没办法,干脆把名字改掉,这才堵住了他人之口。

上大学以后,绰号版本升级,文雅了很多,大都是阿什么的,如阿才、阿冰、阿福之类,我因为姓氏的缘故,沾了光,阿福便成了我最喜欢的绰号,比本人名字还喜欢一些,而且这个绰号一直叫到现在,真名却叫得极少。

阿福,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福气,人生也近乎变态般的顺利,不再糟糕,朋友也起来越多,快乐和幸福也是与日俱增,可惜的是叫的人太少,仅限于同学圈。

上班后,绰号变得实际,而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进单位后被别人一直叫某总。

其实,我是相当反感的,一个职工,而且还是学员的时候,就被人叫某总,不仅夸大其词,令人厌恶,而且相当肤浅,过于庸俗。但是没有任何办法,就是这么一个环境,大家都是这么叫的。

这个某总,叫是叫出来了,而且一叫这么多年,竟然成了一个标签和别人嘲笑的对象。一个假总,确实硬气不起来,我也一直不应,他人叫他人的,我不应也不理,也就这么多年相安无事。

前几天,参加一个朋友的喜宴,碰到了几个恶心之极的人,讲着姓正姓副那么老套的笑话,真的低俗、无聊,一点都不像个有素质的人。我没有接话,也没有反击,非常冷淡的看着那几个人,正如看到几个小丑一样,心里觉得非常恶心,都是几十岁的人,还开着二三十岁的玩笑,也真是的。

好的绰号,叫起来让人欢喜,不好的玩笑,还是少开为妙。我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不喜欢喊别人的绰号,也不喜欢开别人的玩笑,尤其是陈旧、低俗的,努力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称呼一个人,还是有讲究的,不可乱叫乱喊,对于那些胡言乱语之人应该要回炉学习,多学习文明礼仪,做一个让人喜欢和让社会接受的好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