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宁波的头像

符宁波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2/01
分享

杂题三章

生活中的二三事,观书法展,采风诗词之乡,记录身边的志愿者,感慨哉。

1

美艳880:湘中铁路服务名片

认识赵美艳时,没有想到她是娄底火车站的服务名星,也不知道就是美艳880(美艳帮帮您的谐音)本尊,权当其是一个热情的客运服务人员,后来她听说我喜欢写文章和传统诗词,要我给美艳880改一个歌词,便慢慢地认识了她,了解了一群服务旅客的模范榜样,更是对他们的“三个服务”的为民情怀赞不绝口。

温馨服务:千杯热茶暖人心

那一年,赵美艳刚从部队退伍进铁路工作,也刚好是提出春运服务好目标之年,于是娄底站就把关怀旅客、温馨服务作为服务目标,而千杯茶就是送给旅客的一股暖流。

在大年三十、初一初二等归乡心切的日子,又万家团圆的日子,给在外的游子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送上一份温馨的关怀,是她们迈向高标准高质量大情怀的服务起点。

在这些特殊的日子,车站休班的职工自发来到候车室,手捧热茶,绽放微笑,让旅客体会到家的温馨,减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度感,获得了旅客的肯定和夸奖。

后来,千杯茶成为了传统服务项目,也延伸到了五一、国庆、元旦及寒冷天气日子,而在客流量增大时,千杯茶也远远不止千杯,多的时候一个节日超出了万杯,她们付出也更多更累。

预约服务:帮残助弱行天下

为了进一步服务好旅客,尤其帮助好重点旅客,真正的帮残助弱, 方便老弱病残旅客进出站和上下车,美艳880迎运而生。同时也开通了以美艳880命名的微博、公众号,公布了服务电话及联系方式。

服务重点旅客,的的确确是帮在了点子上,把服务的花架子实实在在的落在了实处,而且更有意义,更加体现了救急解难的本质。有特殊需要的旅客或者家人通过微博、公众号或电话预约,美艳880团队会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做好对接,按照时间节点、列车位次等信息提前到位。

来往的旅客可以看到的一个个美丽的风景线,是穿着铁路职服的帅哥美女在推着轮椅、扶着伤残人员、提着扛着大包小包。

近年来,美艳880团队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也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添置了推车、轮椅等设备,也建立了方便重点旅客上下车联系机制,尽量安排列车停靠在一站台上下车,或者开放便利快捷通道,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实现了超越式发展。

倾情服务:找物寻亲圆心愿

旅客的财产安全也是美艳880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重点,为此,她们完善了路地和站车联系机制,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将失物找到,并迅速送到失主的手中。

帮助失散儿童和老人找到家人,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每年都会遇到许多下车忘了上车的老人小孩和粗心的父母,甚至还有患老年痴呆的老人,而这些失散人和家人焦急的心情是可想而知,因此准确信息反馈、加快行动反应成了特快服务的重中之重。

美艳880把帮失散人员找亲人作为服务的首选,发现情况后毫不含糊,当急立断了解信息,然后及时将信息准确反馈到位,同时又对失散人的安抚和照顾关怀备至。

通过帮旅客找失物,为失散人员找亲人,美艳880做得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成员的幸福感也满满,服务意识与质量大幅提升,为其他车站输出了更多的服务明星,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2018年,“美艳880”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打造赵美艳劳模创新工作室精品,培养和凝聚骨干成员60余人,继而创新“互联网+"服务,完成了既有速度、又有温度的服务转变,引发全国性关,影响力更加宽广,百姓的出行体验更美好。

2

观刘广文书法展

每隔一段时间,市展览馆就会对本土书画家的作品进行展览,我若有时间,总会装模作样地去观看,假模假样地寻找和发现书法之美。

走进刘广文先生的书法展厅之前,我已得知了展览的相关信息,了解了先生及艺术成就,得知其是一个有很高造诣的书法家,也得到了不少大师的赞扬。

我满怀希望地走进去的,正如我将去品尝一顿大餐一样,希望可以尝到名贵山珍,品到特色海味,抑或是地方小吃

走进展览厅的大门,正对着的是一幅金色的宣传栏,专门介绍刘广文先生书法成就,显示出高端大气,既撑面子,又撑场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很不错。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来看书法展厅,专业知识是严重缺乏和不足的,所谓的欣赏也是仅凭双眼所得的一些感性认识,连浅尝辄止都算不上,但我又是一个较真的人,如果碰到了感兴趣的点,就会花时间用心去感悟,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观察与思考,一定会品出味道出来。

当然,我认为好的,肯定是第一时间就能吸引我的,第一时间打动我的,就如同看一篇文章,好文彩相当关键,它总是那么的爽心悦目,总有那么几段话能敲击人心。

前面展出的书法,大多是精华中的精华,极品中的极品,理所当然是展示中最好的,也可能是曾经获得大奖了的。我一般情况下会非常细心和专注前面的几幅书法,分析和鉴赏它们的整体、笔画、结构、形体、渲染力。

果然,站在那里,我首先发现先生的书法有几个特点。

一是讲究字的个体形象,看起来有美感,有力感,还有韵味,生动而鲜活。字的笔画长短粗细,及曲直,大都与字的构成有关,因此先生的字具有生命力的,也是有形象的,似是在告诉你一些粗旷、细腻、灵敏、锋利、稳重的感受。

二是大部分字的笔画都留有虚空,不论直的、斜的笔画,中间都留有空白,像是秃笔书写的,像缕空的衣服。这种字体,十分少见,我是第一次见到。

三是笔画多有停顿,好像是在拐弯的地方蓄力蓄势一样,作者在此地用力,像要发出雷霆之威,发出千钧之势,亦或者是春风化雨,亦或是生机盎然。

另外,从展出的书法中,可以找寻作者的喜好,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境界。书法需要长年累月的临帖,需要细心认真的练习,还要不断的总结。他们有自己喜欢的名人名篇,写得多了,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浩然之气。比如,可以从曹操的《观沧海》中,大致看出其豪迈的性格,自信坚韧的品质。从刘邦的《大风歌》中,也可以看出意气飞扬,志在必得。

看完展出的六十幅字,收获还是蛮大的,名人名言的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正如刘广文先生在"捐赠娄底市美术馆书法作品展"前言中说的一样:六十幅作品,六十道灵魂的畅想;六十幅作品,六十回豪情的激荡:六十幅作品,六十朵梦絮的绽放;汇成璀璨的霞晖,浪漫着水墨春天,锦绣着温馨梦乡,升华着金色时光。

我的老单位也曾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后来有的也出了名,个别的还成了大家,甚至还到大学里上过课。他们各有所长,其早期的字常在单位的活动中展出,也有不同的个性,大刀阔斧,小家碧玉,阳春白雪,下里巴巴等等,各有千秋,各有所长。现在听说他们的字已经是一字难求,真的厉害。

我把先生的几幅字发到群里,他们立马就认出来这是谁的作品,并说出了他的书法师承何人,说出了先生创新出神如化的地方,并对我进行了专业知识的普及,收获更大,有些意料未及。

株山公园里的株山艺社,也常有作品展出,我常常去公园里逛逛,总会抽时间欣赏。说实话,我虽然看了不少,但欣赏水平有限,大多是凑个热闹。

有时候,我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认为开放的书法展或者书画展,毕竟是给普通人看的,正如我们写文吟诗的目的,就是希望让普通百姓看得懂,记得住,有所获,而不是看完后是一头雾水,不知所谓,这样是没有什么效果和影响力的,也没有多大意义。

我想,假如作品展示的时候,同时在作品的旁边附上一些专家的点评和专业知识介绍,提于普通百姓如何理解作品,如何欣赏作品,岂不是更好。假如这些知识和一些领悟,能够运用到自身的工作生活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帮助到自己,也应该是皆大欢喜。

好看,看得懂,真的很重要。不会和不知道欣赏,只能走马观花,效果就打了折扣。

希望那些鬼画桃符,看起来草书不是草书、行楷不像行楷,东倒西歪,像鸡爪爬的,还认不出来究竟写的是什么的、贻笑大方的作品少一点。

  3

进诗词之乡,品三甲精神 --记眼中不一样的涟源

走进诗词之乡涟源,听取涟源诗协会长谭周良的经验介绍,参观三甲诗词分会,以及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世业堂“可以居”,对涟源的印象有了新的认识。

诗词之乡,名不虚传

涟源是中华诗词之乡,传统文化土壤深厚,目前涟源诗联书画协会拥有老年大学一所,乡镇分会18个,学校、机关、厂矿团体会员11个,会员达三千多人,会员精品力作丰富,多人多次在省级以上获奖。

这一次来学习交流,获赠了三本诗集,我很快就拿起了其中的一本《悬车拾趣》翻了起来,看完了谭周良会长的自序,又品读了他为人生过程写的诗词,深深地为他自强不息、执政为民的情怀所震惊,同时更为他稀年学习诗词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折服,也想到了涟源市诗词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诗词之乡的传承之外,重要的还有这些领头雁的榜样力量作用。

涟源市诗联书画协会获得了市里的支持,活动开展丰富多彩,走乡村,入学堂,进工厂,办学校,出佳刊,交流取经,队伍不断壮大,作品更趋优良,十分兴旺发达。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和深入的学习交流,在涟源市诗联书画协会一行领导的帶领下,我们走进了三甲分会。

三甲乡离涟源市并不远,接近三甲乡时便远远地望见了红色革命老区的门牌,心里陡然升起一股敬意,更加迫切地希望早一点到达这个英才辈出的地方,感受这里人的铁血丹心。

抵达三甲乡三甲村,诗联书画分会的梁会长引领我们参观了太义图书馆。这栋太义图书楼是由当地安石集团梁姓老板捐款而建,同时也作为三甲乡诗联书画家分会、摄影家分会的办公大楼。一楼是图书馆,其琳琅满目的图书令人眼花缭乱,好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的整理书籍。二楼和三楼是书法室,展览了涟源许多书法家的作品,也珍藏了三甲分会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

三甲精神,世代相传

三甲村村部,也是中共蓝田特别支部陈列馆所在地。走进陈列馆,我们发现蓝田特别支部的党员大多姓梁,三甲诗联书画分会的梁会长才告诉我们,梁姓是当地的大姓,包括曾经的前首富梁稳根也是这个大姓中的一人,同时我也想起了太义图书馆的一副对联,知道三甲的名称的由来,乃甲文甲武甲商,名不虚传,其实更有富甲一方的意思。

参观铜盆村的清乾隆时期的建筑世业堂,得知其大大小小的房间超过两百间,但世业堂主屋前却挂着“可以居”的牌匾,让我想到了主人的看似低调的不低调,不禁脱口而出,囗占了一首《参观世业堂见取名可以居》,暗喻其明显的显摆。

小屋相加二百间,梁家祖上未欢颜。

取名看似真低调,可以该词忘苦艰。

参观世业堂,我们围绕其前前后后、楼上楼下观赏了很久,说实在的话,还是很佩服耕读传家的梁氏先人的,他们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三甲,同时也明白了梁氏血脉性格有能文能武、敢打敢拼、敢为人先的基因极其强大,已是深入骨髓,成为了他们鲜明的品质。

梁氏先人在乾隆时期就兴建了世业堂,比曾国藩生活的时期要早,他的这种耕读传家之风和三甲之精神是否影响了相距不远的曾氏,我们不得而知,但湘军骨子里敢打敢拼的精神与三甲梁氏的精神是极其相近的,这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联想。

涟源活力,薪火相传

近段时间以来,我陆陆续续地去了涟源的一些地方,比如湄江风景区,比如龙山归乡苑,听过很多涟源人的名字和故事,如只有7万人的茅塘镇,曾经有四位茅塘人成为某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的的确确能文能武能商,也有些后悔没有深入地了解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华诗词之乡。

我曾经和夫人探讨过为什么涟源出了那么多厉害的人物,为什么它能成为中华诗词之乡,而我的老家却没有。我们争论过这里曾是抗日战争西迁时办了许多学校,并深受其影响的缘故,现在看来,并不是这么回事,在参观了三甲乡诗联书画分会之后,我改变了看法,真正地认识到了耕读传家的影响。

我们从涟源返回后,我们区诗协的会长、副会长及诗友骨干们诗兴大发,纷纷写诗填词,刘会长更是高度赞扬这次交流学习收获巨大,更有诗友形容三甲采风诗满囊,足以见得大家都是满载而归。我也将赴三甲采风的点点滴滴化成了诗行,吟就了一首《娄涟诗友赴三甲采风》,即:

诗友蓝田聚,情倾三甲乡。

欣瞻先辈事,频赞旧时堂。

习武伸功义,经营立栋梁。

子孙添美誉,代代伟名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