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宁波的头像

符宁波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2/27
分享

三件小事愁心怀

网络虚拟时代,入群是经常碰到的小事,但若是惹得心烦意乱,甚至是感觉上当受骗,不如当急立断,迅速与此群说再见。

卡啦0K是再见平常不过的事情,有不少人喜欢唱几句调节心情,或者吼一吼发泄情绪,而我一直难以融入,大多是逃之夭夭,乐得清静。

有了微信之后,我基本上不带钱,然而我在走路时遇到了小朋友的求救,看到他失望的身影,心里莫名的不安和惭愧。

  1

  不如退群

一般情况下,我不太喜欢加入各类文学群,但我既然加入其中,必定会认真遵守群规,因此很少被踢出群,除非该群被迫解散。

丙申年,初学诗词,常常在网上搜索好一点、正规一点的群,以便学习借鉴,后来在蓝水河诗词群主的邀请下加入了该群,一直到现在仍然在群里学习,吸取有益的营养,自身的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头条、百度号出现,闲暇之余也在上面发文上诗词,亦曾受邀加入了一些诗词小组,互相学习,也有一定的收获,同时也有一些群主通过上述平台邀请我加入,我也有选择的加入了为数不多的群。

前一段时间,在头条上有人给我留言,说喜欢我的文章,也说要我多与之交流,并去欣赏他的文章。刚开始,我是打算置之不理的,因为我除了清楚自己的水平不怎么样之外,我写文的目的十分明确,纯粹是兴趣爱好,并不指望从中得到什么,也算是自娱自乐吧。可是终究还是去看了他的文章,并佩服该人的才气,便留言说了读后感。

说心里话,头条是大众媒介,大多数人也是普通人,写点小文打发时间的居多,真正好文章并不多见,而该人的多篇文章明显好于普通人太多,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是上佳之作,我欣赏他的游记,天马行空,信手拈来,想像力如行云流水,感染力也极其丰富多彩,读之是一种享受。

后来,一来二去,俩人加了微信,聊上了天。不久,该才子要拉我进一个文学群,我也答应了,并在平台上发了一些东西,但据我的观察,阅读量并不高,觉得这个平台也并不够纯粹,文发得多,但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看,不存在交流和欣赏。我的文章,包括自认为还写得不错的诗词,点赞的永远只有一个人,而且这一个人还是我自己。

然后,我去看了其他作者的发文情况,爆款几乎没有,多数和我的一样无人问津,阅读量少得可怜,点赞的几乎没有,但说句实话,这个平台有很多好文章,但没有人欣赏,这不是一件好事。

我经历过很多群,也曾在无数的平台上发过文,与这种情况差不多,阅读量和点赞量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你不给我点赞,我也不会给你点赞,故此就有了一些求赞求关注的现象,文章的阅读或点赞量多少倒是与文章的好坏没有多大关系。

玩了很多年的公众号,粉丝量仍然只有一百几十个,而且很多都是亲戚朋友、朋友的朋友,或者是喜欢文学的同事,但看的人并不多,很多文章都是个位数,点赞的也差不多是关系最好的,大概也是给我面子,让我还有一点点信心继续做下去。如若是诗词,点赞的就更加少得可怜了,真正的无人问津,冷火虚烟。美篇,百家号的情况也差不多。

对于我个人来讲,群多了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打理,更影响了写文作诗的兴趣,同时时而不时地受到干扰和影响,尤其是中午或深夜休息的时候受到干扰,确实烦不胜烦。其实,也有很多群一直在潜水状态,长时间没有互动,信息也基本上不看。

于是,我就想来一次彻底的清理,尽量地把一些或有或无的群退掉。就在我准备删除那位才子拉我进的群时,我点开我发的文,发现还有几篇文章没有审核,这在以前是没有出现的,而我知道这个群的平台如果得到了认证,是不需要审核的,于是我找到拉我入群的才子,问了一句什么时候可以认证,但我没有想到他的话有一点刺激人,一是仿佛根本就不认识我似的,二是有一些盛气凌人的感觉,而他在前几天还要我在这个平台做副会长的。于是,我觉得离开这个群,可能是件好事,就对此人说了一句离开这个群的话,并说了谢谢其拉我进群的话,结果此人不爽,似乎是觉得我太功利性,就冷冷淡淡地说了“不送”。不送,这两字,我理解是不耐烦、讨厌人,反正不是客气话,心里便感觉自己看人看走了眼,就写了一句“看来我看走了眼”,结果这个人马上回了一句“是我先看走了眼”,然后删除了我,一点也不肯吃亏。

这件事情,多少有点影响到了我的心情。我没有想到这么有才华的人,而且还很热情的人,素质并不是想象中的好。于是,我也把他删了,并退出了这个大群。

事后,我想了想,决定继续清理了一些互动不多的群,悄然无息地删除,也不告诉任何人。当然,我心里一直在想先前的这件事,认为自己应该要有所觉悟,不要轻易地答应别人的要求,哪怕是他如何有才华,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的人品如何,会不会影响到我的心情。

记得我给很多人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加入某个群体,初心是获得快乐,让自己有一个好心情,决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兴趣爱好伤害到自己。

幸好,这只是一点小小的不痛快,连伤害都算不上。通过这件事情,还是有教训可以吸取的,真正高明的做法应该是不声不响地删除,完全没有必要打招呼。

结果就是态度。夫人也这么说,没有必要的群,晚退不如早退,明退不如暗退,没有必要虚情假意。

  2

 我的卡拉不OK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进歌厅就头昏脑胀,十分不爽,所以对我来说,卡拉OK是一点也不OK。

最初,以为是自己五音不全的缘故,以为是自己不擅长唱歌的原因,于是下了决心,逼着自己恶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唱歌水平,但于事无补,一到歌厅,坐下来不到三五分钟,几首歌一唱就依然如故,于是乎,我从来不主动去歌厅卡啦,即使被朋友强拉硬扯,为了不让其过分扫兴,亦是到此一游,坐上三五分钟为止,然后拍着屁股,借故有事,溜之大吉。 

后来,朋友发现我真的不喜欢卡拉OK,渐渐地也不约我了,我也是乐得逍遥自在,喜欢回家泡上一壶清茶,看看书,写写文章,静享时光美好。

有人说,去卡拉OK,人多有气氛,尤其在喝了酒之后,兴致高,几嗓子一吼,神清气爽,人也越来越兴奋,快乐的因子会传染给大家,很嗨,但对我来说,不是享受,胜似受罪。

记忆中,进卡拉OK的次数屈指可数,最多三到五次。有时候,朋友聚在一起过生日,或者有高兴的事,习惯在聚餐后去歌厅渲泄一下,我要么不去,要么去了就走,所以加在一起的时间不到十分钟,严格来讲应不算。有几次,我印象深刻,但不是唱歌,而是酒后在歌厅睡觉。一次回老家,同学聚会喝了点酒,大家不能开车,就在酒店下面开了间房,他们高高兴兴的唱歌,我把耳朵塞上棉花,一会便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另一次是几个老乡去常德,知道酒后会安排唱歌,我就提前把自己灌了个大醉,师傅扶着我进了歌厅就一直睡觉,醒来之后便离开了歌厅,歌声根本就没有入耳,所以伤害不大,算得上是自始至终。还有一次,是一位爱好音乐的朋友过生日,我也是进了歌厅的,但在接了一个电话之后,匆匆忙忙地干活去了。

大学同学三十周年聚会的晚上,有一场卡拉OK,我是没有办法离开,但我一进去,耳朵似乎是失聪了,讲话的声音也听不到,只好借故到走廊里抽烟,扯上没有唱歌的同学吹牛皮,才熬过这难受的时光。

我这种情况是不是有病,因为不影响我的生活和工作,我没有看过医生,也没有去治疗,远离这样的场合也没有什么事,但朋友之间的感情会多多少少受到一定的影响的,但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改变,也只能听之任之,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当然,我也不是天下独此一份的人,我遇到过和我一样有这种毛病的人还不少,他们和我一样,进歌厅比吃药还难受,比参加比赛还费劲,亦是避之不及也。

生活中,家人也有喜欢唱歌的,夫人有时也想让我陪她一起去,我尽力地说服她,她也没有再勉强,但我知道她肯定很伤心和失望。

有一些退休了的同事,经常在我们附近的卡拉OK一条街唱歌,而我有时候走路遇见他们,时而不时地被他们拉扯进去,被逼无奈,说尽好话才放我出来,实在是让我苦不堪言。

量贩式KTV兴起,孩子与同学唱歌之后,觉得还不错,硬是要一家三口去感受感受。在经过KTV门口时,耳朵又莫名其妙地轰轰响,于是掉头就跑,一点余地都没有。孩子看到我的样子十分惊讶,也相信我真的难受,不是装的,也没有说什么,最后还是只有他们母子去唱歌。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会带给人们数不清的好处,卡拉OK会帮助人们放松心情、调节情绪,而我畏之为洪水猛兽,有人对此不理解,也有人总拿有色眼镜看我,但对我来说,深知其苦,也会对那些有不同个性的人多给予包容,并不会强迫人一定应该要怎么怎么样。

正如有人喜欢钓鱼,有人喜欢玩牌,各取所乐而已,我不喜欢去卡拉OK唱歌,但我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夫人还常常要我去钓鱼,但我实在是提不起兴致,哎,这也算是个性吧。

  3

 一块钱的尴尬 

在体育公园步道走路,后面追来的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开口向我借一块钱。

我停下来一看,好像是参加体校训练的学生,身上还保留着运动后的气息,头发尖仍然是湿的,脸色亦是红润润的,但我自从有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后,已经基本上不带现金了,所以我非常遗憾地对那位学生说道:非常抱歉,我真的帮不了你,我已经很久不带现金了,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一块钱并不多,也干不了什么事,哪里也不少这一块钱,可是我的确没有现金,无法给他提供小小的帮助,心里面还是有些不痛快。 

小孩礼貌地道了一声谢谢,转身走了,我看着他略带失望的样子,心里又涌起了一阵自责,也担心孩子不理解我,认为我连一块钱都不愿意帮助,更害怕他认为这个社会缺少爱。 

这个孩子求助于人,应该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而且这一块钱也明显是用于乘坐公交车的,不是去干别的,而且看他的样子,并不像是说假话的坏孩子。 

这个孩子求助于我,应该也是选择了很久,觉得我肯定有钱,而且乐于助人,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我还真没有带现金,没有帮上他的忙,解决他的一点小困难。 

因为缺少一块钱,他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回家,而我也曾经因为没有一块钱,被迫在雨中行走,淋着雨回家。甚至其他的人,大概也会有类似的遭遇和经历吧。 

在多年以前,买东西还不能用手机支付,我出门时总会背一个小小的包,包里总会备上十几块钱的零钱,用于坐车、上厕所、买水等,有时候碰到有人寻求帮助,也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包括后来跑步,在缠上一个腰带的时候也会塞进去几元钱,以备不时之需。 

而据我所知,现在大多数会使用手机人为图方便,早已不带现金了,他们手机绑定了卡,缴费、购物、坐车都用手机支付,扫一扫就完事,方便。有些老年人也是如此,我乡下七十多岁的母亲自从学会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付款,不仅买菜用手机,网上购物也用手机,有时候还会在群里发一发红包,算得上是赶了时貌。

城里的老人大都会用手机,而且公交车对老人免费,估计带现金出门的也很少,会不会是微乎其微,我不敢十分地肯定,但我还是希望有带零钱出门的人,可以给这样的小孩一些帮助,更希望公交车的司机们能关怀这些偶尔没有车费的人,载他一程。

记得自家孩子小的时候,上学时把坐车的钱弄丢了,走路回家,没有正点到家,而我们担心他在路上会出什么状况,心里十分不安。后来,我们会放多点钱在他的书包里,用于坐车急用,或者要他向同学借,而同学也没有就找学校门口的文具店老板借,上学后再还给他们,从而免除了许多烦恼和担心。 

经过了这件事之后,我想以后出门还得拿上几块钱的零钱,不至于让那些向我求助的人失望,我得对得起他们的信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