垱,读作垱(dàng),意思是为便于灌溉而筑的小土堤,常用为与当地所筑堤坝有关的地名,如舒家垱。凼,读作凼(dàng),字义是指塘、水坑的意思。也作“氹”。
不少生活在山区农村的人,应该对这两个事物不陌生吧。我的家乡就有一条环山而流的小溪,在有落差的地方就形成了凼,纯天然的或者洪涝较大时形成的凼,也就是水坑,甚至有些凼还比较深,比较大,其深度超过了一个人的身高,面积也接近了小池塘,长度和宽度差不多有十几米有,完全可以在其中自由的游泳,扎猛子,也可以从岸上跳水。
江家屋场前面的凼,是河道改道后形成的,它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玩的地方之一,也因为水比较深,有较大的危险,还曾有人溺水而亡,所以父母亲总是比较担心我去哪里玩水,若是发现之后,必会有一顿毒打,我就吃了不少的打,但是还是会偷偷地去。
其他地方,尤其是回水湾的地方也会形成凼,但因为没有落差,并不深,可以平常用来挑水、洗菜、洗衣服,小朋友也可以学打扑秋,扎猛子,基本上没有安全隐患。遇天干的时候,回水湾形的凼,水会比较浅,它的作用会受到限制,满足不了生活和游玩的要求。
垱,与凼不同,它是人工制造的,而且会反反复复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在每年开春之后,雨水渐多,农事到了育苗播种的时候,村里各个生产队队长会召集劳力,按照分工,在农田引水沟的前方溪流上筑坝蓄水,就形成了垱。
我们队里最常修建垱的地方有三四个,每次出工都算工分,后来包产到户后算义务工,我曾经也参与过。六七岁的时候,家里也不好玩,就随母亲一起去,我力所能及地搬一些石头,运一下泥巴。后来长大了,能够肩挑手扛,也就真真正正地融入修垱之中,搬石头做基础,和泥巴糊墙,挑沙子筑堤,样样活都拿得下,后面还很精通。
修垱是技术活,懂技术的人负责指挥工作。打好基础,计算好坝的承压能力,就能够又快又好地完工。我看到过因技术不过关,还没有建到一半就垮了堤的,还有穿眼漏水的,算是白忙了一场,又要重新来过。
因返工被骂的人,也有不少,后来这些人渐渐地失去了指挥权。修大垱和小垱的要求不一样,初学的人都是从小垱开始的,技术过关了,办事稳妥了之后,才能修大垱。
每一次较大的雨水之后,垱就会承受不住压力而垮掉,之后又要重新磊建一次。一年之中,反反复复修垱,大概十多次吧,每月都有两到三次,雷雨天气会更多。
垱的作用主要是灌溉,水积到引水沟后,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入田地里。水的管理,也是要到位的,不然就会造成水的浪费。
因垱的堤不是钢筋水泥筑就的,它的稳定性不够强大,加上筑造水平有高有低,所以在里面游泳或者玩水,波浪的冲击多多少少会造成对堤的损伤,也有可能造成垮堤,需要小心一点,很多大人会交待孩子们注意,尽量少去垱里玩,或者是远离垱的堤坝。
后来,物资条件好了一些后,也为了省力省时,修垱就用水泥钢筋,建成了永久工程,用时关闸蓄水,不用时开闸放水,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前些年,我回去探亲,看到新农村建设,小溪两岸都进行了整修,有些垱和凼也升级了,既漂亮美观,又安全实用,不禁拍手叫好,河岸的杨柳、花草,以及宽宽的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希望家乡的建设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