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符宁波的头像

符宁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11
分享

在韶关见张九龄纪念公园

在去韶关的高铁上,同行的朋友介绍韶关的丹霞山和南华寺,问我要不要去看看。这两个地方,我以前已经去过一次,加上我对寺院不太感兴趣,便一口谢绝了。

当天晚上,大学同学来看我,又向我推荐了这两个地方,我一阵苦笑,心里想,难道韶关除了这两个地方就无处可去了吗?连忙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很快一行字便跳了出来:张九龄纪念公园。

我知道张九龄是唐朝的宰相,著名诗人,虽不及李杜等大家,但也算得上是一号角色。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让世世代代的人共情,继而又生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韶关,我不止来一两次,但大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并没有时间多呆一会,而且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因身体欠佳,差不多几年未出远门,这一次出来,也是为了见见外面的世界,看看一些新的变化,因此就自动忽略了以往去过的地方,所以在看到那一行字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也不管它到底好不好,到底完不完美,去了会不会后悔,相信去了,总有收获。

果然,当我按百度搜索的地址,坐的的打车赶到公园门牌处时,有一点小桥流水、几块停车的地方,然后是管理处和上厕所的地方,当绕过此地后,眼前便是一条通往山顶的双车道马路,沥青路面,路边是上山的电车。我问了问工作人员到山顶的距离,知道大有几公里,而我到此地的时候已近四五点钟,并没有多长时间逗留和行走,于是同其他游客一起坐电车上山。

驾电车的师傅是当地人,也没有穿专用的工作服,但技术一流,上坡、加速、转弯,每一个地方都很平稳,非常不错。 

山风很温柔,也很凉爽,吹在身上,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我不禁有些感慨起来,不清楚从哪里吹来的风,竟然对我们这么好,也对选址于此的工程人员和规划师,有莫名的好感。于是,我开口问身边的人,这里是不是张九龄的出生地,还是说他生活的地方是不是在山顶上?

这位女士显然不善言辞,也很拘促,并不知该如何组织语言,说出我想要的答案。我大致猜出来了,张九龄并非出生于此地,离这儿还有四五十里地的距离,同时也没有在此地生活过(包括上学),因此,我很不明白为什么选在此地建纪念公园。

这里与张九龄搭不上边啊,而孤立地在此地建一个纪念公园,其影响力也有限啊。我在胡思乱想之时,电车很快把我们送到了一座宝塔前。 

我随大家走下车,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到了这座宏伟高大的赤色宝塔二楼,顺时针转了半个圈,便到了两棵柱子前面。抬眼一望,便舍不得离开,被这副楹联吸引,一字一字的开始品读起来,也深为其才华所折服。上联是:物事鉴沧桑,三江历史从头阅。下联是:人文呈厚重,百越风华放眼量。横幅:望月怀远。

我向身旁的一些游客询问,这是谁撰的联,因为有一个字不太敢认,最后经过大家一致确认,说是孙平。百度搜索一下,也是没有提供答案,我也就不寻根究底了,但我还是把此联之妙,讲给他们听,其实他们早已从字面上领悟了它的妙处。一位老先生说:此联正整,尚不足称好,也只能说作者功底颇高,但他脱离表象,表达了历史与人文的成就。不同的是,我认为横幅与上下联之韵、气势相差甚远,配不上此联之精妙绝伦。

转过头来,远处的北江在宝塔正对面拐了很大的一个弯,你再想想“三江历史从头阅”,再回味“百越风华放眼量”,也看看“物事鉴沧桑”,再品品“人文呈厚重”,是不是油然而生一股敬意。我想,与我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少,果然那位老先生在看了北江奔腾之后,拍了拍大腿高呼:果然之妙啊。

再看眼品的宝塔,一句“宝塔镇河妖”,又从脑海里跳了出来。我记得一位诗友登青山公园的宝塔时,说过这句话,并做了解释。我不懂易经、风水,但这句话的意思我还是明白的,于是我瞬间清醒,不再怀疑纪念公园为什么建于此了。再者说,塔前的风景也是极好的,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碧水奔腾,山有色,水有灵,山水相融,即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而且再对上“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想一想月光照耀的百越大地,我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如何的表达。

在下塔的地方,有人说大家绕塔转一转吧,但由于此塔还在建设之中,像二层塔及以上一样,并不让我们通行。

我们走到一块宣传栏前,有张九龄的介绍。他自幼饱读诗书,二十五岁一举高中进士, 并宰辅国政。他既是-位锐意革新的政治家,又是位承前启后的岭南诗祖。他的感遇诗两首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之作。《望月怀远》等诗词千古传颂,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句。

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楹联横幅“望远怀远”的出处,真是孤陋寡闻,只知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佳句,却不知这佳句出于《望月怀远》诗中,惭愧。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这一次不经意间的收获,大概还是要告诫我,多读读书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