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紧邻娄底,娄邵铁路将两个城市串在一起,所以来往十分方便,但说句实话,我是对邵阳并不熟悉,或者说我对邵阳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书本上的那点知识。如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代表魏源,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明朝蓝玉将军、近代蔡锷将军,以及以《咏史诗》著称的唐朝诗人胡曾。
这一次搜了火车站附近三四公里的范围,有两个公园可供选择,其中时代公园距离近,也紧邻邵水河,我猜想应该会环境好一些,于是就直接进行步行导航。
从火车站对面的邵州大道出发,我发现绿化带的中央有一条两三米宽的步道,既干净又整洁,很适合行走。下午的阳光也被高大的树木遮挡,加上气温也较合适,可以稍微走得快一点,也并不会流太多的汗。
穿过三四条街,导航提示要横过马路到对面,然而等我走过去后,发现又继续要往前走,过佘湖桥,觉得是多此一举,导航有些不太正常。邵州大道车流量比较大,横过马路又没有红绿灯,比较危险,这是我最不能理解的,就如火车站中间红绿灯前的左转车道一样,把靠近车站广场的最右侧车道也设置为左转车道,让我看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这也许是别的地方所没有的,正如我走的绿道一样,位于绿化带的中间,两旁都是绿树成荫,这也不多见,在其他城市里我也未找到同类项。
走近佘湖桥,我发现有些与众不同,桥上有斜拉桥的样子,却又有结实的桥墩,加上桥面处处充满喜庆吉祥的颜色,让我很有好感,也是眼前一亮。
走到桥头,发现邵水边有一条公路和小广场,广场靠河边的地方立了几个白色的石雕,像迎风起舞的仙女,刹是女看。我没有从桥头的公路边下去,而是继续朝时代公园的方向前行。很快,我就看到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时代公园”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再走几步,就到了公园的广扬。
广场正中央是一个手托着红色的民族大团结的石榴,石榴表面雕刻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名字,喻示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再往里走,山底砌的一堵“我爱邵阳”浮雕墙,汝白色的,人物尽显时代特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
时代公园很小,一条仄仄的小山,长不足二百米,宽不到五十米,最窄处大约只有三四米,像鱼的脊梁。山上有层层环绕的小径,通往山顶,几个人工打造的小坪,建着小亭和置有条凳,最中间的坪有一个风铃,在风吹的时候叮叮当当响起。风铃很多,一根柱子上写着文字,“风无形,却乘万物之利,展万物之貌”,我记得曾读过,但忘了出处。
风景,风景这边独好。我脑海中突然冒出这几个词。风景:风经过的地方才有景,风塑造了景。这不是那句话的意思吗?再看此处,更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真实写照。这是一座孤山,又处于邵水拐弯之地,湿气重,植物易于生长,但因风大雨急,树木并不高大粗壮,大都细长细长的,如竹一般修长。
正在此时,一阵风吹来,铃铛亦是声声作响,摇摇晃晃,细品,又似一首清脆的歌,或是一首低沉的诗。这是自然界的美。我不知道,其他的人是否有此发现,也不清楚当初设置风铃的人是不是这个想法,但我清晰地感觉到了这儿的与众不同。
于是我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认真地看着它,听风铃声声,心情愉悦。
下山的路稍微有点陡,四通八达的,但我发现有些路到了山下便没有了,被一堵墙阻拦,只好返回来另走一条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正在寻找什么,诗意?我不敢肯定,但高兴应该是真的,那个男孩手舞足蹈,拿着一根枯树技装模作样,念念有词,引得小女孩张口大笑。
从山头下来,一条曲曲折折的路盘旋,我有时间看邵水流过,又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原来这个地方怎么样,已经看不到它的原貌了。从这个地方远远望去,除了高楼,还是高楼,一条河分成两岸,两岸除了这座山,便没有了其他的历史痕迹,都被时代所取代,被时代文明所覆盖。
山下还有一好风景,两三个乳白色的雕像,两个风情的女子,一个浪漫的小伙,守护在这时代的拐弯处,见证这世间的美好。我想,若是月光洒下来,又是另一番风景。可惜,雕像上有一些污渍,影响了这种美,让人不忍再看,我也受到了影响,慢慢地起身,告别了这个地方,上桥,返回。
回去的时候,我还是走的那条绿化带中间的一段路,享受着一段静静的时光。中间,遇到了两个古装美女正在直播,不敢打扰,我远远地绕了过去,不经意地走到了另一条街道,而街道的每一个门面都是一处风景,都是一处生意场所。我看到它们的名字,真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只要能卖的,大致都可以卖出去,这也解释了我先前的疑虑,也就是这是本是一片生活区,结果怎么就弄成了商业区,该不会人人都在做着生意吧。
当然,我也是匆匆过客,并没有深入地了解更多的地方,但我也为我看到的感到惊讶。或许,其他的城市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只是我不知道而已罢了。
或许,这是我走过的一段比较特殊的路,一段让我徒生感慨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