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山,是贵阳乌当区有名的山脉,原名煤垃山,因山后有一小煤矿——煤炭贮藏量不丰,只够当地村民采来家用,俗称“鸡窝煤”——而得名,或许是口口相传,煤垃山竟衍化出“梅兰山”这富有诗意的名字。梅兰山,向来是乌当区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她以丰富的财富、静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怡人的姿态让芸芸众生为之倾倒,乐此不彼跋涉其中。今年,是我与梅兰山相识的第五个年头,她恰似老朋友一般,给人温馨,与人亲近,相约陪伴家人度过每一个周末。我常陶醉于她那魂牵梦绕的迷人气息,我们相约的热情,随着相识的时间逐年升温,敦促我萌发出为它唱响一曲小小赞歌的冲动。
初识梅兰:揭开神秘面纱
初识梅兰山,是我刚到单位不久。依稀记得,单位“三八”节组织爬山活动,活动地点就定于梅兰山。我与几位好友手挽手走过小巷,穿过闹市,带着好奇的心理寻觅梅兰山的踪迹。一路询问、一路探寻,终到雕刻“梅兰山公园”石字碑排横幅前。
“百闻不如一见”,梅兰山,于我来说,是久闻不见的神秘地所。她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水声低吟,鸟声阵阵,前来踏青的人们络绎不绝。延绵不绝的山脉一路延伸,在乌当区域挥洒着她美丽的倩影。我和小伙伴们怀着雀跃的心情,直捣梅兰山腹地----光亮的石阶梯掩映在茂密的灌木丛和苍翠的树林中。间或间,附近村寨的坟冢三三两两散布其间,愉悦的心间顿添一丝敬畏。拾阶而上,俯瞰乌当全景,迎面的山风轻抚脸庞,给燥热的身躯送来一阵清凉。专用的健身器材上,锻炼的人儿正舒展双臂...好一派轻松愉悦的景象,令人一度忘却都市的繁华,陶醉于这山野之中。
再探梅兰:邂逅梅兰仙居
再访梅兰山,是和爱人一起。几年前一个春意盎然的周末,我和爱人乘兴骑着铁炉子,顺着林间未硬化的山间公路颠簸而行,探秘梅兰山未知的世界。彼时,我们是为寻找山中美味---蕨菜而来。一路蜿蜒,约摸半小时后,我和爱人到了山间公路的尽头,无路可走,但前方点点繁花隐现林间,我们满怀惊喜和好奇,穿过林间,直奔繁花的源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竟是一片包裹在林间的林中空地,一栋老式木房悠然屹立,被多棵正肆意盛开的樱花树尽然环绕,繁花朵朵,蜜蜂嗡唱,几只土鸡正闲云野鹤般迈着悠闲的碎步。温暖的阳光洒遍民居的角落,四处静怡无声,一派与世隔绝的悠然。樱花香、蜜蜂唱、蝶儿款款飞,山中鸟鸣阵阵,恍如远离尘嚣的“桃花源”...
抬眼一瞧,民居的大门横梁上,绿色的油漆刻印出“梅兰仙居”四个大字。“好一个梅兰仙居!”在这偏僻与世隔绝的角落,竟有安于清贫,安于自在的自诩仙者。尽管路难走,人难留,却自持一份难得的洒脱。木制的房子,玻璃阳光房,门口整齐摆放的蜂桶,密密麻麻的勤劳小生物正从小洞进进出出,忙碌着采酿蜂蜜。临近的土地边缘,摆满了各色盆栽,干燥的土壤中,规则排列着刚探出头来的蔬菜嫩芽。偌大的一个池塘,梯步的最下边,一位中年妇人正提水浇灌门口的蔬菜。妇人看到我,丝毫没有诧异,手语比划着示意我远离池塘,注意安全。我这才发现,妇人是聋哑人。停留中,她停下手里的活,热心的招呼我们进屋喝茶,我被她的勤劳、热情、乐观和善良深深感染了,拒绝了她的好意,我和爱人开始新的寻密征程。种地养蜂喂鸡,自给自足,自得其乐,这种生活是都市里面的人儿不可比拟的,心向往之而不得。
三访梅兰:探访圣水梵流
听闻梅兰山的泉水干净香甜,是煲汤的绝佳水源,我和家人决意到梅兰山探访水源。因为不知水源所在地,我们只能顺着人们所指的方向细细寻找。跑遍山头,都未见泉水的身影。“梦里寻它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经波折,竟发现梅兰山水源的藏身之处不是山巅,竟是人来人往的山脚。
沿着仄仄不平的山路,直通古色古香的木式建筑,清洁工阿姨正清点工具准备劳动;健身打球的人们灵动的身影来回穿梭;右边雕栏画柱的凉亭走廊,退休的阿姨们正放声歌唱;角落处,一块披着红纱布的“圣水梵流”的石碑默然矗立;石梯下,细细的水流正载着人们的期盼低声浅吟。三三两两的取水人或挑着担子或带着背篓或拖着小车,兴致高昂。等待的空隙,人们或打球锻炼或亭中小憩或驻足畅聊,静待时光的流逝...夜雨清洗过的山异常清翠,静谧的环境让人忘情的沉浸。山林中,呐喊声渐渐淹没,一切压抑的情绪均被胸怀宽广的大山怀抱接纳,赋予工作的人们拼搏的力量迎接新一轮的挑战。
许久的等待终得回报,清甜的山泉水任由我们享用,按耐不住激动,我先手捧清泉一饮而尽,为五脏六腑送去清凉疏散许久的干渴。连同幼小的女儿也要触摸一下,温存泉水的味道。清泉,在我们期待注视下,一点点填满取水容器,蔓延至瓶颈。听人们说,不管多严重的天旱,水流也从不干枯,它是人们世世代代依赖的生存的生命之泉。出于感激,人们在此修建了纪念碑,雕刻上“圣水梵流”的大字,逢年过节送上红纱布,以示敬仰。
令人倾心的梅兰山,你用广阔的胸怀接纳了人们,赐予神奇万物。相遇是缘,相聚是福,因为有你的陪伴,你的馈赠,才让芸芸众生枯燥的生活有了新鲜的活力和光亮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