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艳的头像

王艳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7/26
分享

好家风 从自己做起

我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唯有母亲这边,她的祖父10多岁从学徒做起,一步步从伙计成为账房先生直至独立经营商铺,经商了一辈子;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水利工作者,退休后专门从事韩城地方上许多家族家谱的研究。因此如果要说我们家有一点点好家风传承的话可能更多是源于我母亲这边。

20年前韩城大面积还未开发时,我们家有一片7亩的苹果园还有一亩花椒地。那时候父亲在舅舅的预制厂送各种楼板,家里的农田几乎都是靠着母亲一人。那时整体经济都不像现在,一般一个农村家庭至少要供养2个孩子读书,这笔花费让很多父母着实苦恼。记得2004年我考上大学那年,出现了许多让人悲痛的新闻:母亲无力负担女儿学费自杀,争气儿子考出高分贫穷父亲绝望自杀……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那时很不理解,却也没说什么。母亲有一天吃完饭看到这样的消息,赶忙表情严肃地跟我说:“你可别有什么心理负担啊,钱的事情爸妈想办法,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但从没往深处想,直到今天写这篇文章时,我感觉突然回过味来了:母亲是用她的坚定鼓励我勇敢地迈向自己更开阔的人生。这是母亲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和付出。

多数农村家庭都是男人当家,我们家则不同,是母亲当家,因为她不仅文化水平高,而且知书达理,对事对物看得较父亲更长远。对于这个,因为我们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从未觉得有什么异样。是那年我将要成家时,媒人去过我家后,告诉给我的老公,意思是只要过了我母亲这关,父亲那边就不在话下,事实也确实如此。结婚头几年,和公婆住在一起,生活矛盾比较多,和老公之间也经常会吵闹,反正感觉自己挺难适应的,我常常会跑回娘家跟母亲诉苦。母亲一方面很包容地让我安心住下来,一方面也经常会教育我:没有谁的生活是容易的,夫妻之间有了矛盾不要回避不要逃避,多站在对方角度上想一想,耐心地沟通,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要求对方。过日子,要最大限度地“求同存异”,保持一条心。在母亲的开导下,我慢慢放下了自己的偏执和自私,与公婆之间的相处也感觉没那么别扭了,我们的小家庭也渐渐温馨起来。与人为善,孝敬长辈,凡事都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这是母亲教给我的又一种生活智慧。

80后的我们,对于养育孩子,其实真的蛮头疼的。工作原因,每天回到家里就7点多了,稍微吃点东西也就8点多快9点了,周末休假总是感觉睡不够,于是常常懒得去接孩子。对于这一点,母亲对我颇不满意,总是告诫我: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多费心,再不能没心没肺的,当妈了就得尽到自己的责任,别把什么都丢给老人。以前我没太大感觉,现在孩子慢慢大了,这种感觉越发明显。一方面是生活习惯,比如在我们家孩子就能坚持天天刷牙,一到公婆家待两天,好习惯就全丢了;另一个是思想行为,记得有一次老公给我打电话,说孩子在学校门口非要一个氢气球还是什么,当时爷爷带着她正好兜里还没装钱,孩子缠着非要不可。爷爷拗不过给老公打电话让过去送钱,老公当时下夜班困得跟啥一样,于是让我给爷爷打电话劝说孩子。还没等我打电话,爷爷就说已经买好了,是旁边一个家长看孩子在那闹腾,于是也给她买了一个。这件事情过后,我首先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失职,如果不是我的疏于管教,孩子不至于把爷爷折腾成那样……从那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金玉良言,只要有时间,我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

……

在一个家庭中,认清自己的角色,并全力去做好这个角色所赋予的责任。百人百性,对别人多包容一些,给自己多一点空间和余地,凡是自己应该承担的不要去推给别人,这些都是母亲传承给我的好“家风”。普通家庭或许对家风的定义不会那么明确,但我想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向善、向好”言行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承继,正所谓“言传身教”。在今天这个社会,好家风的塑造和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维护,我将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让家庭更加和睦,让社会更加和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