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朝林的头像

张朝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08
分享

山坳里挂月光

      文/张朝林

在汉江的一个拐弯出,车钻进了山坳子里,过一山溪小桥,就听见山坳子里喧天的锣鼓声,主席说到了。

抬头望,嵌在山坳子里的是一个小院落,院落门前站满了人,窄窄的院坝停靠着好几辆大大小小的车,这是旬阳县棕溪镇长沙村支部、村委会所在地。再仰头看,是高山和巴掌大的一块天。院落里,正在举行旬阳县鹿驰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办的“传承百年技艺,薯粉凝聚乡情”非遗项目手工薯粉制作展示会。市、县、镇的领导都来了,周围的群众来了,演唱队来了,挤满了院落帆布篷下。墙角里是一伙敲打古乐的人们,两个唢呐手汉子,鼓圆腮帮,吹奏着迎宾曲。鼓手鼓点入雨,铿锵有力;女镲子手,两片镲子上下挥舞,声回荡山谷,钩锣声急,宛如千万颗大珠落玉盘,佩服这民间鼓乐手,把鼓乐敲打的风生水起。寒风吹着。楼梯边一棵松树,依然苍劲,针叶在寒风里打旋。

活动开始,两位美女主持人闪亮登场,婀娜的身姿,标准的普通话,甜甜的笑意,让来者惊叹,从崇山峻岭穿旬阳而过的汉江,滋润着如此美丽的旬阳女子。

旬阳县鹿驰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芳国致欢迎词,这位大山一样威武的旬阳汉子,讲起话来,脸却一吃一红的,他真诚欢迎大家参加展示会,希望大家多宣传、多推介他们的农产品。从他的介绍中得知,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2018年带领群众种植秋葵50余亩,秋葵产量高,缺乏保鲜经验,头天下午采摘的秋葵,一夜间就老了,他不断总结经验,找到了保鲜的法子。今年,他带领群众种植红薯,产红薯10万余斤,手工生产红薯粉条4万余斤,每斤售价按照10元计算,产值就是40万元。他的口号是:“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展示着旬阳县、镇、村的变化,最引人瞩目的非遗保留节目花鼓歌二人转,二位表演者即兴表演,从旬阳面貌的新变化到经济发展,从新民风建设到脱贫攻坚,说、唱、逗、乐,让人忍俊不禁。

墙角里支起大锅,村嫂给灶洞里添柴,柴在灶洞里噼噼剥剥响,红红的火苗窜出来,锅盖四周腾起袅袅烟雾,在冬风里摇摆不定,四位大汉,赤膊上阵,在大盆周围揉拌粉子,一位师傅不停地搭芡粉。但见四位揉拌粉子的汉子,齐心协力,朝同一个方向揉推,三角肌凸起,随着用力而滚动,汗水爬满脸。一位师傅不停揪一坨面团搓成条,看筋道,又不停地给面团加粉、加明矾。听师傅介绍说,一根粉条成型,要经过选、洗、粉、过、沉、晒等十八道工序才能完成,要想手工薯粉条筋道、味美,一道工序都不得马虎。一根根银丝般的粉条,凝聚着劳动者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大锅的水开始翻浪,面团已经揉好,师傅剜一坨面团放进吊瓢里,用手背“啪啪啪”拍,但见一条条白色的小蛇由粗变细,变成一缕缕月光,吊瓢一闪,闪上了翻浪的大锅上方,“啪啪啪”一条条白龙下了大锅,在锅里云游、翻腾、起伏,村嫂赶忙拿出棍子,在锅里捞粉条,千条万条的白龙,被一棍收拢,剪刀“咔擦”一声,一杆子粉条成功。师傅说,咱们农村吊粉条,一般选在寒冬腊月有月光的晚上,上冻快,化冻后粉条不粘连,吃起来口感好,这也叫山坳子里挂月光啊!哈哈哈,这师傅也是个诗人啊!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院子吊粉条:院头排列着晾粉条的杆子,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充满银光,吊粉条的屋子里,是汉子们“嗨嗨嗨”的揉粉声和师傅“啪啪啪”的拍打声,不一会,母亲就把一杆杆粉条挂在杆子上,月光下,一杆杆的粉条,就是挂在杆子上的月光,刚才还在随风摆动的粉条,结了冰,亮晶晶的冰面上挂着亮晶晶的月光,一根一根的粉条头,凝结成一粒粒冰球,晶莹剔透,二弟看看月亮,看看挂在粉条头上的冰球,高兴嚷嚷:“星星挂在粉条上了”母亲打发馋嘴的我们,捞半盆粉条,捏一撮盐,放一勺子醋,滴几滴香油,搅拌,这就是美味的凉拌粉条,我们吃得“吸溜吸溜”以为这是世界上最美的食物了。

“开饭啦”我沉迷于在回忆中,不料被喊声打断。郭芳国为大家准备了农家宴,喝的是农家柿子酒,吃的是粉条大餐:粉条炒肥肉,凉拌扁粉,粉条炖鸡汤......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浓浓的乡愁和着柿子酒的醇香一起飘了出来,醉了山风、醉了汉江、醉了夕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