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闺蜜聊到了她的老公前几天买了一把会发光的玩具剑,拆完包装后,披着家里的毛巾被,关上了客厅的灯,打开那把玩具剑灯的开关,孩子似的向她挑衅到“感受到光的力量了吗?还不束手就擒。”脑补当时画面,叹了一口气,心想,果然,男人至死是少年。这么想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居高临下的意思的,觉得这不就是个孩子。可听到闺蜜玩笑的语气,看到她眼中的光,顿时又为我的居高临下而感到可笑。是呀,为什么不可以呢?什么时候玩具成了孩童的专属物品?为什么一提到至死是少年在我的脑海里会是一句带有贬义的话语?
少年,到底是什么意思,较真儿的查了一下新华字典,少,指年纪轻,跟“老”相对;年,取个贴合的释义,指的是年纪,岁数;合并起来少年,字面意思就是年轻,岁数小。谁不想青春永驻呢,若有长生不老药,怕是人人都想着来一颗。是呀,多想永远十八岁,现在的我对十几岁的自己只有“佩服”两个字。
是高考失利、是成绩有限,也是缺点勇气,总而言之,没有考到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文学专业,也没有拿到211、985的录取通知书,失落的很。高三暑假,每次下雨,都觉得是老天在为我哭泣,走在雨中,感觉自己就是言情剧中悲惨的女主。但悲伤后,还是坚定的向前,走进了大学的校园。转眼大一临近暑假,实习风盛行,自己也不例外的加入到了找实习的队伍中,只是因为不甘心,没有名校光环,非相关专业,唯一的筹码就是自己秉持着实习单位选实习生看中的是学习的能力而非专业知识的信念。小骄傲一下,自己大一的专业课成绩还不错。所有的简历都投向了各类文学网站、报社、杂志社。可惜,幸运之神没有光顾,虽然也接到了零星的面试通知,但在面试后也没有了下文。于是我成了身边同学中唯一一个没有在暑假前找到实习的人。换做现在的我,遇到当时的情况,怕是要挫败感十足,焦虑的夜不能寐了。但那时候就是冲劲十足,有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信。一边继续投着简历,一边每天做大量阅读,想着纵使这个暑假没有实习,也可以用这个暑假赶上文学系同学的阅读量,为将来做准备。
实习的通知一直安静到七月底,暑假已过去大半个月,我终于接到了一家杂志社的面试通知,也顺利通过了面试,成为了一名新媒体实习编辑。怎么形容当时的心境呢,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的畅快中还夹杂着天地苍茫,终将我主沉浮的霸气。于是就像是歌词中唱的那样“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开启了我的实习生活。
少年时的自己,虽也“爱上层楼”,但眼中有光,心中有路,回头看当时的很多想法确有些不切合实际,努力错方向的事时有发生,也因此错过了一些好的的机会,但那终归是客观上的不足,短暂的发泄后,是更加坚定的走向未来,没有内耗,没有焦虑,也没有辗转反侧的自伤。
所以,少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回忆中如此昂扬的少年时光,如今猛的一提,倒让我觉得唏嘘。
周末收拾房间,看到柜子最里面收藏的大学时给自己买的猪猪公仔,那是我第一笔实习工资到账后给自己买的礼物,那时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它睡觉。可如今,如果不是收拾房间,它大概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了。是我不喜欢了吗?当然不是。每次和朋友逛商场,看到可爱的毛绒玩具都不禁驻足,像小时候一样左挑右选,不一样的是,正式工作后,我再也没有带任何一个“毛绒玩具”回家了。理由很简单,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成年人该买的东西,我该带一些“高级”的东西回家。是呀,这些少年时的爱好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与低级幼稚划了等号,紧接着凡是喜欢这些东西的成年人也都被我贴上了不成熟幼稚的标签。至死是少年,便成了一生低幼。
可真的是这样吗?喜欢玩具又如何?成年人的责任感与成熟何时与喜好的东西有了固定搭配?为何要压抑自己的喜好?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要考虑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我们好似成了话剧演员,每天在台上不停的表演,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另一个自己就坐在台下第一排,是个挑剔且随时准备破口大骂的观众。为了保障话剧圆满成功,我们不允许自己出错,也不允许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特殊情况,工作中的西装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小飞象的卫衣挂在衣柜里一年又一年,曾经的高马尾也变成了低丸子盘发,总之,一切为了角色。朋友曾经打趣的说,咱们这就是活成了中学时背的课文,扭曲版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这样的做法若非自愿而是牺牲,这样的牺牲是有价值的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年龄上不再被定义为少年,我们确应该承担这样那样的社会责任,是家庭的,是工作的,是作为合作伙伴,是作为妻子丈夫,是作为父母亲朋,但负责该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面对未来的格局心态,是言出必行的可靠,而不是与少年的自己一刀两断。若我们是生活中可靠支柱,是工作中的踏实盟友,纵使到了老年,我们枕着卡通公仔入睡又有何妨。
这个周末,一起去玩儿游乐园的旋转木马吧,我们至死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