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胥佑良的头像

胥佑良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3/22
分享

在绿水青山里抒写西畴精神——评析张宪富诗集《刻在山崖上的风景》


 

张宪富的诗集《刻在山崖上的风景》(2023年12月出版),封面设计很精彩:包容万象的大山、云海、阳光、村庄,这就是山崖上的风景,像仙境一样。与梦幻般的封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封底,封底是清清秀秀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中的的绿美乡村,这个乡村也是张宪富的故乡。任何美梦背后都有它真实的存在,任何诗意背后都有它的本质存在,任何浪漫背后都有它真情的存在,这是对《刻在山崖上的风景》一书封面的直觉理解。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能够在有诗有画的地方长久闪光的是人的灵性,人的灵性与智慧,是诗歌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显然,封面的精心设计,让人回味无穷。

张宪富平时是一位个性鲜明的热心肠人,但他在创作诗歌作品中,却能安静下来,把自己的激情沉淀下来,创作出大量陶渊明式的“悠然见南山”作品,实属难得,在初步阅读中,感受其诗作有这样的特点:

一、紧紧把握时代精神的叙事方向

张宪富在前言中说,《刻在山崖上的风景》本身就一本西畴精神诗歌集。如何在把握时代的精神,写出时代精神的新风尚新面貌,在现实生活面前,在西畴人民大众面前,在西畴的山山水水中,延伸着张宪富的穿越现实的理解力、审美想象力和判断能力,创作出不少优秀之作。

张宪富本人就是西畴精神的见证者,实践者,宣传弘扬者,他在作品中,有西畴精神的实质性内容,这是必须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也是时代精神的一部分,诗集中的人生哲理、人生感悟,都带有时代精神,这是作者在创作中最需要表达的一种精神,文学作品中,如果缺少时代精神,就是缺少一种灵魂的东西。

西畴精神不是哪个特殊人物身上的精神,而是凡间大众知难而进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诗集184页的精神高地,就是集中表达时代精神的作品:在 “连地衣/也活得提心吊胆的/石旮旯里”有“党的领导就是希望的太阳/这是盛产精神富矿的山冈”的西畴精神,一个民族为了“找太阳”:他们 “顺着鸡叫的方向/找啊找/……翻过九百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百九十九条河流/一路上/喝山泉解渴吃野菜充饥/身上不知摔破多少伤口/脚下不知磨出多少血泡”,终于走出山谷,找到光明的太阳。还有《西畴杨梅》《泥土在上》《鏖战最后一公里》《摸石谷的炮声》《肖家塘的路》《写给谢成芬的诗》《 三光村的变迁》等等,都是书写时代精神的叙事方向的好作品。

其中的《泥土在上》的诗句:

“比岩石还坚硬的是西畴人……

西畴人让石头低首

西畴人用石头砌成墙”

土生土长的西畴精神让中国人挺起坚强的脊梁”这些感人的诗行,就是时代精神,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需要注入的精神。

在《风景这边独好》(25页)中:

“给我一粒种子一盆泥巴

我就能让花草生根发芽

给我一滴水一片阳光

我就能让草木绽放馨香

只要努力

人人都可以种出一片风景

风景这边独好

何为他人折腰”

 

这就是坚强的时代精神,实实在在的西畴精神。托起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的精神,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精神,也是广大乡村中大有希望的、大有可为的精神,在建设美丽乡村中,需要这种精神来助长我们的尊严,来富足我们的精神意志,来提升大家的精神品质。

二、在深度体验下完成诗歌的个性化创作

张宪富在前言中说,他老家背后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他是喝着原始森林里流淌出来的山泉水长大的,不管身在何方,那森林里的阳光,始终照耀着我的心路历程。

张宪富就是在这种生存环境中孕育、创作的,因此,他的个性化作品创作,是在深度体验下完成的,深度体验生活,是创作中重要的环节,有了深度的生活体验,才会为创作带来丰富的想像力,从而,增添作品的厚度和温度。

前言其中一句:“有一次,我在泥水中摔倒,当扶着晚霞爬起来时,突然发现自己早已胡须苍苍。”这句话是非常智慧的语言,没有在泥水中摔倒的人,很少,能扶着漂亮的东西站起来,能成功地站起来,摔倒了,关键是能够明白明白地站起来,的确十分难得,而站起来时,已经胡须苍苍,实在是太悲壮了,这句话其实是非常精致的诗歌语言,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张宪富深度体验生活的幽默感,记得张宪富经历了一次有幸活过来的车祸后,他出院后,只要有人问起,他就会笑着说,刚刚去英(阴)国回来,这句话中,是他从死亡线上坚强地回到人间的感悟,太幽默太深刻了,也是他乐观地生活着的一种心态,很积极的心态。诗集中有不少这样的代表作品。

在《雪与炭》(75页)中:

“雪花的纯洁最美丽

雪花的温度令人难以忘记

炭火的温暖

让冬天有了爱的记忆

生活

有时需要炭火的激情

有时需要雪花的冷静”

 

这里有人间的种种生态,纯洁的追求,美丽的煎熬等等,生活“有时需要炭火的激情/有时需要雪花的冷静”没有体验过,是不会有这种“激情”和“冷静”的。

《烤茶》(76页)这样写到:

“围坐火塘的时候

你来了

你从山冈上走来

一捧茶叶在土罐里烘烤

不时地摇动翻滚

察颜观色

闻香识味

整罐茶叶变得

变得焦黄而喷香时

突然倒入开水

欢腾仪式结束后再煨涨

回味香甜的烤茶就为你端上

喝茶可以品尝人生味道

烤茶最能感受个人成长”

 

茶存在与人的存在,是何种的相似。俗话说,人走茶凉,茶味,有着丰富的人生味道,在山冈潇洒,在罐里烘烤,摇滚,还有察颜观色,经历烈火,经过煎熬,才出好味道,人生的味道,个人成长的味道,何止五味俱全。

在《山岩》(136页)中,作者这样表达:

“就这样

默默地站着

不说话不摇头

你扯我的头发

踢我的额头

我始终忍受着

不哼一声不骂一句

你爱怎样评价就怎样评价

我是实实在在的石头

我要告诉你的是

血管里

我的血液在沸腾在燃烧

不要只看到冬雪的冷酷

其实我也有

也有春花的美丽

也有秋雨的浪漫

只要不太过分

面对你的折腾

我都会默默隐忍

忍无可忍的时候我

就会火山喷发

就会十二级地震”

 

什么人才会有这种境遇,一直默默隐忍,只要血管的血液在沸腾在燃烧,最终忍无可忍如火山喷发,如十二级地震,这是苦难中的壮举,在春花的美丽和秋雨的浪漫中,很多人在发生变化,很多事在发生变化,天下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一直默默隐忍的变化。

张宪富坚持个性化的创作思维,在体味现实、体味人生、体味现场存在感中创作出的个性化作品,是非常有深度的。他乐观看待理解社会现实和人生,以生动的诗句刻画出物的本质。他又每时每刻都在现实生活中,以典型的体验,创作出对社会现实诸多美丽诗句。他这种对生活热情,感悟生活的用心方式,一边体验一边思考,不断提升创作的建构能力,对阅读者有着激越生命仰望星空的启迪。

三、在创作中超越叙事表面突出诗意本质

张宪富执着自己艺术创作追求,在文学想象中表达出艺术的本质,努力让创作的表象回归现实生活的真实角落,突出诗人的所见、所感、所思,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使诗歌与生活成为一种骨肉关系或者血肉关系。张宪富在创作中,十分重视透过叙事表面,突出诗意本质。

如《初春池塘》(130页):

“起早的脚步声

惊醒池塘睡梦

鸟儿扇动着晨曦

追着太阳飞向远方

睁开睡眼的垂柳

正忙着梳妆

和垂柳一样苗条的姑娘

站在池塘边练唱

婉转的歌声在水面荡漾

鲤鱼激动得跳出水面

为唱歌的姑娘鼓掌”

 

春天之美,就是人间之美,人间之美在于人之美。谁在早起,谁惊醒了谁,垂柳下,比春天更加美丽动人一切,高兴得让小鸟飞翔,鱼儿欢跳。表达的本质是青春的和谐,村庄的秀丽,人间的幸福画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就是金山银山的声音,传递出美丽的中国故事。

又如《月光》(131页):

“……太阳翅膀变成月亮

只敢在晚上出来闲逛

谁也不知道

那银白色的光芒

是月亮思念亲人的翅膀

八月十五那天

月亮的翅膀长得最壮

也许

也许今晚就飞过天河去

轻轻地把你的房门叩响……”

 

八月十五,我们祖国的传统佳节,外出务工的,异地分居的,守边固防的,广阔大地上的思乡之情,盼亲之情,无不渴望生出翅膀,飞到亲人的身边,可是,总有左盼右盼,总有回不到亲人身边的人,总是不能相聚的亲人,他们只能太阳翅膀变成月亮, 轻轻地把亲人的房门叩响”表面写月光,其实发挥丰富的想像力抒写思念之情。

在如《蓝幽幽的花朵飞上蓝幽幽的天空》(140页):在“绿茵茵的山坡上/亮铮铮的山泉”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从蓝幽幽的天空走来”,这是天堂人间,谁不向往?“红彤彤的太阳”下,是一个鲜花拥抱的凡间,“蓝幽幽的牧童……蓝幽幽的水牛/惊起蓝幽幽的蝴蝶”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神来之笔是“骑在牛背上看风景”的人,看到了“蓝幽幽的花朵飞上蓝幽幽的天空”。有美丽的天空,才会有美丽的人间,我们的乡村振兴,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是需要这样的村庄。比梦幻还现实的村庄。我们的广大新农村,已经不是封闭的视野窄小的地方,而是心性广阔的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

再如《山 泉》《瀑布》(2页),山泉,瀑布这种集现实、理想、献身精神的作品,就是难得的上乘之作,都是超越叙事表面突出诗意本质的好作品。张宪富在创作这类诗歌时,重在对日常经验进行筛选过滤,反映出诗人经历的独特性、当代性感受,避免写作的平面化。

诗歌创作呼吁诗人们叙述人性中的正力量和复杂人间的博爱和大美,由此传递出人的尊严、灵魂、思想、精神和人类广阔的精神世界及时代理性精神。当下,人们忙于生存,忙于发展,而精神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需要诗人们保持更加清醒积极的状态。

四、在诗歌创作中温馨地畅谈亲情

现实生活中,亲情与我们很贴近,好像又距离我们十分的遥远。人在最绝望的时候,想到的应该是亲情,一个人只要还拥有亲情,只要是心中还真正存在着亲情的人,那么,这个人无论境遇如何,都不会感到绝望的。读到亲情关怀备至的诗歌,总能让我飘浮的心情很快安宁下来。如《父亲的船》(149页):

“一座山 一座山

山山都是奔驰的船

父亲用犁铧做桨

载着太阳

把船从东摇向西

再从西摇向东

庄稼地的波涛在翻滚在潮涨

有一天进山

父亲很晚也没有回来

我站在雨中号啕大哭

妈妈也哭瘦了眼

月儿缺了又圆

父亲终于回来了

……

父亲干脆

干脆让牛在地里吃草休息

自己啃两个窝窝头

吧哒吧哒地

过了一回烟瘾

又扶起犁铧

直把艳阳

犁成满天星星”

 

这是何等温馨的亲情画面?诗人的“满天星星”:绵绵延长暖融融的爱心,“父亲终于回来了”全家在亲情中找到了信心。这种久违的天伦之乐,不仅仅是诗人的“艳阳”,也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艳阳”。读到这样的朴素诗句,心中刚才还隐隐存在的生活压力,已经像烟消云散一样减缓了许多,刚才心中存在着的烦躁,已经像喝下一杯蜂蜜一样宁静了许多。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充满了爱,不管是亲情之爱,还是友情之爱,爱无处不在。关爱,友爱,爱情,层层叠叠,呵护着人间的温暖。

爱有时候会带来泪花,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笑容,很多奇迹也是爱创造的,很多沉默也是因为心中有爱。只要我们细细感受,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鹰---写在母亲离去的早晨》(5页):

在深山里,妈妈从小教育他要有“鹰”一样的眼光和理想,“是鹰,就得搏击长空” “不能失去金刚石般的眼睛”,诗人羽翼未丰满,母亲却走了,飞翔的心中,血液一直在坚强地流淌。诗人要“穿过旷野,越过山冈我要去山那边采集阳光”要“怀揣着理想翱翔在蓝天上” 家乡的山泉哗哗流淌,母亲的厚爱“无数次滋润着我干裂的喉咙” 人与人之间不是不需要温暖的亲情,而是太需要亲情来温暖那些孤独寂寞的心灵了。可是,在猛烈的暴风雨中,“妈妈,你在哪里?/我站在云端呼叫/大地无声,苍天茫茫/我扇动疲惫的翅膀/找遍整个世界/就是看不见我的亲娘”母亲走了,永远离开了,而诗人依然“扇动沉甸甸的翅膀继续飞翔、飞翔”让读者心潮泪下。

一份朴素在《脱皮树》(152页)中放大了生活的空间,使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脱去皮后” 的日子,让诗人在长期的奔波中找到母亲的微笑,这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脱去皮后/谁也不会追问/那棵树的痛苦”,尽管“左一刀/右一刀/使劲砍剥着树皮/血淋淋地站在村口”, 但“那种疼痛/只有自己知晓”,这是深度的语言,让诗人保持着内心的干净与宁静,这是一个优秀诗人的需要和底线,为写出经得住时间打磨的诗歌,去做一个真正心地温暖的人。

读《送给妻子的诗》时,突然想起“生命,那是自然拿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语)。认识生命的力度,才会使生命这种超自然密码的种种变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笔财富,生命中,“你的生日我没忘记/只是欠你一个/深情拥抱”且“没有鲜花没有蛋糕/只有我对你祝福的微笑”,“ 我明白/你只求我别把你的生日忘掉”,虽然“冬雨就如烈酒/把我深深地醉倒”在“月亮树下/我们欢快地/欢快地在葡萄架下舞蹈”,作为爱人、夫妻、亲人,我们“心牵着心”,经过心血的灌注,我们的生命就会“让我们快乐地舞着慢慢变老”。舒心地吃,美美地入睡,愉快地笑,这种幸福,看似简单,但对于很多被生活所累的人,对于很多被活着的压力挤得透不过气来的人,对于很多白天劳累夜间常常失眠的人,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幸福生活。

读完《大自然的青春》(142页),恍然大悟。诗人在寓教于乐中,培养自己和他人独立观察社会,认识社会,思考问题,把孩子当朋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交流,充分尊重孩子培养健康人格,引导孩子在快乐的青少年时期,有个性,有趣味,有灵性地成长,这种尊重青少年朋友,重视孩子个性发展的方式,将来毫无疑问会为孩子具有强健的体魄、优秀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个快乐的孩子,把上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一个上学没有快乐感的孩子,起早贪黑,作业繁重,上学对他们来说,是件很苦很枯燥的事,这种青春的方式,真正值得推广。张宪富的诗作,让我们细细感受,爱就在我们的身边。

关注亲情,蕴涵亲情的价值,无限延伸着生命中太多的感动。面对苍桑岁月,在亲情的呵护中,我们就是需要这份独特的风景。

其它,张宪富关注现实,饱含政治热情,敢于正视现实,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个人立场和生命品质,是《参观大江东革命老区有感》(254页)的本质特点。

在现实的岁月中,张宪富没有背离生活的原则,创作出《廉政者之歌》(262页)这样充满政治情怀的诗作,因为这些诗歌距离生活很近,富有群众性与人民性,才彰显出诗歌的生命力。

读《刻在山崖上的风景》一书,倾听到了张宪富的真实声音,感受到诗人多情的回望、沉重的慨叹和深刻的思考……行文至此,难以多快好省地引领读者朋友便捷地了解这部诗集“精髓”和“实质”。

继往开来的西畴精神,已经红遍云岭,唱响大江南北,成为中华精神谱系中的一部分,在《西畴精神》(184页)一诗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文证明/西畴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真实写照……长城内外歌声响/大江南北高声唱……”愿读者能通过阅读这本集子感悟西畴精神,延伸西畴精神,《刻在山崖上的风景》忠于这种精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