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和游戏总是分不开的,游戏是我们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每天从早到晚的玩耍,不知疲惫,总也玩不完,玩不够。
回忆我的童年,生活比较贫困,物质比较匮乏,但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办法,我们那时的农村孩子们,游戏玩具都是就地取材,比如桃核、石子、树枝、废书本、布料等,发现身边家里有什么可玩的,进行改造,然后就流行开来,玩得不亦乐乎。打元宝、打弹弓、弹“琉琉(琉璃球)”、踢毽子、跳皮筋、丢手绢、抽“耐打猫(陀螺)”、滚铁环、老虎吃绵羊、老鹰捉小鸡等等,都是童年常玩的游戏。孩子们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好像我们总有办法,让游戏玩出花样,玩出名堂,玩得投入,玩得尽兴。既没有荒芜自己的学习,也没有造成家长的烦恼,反而减少了家长的负担。我们玩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却很有滋味。游戏尽管简单,却很健康且快乐,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回味无穷。
“打战” 孩童时代的模仿力是超强的,电影是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高级享受,孩子们游戏也模仿电影情节。分两派打战,一派扮演“好人”,一派扮演“坏人”。“头领”站出来指挥,排兵布阵,能把台词也背的一字不差。土坷垃、玉米杆就是道具和武器,有猝不及防的遭遇战、“攻城拔寨”的阵地战,有侦察抓“舌头”也有伏击抓“尾巴”,所有从电影中能够学到的“战术”全部搬演进来,电影成了我们最好的导演和教材。危险而刺激的当然还是阵地战,往往一方选择一处高地作为要塞,居高临下,得地利天时,“红军”凭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必胜的“革命信念”,最后取得胜利。
有时候交战激烈,土块砖头满天飞,难免出现几个头破血流的“伤员”,但却从来也没有人要对方包赔经济损失,大人们也从来不过问。这尽管看来有危险的游戏,他们也从不大惊小怪,由着小孩闹,从不放在心上。孩子们大多比较“皮实”,极少有因受伤感染的。这个游戏参与的大多是大孩子,危险而刺激,年龄小胆子小的也跟在后面呐喊助威,害怕以后就没有了玩伴。
“藏暗暗”(抓迷藏) 一个或几个人藏起来,另外一个或几个人找。玩起来总是那么趣味盎然,毫不厌倦。找一个草垛,或一个角落,人钻进去,外面通常用草伪装好,两只眼睛在草的缝隙间闪闪发亮,观察着外面的风吹草动。“趴好了吗?”——外头找的人,喊上几嗓子,见没啥动静了,便开始搜查寻找。好像总在我们玩得起劲的时候,爸爸妈妈喊我们回家。有一次,我藏在一个草垛里,听到妈妈喊我的声音就在外头,我躲在里头大气儿都不敢喘,生怕被小伙伴捉到。直到妈妈的声音远了,我才从草垛里钻出来,偷偷地溜回家。心里头,有怕被妈妈识破自己的惴惴不安,也有成功躲过妈妈赢得游戏胜利的欢喜。也有的小伙伴,大人一声喊,立刻应一声,暴露了藏身处,一下子就被捉住了。有时候,实在找不着了,我们也会扯着嗓子,喊小伙伴的名字,说家里人找他。有的小伙伴就会钻出来,让我们抓个正着,其中的诡诈和变数,层出不穷。有时“藏暗暗”因为藏得太久,藏得太严,伙伴们找不到,有的孩子竟然在隐蔽处迷迷糊糊地睡着,天黑大人因为孩子没回家四处找找不到,直到半夜三更,他才自己迷迷糊糊地回来,自然免不了被大人一顿饱打。对于孩子们来说,一两次皮肉之苦,远远抵不过“藏暗暗”带来的无穷乐趣。打过后的第二天又照样游戏,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滚铁环 这是我童年玩的时间最多的玩具。说是玩具,其实就是将一根60厘米长的粗铁丝的一个头弯成一个U字型,一头弯成一个手柄状,握手柄端用U字型推一个直径30多厘米的圆铁环滚动。不用学,玩上就会。玩法很简单,只需掌握平衡,推着跑使其不倒下就可以了,其情形如大人开车的愉悦感。伴着粗铁线与铁环间摸擦发出清脆的哗哗声,特别是多人在一起玩的时候,犹如一曲流行的钢管舞曲,犹如铁环大合唱。
打“元宝 ” 用过的旧书本、旧报纸,叠成长条,两条交叉在一起,每一边的角再折成三角,互相穿插进去,就成一个四角,我们称之为“元宝”。元宝有大有小,打元宝,你的放地下摆好,我用手中的一个猛地扇下去,借助这猛地扇下去的风力,把你的扇翻了,我就赢了,你的这个元宝就是我的了。然后你再放一个,我接着来扇,如果没把你的扇翻,你就捡起你的,来扇我的,来回反复,如此而已。看着没有多大乐趣,可我们却是乐此不疲,沉浸在这打元宝中,最后要比看谁嬴得多。其实这打元宝也是有技巧的,不单是比这扇下去的力度,还要找准地势,看哪个角离开地有空隙,这样才容易将对方的元宝掀翻。
撂桃核 桃核就是晾干的桃仁或杏仁,这个也很有意思,我们也经常玩。把杏仁都倒在地上,一般最少得有十五六枚。然后用一只手抓起一颗杏仁,抛向空中,趁杏仁落下的瞬间用手抓地下的,然后接住空中落下的,这算一个回合。抓地下的,第一次抓一颗,第二次抓两颗,依次增加,直到把地下的杏仁抓完就算胜利。抓的过程中,你得保证空中的杏仁落下时接住,如果没接住就输了。玩这个最主要是考验手急眼快,手眼协调,还有耐力和恒心,有的小伙伴心急,抓了地下的接不住空中的,或者抓地下的数量不准确,那也算输。这个游戏手脑皆须同时协调,是比赛灵巧劲儿,以女孩儿玩的较多。
顶“琉琉” 就是滚玻璃球。用大拇指弹把球弹出去,撞击对方的球,这就要看技艺了,撞不上当然是技艺不好了。事先在地下挖出三个小坑来,最后将对方的琉璃球撞远,而自己完成依次进坑任务为羸,这个游戏可以多人玩。
诸多的童年游戏举不胜举,那时孩子们的游戏,是一种接近大自然、非常淳朴、自由自在且无需任何花销的活动。是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在一起干什么都很有趣,经常玩游戏,玩到兴致浓厚的时候,常常忘了吃饭。那时熊孩子是“放养型”的,到哪儿撒野,家人都不管,只要到点回家就行。与之相反,现在的孩子是“圈养型”的,缺乏创造力和身体的活动量。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这话也有一定的道理。看看现在孩子们的游戏,小一点的会嚷着爸爸妈妈买这样那样的玩具,变形金刚、布娃娃、小汽车等等一大堆,还是觉得到手的玩具不好玩。稍大一点就开始上补习班、兴趣班。不接触大自然,许多社会知识欠缺,手脚技能得不到锻炼,群体交往心理素质较差。即使游戏,也是沉迷于电子游戏或网络游戏难以自拔,荒芜了学业,甚至有的走上犯罪、自杀道路,着实心痛。家长无可奈何,束手无策,社会悲叹,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难题。
现在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却不那么快乐了?因为他们缺少了空间、时间和玩伴,最主要是很少有机会和小朋友们一起自由地玩。父母都不放心孩子单独出去玩,怕孩子弄脏不卫生、怕磕头、怕碰脸有危险,总是把孩子限制在有限的空间里,多守在大人的身边,系在自己的腰带上,所以没有了孩子的乐趣。这种环境下孩子养成偏狭、自私的有缺陷的性格,在以后的人生中反而容易犯险。我想,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富裕了,条件优越了,烦恼与麻烦也随之而来。从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贫穷的童年反而是一种幸运。
重温一遍儿时的游戏,仿佛无忧无虑的童年就在昨天,心也变得异常柔软,异常喜悦。小时候的游戏不先进,也没有现在这么高的技术含量,这些原始而古老的游戏,跟我们渐行渐远。但这曾经是我们的记忆和肖像,它伴随我们的那段时光,却永远定格在生命里。在童年的游戏里,从来感觉不到光阴的流逝,感觉不到成长的烦恼。因为,在游戏的童年,我们拥有着一颗纯粹无忧的童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