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秀的头像

崔秀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808/07
分享

话‘年味’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由此可见,年是播撒希望的一粒种子;年是渲染喜气的一位使者。年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而来,又在你小心翼翼地呵护中溜走了。

     ‘年’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很古老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人发明创造了历法而流传至今,并随着岁序更替逐渐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生活组成的一部分。

      春节即是农历新年,由虞舜兴起,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元宵节为高潮。

      年既是迎新也是怀旧。无论我们过什么节日,都有它的深刻内涵,都有它的独特‘味道’。可是,‘年味’是什么?我个人的感受是,小时候,‘年味’是喜庆的味道;长大后,‘年味’是团圆的味道。谈起‘年味’ 那还是小时候最浓。从大小雪宰猪杀羊开始,就每每板着手指头记数,一天两天,年的‘味道’一直萦绕徘徊在热切切的期盼中。直到糊窗花,贴对联,挂灯笼,响鞭炮,‘年味’真的就盼来了。

      那时不懂‘年’是什么,更不知道‘年味’是什么?只知道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多平日里见不到的好东西吃,可以尽兴玩些平日里不可能玩到的灯笼呀、鞭炮呀之类的游戏。再者给长辈磕头拜年,挣压岁钱。总之,过年的欢乐与喜庆,深深融入童年的记忆里。

       时过境迁,如今互联网走进了千万户家,过年的许多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有些被简化,传统手写的春联被印刷品取代,人们对新衣裳和年货的渴望不再有那么强烈,部分家庭的年夜饭转移到了酒店用餐,旅游成为一种新的过年方式;亲情之间的问候、拜年可以利用电脑、手机屏幕把爱和思念诉说。俗称的压岁钱也可用微信红包替代,一家人围着看春晚成了年夜中的文化精神大餐,‘年味’悄然发生着变化,更是‘年味’新式转型的体现。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传统一直沿袭传承着,无论游子身在天涯海角,那怕一票难求,总会不辞辛苦,大包小包,千里迢迢回家团圆。或许,这才是真正过年的‘味道’。

     ‘年’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始终传承,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过年永远是祖先留给我们最暖心的礼物,最幸福的节日,最美好的时光,最难忘的回忆。

    ‘年’作为中国人特有的节日,早已根深蒂固在我们的心灵中、融汇在我们的血液中、嵌入在我们的骨子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