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秀的头像

崔秀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102/20
分享

浅论诗的发展方向

诗是什么?法国诗人瓦莱里说:“散文是行走的,诗是舞蹈的。”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诗是散文言所未尽之处。人有所怀疑,则用语言去解释,用散文解释之后,尚有待解释者则须由诗来完成。”我认为:“诗是思维艺术的展示窗口,是文化内涵的集成芯片,是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诗在哪里?看不着摸不着,却用心就能感受得到。诗就隐在生活里,藏在自然里,世间万物皆可入诗,都可成诗;

诗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艺术,完成宏大题材的思想呈现,每一字每一行都有它严谨的思想、意象、意境铺陈与思想精髓凝结凝聚的,闪着灵光透着灵气,从心底奔腾而来,是所有文学体裁不可替代不可比拟的文学作品;

诗是奢华的文字,透着美,散着香,乐着心,沿着公众审美的视线一路凯歌,发扬光大。

不管古典诗词,还是新诗,都含有丰富的想象,深远的意象,广阔的镜像,用优美新颖的文字组合作基础,融合时代的生活气息,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来完成表达,是诗旺盛的生命力。其实不然,这样的理解认识是错误的;文学是大众的文学,只有读者能够消化的文学作品,才是好作品,诗也一样。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纵览流传甚广的经典诗句,那一句不是接近于口语化?譬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朗朗上口,一目了然。又如:“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自然直观,引发乡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简单明了,勾人心殇。所以说,只有接近口语化式的诗,才是接近大众读者的诗,才是诗经久不衰的生命基因。

诗不可自命清高,束之高阁;诗要打开大门,让大众走进,摘取生活的一个段落,一处场景,入诗,成诗,成为人人发泄情感的窗口。许多话,许多事,只作简单的处理,它都是诗。譬如:“晴晴喊,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等我们跑去,郎朗已经镇定自若地,手捏一块屎,从床上下来了,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自然、简约、不拘束,如同唠家常说段子,流畅,一气呵成。诗,如同春天里的花,牡丹大气,艳丽;蒲公英娇小,淡雅;不能评析否定那一种花是春天的色彩。春天,正是大大小小多种多样各色各彩各不相同的花,才炫彩出五彩斑斓的美丽风景。诗也一样,允许汇集五花八门形式的诗繁衍生息,才是诗的春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带着泥土的芬芳,洋溢着蓬勃的朝气,生机盎然的画面感扑面而来,温馨的气息瞬间流淌身心,给人以美的享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捧读此诗,千种情思,万般感受;一袭眷爱之情腾腾而生,萦怀脑海,幻化眼帘;那种洒脱,飘逸,飘然若仙的神态,只有在诗里,在分行断句的文字里才能够感受得到。诗的魅力就在于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把人带入情感缠绵的境界,将人引发无数味觉的潮汐,都基于看得懂,解得透。诗的最高境界是:把事与物镜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植在读者的印象中,记忆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字里行间散漫出来的美,一泻千里,浸染心灵;都基于它直白的语句,清晰的脉络,使读者开拓无限的遐想空间;

所以说,诗要向口语化转化,才有更广阔的天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